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阅读理解训练试卷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阅读理解训练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八年级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4-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 (1) 对下面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 而去之   委:放弃     ②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B . ①七里之   郭:外城   ②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震慑 C . ①寡助之   至:到          ②非不深也    池:护城河 D . ①亲戚之   畔:同“叛”,背叛      ②而攻之而不胜   环:围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 (3)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并举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2.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1)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岂不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B . 丈夫之               冠:帽子 C . 与民之                由:遵从 D . 富贵不能             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 一怒诸侯惧                        潭西南望(《小石潭记》) B . 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手自笔录,计日还(《送东阳马生序》) C . 得为大丈夫乎        湖中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D . 丈夫冠也,父命之     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景春提出观点时使用了一个反问句,还用了一个加重肯定语气词“诚”,可见他对于这一观点是深信不疑的。 B . 孟子在反驳景春的观点时,首先用了一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焉得”一语,不仅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C . 孟子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只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当时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 D .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比喻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举例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1) 孟子,名时期思想家。
  2. (2) 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益其所不能

    ②而后

    ③行乱其所为

    ④而后

  3. (3) 文章开头提到的六位历史人物从贫贱走向成功的经历属于哪种论证方法?从中可以归纳出怎样的结论?
  4. (4) 孟子认为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5. (5) 面对当今优越的物质条件,请谈谈学习本文后,对你的实际生活有什么启示?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1) 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七百里                      方:方圆 B . 达于汉                      阴:(水的)南面 C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使……箕畚 D . 朔东                      厝:安放
  2. (2) 下列语句中画线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九十             焉置土石 B . 如土石何         惧不已也 C . 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 D . 渤海尾            曾不能毁山一毛
  3. (3) 下列对语句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A . 寒冬酷暑季节更替,才往返一次。 B . 寒冬酷暑季节更替,开始回来一人。 C . 寒冬酷暑季节更替,才回来一人。 D . 寒冬酷暑季节更替,开始返回一次。
  4.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愚公提出移山的想法时,其妻与大部分家人意见不同,是因为她了解愚公实力,也对工作细节存有疑虑。 B . 故事中有两个人物对比鲜明:一个是安于现状的智叟,一个是执意改造现状的愚公。二人的交锋主要通过语言来表现。 C . 故事塑造了一个刚刚换牙也去移山的遗男形象,目的是为了表现家族为克服工作艰巨和人手不足等问题所做的努力。 D . 故事以神话结尾,以浪漫主义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先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 (1) 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上自军                     劳:慰问,犒劳 B . 改容车                     式:同“轼”,车前的横木 C . 其将可袭而虏也        固:必,一定 D . 天子至                      且:将要
  2. (2) 下列各项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天子动                        不足外人道也 B . 已而细柳军                  辍耕垄上 C . 使使持节诏将军        去后 D . 军礼见                      去六月息者也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这样就将守边将领周亚夫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 B . 第二段,写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之严。 C . 汉文帝是一位开明、识大体的国君。虽然在细柳营处处受到约束,不得不听命于手下将军,内心颇为不满,但他仍然对周亚夫大加称赞。 D . 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多次对比,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6.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三章》)

【乙】《传》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②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 天③ ,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选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

【注】①传:《左传》。②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③天: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

  1. (1) 请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而攻之而不胜    环:

    得道者多助           得道:

    ③亲戚之               畔:

    ④为二兄所养        诱:

  2.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贫非人患,惟和为贵。

  3. (3) 下列句中画线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天时不如地/使其性行不随禄以堕 B . 三里城,七里之郭/吾,楚国小子也 C . 攻之而不胜/早丧所天 D . , 亦我所欲也/此言天地和则万物
  4. (4) 从内容上看,【甲】【乙]两文都强调了“”的重要性。【甲】文以战争为例,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乙】文则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
  5. (5) 从写作目的看,【甲】文希望统治者;【乙】文则是告诫子孙
7.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 。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小史:书童。②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贼:这里指金兵。

  1. (1) 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岂不大丈夫哉            诚:

    ②往之家                      女:

    ③以顺为者                   正:

    ④广毅然以实不能画      辞: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得志,与民由之。

  3. (3) 【甲】文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与大丈夫之道进行对比;【乙】文中最能体现赵广绘画水平高超的句子是“”。
  4. (4) 【甲】文中,孟子关于“大丈夫”的标准什么?【乙】文赵广身上印证的是哪一条?请用原文回答。
8.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 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 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 ,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③遽(jù)立即;迅速。④希:同“稀”,罕见。

  1. (1) 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其心志

    于虑

    ③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④病

    ⑤尤将护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

  3. (3) 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乙】文中佐证他这一观点的句子是:。这也印证了【甲】文的中心论点:。(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4. (4) 【甲】文开头运用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用又是什么?
9.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 而挪揄 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卖蒜老叟》)

【注】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 (1) 解释画线的词。

    ①年九十 且:

    山北之塞 惩:

    ③咳嗽不声 绝:

    不肯告人姓氏 卒:

  2.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3) 从【甲】【乙】两文中,你分别学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4. (4) 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了去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个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
10.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三国志(节选)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掷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牵连。

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先主不听。建兴六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1. (1) 下列画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匈奴大边         入:入侵 B . 改容车            式:车前横木 C . 桂阳太守         领:兼任 D . 固辞不            许:答应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云很有见识。他看出赵范投降并不是真心的,拒绝娶赵范的寡嫂,免受牵累;他反对刘备伐吴,提出早图关中的构想,体现出一定的战略眼光。 B . 赵云能征善战。他在长阪坡救下了刘备的妻儿;跟随先主平定江南;与诸葛亮分兵两路夹击成都;在箕谷大战曹真,虽兵少战败却未大败。 C . 赵云不贪财物。平定益州后,有人主张把成都的田宅分给诸将,赵云引霍去病故事上奏刘备表示反对,主张把田宅归还给百姓以安其心。 D . 赵云深得刘备赏识信任。在公孙瓒帐下时,刘备就主动结交他;刘备战败时也坚信他不会弃己而去;后来又多次升迁他的职位,死后还追谥他为顺平侯。
  3.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掷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B . 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掷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C . 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掷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D . 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掷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4.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②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③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