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一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正式          。在公布的86部作品剧目单中,现实题材成了重头戏,《遇见幸福》《幸福院》《正青春》……这些作品中,已播出的成了荧屏爆款,获得业界口碑与收视成绩的双赢;尚未开播的也通过宣传营销引爆相关社会话题,提升了人们对作品的         

    优质现实题材创作的魅力,不是表现为题材选择与大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话题积极介入的态度以及深刻把握、精准体悟的能力上。创作者从大众文化热点之中汲取创作灵感,找到与生活          的典型人物、事件,并将自己的深入思考通过生动的台词和精彩的表演投射出来,引导大众情绪,解决现实问题。

    我国电视剧市场近年来的现实题材创作全面开花,题材涉猎广泛、与现实人心紧密勾连互动、容纳着丰富时代信息、能激荡起社会正气的精品力作集中涌现。(        ),或庄严肃穆,或激昂奋进,或青春热血,让我们感受到现实生活的丰润多姿和社会发展的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开启    关注度    休戚相关    丰富多彩 B . 启动    关注度    息息相关    波澜壮阔 C . 启动    喜爱度    息息相关    丰富多彩 D . 开启    喜爱度    休戚相关    波澜壮阔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优质现实题材创作的魅力,不是表现为题材选择与大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话题积极介入的态度以及深刻体悟、精准把握的能力上。 B . 优质现实题材创作的魅力,不仅表现为题材选择与大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且体现在对社会话题积极介入的态度以及深刻把握、精准体悟的能力上。 C . 优质现实题材创作的魅力,不仅表现为题材选择与大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且体现在对社会话题积极介入的态度以及精准把握、深刻体悟的能力上。 D . 优质现实题材创作的魅力,不是表现为题材选择与大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话题积极介入的态度以及精准体悟、深刻把握的能力上。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的是(    )
    A . 就像这些时代的“表情”,一个个优秀作品 B . 就像一个个“表情”,这些时代的优秀作品 C . 这些优秀作品就像一个个的“表情”时代 D . 这些优秀作品就像时代的一个个“表情”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尽管在工业社会,人口向城市聚集是主要趋势,但在审美感知和艺术消费领域,乡村却有着越来越强的吸引力。重塑乡村形象,发展乡村经济,改善乡村生活,艺术大有可为。

    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无疑对乡村发展、乡村文化传承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乡村,家风、习俗、礼仪、邻里、建筑,诸此种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常见而容易被忽视的文化资源。可以说,乡村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村庄,更是情感意义上的故乡,乡村振兴离不开这种文化的支撑。

    ③而艺术正是提炼和表达这种文化的恰当方式。遍览中外特色乡村建设实例,可以发现:因为艺术,同样是世外桃源,可以有一百种演绎;同样是巴山蜀雨,可以有一百种形态。艺术可以让人们记住乡村生活之美,让人重拾不能割舍的乡愁,满足现代生活的精神诉求。它让乡村人找到自我,愿意住下来;让城市人得到心灵慰藉,愿意留下来。用艺术改变乡村,激发乡村的内在潜能,塑造现代村庄风貌,不仅可以唤醒乡村文化的振兴,更能带动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

    ④用艺术提升乡村价值魅力。艺术是提升产品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建立以艺术体验感知为导引的产品品牌,用艺术设计包装乡村产品,注入体现地域特色的优秀设计元素,是加大力度促进农村产品品牌设计的有效手段。比如四川蒲江的明月村,乡村建设者以纯手工制作和天然矿物釉为特色,在传承唐代邛窑古风基础上,打造“明月窑”品牌。不过四五年间,古老的明月村已成为明月国际陶艺村。

    ⑤用艺术推动乡村融合发展。结合区位交通、生态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优势,利用乡村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生态农业、地域特色旅游等特有资源,建设和发展一批新型复合型艺术乡村示范基地,让传统乡村重放光芒。比如火爆“抖音”的浮云牧场视频,在视频中,推开窗是壮观的雪山,脚下是不断变幻的云彩,晚上抬起头是漫天的繁星。浮云牧场不是“单打独斗”的一处景点,如果从成都自驾,可以沿317国道顺路看桃坪羌寨、棉虒古镇、映秀等。这些规划建设,可以推进“文化创意、旅游创新、农民创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融合。采用“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把艺术乡村典型模式和典型做法通过不同类型的媒体宣传出去,并广泛传播。

    ⑥乡村振兴是一项前景光明的崇高事业,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同心同向发力,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艺术为载体,拓展渠道,创新宣传,吸引社会各界能人和各方力量投向乡村。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重视乡村振兴中艺术对人心的浸润,提升农民的思想境界,让每个人在凝视故乡时发现蓬勃之美,能够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内生动力。

    ⑦如今的乡村是一个有着多元发展可能的空间,用艺术激活资源的优势愈加明显。打造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艺术乡村品牌,用艺术结合本地的乡村文化资源,创造性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打造乡村文创产品等,能够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激活千百年绵延至今的优秀文化传统,呈现中国农民广阔而生机勃发的乡村生活新图景。

(摘编自王勇《用艺术点亮乡村》,《人民日报》2019年1月11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工业社会,乡村人口越少,其在审美感知和艺术消费上的吸引力就越强。 B . 乡村振兴事业崇高,前景光明,只有重塑乡村形象,艺术才能够大有可为。 C . 缺少了艺术参与,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经济发展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 D . 乡村振兴中,需要用乡情、乡愁来凝聚各方力量,以达到艺术宣传的目的。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先表明了用艺术促进乡村振兴的观点,然后逐层推进,论证过程严密而有力。 B . 文章重点从提升价值魅力和推动融合发展方面,阐明了艺术推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 C . 文章论证时能够摆事实讲道理,既有典型的例证,又有理性的分析,二者相得益彰。 D . 文章以浮云牧场为例,意在强调通过艺术手段能提升产品文化价值和乡村价值魅力。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基于多样性、灵活性的表现特点,艺术可为乡村文化传承提供各种适合的表达方式,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B . 用艺术改变乡村,让乡村人愿意住下来,让城市人愿意留下来,其根本目的是缓解越来越严重的城市人口聚集压力。 C . 乡村振兴受益者的身份为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提供动力,用艺术提升其思想境界同样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D .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既可以借鉴已有的经验和模式,更可以利用艺术结合本土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艺术乡村品牌。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泽山:六十年苦炼终成“王”

沈  慧

    “火炸药王”王泽山已经82岁高龄,却能熟练操作各种数码产品,会做Flash,用手机APP买车票;他曾3次斩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次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如今又将象征科技最高荣誉的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收入囊中。

    面对新时代科技强国的召唤,王泽山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他带领团队瞄准不用溶剂制出无烟火药这一目标,再次发起冲击。

(一)

    1954年,王泽山高中毕业报考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当大多数考生在蓝天大海的召唤下填写了与空军、海军相关的专业时,他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个冷门专业——陆军系统的火炸药专业,那时他是班上唯一一名自愿学习火炸药的学生。

    有人说,这个专业太基础、太枯燥、太危险,有可能一辈子出不了名。王泽山摇摇头,“火炸药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离开它,常规武器和尖端武器都难以发挥作用。然而近现代以来,我国的火炸药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大国”。他坚信:专业无所谓冷热,只要祖国需要,任何专业都可以光芒四射。

    时光不负情深,在这个冷门的领域,王泽山迎来了自己科学研究的大爆发。在他看来,“攻克技术难关必须要靠创新,老跟在别人后面仿制,就不可能有创新,要创新就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条条框框”。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创新精神从他读书时一直到今天,从来没有变过。

(二)

    有人曾向王泽山讨教能得3次大奖的秘诀,他坦率而诚挚,“我就是付出了比常人多3倍的努力”。

    1996年,61岁的王泽山在摘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后,有人劝他:你已功成名就,不妨退休安享晚年。他不肯,“国家有难题,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这一次,他瞄准的方向是远射程与模块发射装药技术。

    常规战争中,如果没有射程远、威力大的炮火支援,赢得战争的主动权则无从谈起。然而,决定火炮威力与射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含能材料的性能,也就是常说的火炸药。为提高火炮射程,要么延伸炮管长度,要么增大膛压,但各有弊端:延长炮管长度意味着要降低火炮的机动性;增大膛压则要增加对炮膛内壁和弹丸的压力,不然很可能会发生事故。要想有满意的解决方案绝非易事。

    20年如一日,王泽山矢志不渝地探究,终于研发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远射程与模块发射装药技术,这项技术让我国的火炮装药技术得以傲视全球。“他将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在文明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将其效能、工艺推进了一大步。”原总装备部将军马殿荣评价说。如今,这项提升火炮性能的核心技术已应用于我国武器装备。

(三)

    生活里,王泽山从来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即使80多岁高龄,一年中仍旧有一半的时间在试验场地……熟悉王泽山的人都说:“他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出差,一搞起科研,经常不记得星期天。”

    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后,一些社会工作很容易牵扯时间和精力,这曾让王泽山有些头疼。“我社交能力差,参加也没用,只适合做点研究。”一番分析后,他决定继续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不到万不得已不参加一般活动。因为经常想专业问题太过专注,他曾闹出不少笑话。比如去宾馆走错房间;火车上非要说别人睡了他的铺,后来发现是他搞错了。

    面对媒体的聚焦,王泽山至今仍有些不太习惯。他坦言,“搞科研,不能满足于获了什么奖,申请了几个专利,或发表了几篇论文,应该想办法把项目转化为工业化生产”。

    在火炸药相关的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上,王泽山同样倾注了诸多心血。从教以来,王泽山共培养了百余名硕士、90多位博士。他们当中既有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也有政府官员、国企高管等,很多已经成长为中国火炸药领域的中坚力量。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间,王泽山已心无旁骛地与火炸药相伴过了一个“甲子”。他说,自己做别的不擅长,这辈子只想把火炸药这一件事搞好,对于自己的选择不觉得有遗憾。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8年1月9日)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王泽山看来,火炸药对于国防的重要作用要远远超过空军和海军,因此在填报志愿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一冷门专业。 B . 王泽山一直将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方向,一次又一次向着火炸药技术未知领域发起挑战,攻坚克难,无怨无悔。 C . 从专业选择,到每个科研目标的定位,再到产学研思想的确立,直至学科人才培养,无不折射出王泽山深远的前瞻性眼光。 D . 多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体现了国家对王泽山专业态度、科研能力和劳动成果的肯定,彰显了时代楷模的价值引领作用。
  2. (2)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便将王泽山的年事已高、行为时尚与他所取得的不凡业绩相提并论,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重视与阅读兴趣,可谓匠心独具。 B . 文章第二部分中详细介绍了“远射程与模块发射装药技术”相关知识,通过强调此技术攻关之难,体现出王泽山相关研究的重要价值。 C . 去宾馆走错了房间,在火车上误以为别人睡了他的铺,这些故事意在强调身为大科学家的王泽山也有朴实可亲的一面,极具生活气息。 D . 文章大量引用王泽山原话,辅以他人评述,既能直观表现其情感态度,增强感染力;又能全面、客观展现其事迹影响,提升阅读价值。
  3. (3) 王泽山能成为“火炸药王”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4.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手

万芊

    过了春节,筱雨就着手自己博士毕业画展的创作。一段时间里,美院,老家,筱雨来来回回地奔忙;采集背景,写生,风雨兼程。又一段时间里,筱雨没日没夜地孵在画室里,构思,打草图,废寝忘食。

    到了初春,筱雨的大型油画《采茶》,开始成型。画面上勾勒出的是一位中老年采茶女,黝黑的脸庞,衬托着起起伏伏绿油油的茶树。导师扈教授过来看过草图后,提了一些建议,便说,大胆画吧,不要太拘谨。其间,扈教授来过几次,对人物的姿态和神情、背景的色彩和渲染,都比较满意。

    只是,筱雨迟迟不画人物的手。扈教授见了问,你怎么一直不画手?筱雨说,总觉得画这手还没找到感觉。

    筱雨是最后画手的。此时离画展还有十来天的时间。可是勾勒出来的各种手姿,不是自己一次次不满意,就是一次次被扈教授否定了。为了这简单的手姿,筱雨花了整整十天时间,一次次向扈教授请教、一次次推翻原来的方案。后来终于得到了扈教授的认同。最终成稿,离布展只有几天时间了。

    离画展还有三天,学院召集所有的教授对参展作品进行最终评定。

    当教授们来到筱雨的大型油画《采茶》前,都停下了脚步。几乎所有的教授,都点头啧啧称赞。人物的神态是安详的,眼神中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尤其是整个背景的渲染,非常大胆,给人一种全新的艺术冲击。

    然而,院里最资深的成教授提出了异议,说,采茶女的左手手臂偏短,采茶的手姿也略显僵直。这是这幅画的败笔,影响了整幅画面上人物的完美。甚至可以说,这幅画将因此不能参加这次毕业展,潜台词便是作者将不能顺利拿到博士毕业证书。

    一旁的扈教授开口说,按理,我是不能为自己的学生开脱什么的。画面人物的手,筱雨花了整整十天的工夫,开始一直找不到感觉,也一直被我否定。后来,他拿出了一沓原型的照片,说,在他的心目中,原型的手是非常神圣的,他就是想画这手,才有了创作这幅画的冲动,如果换了另一双手,他宁愿不参加这次画展。我看了筱雨手中那一沓照片,内心受到了震撼。那照片上的原型,是他的母亲,一位有着天使般纯净的眼神,却有一只残手的采茶女。筱雨告诉我,他母亲从小其实和所有的小孩一样,四肢健全,健康。可是,在母亲十岁那年,有一次,有个外地戏班子来镇上演戏。那时,大人手上挺拮据的,舍不得买票看戏。十岁的她太想看戏了,没有买票跟着大人钻进了影剧院。管影剧院的人,把蹭戏的小孩一个个抓出来,凶神恶煞一般。他母亲被那人拎着一条手臂,甩出影剧院。从此,他母亲手臂的发育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左手总比右手短一截,手也僵直。家里没钱,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残手。等他母亲渐渐长大,人家都出嫁了,她却因为残手迟迟嫁不了。到了最后远嫁茶乡,他母亲已经三十多岁。他父亲年岁更大,也是个残疾人,根本没法下地上山。他母亲就用一只残手支撑起这个家。他父亲过世后,家里除了筱雨,还有他爷爷奶奶,他母亲里里外外一个人操持,靠几十亩茶地支撑着,供他读上大学,一直到现在读博士。他曾经一度想终止学业,帮母亲支撑这个家,但有一次就为这,他被母亲的残手狠狠甩了一巴掌。这一巴掌让他终身难忘。他一直在想如何报答母亲,最后的答案是唯有把她那神圣的手展示给世人。

    扈教授讲完,大家都沉默了。

    最终,全院教授投票表决,结果筱雨的《采茶》获得全票通过,排在第一。

    美院一年一度的博士生毕业画展如期举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美院竟然把筱雨的母亲请到了画展开幕式上。筱雨和他的《采茶》成了这期画展的一个亮点。师生们争相和筱雨、筱雨母亲在巨大的画前留影。其中一些留影,上了当天的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筱雨母亲的残手,竟然被人称为“世上最美的手”。

(摘编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4期)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第一段,作者多用简洁短句,突出了筱雨为画作四处奔波、不辞辛苦的形象;一个“孵”字,传神地表现出他创作时的专注。 B . 成教授从画中看出手臂缺陷这一情节,主要是为了表现筱雨作品的真实性,也侧面讽刺了成教授作为全院最资深教授名不符实。 C . 筱雨的故事由扈教授讲出来,是小说情节发生转折的需要,同时交代了小说开头部分筱雨迟迟不肯画手的原因,合乎生活逻辑。 D . 末段师生们争相与筱雨母子合影,“母亲的残手”被称为“世上最美的手”,照应了题目,传递一种社会正能量,令人感动深思。
  2. (2)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说明筱雨的形象特点。
  3. (3) 小说以“美手”为题目有怎样的作用?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操将击乌桓 , 诸将皆曰:“深入征之,万一为变,事不可悔。”郭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可破灭也。”操从之。行至易,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初,袁绍数遣使召田畴于无终 , 又即绶将军印,使安辑所统,畴皆拒之。畴忿乌桓多杀其本郡冠盖,意欲讨之而力未能。及曹操定冀州,操遣使辟畴,畴戒其门下趣治严。门人曰:“昔袁公慕君,礼命五至,君义不屈。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畴笑曰:“此非君所识也。”遂随使者到军,拜为蓚令,随军次无终。

    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操曰:“善!”乃引军还。

    八月,操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操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操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公孙康欲取(袁)尚以为功,斩之。操枭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牵招独设祭悲哭,操义之,举为茂才。

    时天寒且旱,二百里无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方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注释】①乌桓:我国古代民族之一,本属东胡,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众退保乌桓山,因以为号。②无终:地名。③蹋顿:人名,乌桓首领。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B . 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C . 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D . 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2.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辎重,古代军事用语,指行军作战时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B . 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后来语义扩大,亦指平民百姓。 C . 治严,指整理行装;汉代为避明帝刘庄讳,改“装”为“严”,后来沿用。 D . 礼命,国家记载名位尊卑的礼籍和君王封官授爵的策书,也指礼聘与任命。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操长于纳谏,精于谋划。征讨乌桓前,能够聆听部下不同意见,作出自己的判断;行军至无终,又能够采纳田畴的建议,及时调整进军方略。 B . 曹操威名远播,招纳贤士。当初袁绍曾多次招纳田畴都遭拒绝,但见到曹操派遣的征召使者之后,田畴非常痛快地随之来到军营并为曹操所用。 C . 曹操用兵有法,决断果敢。曹操与胡人相约在白狼山作战,当时士兵们都产生畏战情绪,曹操敏锐察觉到敌军阵营漏洞,果断出兵,一战告捷。 D . 曹操通晓人情,处事灵活。曹操赦免了违反军令为袁尚设祭悲哭的牵招,并举荐他为茂才;又在征讨乌桓凯旋后重赏了当初劝阻他出兵的部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可破灭也。

    ②虽得之,天所佐也;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

6.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惜牡丹花

白居易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诗咏牡丹不写盛景而写凋零,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别有一番意味。 B . “寂寞”二字点明冷雨萧瑟中落花的处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C . 次句一扫前句萎靡之情状,转写花瓣漫天飞舞之景,抗争之意尽现。 D . 全诗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之情,极易引发人们由物及人的联想。
  2. (2) 赏析“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两句。
7.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曹操的《短歌行》中,“”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慨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2. (2) 杜甫《登高》中,“”两句抒发了漂泊异乡、体衰多病的惆怅之情,宋代罗大经称其“一联含有八层意思”。
  3. (3)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直抒胸臆,表达出一个怀才不遇者浓重的愤懑之气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8. 语言表达
下面是某中学生在报告会上与主讲人梁教授互动时的即兴提问,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梁教授您好!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跟您说话。感谢您在两个多小时中,循循善诱,夸夸其谈,让生动鲜活的事例和平易近人的语言,勉励我们要磨砺自我,敢当大任。您的浅见,让我们受益颇多。我有一个问题要向您赐教,青年人怎样做才算是“把大我放在小我之前”呢?谢谢您!

9. 语言表达
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万奕含的一首小诗《秘密》刷爆了微信朋友圈,请品读该诗,说明其受欢迎的两点理由。不超过100个字。

    妈妈说/我是捡来的/我笑了笑/我不想说出一个秘密/——怕妈妈伤心/我知道/爸爸姓万/哥哥姓万/我也姓万/只有妈妈姓姜/谁是捡来的/不说你也明白/嘘~我会把这个秘密永远藏在心中

10. 写作题
请以“没有对白的画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