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九年级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默写
默写古诗文。
  1. (1) 补写出上句或下句。

    ①戍鼓断人行,。(杜甫《月夜忆舍弟》)

    ,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③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⑥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

  2. (2) 理解性默写。

    ①今年是国庆70周年,回望历史,我们从积贫积弱到现在百废俱兴,可以印证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两句诗:

    ②《行路难》诗中以“”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2.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冬去春来,满园芬芳之时,淡黄浅绿,袅娜轻盈,蝶儿翩跹,醉舞清风,春意盎然,弥漫在天地间。和煦的暖风吹散了心中的阴霾,漫步在春风里,品读着清黛灰朦,仿佛听到了春蕴的音符,仿佛嗅到了泥土的芳香。春天,仿佛展现了一幅云雾缭绕、恍若仙境的维美画卷;_____。

春天,雪水里孕育的春天,清新地露出了她的笑脸。柳烟成阵,万紫千红。连绵的青山,林木青翠;静谧的湖泊,波澜不兴。这是童话般的世界,薄雾笼罩,烟雨潇潇。

  1. (1)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piān) B . 娜(liǎo) C . (mán) D . (mì)
  2. (2) 选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含错别字的词语:改正:

  3. (3) “和煦”中的“煦”意思是。“波澜不兴”在文中的意思是
  4. (4) 请你仿照划线句再写一句。
3. 诗歌鉴赏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阅读《煤的对话》,回答问题。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937 年春

这首诗出自写的《》,该诗以的形式,把遭受苦难但渴望斗争的中华民族比作“”,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沉沦,自强不息和昂扬的斗志。

4. 现代文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952年﹣2018年,我国GDP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二大国。移动通信、现代核电、载人航天、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等领域取得重大科

技成果。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实际增长59.2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1956年实际增长28.5倍。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13.2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分别居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一;公路里程48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3万公里,居世界第一。70年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上升为77岁,森林覆盖率从1976年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96%.信息化深入发展,居民在网上购物、用手机支付、骑共享单车、坐高速列车成为常态,所谓新“四大发明”。1949年﹣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0.6%提升至59.6%,农业机械总动力从约10万千瓦增长为10亿千瓦。……”

图片_x0020_100001

(材料二)芜湖市历年GDP对比表

年份

GDP(亿元)

常住人(万人)

人均GDP(万元)

2018

3278.53

387.7

8.87

2017

3065.52

369.6

8.32

2016

2699.44

367

7.37

2015

2457.32

365.4

6.76

2014

2307.9

361.7

6.40

2013

2099.53

357.8

5.87

(材料三)香港警察刘泽基即“光头刘sir”日前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国家现在已成为他的靠山,“如果没有国就没有家,国家就是一棵大树,我们是住在大树里的小鸟,如果国家倒下来,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存在。

  1. (1) 材料一中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 (2) 看材料二,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表格反映的情况。
  3. (3) 请你按照材料三中的画线句进行仿写,说明国家与个人的关系。

    如果没有国就没有家,

  4. (4)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作为00后的感受。(50个字左右)
5. 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没有陪伴 何来家风

 张 贺

①当今中国有两个词最能引发社会“吐槽”,一个是“官二代”,一个是“富二代”。 少数几位公子小姐的出格言行早已给公众留下了刻板印象。“缺少家教”“家风不好”是人 们对他们的一致评价。

②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客观,有的“官二代”“富二代”的父辈们人品口碑其实还不 错;也很少有孩子真是因为父母行为不检而有样学样最终变坏的。但显然这些为人父母者在对后代的家庭教育上存在严重失误。“养不教父之过”,儿孙犯错,家长当然是脱不开干系的。

③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家风清正、一脉纯良。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传统,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种家训汗牛充栋。但显然相当一部分人没听进去。为什么有无数成功的治 家案例摆在眼前,后人还是要犯错?可见,树立和传承家风这件事没那么容易。

④之所以没那么容易,不是因为给孩子从小立规矩有多难,而是陪伴和指导孩子的成长需要耗费 父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是意志坚强的人,难以做到时时刻刻、一点一滴地督促。久久为功,没有“久久”就没有“功”。梳理近些年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报道,就一定会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 几乎都难以做到“陪伴”二字。父母普遍重视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不管这种需求是否合理),而忽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如果父母真正爱孩子,是不会放任不管的。

⑤我读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印象最深的不是他那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治家格 言,而是惊讶于曾国藩所付出的巨大精力。曾国藩一生戎马倥偬,军事政务繁忙至极,但再忙,他也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夫人、弟弟和子女写信。大至如何读书修身,小至买什么衣服、吃什么饭,都要事无巨细一一告诫指点。虽然长期不在家人身边,但曾国藩用写信这种 方式起到了陪伴的作用,达到了耳提面命的效果。这些日记和信件多达数百万字,全看下来 能把人累个半死。可想而知,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倾注了多少心血。这才是真爱。

⑥华裔加拿大学者梁鹤年写有一本温馨感人、妙趣横生的《家有四子》。梁先生在四个 儿子结婚时都曾送上一番箴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作为男子汉,最重要的是慷慨大度,而真正的慷慨大度不是在金钱或者家务事上不斤斤计较,而是在时间上的慷慨大度,愿意把时间花在孩子和伴侣的身上,这才是真正的慷慨。

⑦可见,古今同理。

⑧只有在陪伴的基础上,父母的嘉言懿行才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父 母才需要考虑为孩子树立哪些规矩。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父母给孩子留下一个好品行才是“子孙之宝”。单纯的以物质财富满足孩子而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是小气鬼。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官二代”和“富二代”现象的出现凸显了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

⑨今天我们谈家风,希望通过家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那么首先,身为父母者就要慷慨大度,陪伴孩子的成长。如此,家风才能落地生根。

  1. (1) 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3. (3) 第④至⑥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 (4) 仔细研读第⑧段画线句,品味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何在。
  5. (5) 下列三则家风训言,哪一则与本文联系最紧密,为什么?

    A.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B.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 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后答题

桐花如常

许冬林

不喜欢桐花多年。

觉得它肥俗,香气浓烈到撞人。落花时,样子邋遢。

在我们江北,谷雨之后,桐花最盛。

少年时居住的老宅西边,有一棵桐树,是白桐,也叫泡桐,粗壮,高大,枝叶覆满 头顶天空,指手画脚。(A)我放学回家,穿过开着无边无际紫云英的田野,老远看见我家屋西的桐花,白发苍苍地开上云天。桐花下,炊烟升起,猜想母亲一定正手忙脚乱地做饭。桐花粉紫色。浅浅的粉紫,隔着春暮的天光烟蔼看去,竟像是颜料在水里化掉了,化成一团不干不净的灰白色。这样的灰白色,是薄凉的,像日子,不过节也不做喜事的乡下日子。寻常的日子。

有一回,朋友跟我描述她在乡间看到的桐花有多美,我心里想笑。桐花能有多美?匆匆一见,如旅途上的艳遇,不负责洗臭袜子也不用油污满身地下厨房,没熬过漫长的相看生厌的时光,那情感自然是轻吐芬芳。

我想起从前我家的那棵桐树,春暮的雨愁愁长长地下,屋外的墙角处,腐烂的树根 边,都生了一簇簇的野蘑菇,肥厚的桐花花瓣铿然坠落,砸在滑腻的湿地上,混进潮腥的野蘑菇丛里,然后一起腐烂。空气里,桐花的味道又湿又重,缠绕不散,像玄奥难解的命运。夏天,算命先生坐在村口的桐树阴下,一卦一卦地算。他说人在命运里走,也逃不掉。命运如网,缠绕不散。

母亲喜欢请人算命,给家里每个人都算。一回是抽牌,母亲让我抽,我抽出一张,展开看,是一个女子,骑一匹白马,又矫健又威风。图边说的是什么,已经不记得。只记得,我是喜欢那匹马的。其实我也想骑上那匹马,逃。逃离乡村,逃离我妈妈我奶奶那样的生活和命运。我不想自己就像一朵桐花,开得那样粗陋,那样没有花的样子。花的样子应该是轻 盈的,鲜丽的,香气袅袅像细细的柳丝,或者像下下停停的春暮的细雨。

如果做花,我不想做一朵桐花。

像逃离一场指腹为婚的旧式婚姻一样,我试图以自己的不甘和倔强来逃离古旧乡村,逃离古旧的生活方式。我追随理想,试图走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路。出门读书,风花雪月地写席慕容体的情诗……我以为我成功逃离。

暮春的一个黄昏,散步,路过一户人家的院前,竟是久久流连不去。那是极普通的一户农家,两层半旧的小楼,门前用竹篱笆围出一小块菜园,里面种瓜种豆。房子东边,立一株高大桐树,紫色的桐花累累簇簇盛开,远看去,花开灼灼,如蒸如煮,花气熏天。房子无人,静悄悄锁了门,只有那一树桐花火辣辣地开,繁花照眼明,也庇护着小楼和院子。

一块园,一树花,一户人家。静谧,安稳,寻常。寻常中透着人间烟火的亲切,和盈盈的美意。

桐花到底还是美的!

回想少年时:偌大的桐花荫下,坐着三小间覆有青灰瓦片的房子,我踩着满地的潮湿桐花去上学。那画面,隔着二三十年的光阴,现在回头看去,才看出了一种人间的简静与清美。

寻常朴素的物事中所包含的美,要过完小半生,才能懂得。就像过完小半生,才懂得,平常心的可贵。

我在单位大院里开荒种菜,种没有农药没有生长激素的蔬菜。十指纤纤,不弄墨,弄泥土:希望儿子在我身边成长的年月里,可以吃到最健康的菜;是想,一慰自己初进中年渐生的求田问舍之心。

一次跟文友说起,说起种菜,说起农事。他说他从前什么样的农活都干过,每年割稻子,最后一镰,他会割在自己手上,提醒自己逃离。我听了,内心有急雨经过,一阵潮湿。是的,我们曾经都是逃离者。可是,如今我们说起油菜花,说起三四月的秧田,内心止不住地觉得亲切;看见庄稼,总觉是如遇故人。回头看人生,还是认同挖一口塘种几亩地生养两个孩子的日子,是庄严安稳的。

寻常是美,朴素是美,这样的美,又极庄严。

原来一直不曾逃离:对抗了小半生,最后,还是喜欢桐花。逃了小半生,最后还是 愿意俯身低眉,做一个母亲和妻子,做得不需要名字。

如果是花,自己还是一树桐花。在尘世之间,一花,一园,一人家。

桐花如常。一切如常。

  1. (1) 请为全文划分三大段落。(写段落序号即可)

    第一大段:

    第二大段:

    第三大段:

  2. (2) 下面是席慕容《桐花》中的语段,试与第四段画线句放在一起比较阅读,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谈谈两位作家此时对桐花的感受。

    (B)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像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3. (3) 第 10 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4. (4) 说说本文标题“桐花如常”的作用。
  5. (5) 本文之前极写自己不喜欢桐花,之后却又深深爱上了桐花,这里用到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主旨?
7. 文言文阅读
古文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王 , 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

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注释】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③帝:宋太宗。

  1. (1) 翻译下列加点字词。

    异二者之为

    进亦忧

    于邸中为假山

  2. (2) 翻译下列语句。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3. (3) 选文乙中姚坦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姚坦的言行是选文甲中哪句话的真实写照?
  4. (4) 甲选文为何作者以慨叹“嗟夫!”开始,又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来结尾呢?
8. 写作题
阅读材料后作文

《朗读者》中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就像冷遇见了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有过怎样的遇见?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或是带给你影响最大的是哪次遇见呢?

请以“最重要的遇见”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不得抄袭或全文摘抄他文。

2)     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     不少于 600 字。

4)     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