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中考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综合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阳泰三月,来鸢都潍坊看看吧,          喷薄而出的朝阳中,忽然绽放那么多风筝,          。他们有的是(栩栩如生/入木三分)的京剧脸谱:红脸关羽,黑脸的包公……有的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造型婀娜的嫦娥、多脚的蜈蚣、斑斓的蝴蝶……大章鱼那么多须尾,竟然也飞起来了(而/而且)越来越高,真是不可思议 , 云端的气流将鸢尾冲撞得抖抖颤颤 , 零散的小鸢在如盖的大鸢中间挤来挤去,          。忽然间听到一首深沉、醇厚的面子,像沂蒙小调,又似大海渔歌。仰头侧耳,曲子竟来自那些风筝,像是某一只的独奏,又像是集体的和鸣。在这里,总有一种情愫簇拥着你,让你或心旷神怡,或心潮澎湃

  1. (1) 请将“天海渔歌”“心旷神怡”用正楷字体抄写在田字格中

  2. (2)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脸谱    造型    喷而出(bò) B . (nuò)    斑斓    不可思议 C . 醇厚    鸣(hé)    抖抖颤颤 D . 情愫    簇拥    心潮澎(bài)
  3. (3) 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而 B .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而且 C . 入木三分    惟妙惟肖    而 D . 入木三分    绘声绘色    而且
  4. (4)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与原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整个天空一下子生动起来

    ②有如月光周围环绕着的星星

    ③所有的灿烂全开在天上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②③① D . ③①②
2. 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 全国要实现群体免疫,新冠疫苗 接种率最起码要达到70%以上。 B . 在《反食品浪费法》实施后,使全社会正在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风气。 C . 我国确立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为推动“十四五”经济绿色转型的新动力。 D . 菜鸟驿站采用共同配送的方式可以大幅度增加快递员的派件效率。
3. 单选题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 B .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春秋时期史官左丘明所著,与《史记》《资治通鉴》一样都采用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 C . 我国古代常用“迁”指调动官职,“左迁”“迁谪”都表示降职贬官。如“王昌龄左迁龙标”即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 D . “伯”“仲”“叔”“季”分别指兄弟排行中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或最小的),成语“伯仲之间”比喻不相上下,优劣难分。
4.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选四题作答,全答则按前四题算)
  1. (1) 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2. (2)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3. (3) 俗子胸襟谁识我?。(秋瑾《满江红》)

    ,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 (4) 《卖炭翁》中,诗人用“”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对其倾注了无限同情。
  5. (5) 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现自己最终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坚信理想抱负终会实现的诗句是:
5. 单选题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艾青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抚养自己的保姆——大堰河表达了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情感至真至醇,酣畅淋漓。 B . 《简·爱》中,当得知罗切斯特的疯了的妻子还活着时,简·爱拒绝了罗切斯特要她一同到巴黎生活的请求,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 C .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一个扎根乡土,一个走进城市。他们都能勇敢地面对磨难,把磨难化作前进的动力。 D .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在创作的初期,遭受到失聪的打击,但他仍能够“以痛苦讴歌欢乐”,扼住命运的咽喉,勇敢地抗争。
6. 名著导读
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面的活动。
  1. (1) 活动一:摘录批注,发现事实

    请将批注内容补充完整。

    摘录内容

    批注

    ①我们走过山上的一丛野杏树时,他们忽然四数散开来去摘野杏,个个装满了口袋,总是有人给我带回来一把,临走时他们好像一阵大风卷过一般又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但是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

    ①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红军战士一开始就给斯诺留下了的印象。(经过实地考察,有自己的印象和感受)

    ②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了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

    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

    ②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指的是。(记录事实的同时,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2. (2) 活动二:思考探究,感受力量

    四个月的旅行,使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请结合上述摘录、批注及整本书内容,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7. 现代文阅读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校组织了“红色之旅·百年记忆”主题实践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 (1) 【红色足迹调研】在社会调研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下面两张图表。分析图表后,你认为今年五一红色旅游呈现出的特点。

    图一

    图二

  2. (2) 【红色文化建设】在红色研学活动中,一同学有感于红色文化在新时代沂蒙革命老区振兴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拟写了一条宣传语,请你补写宣传话的下句,与上句构成对偶句。

    沂蒙振兴融入革命基因,

  3. (3) 【红色基因传承】在主题演讲活动中,你拟写了下面的文字。请选择一个材料,在横线处补写事例,使语意连贯、内容完整、句式基本一致。

    一百年来,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祖国,为人民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生命之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共.产.党人夏明翰发动的秋收起义,领导农民暴动,丹心永照后来人。。“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坚守科研一线,潜心水稻研究,把论文书写在了中国大地上。

    材料:

    ①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

    ②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邓稼先

8.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夜雨寄北》中,“期”“巴山夜雨”两次出现,韵律回环往复,营造了时空交错的意境,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B . 《秋思》开头的“见”字平淡却富有意蕴。无形的秋风使城内花木凋落,游子满目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油然而生。 C . 《夜雨寄北》中的“寄”和《秋思》中的“书”都表明他们身在异乡,两首诗都是在书信中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D . 《夜雨寄北》前两句由一问一答,写到眼前景色,寓情于景;而《秋思》前两句则紧承“见秋风”叙事,寓情于事。
  2. (2) 两首诗最后两句 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9.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登延佑二年进士第,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民素不知饮,汲于河流,故多疾疠;不知陶瓦,以茅覆屋,故多火灾。景行教民穿井以饮,陶瓦以代茅茨,民始免于疾疠火灾。豪民十人,号“十虎”,干政害民,悉捕置之法。乃创学舍,礼师儒,劝民斥腴田膳士,弦诵之声遂盛。

调永新州判官,奉郡府命,核民田租,除刬宿弊,奸欺不容,细民焉。转抚州路宜黄县尹,理白冤狱不决者数十事。升抚州路总管府推官,发擿奸伏,郡无冤狱。金溪县民陶甲,厚积凶险,尝屡诬陷其县长吏罢去之,由是官吏畏其人,不敢诘治,陶遂暴横于一郡。景行至,以法痛绳之,徙五百里外。金溪豪僧云住,发人冢墓取财物,事觉,官吏受贿,缓其狱。景行急按之,僧以贿动之,不听,赂当道者,以危语撼之,不顾,卒治之如法。由是豪滑屏迹,良民获安。景行所历州县,皆有惠政;所去,民皆立石颂之。以朝列大夫致仕 , 年七十四卒。

(选自《元史·列传第七十九》,有删节)

注:①刬chǎn,同“铲”。②擿,(tì),揭发。③惠政,爱民的政绩。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据后文“穿井以饮”推断,“不知井饮”中的“井”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挖井。 B . “细民赖焉”中的“赖”意思是要赖、不讲道理。 C . “一不顾”与《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的“一”意思相同,为全、一概。 D . “致仕”意思是将官职退还给朝廷,古代指官员退休。
  2. (2) 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劝民斥腴田膳士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蒲松龄《狼》) B . 理白冤狱不决者数十事             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C . 厚积凶险                                     野芳发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 D . 赂当道者,以危语撼之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金溪豪僧云住,发人冢墓取财物,事觉,官吏受贿,缓其狱。

  4. (4) 杨景行的“惠政”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
10.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望北哨所

石钟山

①这是她第一次来望北哨所。

②“望北”这个名字,她已经很熟悉了。他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封来信,地址就写着“望北”两个字。信中是如此描绘望北哨所的:高原,陡峭的山石,呼啸的山风,洋洋洒洒的落雪,虽然凄凉了一些,但却是那么有韵致。

③自从他去了望北哨所,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有手机却没有信号。冬天,哨所和山下邮路不通,到了春天,她会一口气收到他写给她的几十封信。她知道,他也是这样。读信的顺序只能依据邮戳的时间,有时邮戳上的时间也相同,她只能随机拆开一封信。这样读信,让她有种时光倒流之感:前一封信他还在描述哨所上看到的夕阳、界碑、边境线,下一封信又是满山大雪,混沌一片了。

④他也会出现在她的梦里;他走在崎岖的巡逻线上,刚才还阳光明媚,转过一个山头就暴雪漫天了;一个战士因缺氧晕倒在巡逻路上;哨所的后山上,他们新建的蔬菜大棚正长出绿油油的蔬菜……她在梦中醒来,心就像荡秋千,高低视线,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她知道,自己做的不是梦,只是还原他信里描述的不同场景而已。她从小就对军人职业充满敬仰、青春、热血、英雄这些令她心动的字眼,一直和军人密切相关。他在信中说:军人就是牺牲,奉献,戍边保家……联系断断续续,他们的爱情便如梦如幻。有时她觉得离他很近,有时又很远,但她心中的诗意一直澎湃着,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⑤她对望北充满了神秘的渴望,甚至整个西藏都对她充满诱惑。她还学会了当年流行的一首歌:“坐着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他们约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格桑花开遍雪山脚下,她去望北哨所找他。然后他休假,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多么惬意和丰富的旅行呀!

⑥她终于来了,先是飞到了日喀则,又坐上了兵站的长途运输车。她果然看到了山间草地上盛开的格桑花,一片又一片,像怒放的生命之火,她的心便也随之燃烧起来。车队在悬崖峭壁间的公路上盘绕,越驶越高,她感到头疼恶心,视线也模糊起来。司机拿出氧气袋让她吸,告诉她,到了雪山之巅就到了望北哨所。可雪山似乎成了恒定的目标,车开了好久,似乎离雪山还是那个距离。两天之后,车队终于行驶到雪山脚下。似乎山上刚下过雪,车队又行驶了一段路,终于被大雪阻断了。眼前没了路,到处都是皑皑白雪。老兵在车里失望地告诉她,望北哨所去不成了,大雪封锁了他们的去路。雪消融之时,才是他们上山的时候。

⑦她绝望地站在车下,顺着老兵的指引,看到了山顶一排房子,遥远而又模糊,“那就是望北哨所”。她看见石头房子外聚集了一排士兵,他们一起向山下招手。她知道,他一定会在人群中。可是,她分不清哪个是他。

⑧她忽然想起了她的腰带,这是“本命年”买的腰带,红绸布制作的,是上次他探条回家时她买的,每人一条。她从腰间解下那条红色的绸带,冲着山上挥舞着。突然,她看到山上人群中也飘起了一条红绸带。挥舞红绸带的人,一定就是他了。两人隔着雪地,一个山上,一个山下,就那么挥舞着。在大雪皑皑的一片白色中,红绸带是那么醒目鲜艳。

⑨那一次,她无功而返,尽管哨所近在咫尺。她回去后,给他写了很多信,却没收到一封回信。她知道,大雪仍然封山,他们的信都在邮路上。

⑩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雪已经融化了,一封电报却先期而至。他在巡逻路上……

⑪再次来到哨所时,她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哨所山后,生长着一棵松树,唯一的一棵松树。他就葬在那棵树下。她来了,他却失约了……

⑫她把那条红绸带系在了那棵唯一的松树上。下山走了好久,她回望望北哨所时,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唯有那条红绸带仍在风中飘舞,那一点红,越来越醒目。

(选自2021年5月7日《解放军报》,有删改)

  1. (1) 第④段中的“有时她觉得离他很近,有时又很远”是否矛盾?为什么?
  2. (2) 有同学建议将第⑩段中的“他在巡逻路上……”改为“他在巡逻路上不幸牺牲”。请简要分析为什么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3. (3) “信件”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进行分析。
  4. (4) 你认为谁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