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八年级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书写

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日月光华      风雨雷电

 

2. 填空题
在横线上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填写汉字。

①污                 ②胆

③千山万(hè)          ④盛气(líng)

3. 综合题
按要求修改下面这段文字。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是扰乱了社会秩序。②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导致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人健康成长

的需要。

  1. (1) 第①句中有一处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应将“”改为“

  2. (2) 第②句中有一处语序不当,应将“”和“”调换位置。

  3. (3) 第③句中有一处成分残缺,使语句不通,你的修改建议是:

4. 默写
默写填空。

①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其二)》)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④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终南别业》)

⑤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既表现作者诗兴高远,感情豪壮,又表达诗人对美好的理想的追求的两句是:

⑥《终南别业》中最能表现诗人悠然自得心境的诗句是:

5.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1. (1) 读《鲁滨逊漂流记》,我们认识到它是一部描写一位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的传奇;读《昆虫记》,我们认识到它是一部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读《海底两万里》,我们认识到它是一部贯彻的篇章。

  2. (2) 为什么尼摩船长要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丛中?

6.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字。

    ①互相轩     

    ②蝉则千不穷 

    ③窥谷忘      反: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 (3)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7.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周噚,江宁人,善丹青②。康熙中,以画龙著名。

    尝以所画张于黄鹤楼,标其价日“一百两”。有臬司③某者,登楼见之,赏玩不置,日:

“诚须一百两。”殍即卷遗之,日:  “某非必欲得百金也,聊以觇哩世眼耳!公能识之是某知己也当为知己赠。”由是遂知名。

    其画龙烘染⑤以云雾,几至百遍,浅深远近,隐隐隆隆,诚足悦目。或谓画龙以云胜固为浔之,而烘染太过,犹非大雅⑥所尚⑦旺耳。

    【注释】①周噚(xún):清代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②丹青:借指绘画。③臬

(niè)司:古代负责刑狱和官吏考核的官员。④觇(chān).观测,窥视。⑤烘染:烘托渲

染。⑥大雅:高才之士。⑦尚:欣赏推崇。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须一百两    诚:

    ②噚即卷之    遗:

  2. (2) 用“/”为文中的句子断句。

    公 能 识 之 是 某 知 己 也 当 为 知 己 赠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 (4) 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时人们对周珥绘画作品的不同评价。

8. 问答题
古诗词鉴赏

点绛唇

陆  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湖

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9. 现代文阅读
阅读《可燃冰》,完成下列各题。

可燃冰

    ①科学家发现一种在特定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并稳定存在,广泛分布在浅海底层沉积物、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地层和高纬度极地地区永久冻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一种似冰状的白色固体物质,因含有大量甲烷而可燃,所以也被称为“可燃冰”。

    ②可燃冰是天然气(甲烷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结晶形成的。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时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以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③可燃冰是1972年由苏联科学家在北极圈内首次发现并确认的,随着美俄科学家不断地探测,到目前为止,估计全球可燃冰储藏量高达石化燃料储藏量的2倍 , 勘探出的储藏地区包括30个海洋储藏地和8个燃料储藏池。

    ④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力的洁净新能源。

    ⑤要使可燃冰早日造福于人类,关键是要找出安全有效的开采方法。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1. (1) 请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 (2) 请说说第⑤段中加下划线词语“这些难题”的指代内容。

  3. (3) 第④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第④段中“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0. 现代文阅读
阅读《雪白》,完成下列各题。

雪  白

王开岭

    ①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愈来愈多了。比如雪。

    ②在我的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富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物。

    ③拿什么更美好的形容它呢?它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所有美的意境了。

    ④童年时,我的心里溢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多得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呵……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花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洁白的相濡以沫的覆护。

    ⑤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大雪。有时连续着,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节,很令人鼓舞和感动。不知如今的孩子会不会问:真有那么多的雪吗?

    ⑥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

    ⑦记得当时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一次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雪花膏: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化妆品),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们全笑了,连戴眼镜的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板搭的)呜呜哭出了声……不久,她因家贫便辍了学。

    ⑧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是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⑨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儿的雪。

    ⑩在我所有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最难忘的一个。也是最伤感的一个。

    ⑪要知道当时穷人家的女儿是用不起雪花膏的。美丽得如泣如诉的雪花膏。

    ⑫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⑬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⑭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甚至有了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⑮偶尔碰上一回,那可是怎样的情景啊——稀稀落落粉针或粉末状的碎厘—笾鲑老人凋谢的白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盟趟殒了。

    ⑯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是死去的雪。

    ⑰衰败的迹象即这个时候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地温的爬升,空气的浮躁,河流、树木和鸟的稀少……

    ⑱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⑲地球上,已很难留得住雪了。

    ⑳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哀怨的眼睛,那些威胁它的莫名的危险……我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些已经流逝和几要逝去的东西,比如重年,雪,自然和本色……

(选自《青年博览》2014年4月上半月刊,有删改)

  1. (1) 文章第①段写道“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愈来愈多了”,通读全文,说说“感念”和“思痛”的“东西”分别指什么。 

  2. (2)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3. (3) 第⑩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 (4) 如何理解第⑩段画直线句子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