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当我们对如何办一件事缺乏精确认知和有效办法的时候,通常会用“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句话来宽慰人心。这句话的可取之处在于( )①看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是对客观规律内涵的深刻总结③能够激励人们直面困境、积极进取④强调了规律虽不可知,但可以利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目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结构的五部分,即标题、、、、。新闻最主要的特点是。这篇新闻的标题用、这两个词语写出了渡江的气势。(2)文章开头两句是这篇消息的部分,它从、、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括号内的文字是新闻的 , 作用是。时间精确到“时”暗示。(3)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4)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但可以穿插议论。请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议论的语句。然后思考:A本文从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个方面各是什么?B这些议论的语句插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本文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6)请在文中用“”划出主体部分的层次。然后思考本文作者为什么不按照“东--中--西”或“西--中--东”的空间顺序写,而按“中--西--东”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7)文段中的短语“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八个字写出了什么?
政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