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教材版本:化学
试卷分类:化学高一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华为首款 5G 手机搭载了智能 7nm 制程 SoC“麒麟 980”手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 . 国产飞机 C919 用到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 . 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D . 水玻璃可用作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2. 单选题
某兴趣小组探究 SO2 气体还原 Fe3 , 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B 中现象为溶液蓝色褪去 B . 装置 C 的作用是吸收 SO2 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 . 为了验证 A 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 KMnO4 溶液,紫红色褪去 D . 反应后,A 中溶液的酸性增强
3. 单选题
近年来,总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自身利益。用硫磺(燃烧硫磺)对银耳进行熏制,使银耳增白。这些不法商贩所制取的银耳是利用了(   )
A . SO2的氧化性 B . S的漂白性 C . SO2的漂白性 D . SO2的还原性
4. 单选题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 .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 .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制器皿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 . 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有白色沉淀,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NH3
5. 单选题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离子,常用的方法是(   )
A . 取样,滴加BaCl2溶液,看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生成 B . 取样,滴加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看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生成 C . 取样,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看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生成 D . 取样,滴加稀硫酸,再滴加BaCl2溶液,看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生成
6.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硝酸,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B

Al箔插入稀硝酸中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C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D

向盛有某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

A . A   B . B   C . C   D . D
7. 单选题
下列实验的现象及对应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观察

固体慢慢溶解,溶液有黏性

SiO2是酸性氧化物

B

Ba(OH)2·8H2O与NH4Cl固体混合搅拌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

将铜片与稀硝酸混合

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

铜片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2

D

Al和浓硫酸在常温下混合

Al片完全溶解

常温下Al被浓硫酸完全溶解

A . A   B . B   C . C   D . D
8. 单选题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

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 ④①②⑤③ B . ①④②⑤③ C . ⑤②④①③ D . ②④⑤①③
9. 单选题
有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硫酸铜:①铜与浓硫酸反应②铜与氧气反应生成CuO,CuO再与稀硫酸反应③常温下向装有稀硫酸和铜片的烧杯中不断通入空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③的离子方程式为2Cu+O2+4H=2Cu2+2H2O B . 三种方法制取等量产品消耗的硫酸一样多 C . 从能耗、环保角度考虑,③为最佳方案 D . 上述各反应过程中硫酸都体现了酸性
10. 单选题
研究发现,空气中少量的NO2能参与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反应过程如下:①SO2+NO2→SO3+NO  ②SO3+H2O→H2SO4  ③2NO+O2→2NO2 , NO2在上述过程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性质或起了什么作用:(  )

①氧化性;②还原性;③催化剂;④酸性

A . ①③ B . ③④ C . D .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