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管理局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试卷

黑龙江省牡丹江管理局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九年级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伏尔泰毕生都在嘲讽那些道貌岸然的贵族,他被誉为“欧洲的良心”。 B . 而今,窗往往被可怕的防盗网封死,躲在厚厚的帘布后面,已形同虚设了。 C . 工地上的灯光亮得如同白昼,使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也黯然失色 D . 每天到人才市场前来求职的大学生川流不息
2. 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B . 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C . 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D . 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3. 单选题
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家”是《史记》中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的事迹。 B . 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 小说《范进中举》中的范进是在科举考试的殿试中中了举人后喜极而“疯”的。 D . 鲁迅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采用了驳论的论证方式。
4. 综合题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转过山ào来,一片青草地,参天的树影无际。树后弯弯的石桥,桥后两个俯蹲在残照里的狮子。回过头来,只一道的断瓦颓垣,剥落的红门,却深深掩闭。原来是故家陵阙!何用来感概兴亡,且印下一幅图画。

(摘自冰心《图画》)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山ào        改为

  2. (2) 语段中,“图画”一词的含义是(    )
    A . 门上的图画 B . 眼前的美景 C . 石桥旁边的草木 D . 眼前的断瓦颓垣
5.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平总书记曾说:“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现在,又到了我们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节。

  1. (1) 请你为我们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项目拟一则不超过20字的宣传语。
  2. (2) 为响应开展冰雪运动的号召,请你为学校的冰雪运动提三条建议。
6. 默写
按要求默写诗词。
  1. (1)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 (2) 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沁园春·雪》)
  3. (3)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 (4)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想象战场上冲杀情景的句子是:
  5. (5) 宋词中在或缠绵或豪放的情怀以外,还有不少关注农村生活的作品。请写出两句与农村生活有关的宋词句子:
7. 名著导读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甲】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乙】我认为狡猾就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一个狡猾人与一个聪明人之间,确有一种很大的差异,这差异不但是在诚实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

【甲】段文字出自名著《》,【乙】段文字出自名著《》,两段文字内容表达的主题最大的相似点是(用一个词来概括)。

8. 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诸葛亮《出师表》)

【乙】

    尚书令蒋琬领益州刺史,上疏以让费祎及(董)允,又表“允内侍历年,翼赞王室,宜赐爵土以褒勋劳。”允固辞不受。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于皓。皓畏允,不敢为非。

(陈寿《三国志·蜀书九》)

【注】①领:兼任较低官职。②上疏:古代臣子向皇帝进呈奏章。③让:推荐。④翼赞:辅助。⑤黄皓:三国时期蜀汉臭名昭著的宦官。⑥匡:纠正。

  1. (1) 解释划线的词语。

    以咨之    悉:

    ②不敢非    为:

  2.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允固辞不受。

  3. (3) 【甲】【乙】两文各自突出了董允怎样的性格特点?
  4. (4) 【甲】【乙】两文所表现的董允印证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哪条建议?
9. 现代文阅读
阅读《嫦娥四号奔向月球背面》一文,回答小题。

嫦娥四号奔向月球背面

    ①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月球背面作为一个看不见的神秘世界,这里为何值得“走一趟”?

    ②无论从物质成分上、形貌构造上,还是岩石年龄上,月球正面和背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比如,从成分上看,月球正面大约60%的面积,都被一种名为“月海玄武岩”的岩体覆盖,而背面则几乎是另一种岩体——“高地斜长岩”。同时,月球上22个月海中19个较大的月海都分布在月球正面,而月球背面只有东海、莫斯科海、智海等3个很小的月海。从形貌构造上看,月球背面撞击坑的密度明显大于正面。从年龄上看,月球背面则都是更加古老的岩石。

    ③此次探月任务中,嫦娥四号将前往艾肯盆地。艾肯盆地直径约2500公里,深度约12公里,90%以上分布在月球背面。这是目前所知整个太阳系最大、最深的盆地。对艾肯盆地开展探测有可能揭开“39亿年撞击峰值”的科学之谜。此前,科学家从太阳系撞击历史中发现一个奇特的规律:在地球、月球形成的46亿年历史中,撞击密度、频度和力度最高的时候,并不是最初的46亿年,而是39亿年,其原因困扰科学界已久。

    ④嫦娥四号将到达的月球背面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观测场所,将填补低频射电观测的空白。由于屏蔽作用,在地面上无法开展低频射电的观测。同时由于地球电磁环境的原因,在月球正面开展低频射电观测效果不理想。在天文学家看来,能够在月球上开展低频探测,将对太阳爆发、恒星形成、星系演化及宇宙早期状态等科学问题有新发现。据了解,围绕到月球背面开展低频射电探测,欧洲空间局曾制定过详细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

    ⑤嫦娥四号一旦成功,将标志着国际上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着陆和巡视探测,这是创造历史的重大成就。

(摘自2018年12月10日 《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作者:甘晓)

  1. (1)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主要说明了嫦娥四号探月的重要意义。 B . 本文在说明结构上属于“总——分”结构。 C . 从说明顺序看,本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D . 第③段划线句中的“约”“以上”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 (2)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 (3) 月球正面和背面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4. (4) 如果未来的“嫦娥五号”再次探月,可以带一个你设计的科学考察任务,你将重点关注的是什么问题,请说说你的理由。
10. 现代文阅读
阅读《“坐得住”方能“立得住”》一文,回答小题。

“坐得住”方能“立得住”

    ①无论做哪个行业,没有点钻研精神,没有股子痴迷劲儿,恐怕很难有高境界的职业体验前路漫漫,不妨下点慢功夫,先谋“坐得住”,再取“立得住”,方能行得远。

    ②做学问讲究坐冷板凳,历史学家韩儒林曾有一联,上联便是“板凳坐得十年冷”,另一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要有“坐冷板凳”的功夫,讲的都是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境。司马迁历时14年,写成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李时珍呕心沥血近30年,成就《本草纲目》;小麦育种专家王辉40余年与土地为伴,为了看到麦子的“神”,在田野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大凡大学问家,无不有超常的定力。学问的天地,无边无际,要行走在“无人区”和“高寒区”,才能真正有所得,靠的就是一往无前的大智大勇。

    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行于世,做人做事也应如做学问。厨师没有精湛的刀功和对食材的深刻体悟,烹不出色、香、味、形俱全的美味佳肴;医生不钻研医术、广阅病例,难以救死扶伤,妙手回春;芭蕾舞者的双脚没有一次次猛烈地冲击地板,也断难在舞台上划出优美的弧线。无论做哪个行业,没有点钻研精神,没有股子痴迷劲儿,恐怕很难有高境界的职业体验。一句话,只有那些“坐得住”的人,才能最终“立得住”。

    ④在有些浮躁的当下,重申这个道理确有必要。有不少人似乎对需要“孜孜以求”的事物缺乏耐心,总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有一些具体的表现,学东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不说了,还有一种人长着一颗“玻璃心”,稍遇困难、挫折便“鸣金收兵”,“咬咬牙坚持”“攥攥拳顶住”这样的狠劲基本看不到;最关键的是没有内心的定力,别说“大器晚成”,就连“大器正常成”都等不了。

    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路漫漫,不妨下点慢功夫,先谋“坐得住”,再取“立得住”,方能行得远。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0日19版,作者:吴储岐)

  1. (1)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并在第①段中进行了重申与明确。 B . 从议论文结构来看,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式结构。 C . 第②③段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议论文语言的气势。 D . 本文运用了古今中外的许多典型事例来论证中心论点。
  2. (2) 第③段划线句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怎样的作用?
  3. (3) 除了举例论证,本文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
  4. (4)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你能“坐得住”吗?能或不能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