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试卷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默写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1) 床头屋漏无干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2)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3. (3)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4. (4) 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
  5. (5) 《三峡》中侧面描写山之高的句子是 。
2. 填空题
给画线的词语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广场的中间有一个矩形 花坛,一到春天这里鲜花盛开。

②她以笔试、面试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摘得桂冠

③童话里的狐狸总是一副(guǐ jì)多端的模样。

④暂时落后不要(qì něi),只要总结经验,奋发努力,就可迎头上。

3.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读书汇报会上,张山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 , 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 . 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人民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C . 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D . 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拥抱,共享天伦之乐 , 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4. 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今年三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呈现“飙升”的态势。 B . 节日的人民广场,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C . 历史上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文学作品。 D . 自从西柏坡纪念馆施行免费开放以来,接待了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5. 语段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大年初一3.7万人次、大年初二6.67万人次、大年初三6.8万人次、大年初四6.57万人次、大年初五6.6万人次……在学生寒假观展旺季和春节小长假客流暴增的双重推动下,国家博物馆春节假期人气爆棚,初二到初五连续4天现场观众突破6.5万人次。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2日04版)

材料二: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传统的未来”。北京故宫博物院通过越来越多样的形式融通古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故宫开放的面积变大了,展览数量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精。文创活动更是让紫禁城真正地“活”了起来,“萌萌哒”故宫御猫、戴墨镜的乾隆、“如朕亲临”行李牌等各种文创产品被网友盛赞。2019年春节和上元节两节期间,故宫又举办“紫禁城里过大年”和“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更是让故宫再次刷屏。

  1. (1) 请为材料一中的新闻拟写一则标题。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故宫博物院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

    有哪些举措?

6.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1) “问君何能尔”中的“尔”指代什么内容?
  2. (2)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南山傍晚的景色,表现了诗人 的心境。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描绘了家园破败的景象,表现了诗人 的心情。

  3. (3)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派创始人,《饮酒(其五)》是他弃官归隐后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B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选取松柏、丛冢等意象,暗示亲友离世。 C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D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写出了留守老兵孤身一人、举目无亲的悲痛与茫然。
7.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

临事之智

    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智者何?随机应变,足以弭①患济事者是也。

    真宗不豫②,李文定公以宰相宿内祈禳③。时太子尚幼,八大王元俨④者,颇有威名,问疾留禁中⑤,累日不出,执政患之。偶翰林司⑥以金孟⑦贮熟水过。问之,曰:“王所需也。”文定取案上墨笔搅水中,尽黑。王见之大骇,意其为毒也,即上马去。

    辛幼安在长沙,欲于后圆建楼赏中秋,时已八月初的矣。吏白:“他皆可办,唯瓦难办。”幼安命于市上每家以钱一百赁檐前瓦二十片,限两日以瓦收钱,于是瓦不可胜用。

    前辈如此类甚多,皆所谓智也。小而文潞公幼年之浮球,司马公幼年之击瓮,亦皆于仓卒⑧之中,有变通之术。

【注】①弭(mǐ):平息;消灭。②豫:安适。③祈禳(ráng):向鬼神祈祷消除灾殃。④元俨:宋太宗第八子,真宗之弟,世称“八大王”,下文的“王”即指“八大王”。⑤禁中:旧时称皇帝居住的地方。⑥翰林司:宋代官署名。⑦盂:盛液体的敞口器具。⑧仓卒:亦作“仓猝”,匆忙急迫。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大凡事无大小   临:

    ②执政之   患:

    黑    尽:

    上马去   即:  

  2. (2)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偶翰林司金孟贮熟水过  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B . 为毒也   真无马邪(《马说》) C . 后圃建楼赏中秋  此所谓战胜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D . 司马公幼年击瓮  无丝竹乱耳(《陋室铭》)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他皆可办,唯瓦难办。

    ②亦皆于仓卒之中,有变通之术。

  4. (4) 辛幼安的“智”具体表现在哪些做法上?
8.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赓续汉字音韵之美

    ①最近,一篇网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发现,小时候被语文老师改正的错误读音,如今却得到“认证”。对此,教育部有关部门回应,改后的审音表尚未通过审议,还应以原读音为准。

    ②说服到底念shuōfú还是shuìfú,铁骑究竟是tiěqí还是tiějì?事实上,这些读音出现争议,并非首次。早在2016年发布第三次《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征求意见时,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读音就成为规范读音。除了这些日常用语中的读音改动,有些诗词中留存的古音被修改,也引发热议。像“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改为xié)、“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改为shuāi),这些修改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诗词的合辙押韵,影响了韵律美感。

    ③“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语言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发音是约定俗成的,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语音的流变从未停止。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雅言”,到隋唐时期民族融合中塑造的“唐韵”,再到近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形成的普通话……如果把语言比作一条河流,那么这条河流中既有河水奔腾而下,也随着支流的汇入、地势的起伏,以及地貌、气候、植被的不同而不断变化,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

    ④然而河流之下,也有着千万年沉淀而成的河床 ,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这才是河流的本质。从历史的角度看,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有着文化传承的功能,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我们何其有幸,能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感受委婉的韵致,能从“天穹庐,笼盖四野(yǎ)”中体会旷野的苍凉,这是语言文字跨越时空的力量。

    ⑤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态,更承载着文化与心灵的密码。中国传统诗歌对字词读音相当讲究,既要押韵,更讲平反,这是中国传统诗歌之所以有独特魅力的重要原因。即便读音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仍能从这些音调韵脚中,领略唐诗宋词的曼妙音符。而那些处于诗句关键位置的“诗眼”,更保留下日常语言中已经不常见的读音,让人从中感悟音韵之美、语言之美,于反复诵读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找到一脉相承的源头。从这个角度看,人们关注字词读音的修改,正是因为存有一份对传统文化的呵护之心。

    ⑥进而言之,人们希望留存这些“诗眼”,其实也是想为传统文化在汉语发音中留存一些“气眼”,让日常交流的语言,至少在诗歌中能够多一份诗情。我们不可能要求语言一成不变,相反,更有效率、更为实用、更能容纳当下生活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是发展的大势所趋。但也应看到,在变动不居中,我们仍然需要找到接续传统的空间。

【注】赓(gēng)续:继续。

  1. (1) 第①段中教育部有关部门针对什么情况做出了回应?
  2. (2) 结合语境,说说第④段划线词语“河床”的含义。
  3. (3) 选文中作者对“有些诗词中留存的古音被修改”持什么态度?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9. 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姑娘没有回答,她很后悔昨天晚上没有马上过来看保尔,看来保尔是被捕了。这么一想,她就觉得更难过了。她看了看四周,然后走到阿尔焦姆面前,急促地说:“我知道的也不多,但是保尔肯定是被捕了。”

  1. (1) 上文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 (人名),上文中的“姑娘”是(人名)。
  2. (2) 保尔因为什么事情被捕了?
10.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火笼

    ①童年时的冬天似乎特别冷。

    ②在家可以围着火盆取暖,去上学总不能端着火盆去呀。于是又用上了火笼。火笼是用细竹复从下到上编成的。编到一半时放进一个用于装木炭的小瓦盆,再编几寸就可以收口,最后安上把子就成了一个可以提着到处走可以烘手烘脚的火笼。在冰冷的教室里,写作业前暖暖手,柔软了冻僵的手指才能捏稳手中的笔啊!

    ③冬天的早上,细心的母亲们会早早起床生火,把烧红的木炭夹进孩子的火笼,加上几块木炭,再铲些热灰覆盖在上面。如果不出意外,这笼火可以维持到放学。临出门前母亲们总会千叮哼万嘱咐:在学校一定不要乱扒火。可出得门来又有几个孩子想得起母亲的话。

    ④正长身体的孩子嘴巴永远是馋的,提着火笼的孩子衣兜里早就悄悄藏好了一把干黄豆。走进教室放下书包,趁着老师还没进教室,赶紧用小木棍小心翼翼地把火笼里的炭火扒开,丢几颗黄豆进去。

    ⑤“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还没来得及坐下,清脆的“噼啪”声不知从谁的火笼发出,也许是烤熟了的黄豆在告诉小主人:“快吃我吧!”

    ⑥课堂纪律自然被扰乱了。慈祥的老教师通常只是一笑而过,说句下次不要这样子了。年轻脾气躁的教师会觉得这是对他威严的挑战。烤黄豆的孩子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火笼连同烤熟的黄豆一同摆在讲台下,时而忍不住抽动鼻子唤一唤烤黄豆发出的诱人的香味,直到下课才物归原主。

    ⑦我们班有一个心灵手巧的男同学,他没有竹震编成的火笼。但他捡来一个破脸盆,用铁丝绕盆边缠上一圈,再在两边系上绳子,打一个结,一个火盆就做好了。

    ⑧他父亲早逝,母亲一人要抚养四个孩子,家里没有钱买木炭,这个问题也难不倒他。星期天天不亮,他就背着砍柴刀扛着锄头背着背篓上山。专选枯死的树枝来砍。把砍下的木头再砍成两尺长一截。用锄头在空地上挖一个大坑,底部垫上干草枯枝,摆上一层木头,再铺干草枯枝。然后从底部点火,木头的外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泥土,让木头在里面慢慢地燃烧。

    ⑨躺在草地上,吃着从家里带来的煮红薯,睡上一觉。估计木头烧尽了,摸摸木头外面的泥土也不烫手了,便用锄头创开泥土。一截截乌黑发亮的木炭出现在眼前,直到木炭凉透,才小心翼翼地把木炭装进背篓回家去。

    ⑩他自己烧的木炭没有炭头,烧起来没有黑烟,而且他还很乐意与别人分享。看到没有火笼的同学冻得瑟瑟发抖,他会主动借给同学烤一节课。所以,在我们班上他是最受欢迎的。

    ⑪并不是每一个火笼都能平平安安。有在路上拌跤打破火笼里面的小瓦盆的,有玩火把火笼烧着的,只得哭哭啼啼地提着烂火笼回家。作为惩罚,那个孩子会有一个冬天上学的路上手中没有了火笼。

    ⑫现在的冬天不太冷,可以供取暖的物品也很多。家里有冷暖两用的空调,有电热毯,还有什么电暖袋、暖宝宝,我家还用上了水暖床垫。不但应有尽有,还非常可爱。可是我依然念念不忘童年时那个装满了温暖的火笼。我爱你,童年记忆中装满了温暖的火笼!

  1. (1) 选文多次写到“冷”,有哪些作用?
  2. (2) 结合全文说说母亲们担心火笼会出什么“意外”?
  3. (3) 请简要赏析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赶紧用小木棍小心翼翼地把火笼里的炭火扒开,丢几颗黄豆进去。
  4. (4) 选文第段“念念不忘童年时那个装满了温暖的火笼”,其中的“温暖”有哪几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