题目

    下图为吉林西部湿地分区图,湿地面积季节变率反映了湿地年内的稳定程度。读图完成17~18题。 17.想要准确及时的了解湿地面积的变化状况,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技术  ④数字地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8.影响湿地面积季节变率的主要因素是(   ) A.冬季积雪量多少       B.夏季风影响的强弱     C.地势高低差异 D.植被覆盖度高低 语文是盐 胡展奋  ①近来颇听到一些批评当下语文教育模式的言论,这原本正常。但渐渐地,有人(特别是一些作家)对语文本身鄙薄不堪,甚而主张“干脆废掉语文课”,这,就不正常了。   ②但凡作家做学生的时候,语文课的成绩大抵都很好,未名之时也往往以此为炫资,然而不知何故,一朝名扬天下后却又常常鄙薄起语文教育来,说什么当年的语文课怎么扼杀他们的灵性了,更有甚者把近年来中国人文之不振也归咎于语文教育之弊。这似乎有点过分吧,而且颇有点忘恩负义的味道。     ③语文是什么?语文永远不是文学,它只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一门“传播语言文字内在本质和使用规律的基础学科”,如同“牙好,胃口才好”的原理一样,语文好,吸收其他知识的能力才真正的好,为什么?因为它是“母本性”的学科,人类所有的知识和想法都要通过它来表述,如同盐——《尚书》:“欲作和羹,尔惟盐梅。”没有盐,人类整个烹调系统就崩溃了。  ④作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传播的能力固然很强,但是语文课的终极关怀并不是“批量地生产作家”,它远远不是专为一小部分作家服务的,它是通用性地为所有人服务的,低端的从断文识字开始,高端的一直到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纵令你是天才,但如果你是文盲,那你就什么也不是。   ⑤是的,有的当下看起来很“伟大”的作家喜欢说,我从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没有语文之前,人类就不交流了?金文有什么语法?甲骨文有什么语法?唐宋八大家又有什么语法?我们现在的文章还超不过他们呢!就拿我来说,不理会语法,我的文章不是照样成了学生的范文。   ⑥话,像是很雄辩的,就是有点“过河拆桥”。在弄清水分子之前,人类的确“用水”很多年了,但这一点也不能证明人类“从来不理会”水性,而把水当油来使。   ⑦事实上,如此“不理会”的宣言就像“伟大”的厨师宣称“我用酱油、用味精照样烧菜,从来不用盐”一样,酱油和味精的“髓质”还不是盐吗?你明明不自觉地在按照规则行事,怎么能睁着眼睛说“语文根本没规则”呢?怎么能说“都是语文惹的祸”呢?假如不“入泮”(清代称考中秀才为“入泮”),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我想你这个只能在篝火旁讲述记忆文学的什么“家”恐怕连《三字经》甚或高玉宝的书也读不懂,更遑论唐诗宋词或“西方现代文论”了吧。   ⑧语文是盐。在你立志成为什么“家”之前,还是要上上语文课的,因为人类所有的光荣与梦想,并不仅仅属于作家,特别是当下一些所谓的“名家”。   ⑨他们都需要有语文的知识和功底。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文过程,作者在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观点的同时,对某些错误言论进行驳斥,立论与驳论相辅相承。 B.“忘恩负义”与“过河拆桥”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具体语境中的意思是基本相同的。C.“欲作和羹,尔惟盐梅”意思是要想做出美味可口的食物,这当然要首推盐和梅了。强调了盐和梅在烹调中的重要作用。 D.“纵令你是天才,但如果你是文盲,那你就什么也不是。”强调了语文并不是文学,它有自己的学科特点。2.下列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用“牙好,胃口才好”与“语文好, 吸收其他知识的能力才真正的好”进行对比,说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B.本文主要采用比喻论证,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C.第五段采用例证法,作者旨在用事例说明可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D.文中采用“没有盐,人类的整个烹调系统就崩溃了”与语文是“基础学科”作类比,说明盐在人类生活中的必要性。3.在文中“过河拆桥”是指谁?其表现怎样?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全文,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