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一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如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我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因此,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生态文学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

材料二: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传统的文学,长时间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的。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经过几千年文学表达的过程,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忽略了对赖以生存的地球的严重破坏,忽略了对与人类共同生长于地球的各种动植物的毁坏,以至引发了严重的地球生态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姿态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

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的文学表达有着质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生态文学的魅力。

(选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

材料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选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 B . 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C . 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D . 生态文学作品既要呈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生态文明发展成就,也要鞭挞那些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这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B . 生态文学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是因为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 C . 中国生态文学需要立足于中国化的表达,从而反映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相应责任。 D . 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是更容易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
  3.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了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 . 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C . 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 D . 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
  4. (4) 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2.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Ⅱ

文本一:

非 攻

鲁 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

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

……

楚国的耶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眠晴,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

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文本二:

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执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摘编自崔军艺《浅析<非攻〉》)

文本三:

《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冶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①注: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本段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 B . 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收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 C . 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 D . 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B . 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则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 C . “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D . 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
  3. (3) 《非攻》表达了中国人民御侮图强的坚定信心。请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谈谈《非攻》是如何塑造墨子这一“中国的脊梁”式古代英雄形象的。
  4. (4) 对待文本三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不合主旨而删掉”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却保留了,且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
3.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 , 兵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 , 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 , 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有在者乎?”曰:“无有。”曰:“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 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选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1. (1)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B .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C .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D .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2. (2)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入而徐趋,至而自      谢:感激             老臣贱舒祺        息:子嗣 B . 太后之色解               少:同“稍”,渐渐    祝曰:“必勿使”   反:返回 C . 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微:非,不是         君之所使之      恣:肆意 D .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步 强:极力             其有在者乎?      继:后继者
  3. (3)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出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B .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 , 老妇必唾其面    所以遣将守关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王无异于百姓以王为爱也 D . 持其踵,之泣,念悲其远也               怵然为戒,视止,行为迟
  4. (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质,又称质子,是指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国君通过质子外交的政策,和其它国家在战略上形成外交妥协。质子外交起源于春秋时期,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子楚、战国燕太子丹都曾经做过质子。 B . 黑衣,王宫卫士的代称。上古王宫卫士身穿黑衣,因此得名。古代常以衣色借代人的身份,比如“白衣”即平民的衣物,既指平民,亦指无功名的人,未考中功名的叫白衣秀才。“青衿”即青色的交领衣物,常借指读书人或青年人。 C . 重器,常指国家的贵重宝物如圭璧钟鼎之属,像《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的“毁其宗庙,迁其重器”;也常用来象征天下政权,如《史记》中记载“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还常用来比喻做国家的栋梁之才,如《汉书》有云“士者,国之重器”。 D . 百乘,指兵车百乘。古时兵车为一个作战单位,二马一车为一乘,车上有甲士三人,下有步兵七十二人,作战时,一人居中驾车,两人左右执兵器以战,步卒随车前进。甲士是由贵族出身的武士充任,步卒则是由从事农业生产的庶人为主要担当者。
  5. (5)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就描绘了一个气氛极为紧张的局面:秦兵犯赵,赵求齐助,齐要长安君作人质,爱子心切的赵太后不肯让儿子去冒这个风险,严词拒绝了大臣们的谏言,在这样紧张的背景下,触龙的谏说显然要困难许多。 B . 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 他从头到尾都只字不提长安君的事,而是先关切地询问太后的起居饮食,并与她谈论养生之道,使本来戒备心极强的太后渐渐消除了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再转移话题谈论燕后的出嫁往事,促使太后自己考虑子女的未来。 C . 触龙的形象与一般大臣只强调国家利益,不关心长安君而一味强谏不同,他既忧心国家,又真心实意地为赵太后和长安君的未来着想,因而提出 “不能无功受禄”的主张。触龙的忠心、机智、沉着、善于语言艺术的老臣形象渐渐丰满起来。 D . 赵太后作为母亲,也和常人一样,溺爱小儿子。不过,在触龙的劝谏下,凭着她的政治经验,很快地认识到,不能只顾眼前,应考虑到孩子的将来,才是真正的爱子。于是她完全接受了触龙的意见,同意长安君质齐累积政治资本,说明她有一定的政治头脑。
  6.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②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4. 诗歌鉴赏
古诗词阅读

涉江采芙蓉

[汉末]《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涉江釆芙蓉”是取首句为诗题;“一剪梅”是词牌名,规定了该词的形式。 B . 《涉》诗“浩浩”寓相思无尽,李词两个“自”道出对不解人情外物的怨怼。 C . 《涉》诗的“忧伤” 一直伴老,李词的“忧伤”无法消除,都极写忧伤之多。 D . “荷花”这一意象常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与高洁的品质,“芙蓉”“红藕”均指荷花。
  2. (2) 两首诗词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试简要分析。
5. 默写
默写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水边沐浴临风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2. (2)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窦巩“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南游感兴》)之意表达惆怅之情的两句是“。”
  3. (3) 《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
6. 单选题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并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nüè)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B . 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触觉上它可能是干躁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闩、棍子、桅(wéi)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C . 她像是受了炮烙(páo lào)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D . 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zhān)辱你夫妻两个。”李小二道:“谁不知恩人大名?休恁地说。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桨洗缝补。”
7.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中国将在2022年5月初计划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5月下旬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 B .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一直在努力挖掘文物背后的时代精神、人文价值、艺术造诣,力图让故宫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呈现与利用。 C . 每个人的权利都不容许随意侵犯,家长们梦寐以求的孩子的独立自主,是要了解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前提来完成的。 D . 有关调查统计显示,近几个月我市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环保专家分析认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是造成污染的首要因素。
8. 单选题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和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 B . 元杂剧剧本由三个部分构成:宾白、唱词、科介。关汉卿是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C .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福》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D .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9.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 B .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 . 我这辈子只是在生活的道上盲目地前冲,一时坠入一个泥潭,一时踏折一枝草花,只是这无目的地奔驰…… D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 单选题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没关系。”潘老师说:“当老师的,应该关心学生。” B . 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很少有一个术语能像“卡农”这样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约翰·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下文简称《卡农》) C . 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 D . 本书作者以五条基本原则——生命价值、善良、公正、说实话和个人自由——构建了他的“人道主义伦理学”,为人们提供了贴近生活的道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