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试卷

广西来宾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顶红帽子

程瑞嘉

    七十五岁的秋明老汉去了一趟徽州,回来的时候,像变了个人似的。

    十三岁那年,秋明的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更不用说拿钱供他读书了。为了不饿死,秋明辞别了双亲离开徽州老家。像当时的顺口溜说的: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一把雨伞,一个包袱,秋明从新安江顺流而下,到人间天堂杭州去讨生活。外面的生活很精彩,也很无奈。秋明干过商店的伙计,做过运输码头的短工和苦力,捡过垃圾。没有文化又在异地他乡,秋明的日子就过得很浪,很苦。他最后浪到了浙江的宁波,依然是过着靠捡拾垃圾度日的生活,饿不死,也不富裕。

    时间像个磨盘,一圈一圈地转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秋明由一个懵懂不更事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头发和胡须花白、腰弯背驼、老眼昏花的七十五岁的老汉。生活的艰辛磨去了他衣锦还乡的美梦,有的是日里夜里对故乡的念想和企盼。

    有人是生活的幸运儿,他们在外面靠努力和勤奋成了腰缠万贯的富人,回到家乡投资,办企业,甚至将自己的名字变成学校的名字,过着受人尊重、子孙满堂的幸福生活。秋明何尝不想这样呢?但生活似乎老开他的玩笑,总让他一辈子辛劳地推着大石头上坡,结果却一无所获,如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

    秋明老汉最近总做梦,梦见回到了故乡,听到了久违的乡音,看到许多不熟悉的面孔,内心感到兴奋和激动,每次醒来,泪水都打湿了枕巾。要么就是长时间的失眠,脑子里有一个声音在呼唤,那是一个母亲对久未归乡的游子的呼唤。

    秋明老汉终于被那个强烈的念头折磨得失去了形体,愁容满面。他于是打点行装,踏上了回徽州的行程。车窗外的景色迷糊了双眼,再也找不到儿时的感觉了,有的只是临近故乡的激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老先生的诗好像就是为这时的秋明老汉写的。

    虽说回到了故乡,但一切都改变了秋明老汉脑子里对故乡的印象。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当年的小伙伴已经大多不在了,即使还在的,也已经变成了不熟悉的生面孔。村庄比儿时更大了,也更新和繁荣了,家乡的变化让老汉欣慰。老房子早已不在,只记得房子的边上是学校,如今学校还在,也不是当年自己读过三年书的学校了。如今的学校让秋明老汉惊喜:校园又大,教室又宽敬,那么多的教室,能坐上千名学生吧?!突然,学校里放学的铃声大作,许多学生从教室里跑出来,把陷入沉思的秋明老汉吓了一跳。看着这么多可爱的孩子,放学跑到了公路上往家赶,秋明老汉是又高兴又担心,要是过往的汽车不注意碰到孩子怎么办?他听村里的人说,过往车辆碰到孩子的事情时有发生,好在还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恶性事件。学校也为这事伤脑筋,一直没有好的办法。

    秋明老汉没有孩子,但他却比谁都更喜欢孩子。

    要是学生的头上能戴一顶小红帽该多好,既可以提醒过往的司机当心,看上去也醒目,夏天还可以抵挡一下天上的毒太阳。想到这里,秋明老汉咧开缺牙的嘴笑了,他跨进学校的大门,径直向校长室走去。时间不长,秋明老汉又从校长室里愉快地走了出来,好像换了个人似的。

    秋明老汉把用捡垃圾换来的一千顶红帽子交给学校的时候,校长召集全校教师和学生举行了隆重的接受仪式:千名学生排成整齐的队伍站在学校的操场上,每人的头上都戴着一顶红帽子,初升的太阳照在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上。一个孩子跑出队列,喊一声爷爷,将一条红领巾戴在秋明老汉的脖子上,然后迅速跑回队列。孩子们伸出右手向秋明老汉敬少先队队礼。秋明老汉也笨拙地举起右手行了一个少先队队礼,站在秋明老汉身边的校长和教师都被他的举动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秋明老汉看着孩子们戴着他的红帽子在学校操场和校外的公路上走成一支浩荡的队伍,心里想从今以后谁敢说他秋明老汉孤身一人,他分明有了一千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想到许多路过的汽车司机都要停下来向他们鸣笛致意,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秋明老汉提出为学校捐千顶红帽子,校长举行隆重的仪式来接受捐赠,这是出于对秋明老汉的尊重和感激。 B . 小说多次提到秋明老汉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体现了传统的游子情怀,也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C . 衣锦还乡,是游子的梦想,秋明老汉看到他人赚钱后回乡办企业等,很风光,他受到影响因而回乡捐了千顶红帽子。 D . 小说引用了贺知章的诗歌,诗歌的意境映照着秋明老汉回乡时的情感,文章更具文学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 (2) 小说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3. (3) 小说标题是“千顶红帽子”,有人说改成“一个老人和他的一千个孩子”更好,你认为哪一个好?请简要分析。
2.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粱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榜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系之数月,稍为狱吏所护。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自太祖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由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崩,路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皆及祸以死。末帝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节选自《新五代史·范延光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B .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C .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D .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我国古代,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有某种关联的名字。 B . 麾下,原指将帅的大旗之下,可以指部下,也可用以敬称将帅。 C . 用事,可以用来指统治者执掌政权,文中指王淑妃专权。 D . 崩,古代帝王或王后的死。大臣死称“薨”,大夫死称“死”。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延光很有担当。唐明宗寻人把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唐庄宗,范延光自告奋勇请求前去,最终完成使命。 B . 范延光具有谋略。唐明宗到达荥阳时,叛军作乱,范延光献计急速攻城,并请求作战,最后平定了汴州。 C . 范延光善于劝讽。唐明宗问战马数量时,范延光分析养战马的耗费,触动了唐明宗,使唐明宗减少了战马。 D . 范延光不惧权势。遂凝兄弟恃宠自傲,大多数大臣不敢与其抗争,只有范延光从容镇定地阻止他们。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

    ②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

3.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导致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直接原因,应该是1912年以后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晚清的          式失败带来一种客观效应,似乎中国传统的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这是后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否定经学乃至文化传统的理由。

因此,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改变。经学应该取精用宏,( )。 在这方面,无论晚周、汉唐、宋明还是清代,都产生了具有自己风格的重要的经学著作,但能够代表中西会通时代的经学注疏,却仍然          。中国经学学者应该自觉进行自身义理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与其他文化的深入对话。在这一方面,二十世纪留下了不少遗产,这就是新儒学的各种形态。经学不能            , 应该重新回到世界之中。

经学要重新恢复自身的社会实践性。经学应该显示出其应对时代问题的能力,经学学者应提出     , 而不是寻章摘句。经学实践性最初的表现形式便是礼学,贯注于古典时代的人伦日用之中。但古礼的原则由于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损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在经权之辨中,权的流变性超过了经的恒常性,这造成了唐宋、特别是明清以来中华文明的某些根本弊端,譬如诚信的内在动力缺失。如何持守古礼中的常道,是当下经学应该致力的问题之一。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摧枯拉朽   凤毛麟角   故步自封   真知灼见 B . 排山倒海   鹤立鸡群   安之若素   真知灼见 C . 摧枯拉朽   鹤立鸡群   故步自封   远见卓识 D . 排山倒海   凤毛麟角   安之若素   远见卓识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发掘经典自身意蕴 B . 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发掘经典自身意蕴,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 C . 发掘经典自身意蕴,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 D . 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发掘经典自身意蕴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但由于古礼的原则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损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 B . 但由于古礼的原则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损坏,使得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 C . 但古礼的原则由于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破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 D . 但由于古礼的原则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破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
4.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历史上几乎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却又极其坦然地与平民百姓相伴共存。从史实去考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先民的“本源文化”,然后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分化为“上层文化”和“民间文化”。

    民间艺术的共同主题是歌颂生命,歌颂生殖繁衍。这些观念,是由阴阳相交而生万物的古代哲学来的。如甘肃各地出土的葫芦瓶等,即是与葫芦有关的人类繁衍传说的体现,而葫芦又与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女娲有关。伏羲、女娲在民间艺术中是以葫芦中的一对人首蛇身、阴阳合体的形象出现,这与本源艺术的葫芦瓶造型惊人地暗合。

    随着社会阶级的产生,一部分民间的工匠被吸收去为上层社会服务,参加上层艺术的创造,形成了非民间艺术,即所谓的“上层艺术”。这些非民间艺术品除了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外,大部分在内容与造型上,离民间的思想形态不远,而仍具有民间艺术那种朴厚、阳刚的风格。如霍去病墓前的石雕、西汉初期和东汉晚期的一部分画像石刻等。

    在上层社会的需求下,一部分工匠向专业化发展而成为技师,另一批工匠仍留在民间。但这两类工匠的作品风格已开始有明显的分野。由民间工匠派生出来的百工,渐渐走专业化的道路;作品也由群体制作而变为细致的分工,由此派生出的个性艺术,促成了专业艺术家地位的提高。专业艺术家的诞生,使作者及其作品被列入史册,顾恺之、吴道子、杨惠之等即为代表。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并不考虑表现对象的科学属性;只要能表现作者心中的意念,任何自然界的或外在的客观形象都可加以改造、变形或组合。只要作者认为美,便都合情合理,却不必符合科学之理。民间艺术的意念不是沿袭本源艺术的阴阳哲学、生殖繁衍观念,就是结合民俗习尚的祈福消灾、趋吉辟邪思想。因此,民间艺术所选取的形象,有一部分是从先人传承下来的,诸如鱼、蛙、葫芦、十二生肖等;另一部分是从生活中来,随意念而组合。当然,民间的物质条件和时间都有限,民间艺术不可能像上层艺术那样事事讲求精细。但工多艺熟,以瓷绘为例,经过大量一实践之后,便发展出一个富于韵味、以少胜多的大写意系统。

    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主要是根据华夏民族古老的五行、五色观进行组合配搭的。历代的中国平民百姓,觉得只有强烈的色彩才可以与大自然匹配,与天地协调。往往喜爱对比强烈、鲜艳明亮的颜色。因此,原色是民间艺术的基调,但五行、五色观和民俗的影响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民间艺人会根据需要去突出某一种颜色,以表达审美和生存功利上的追求。例如喜事的民艺品尚红,丧事的尚白。此外就是个别作者的主观用色,那就更自由、更意念化了。

(摘编自杨先让《追寻中国民间艺术的源与流》)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层文化”和“民间文化”虽有一定的区别,但都源自于先民创造的“本源文化”。 B . 民间艺术中的伏羲、女娲是一对人首蛇身、阴阳合体的形象,体现了古代哲学的观念。 C . 民间艺术不考虑符合科学之理,这直接导致了那些民间工匠难以走专业化的道路。 D . 民间艺人在其艺术作品中运用色彩很大程度上受到五行、五色观和民俗的影响。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主体部分主要从民间艺术的主题、分化、造型、色彩运用等方面来进行论述。 B . 文章在论证民间艺术的分化时,将“上层艺术”和“民间艺术”两方面进行了比较。 C . 文章用霍去病墓前石雕的事例论证了上层艺术与民间艺术在内容、造型上的区别。 D . 文章在阐述中国民间艺术所选取的形象时,从两个部分进行分类,条理十分清晰。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分化,但始终与平民百姓相伴共存。 B . 由于作品在工艺上精益求精,专业艺术家地位得以提升,从而出现了个性化艺术。 C . 受物质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民间艺术难以取得像上层艺术那样的巨大的艺术成就。 D . 历代的中国平民百姓往往都只喜爱红色与白色这两种对比强烈、鲜艳明亮的颜色。
5.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83亿,老龄化人数占比也将提高到34.1%。老年群体需看病治疗,这是一大消费群体,促使国家、社会等各个方面对老年人的健康更加关注,而相应的健康服务措施也必须不断完善与实施。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老年病、肥胖症以及亚健康等趋于增多。目前中国符合健康定义的人群仅占总人口的15%左右,而亚健康人群的比例则高达70%。尤其在城市白领人群中,有76%属于亚健康状态。

    (摘编自《我国大健康产业现状分析》)

   

材料三:

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前提,就是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即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一治一养”一体化防治模式。大健康产业是一种新兴服务业,当下中国大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不足5%,与发达国家的10%以上有很大差距。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健康产业提前进入充分竞争阶段,各种新型营销技术不断涌现,许多国外新兴商业模式进入中国市场,各种资金、人才迅速涌入健康产业。随着跨国交通的便捷、互联网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到各目的地求医问药,拉动了医疗旅游产业。据统计,全球医疗旅游产业以每20%的速度保持增长,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一个新兴产业。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特别强调健康美丽新中国。在国民从温饱向健康消费迈进的进程中,保健的意识变得强烈,由此也催生了保健品消费的大市场。有专家指出,未来十年,中国营养保健品的发展,将沿着“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老年人到中青年”“滋补功能健康膳食补充剂”的方向“进化”。

随着国内公众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近几年中国城乡居民保健类消费支出正以15%-30%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发达国家1.3%的增长速度。众多企业纷纷押宝或跨界大健康产业,巩固国内市场,拓展国际业务。

近5年来,国家对大健康产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整个外界环境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基础。尤其是在国家颁布并实施的《国民营养计划》《健康中国2030》等政策的支持下,大健康行业的黄金时期已经来临。

    (摘编自《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前景及行业趋势》)

材料四:

大数据和临床证明将会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改善患者医疗。为患者提供收集、分析和解释健康数据和健康状况服务的制药公司将成为患者参与的新焦点,也是健康产业面临的挑战之一。健康类企业需要具备建立全面、安全的数据库收集和分析健康数据和健康状况的能力,从而识别和满足患者需求。

随着服务费支付方式的转变,健康企业需要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法律和消费者都要求服务及产品透明。健康企业需要保持透明度,不要频繁提价,这有利于重建与消费者、医生和健康保险公司之间的信任,也能够向立法机构兑现成本透明的承诺。成本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健康产业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今,在高度监管的全球健康环境中,标准化、一致性至关重要。各类组织机构都要继续严格遵守全球、各区城健康细分行业的特定法律和规定,保证患者的信息安全。

(摘编自《2018年健康产业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健康定义的标准来看,我国目前有约85%的人是不符合健康标准的,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尤其在城市白领人群中。 B . 与美国比,中国大健康产业结构缺陷明显,只注重“救治”,不注意“服务”,美国各类“服务”力度远大于中国。 C . 美国大健康产业结构图中,家庭和社区保障服务在大健康服务产业中占重要地位,而长期护理服务占比最少。 D . 健康产业需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解决了制药公司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大健康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目前,我国老龄化现象加剧,不能只关注老龄群体的治病医疗,相应的健康服务措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 B . 我国营养保健品将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发展,这使得我国公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得到了加强。 C . 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保健类消费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这使得许多企业开始向大健康产业进军。 D . 健康企业与消费者、医生和健康保险公司之间曾遭遇了信任危机,现在若要重建这种信任,企业须保持透明度,不要频繁提价。
  3. (3)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大健康行业的黄金时期已经来临”有何依据。
6.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从军行

张祜

少年金紫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飞。

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

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注) , 丈夫功业本相依。

(注)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刀笔并用,因此历代文职官吏也被称做“刀笔吏”。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是边塞诗,诗题“从军行”是乐府旧题,此类诗作多写军队征旅作战相关之事。 B . 首联前句写少年的神采光辉,“金紫”即“金印紫绶”;后句写其在边塞战场的风采。 C . 领联通过夸张手法突出了少年的形象,前句写其战功,后句写其突出重重包围。 D . 颈联写出了边塞环境的荒凉,又写出少年有家难归的苦闷,表达出对征人的同情。
  2. (2) 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少年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7.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2. (2) 苏敏在(赤壁赋)中措写曹操军队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3. (3) 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由 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8. 语言表达
某学校团委组织全校学生于6月4日在学校大礼堂举行感恩父母活动。一位高三的同学抱怨说:“快要高考了,时间那么宝贵,为什么还要我们参加这样的活动?”请你用得体的话语劝说他,表明你的看法。不超过90字。
9. 语言表达
从下表中筛选有关信息,回答表后的问题。

某高校对学生寒假返校后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

图片_x0020_100002

请针对调查中该校学生寒假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三条合理化的建议,每条不超过15个字。

10.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上曾出现了一名5岁小朋友的简历。这份简历长达15页,显示小朋友具备1500字的识字量,年英文阅读量超过500本,钢琴、街舞、足球、围棋、游泳样样皆会、浮力、重力、密度、磁力等概念也不陌生,足迹更是遍布国内外诸多城市。这份5岁小朋友的“华丽”履历,让不少网友惊呼“受到了打击”,甚至有人感慨“好像这辈子都比不过这个孩子了”。但也有人对这种培养孩子的方式提出了异议。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进行立意,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