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湖南省常德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一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 B . 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 C . 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没有日光的夜晚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之精神。 D . “青春”指春天,“青春恰自来”是说正值春天到来,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
  2. (2) 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还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出 警

弋舟

    那天在所里做笔录,报案人是个姑娘,说是“心爱的”电动车被盗了。刚写好,又接到社区的电话,说他们晚上有个群众活动,可能参与的人比较多,需要我们帮助维持秩序。

    那天晚上社区的活动就是广场舞表演,实际上围观的人并没有那么多,他们高估了自己的风头。过去看了看情况,安排几个保安维持秩序,我独自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巡逻,而同事小吕去了片区。因为又有人报警说邻居在家里制毒,我没怎么考虑就把这案子交给了小吕。

    在小吕心目中,警察就该是神探,破大案,捕顽凶,除暴安良。这情绪我也有过。直到今天,我也不太跟妻子说我每天都忙活些什么。我不做英雄梦了,但希望我妻子还接着做,那样回了家,我才可以心安理得地喊累。所以有时候遇着邻里纠纷之类的事儿,我都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

    开始小吕挺兴奋的,像是张网以待,翘望已久,终于来了条大鱼。涉案的小区是教师新村,里面住的都是教师。报案人是位退休多年的小学校长,信誓旦旦地说,以他所掌握的丰富的化学知识,完全能够通过阳台上飘来的怪味儿做出判断。他的邻居也是一对教师,两口子带着个十多岁的孩子,女主人倒还真是个教化学的。可查来查去,一点儿证据都没有。小吕不太甘心,加上老校长半年报了五十多次警,这个案子就成了小吕的心事。他不觉得我们就只能维持秩序、追回一辆“心爱的”电动车。

    回来后小吕眉头不展,说他又趴在老校长家的阳台上闻了半天,隔壁飘来的只有红烧肉味儿。我想的却是正值炎夏,这会儿的阳台上怕是得有五十度的高温。

    那天算得上是平安无事,我们本来可以在宿舍睡个好觉,假如我没有说起老查的事。

    老查七十多岁,老伴十几年前过世了,他一直独自过活。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她早年外出打工后,就一去不返。老查经济状况还过得去,有两套房子,住一套,租出去一套。如今这一片的房价可不低。

    先是他突然失踪,发了协查函,一城里寻不到,以为他可能不在人世了。半个月后的一天夜里,他却突然打来电话报警,说是自己在家摔倒了,现在根本爬不起来。

    等我们赶到时,他正坐在屋子中间的矮凳上,根本不曾摔倒,更不会爬不起来。我们哭笑不得。撤警的时候,他突然抓住了我的手,一刹那,我有着突然被什么抓牢了的感觉。

    几天后老查又报假警了。还是说他摔得起不来了。等我赶到的时候,老查照旧坐在小板凳上,臊眉耷眼,像个坐在黑暗舞台中央的老猿猴。

    这回,老查主动说他之前是去找打工的闺女了。

    走的时候,老查送了送我。他颤巍巍地踅到门前替我开门。手伸出去,捞一把,又捞一把,第三把才捞到门把手上。

    又过了几天,还是在半夜,老查的求助电话又来了。我让一个协警过去看看。小伙子回来跟我说,老查点名要我去。这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了。问明白他没什么事儿后,干脆就置之不理了,谁知第二天一大早老查竟然找上门来。

    他一拐到我前面坐下,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自首。”我按接警程序示意他进来说时,他的脸上竟然有一种掩藏不住的幸福感。

    果然,这又是他的恶作剧,案情很快排除。

    就这样他反反复复地闹了有小半年,我们都被折腾得够呛。

    这一年的除夕,为了防止他再“闹事”,我们主动邀请他来所里参加新年聚会。他好像被一种氛围感染了。突然挨近我,嘀咕了一句:“就是孤单么,想跟人说话。”

    老查的事讲完了,半天都没听到声音。我以为小吕已经睡着了。

    “孤单。”他突然发出了一声叹息般的回味。

    我探出头,看到小吕的头枕在自己胳膊上,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又过了一会儿,小吕跳了起来。临出门他还没忘记戴上帽子。

    天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吕才回来。我迷迷糊糊地被他吵醒,看见他兴奋地从在我床沿上,腋窝下全是汗渍。

    “没错,老校长承认是报假案了。”他说,“本来问清楚我就打算回来,可老头硬是拽着我说了一宿的话。他儿子去美国三年了,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小吕的眼睛里布满血丝,着实像一只兔子。

    “他那是诬陷,”我说,“涉嫌犯罪了。”

    “算了,我教育过他了。”他说,“老头就是见不得邻居家三口其乐融融,说是看了堵心。”我想,我没看错人,这小伙子能当个好警察。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两段既交代了“我”的身份,也表现了当今部分警察的职业现实,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其实弥漫着“我”壮志难酬的愤懑情感。 B . “我”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芝麻蒜皮的小事,是因为“我”虽然不做英雄梦了,但还是想托举别人的英雄梦,这个细节表现了“我”的善意。 C . “老查的故事”告诉读者,人的幸福不是靠物质充裕就能得来的,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慰藉也特别重要,尤其对于年迈孤独的老人来说。 D . “我”比小吕有工作经验,告诉他“老查的故事”以及说老校长“涉嫌犯罪”,本身可能都包含一点试探小吕的成分,结果都让“我”很满意。
  2. (2)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认为小吕能“当个好警察”的主要原因。
  3. (3) 小说在叙述“老校长的故事”时,又穿插了“老查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

    材料一:

1920年1月,化装成商人的陈独秀从北京前往上海,他的行李中有一本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他打算寻找一个合适人选将其翻译成中文。陈独秀的密友有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也正找人翻译,就让当时《民国日报》的主笔邵力子推荐人选,邵力子脱口而出:"能担任此任者,非陈望道莫属!"

陈望道是何许人也?1891年,陈望道出生于浙江义乌一个农民家庭,由于父亲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陈望道兄弟都接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陈望道先后就读于义乌绣湖书院、金华中学、浙江之江大学,后到日本留学。

陈望道留学日本期间,正值社会主义思潮在日本兴起,他阅读了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河上肇的《贫乏物语》等宣传社会主义的读物,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较多的了解。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回到祖国,并接受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的邀请,前往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国文教员。在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下,陈望道等人在浙江一师进行新思潮宣传,给整个浙江带来极大冲击。反动当局责令一师对陈望道革职查办,这受到全校师生的坚决反对。反动当局随即出动警察包围学校,从而酿成著名的浙江“一师学潮”。这一学潮得到全国的声援,最终迫使反动当局收回成命。

“一师学潮”让陈望道认识到,倡导改良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对旧制度进行根本的改革。因此,当他接到邀请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就毫不犹豫接受了。

1920年早春,陈望道带着两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回到浙江义乌分水塘老宅,开始了翻译工作。老宅已经年久失修,再加上浙江早春天气寒冷,条件十分艰苦。陈望道不以为意,专心投入到翻译工作中,一日三餐也都是老母亲帮着打理并送到房间来。看着儿子因连续工作而身体消瘦,陈母包了些粽子,让他蘸红糖吃以补身体。陈母在屋外问红糖甜不甜时,陈望道连连回答“够甜了,够甜了”。等陈母进来收拾碗筷时,发现儿子满嘴墨汁。原来,陈望道全神贯注工作,竟然蘸了墨汁吃粽子,还感觉不到异味,实在是太过投入了。

1920年4月底,陈望道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翻译工作,于5月中旬赶往上海交稿。经过陈独秀、李汉俊校阅,8月中旬,中译本《共.产.党宣言》1000册公开出版,被迅速抢购一空。到1926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已印行17版。鲁迅当时评价说:“把这本书译出来,对中国做了一件好事。”

(摘编自曾庆江《陈望道:千秋巨笔,首译“宣言”》)

材料二: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在语言上表现出明显的白话文倾向,这与他的政治和文化主张有着密切关系。20世纪一二十年代,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而1920年前后又恰是白话文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曾在新文化运动阵地《新青年》任编辑的陈望道是这场运动的坚定支持者、践行者和捍卫者,所以他的《共.产.党宣言》译本白话文风格是意料之中的。与文言相比,陈译本句子变长,四字格变少,“之乎者也”的文言功能词几乎绝迹。译文还大量使用文白过渡时期特有的助词“底”,且呈现出“底”“的”混用的现象,譬如“各国底语言”“社会底历史”“用自己党底宣言发表自己的意见”等。另外,译文偏向口语化,譬如“草了下列的宣言”“他的特色就是把阶级对抗弄简单了”。对于修辞学家陈望道而言,这未免不是一种用所谓“引车卖浆者言”的大众语来创立新的书面语风格的努力。在当时的中国,许多西洋词语都是直接采用日语译名,陈望道虽然以日译本为主要底本,但他在术语上并非全数照搬日译本现有的译法,而是根据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有选择性地修改。譬如日译本中的“绅士”和“绅士阀”,陈望道译作“有产者”“有产阶级”;日译本的“平民”,陈译本中作“无产者”。而在修辞方面,与日译本相比,陈译本在用词上更注重韵律节奏以及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譬如“革命要素”变换为“革命种子”,“农业的革命”变成了“土地革命”,两种阶级对立状态的“相敌视”转换为“对垒”,将资产阶级的发展从“没落”变换为“倾覆”。简言之,中译本在措辞上更为激烈,有着明显的“尖锐化”倾向,这可以理解为陈望道基于自己的信仰,为强调《共.产.党宣言》的立场、提高革命号召力、鼓动人们的斗志而采取的一种翻译策略。

(摘编自林风、冯倾城《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首译本》)

材料三:

从文本研究方面看,中国人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翻译性解读、注释性解读和考据性解读。所谓翻译性解读,是指为了更好地翻译《共.产.党宣言》文本所进行的各种理解,如对人名、地名、术语的理解。其中,包括对已有中文术语的选择运用和新术语的创造。我国学者的翻译性解读从翻译《共.产.党宣言》片段文字时就开始了。由于《共.产.党宣言》原文是德文,对不懂德文的人来说,要理解它的思想,首先就有一个翻译的问题。恩格斯说过,翻译马克思的著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是真正老老实实的科学工作”。中国人要准确翻译《共.产.党宣言》,就更加困难,要做好这件事情,不仅要懂得外文,还需要了解当时欧洲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活经历和语言风格等。早期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性解读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译词的随机性。如对马克思、恩格斯中文名字的翻译就有十多种。1899年在上海《万国公报》发表的《大同学》一文中,他们的名字被译为“马克思”“恩格斯”;后来又有人译作“马克司”“嫣及尔”等;直到1938年,成仿吾、徐冰译的《共.产.党宣言》才把他们的名字译为“马克思”“恩格斯”,此后固定下来。又如“资产阶级”一词,1899年译为“纠股办事之人”;1920年陈望道译为“有产阶级”;到1938年成仿吾、徐冰译本才确定为“资产阶级”,并沿用至今。

(摘编自杨金海《<共.产.党宣言>在我国的文本解读史及启示》)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望道接受翻译《共.产.党宣言》邀请的重要原因是其思想认识发生了转变。 B . 陈望道采用白话文翻译《共.产.党宣言》是其顺应时代发展选用的翻译策略。 C .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是以日译本为主要底本同时参照英译本完成的。 D . 陈望道首次将《共.产.党宣言》的全文翻译为中文的行为不属于翻译性解读。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以陈望道日本留学的经历,说明他具有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基础。 B . 材料一用陈望道蘸着墨水吃粽子的故事来表现人物精神,文章选材具有典型性。 C . 材料二的主旨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在语言的选用上具有白话文倾向。 D . 材料三中对《共.产.党宣言》翻译难度的说明也可佐证陈望道翻译此书时的艰辛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发行具有社会基础,顺应当时社会需求。 B . 翻译《共.产.党宣言》,译者要忠于原著,不能自创新术语,以防违背原著精神。 C . 阅读《共.产.党宣言》在我国的文本解读史,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研究。 D . 随着时代发展,翻译《共.产.党宣言》用词随机性越来越小,科学性越来越强。
  4. (4) 材料二与材料三中两处画横线句子都提及陈望道对“有产阶级”一词的翻译,请分别简要分析其在材料中的作用。
  5. (5) 假如你是《共.产.党宣言》陈列馆的解说员,如何向参观者介绍馆藏的中文首译本《共.产.党宣言》?请根据材料相关内容,列举几条解说词包含的内容。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普惠,宇洪赈,常山九门人也。身长八尺,容貌魁伟,精于《三礼》,兼善《春秋》百家之说。任城王澄重其学业,为其声价。澄功衰在身,欲七月七日集文武北园马射。普惠奏记于澄,澄意纳其言,托辞自罢。澄转扬州,启普惠以羽林监领镇南大将军开府主簿,寻威远将军。普惠既为澄所知历佐二藩甚有声誉旋京之日装束蓝缕澄赉绢二十匹以充行资。还朝,仍羽林监。

时太后父胡国珍 , 赠太上秦公。普惠以前世后父无太上之号,诣阙上疏,陈其不可。左右畏惧,莫敢为通。太后览表,亲至国珍宅,召集五品以上博议其事。普惠以理正之,无所屈。初,普惠被召,传诏驰骅骝马来,甚迅速,伫立催去。普惠诸子忧怖涕泗。普惠谓曰:“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及议罢,旨劳,还宅,亲故贺其幸甚。

普惠以天下人调,幅度长广,尚书计奏,复征绵麻,恐人不堪命。上疏又表乞朝直之日,时听奉见。自此之后,月一陛见。及任城王澄 , 普惠荷其恩待,朔望奔赴,至于禫除,虽寒暑风雨,无不必至。初,澄嘉赏普惠,临薨启为尚书右丞。尚书诸郎以普惠地寒,不应便居管辖,相与为约,并欲不放上省,纷纭多日乃息。魏子建为益州刺史,有赃罪。普惠往验之,事遂得释,故子建父子甚德之。

萧衍弟子西丰侯正德诈称降款,朝廷颇事当迎,普惠上疏,请赴扬州,移还萧氏,不从。俄而,正德果逃还。后除光禄大夫、右丞如故。出除东豫州刺史。淮南九戍十三郡,犹因萧衍前弊,别郡异县之人错杂居止。普惠乃依次括比 , 省减郡县,上表陈状,诏许之。宰守因此,绾摄有方,奸盗不起,人以为便。

普惠不营财业,好有进举,敦于故旧。冀州人侯坚固少时与其游学,早终。其子长瑜,普惠每于四时请禄,无不减赡,给其衣食。

孝昌元年三月,在州卒,时年五十八。赠平北将军、幽州刺史,曰宣恭。

(节选自《魏书·张普惠传》,有删改)

注:①括比:查验登记户籍。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普惠既为澄所知/历佐二藩/甚有声誉/旋京之日/装束蓝缕/澄赉绢二十匹/以充行资 B . 普惠既为澄所知/历佐二藩甚/有声誉/旋京之日/装束蓝缕/澄赉绢/二十匹以充行资 C . 普惠既为澄/所知历佐二藩/甚有声誉/旋京之日/装束蓝缕/澄赉绢/二十匹以充行资 D . 普惠既为澄所知/历佐二藩/甚有声誉/旋京之/日装束蓝缕/澄赉绢二十匹/以充行资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其他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中国古代,拜、进、晋、加、拔、擢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谪、左迁、贬、除等表示贬官。 B .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魏书》是二十四史之一,是北朝北齐人收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 C . 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褒扬或贬抑等意义的称号。 D . 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本文中的任城王即为袭爵。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普惠学业精深,受到了任城王澄的赞赏和推介,张普惠对任城王澄打算“北园马射”直言敢谏。 B . 胡太后打算为去世的父亲追赠太上秦公的称号,张普惠认为这不符合礼制,于是勇敢地上疏反对。 C . 张普惠管理淮南时推行的一些措施,有效地去除了原先人口混乱杂居的弊政,受到了朝廷的肯定。 D . 任城王澄将要去世的时候,张普惠还在寒冬里满怀希望地前去探视,即使刮风下雨也没有阻隔。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议罢,旨劳,还宅,亲故贺其幸甚。

    ②普惠往验之,事遂得释,故子建父子甚德之。

  5. (5) 请分点概括张普惠为官方面的特点。
5.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1) 《阿房宫赋》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2.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3. (3) 《六国论》中,说明燕国灭亡的句子是“”。
6. 名著导读
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请指出《红楼梦》中“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句判词预示了哪个女子的命运?结合原著有关内容分析其性格。

7. 综合题
阅读

    有人说,悔恨是紧跟着罪过的。这句话似乎并不适用于盘踞在我们心灵里的仿佛已经在那里安家落户的罪过。我们能够痛悔和改正因一时的措手不及或者是感情冲动而犯下的罪过。但是,那种年深日久、      而且扎根在意志坚定者身上的邪恶则是不容易扭转的。后悔就是否定我们的初衷,反对我们原来的想法,叫我们四处乱走,      。贺拉斯认为,后悔甚至会使一些人否认自己过去的美德:为什么孩提的思想与现在不一样了呢?为什么长大成人后便失去了面庞的丰润了呢?

一个人如果在独处的时候,生活都可以保持      , 那么这才是真正美妙的生活。每一个人都可以当众演戏,(   ),在什么也不会被别人看见的时候,却依然奉公守法、      , 这才是道德的极致。在自己的家里和日常行为中能够做到这样也是接近极点的,原因是因为在家里是无须检点也无须做作的,日常的行为是向别人无须作出解释的。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自己的家里和日常行为中能够做到这样也是接近极点的,原因是在家里是无须检点也无须做作的,日常的行为是向别人无须作出解释的。 B . 在自己的家里和日常行为中能够做到这样也是接近极点的,因为在家里是无须检点也无须做作的,日常的行为是向别人无须作出解释的。 C . 在自己的家里和日常行为中能够做到这样也是接近极点的,原因是因为在家里是无须检点也无须做作的,日常的行为是无须向别人作出解释的。 D . 在自己的家里和日常行为中能够做到这样也是接近极点的,因为在家里是无须检点也无须做作的,日常的行为是无须向别人作出解释的。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一个正人君子,但是在可以无所不为的地方、在私下里、在内心里 B . 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一个正人君子,但是在私下里、在内心里、在可以无所不为的地方 C . 不只在人生的舞台上,在私下里、在内心里、在可以无所不为的地方也扮演一个正人君子 D . 不只在人生的舞台上,在可以无所不为的地方、在私下里、在内心里也扮演一个正人君子
  3.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根深蒂固 无所适从 有条不紊 墨守成规 B . 盘根错节 不知所措 有条不紊 循规蹈矩 C . 盘根错节 不知所措 井然有序 墨守成规 D . 根深蒂固 无所适从 井然有序 循规蹈矩
8. 单选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rǎn)    饥(jǐn) 笑(shěn)  便(bì B . 度(cǔn)    然(sǒng ) 力(lù)    怨(mán) C . (miǎn)   恶(zēng ) 讥(qiào)  恿(sǒng) D . (jìn)    宽(yòu) 贿(lù)    祷(qí)
9. 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盘缠   救济   勤谨   消遣 B . 刺配   火碳   缝补   酒馔 C . 差拨   篱巴   赏赉   彤云 D . 惦记   时晨   辩护   胆怯
10. 语言表达
下面是××中学学生胡图写给《学习导报》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学习导报》编辑部:

我是××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久闻敝刊大名,决定投稿。现奉上本人作品《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拨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张晓

2021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