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 A . 公元3世纪初期 B . 公元3世纪20年代 C . 公元3世纪末期 D . 公元2世纪20年代 答案:B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题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①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②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秦观《游龙井记》)   注:①靡曼:美丽。②咒:祷告。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纡徐以成文   徐:缓缓。 B. 乘高而望之   乘:凭借。 C. 而不克以为泉  克:能够。 D. 自天竺谢讲事  谢:辞去。 (2) 下列各组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纳光景而涵烟霏     疾击而远驰 B.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  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 C. 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  又何以加于此 D. 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  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在讲龙井的品德的一组是 ①阴晴之中,各有奇态 ②龙井其尤者也 ③夫畜之深者,发之远 ④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 ⑤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 ⑥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 [  ] A. ①③④ B. ①②⑥ C. ③⑤⑥ D. ②④⑤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记游龙井,兼有议论和描写。作者并不着力描绘其美景,而刻意宣扬其品德。描写部分用长短错落的对句,富有诗意和美感。 B. 文章描写了秀丽多姿的西湖景色,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作者认为正是这两处景点太出色,使人们无法再注意它们附近还有没有泉水了。 C. 作者介绍了不在钱塘江和西湖旁的龙井所在之地,那里曲折幽静,附近山上有很多泉水,其中龙井泉因水源丰富、永不干涸而最为著名。 D. 作者说龙井是神灵之口,不容置疑,再加上曾有人见到过有龙显灵,所以人们深信传说真实可信,龙井之名也因此载誉天下。 (5)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龙 井 旧 名 龙 泓 距 钱 塘 十 里 吴 赤 乌 中 方 士 葛 洪 尝 炼 丹 于 此 事 见 《图记》 其 地 当 西 湖 之 西 浙 江 之 北 风 篁 岭 之 上 实 深 山 乱 石 之 中 泉 也。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