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教材版本:地理
试卷分类:地理八年级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世界上最大的货物出口国是(  )

A . 中国 B . 日本 C . 美国 D . 俄罗斯
2. 单选题
读中国在世界位置简图,与图中A国所在的位置比较,我国位置优越性体现在(  )

A .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B . 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国界线漫长且曲折 C . 地跨北温带、热带、无寒带,气候宜人
3. 单选题
材料一:2016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3.6亿,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10%,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已经到来。

材料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

代表所在省区的数字

5

2

3

6

人口密度(人/平分千米)

740

600

12

2

  1. (1) 材料一中所说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是(  )

    A . 就业问题日趋严重 B . 社会养老问题加剧 C . 人口数量激增
  2. (2) 材料二总体反应了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分布的不同情况,基本上以下列(  )为分界线。

    A . 黑河——腾冲 B . 秦岭——淮河 C . 漠河——腾冲
  3. (3) 位于我国领土最东端和最北端的省区是图中序号(  )所在省区,其简称为(  )

    A . 1——黑 B . 3——新 C . 4——蒙
4. 单选题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少数民族占我国人口的少数,但是与汉族地位平等,集中分布最少的是东南部 B . 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各民族独立 C .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习俗,蒙古族有那达慕节、藏族有开斋节
5. 单选题
读图1“沿卑微36°纬线附近所作的剖面图”和图2“地上河示意图”。

  1. (1) 图中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的山脉是(  )

    A . 青岛 B . 太行山 C . 昆仑山
  2. (2) “地上河景观”出现在“剖面示意”图中的(  )区域。

    A . B . C .
  3. (3) 图②区域主要涉及黄河下游简称为“豫”“鲁”的两个省级行政区,下列关于该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

    A . 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应该大力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B . 该区域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地区 C . 该区域和图中“④”区域的最大相对高度超过7000米
  4. (4) 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错误的描述为(  )

    A . 使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印度洋,沟通了东部一西部之间的交通 B . 在阶梯的过度地带,由于有巨大的落差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C . 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深入内陆,带来降水
6. 单选题
读图表从中搜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仔细分析后。

城市

一月平均气温/℃

2.8

17.1

﹣4.7

﹣27.3

七月平均气温/℃

29

28.4

26

19.4

年降水量

1260.1

1689.6

682.9

339.1

  1. (1) 如图中城市和表中序号对应错误的是(  )

    A . ②——海口 B . ③——乌鲁木齐 C . ④——武汉
  2. (2) 通过对图和表的观察和分析,下列对我国气候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表中反应出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多高温 B . 年降水量分布呈南多被少,东多西少的状况 C . 长江、黄河是我国气候的主要分界线
  3. (3) 图中距离我国南水北调大型水利工程中线方案比较近的两个城市是(  )

    A . 海口、乌鲁木齐 B . 武汉、北京 C . 武汉、海拉尔
7. 单选题
选出在使用中,应遵循“保护、培育、促进、更新”的原则的自然资源(  )

A . 煤炭、石油 B . 手机、电脑 C . 河水、空气
8. 单选题
土地孕育了地球万物,是立国之本,下列对我国土地资源状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后备耕地不足 B . 类型单一,不利于农业生产 C . 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尤为突出
9. 单选题
下列行为中属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行为的有(  )

A . 大量占用耕地,搞房地产开发 B . 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C . 植树种草防风固沙
10. 单选题
我国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望水兴叹”,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是(  )

A . 防治水污染 B . 人工降雨 C . 兴修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