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莘塔中学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莘塔中学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中考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苏州是我常去之地。海内美景多得是,惟苏州,能给我一种真正的休憩。柔(wǎn)    的言语,姣好的面容,                         , 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静和慰(jiè)         。现实生活常常搅得人心志烦乱,那么,苏州无数古迹会让你熨贴着历史定一定情怀。有古迹必有题咏,大多是古代文人超迈的感叹,读一读,那鸟(kàn)    历史的达观又能把你心头的皱折慰抚得平平展展。看得多了,也便知道,这些文人多也是到这里休憩来的。他们不想在这儿创建伟业,但在事成事败之后,却愿意到这里来走走。苏州,是中国文化宁(mì)             的后院。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柔(wǎn) ②慰(jiè) ③鸟(kàn) ④宁(mì)

  2. (2) 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2. 默写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1. (1) 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2. (2)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辛弃疾《》)
  3. (3)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密州出猎》)
  4. (4)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5. (5) 羌管悠悠霜满地,。()《渔家傲》)
  6. (6)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7. (7)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8. (8) 在这场人民战“疫”中,广大青年用实际行动充分证明,他们是有远大理想的一代,是有家国情怀的一代,更是能担当大任的一代! “。”(李白《行路难》)我们坚信,经过抗“疫”战火淬炼的中国青年,一定能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更加绚丽的青春光芒!
3.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6分)
  1. (1) 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上面三张图都出自于哪一部作品?任选一张图,联系作品内容,说说画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由于匪徒的干扰以及冬天马上就要到来,木柴和粮食供应成为当时最严峻的问题,保尔参加了艰苦卓绝的筑路工作。最终,布尔什维克战士以超人的意志战胜了匪徒的干扰和恶劣的气候环境,终于把铁路修到了林区。 B . 武松是《水浒传》中最广为人知的形象,他灵台前愤斩潘金莲,狮子楼怒杀西门庆,报恩情野猪林救林冲,知恩图报,嫉恶如仇,看透世事黑暗,走上反抗之路。 C . 祥子在自己不爱的虎妞和爱的小福子相继死后,他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最终成为一堆行尸走肉。祥子的遭遇和命运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 D .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 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但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
4. 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如今,塑料制品随处可见,比如,飞在街边的塑料袋,丢弃在墙角的塑料瓶,堆积如山的外卖餐盒……废弃塑料降解时间长,若未被处理进入各种自然环境,会污染山川、河流、土壤。据相关统计,每年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被排入到海洋中。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自1980年以来,海洋塑料污染增加了10倍,至少影响到267个物种,包括86%的海龟、44%的海鸟和43%的海洋哺乳动物。

塑料垃圾影响的不仅仅是环境,还有人的健康。这些废弃的塑料能分解成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据报道,微塑料已经无处不在,连遥远的北极,雪也遭到污染:1升北极雪中,微塑料颗粒多达1.44万个。这些微塑料会潜入食物链,悄悄流向餐桌,污染人类饮用水源,最终危害人体健康。2018年,联合国向塑料垃圾宣战,并将这一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定为“塑战速决”。

材料二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供销合作总社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进一步做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特别是完成2020年底阶段性目标任务作出部署。

《通知》要求,对减塑重点领域,落实落细工作措施。重点围绕《意见》提出的2020年底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对禁限超薄塑料购物袋、超薄农用地膜、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等,规范集贸市场塑料购物袋使用、加大塑料废弃物分类回收和处置等重点工作,逐项提出狠抓落实的措施,并明确了责任单位。要求各地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商务、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做好日常监管,着力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及时将有关线索移交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各地要于8月底前启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行业等重点领域执法检查。中央有关部门将于年底前组织联合专项行动进行督导检查。

材料二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废旧塑料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还会通过食物链,悄悄流向餐桌,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B . 塑料污染治理不能只聚焦于使用环节,而是要关注到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全过程和各环节。 C . 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推行落实有赖于相关部门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 D . 从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禁止和销售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
  2. (2) 学校举办“加速减塑,我有行动”的主题公益活动,请你用生动的语言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辛弃疾传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澜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②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弃疾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选自《宋史 辛弃疾传》,有删减)

【注释】①蓍[shī]: 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用其茎占卜。②丐[gài]:乞求。③兕[sì]:中国古代神兽,传说中一种像牛的野兽。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丙)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①南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分两路南侵,其中一路追隆裕太后,直至江西赣州造口,民众深受金兵之害。47年后,任职赣州的辛弃疾有感于此,在造口墙上写了这首词。

  1. (1)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
    A . 弃疾与之游      遂与外人隔(《桃花源记》) B . 高宗师建康      无案牍之形(《陋室铭》) C . 壮之          增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 与众曰          肉食者之(《曹刿论战》)
  2. (2) 用“/”给文中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

    ①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

    ②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4. (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所写的关于辛弃疾的两件事,并说说辛弃疾是个怎样的人物。
  5. (5) 有人评价(乙)词丰厚蕴藉,沉郁顿挫,颇有“老杜”之风,请结合词中具体语句说说这首词是如何体现“沉郁”的风格的。
  6. (6) 结合(甲)(乙)(丙)诗文,说说作者“江晚正愁余”中“愁”字包含着哪些感情?
6.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写有思想的短文

徐文秀

①近日,读著名出版家钟叔河《念楼学短》一书,他在自序中写道:“学其短,是学把文章写得短。写得短当然不等于写得好,但即使写不好,也可以短一些,彼此省时省力,功德无量。”他还身体力行写短文,《念楼学短》一书“短的标准,是不超过一百个汉字,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钟老先生的言行,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启迪。

②什么是好文章?当然不可一概而论,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文章具体而论。好文章应该不论长短,该长则长、该短则短,内容至上、思想为王。总的来说,内容决定形式,思想决定内容。但从实际来看,写有思想的短文称得上是一种好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古往今来,不少脍炙人口、经典流传的名篇大多是短小精悍的思想美文。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只有114个字,却反映了一部中国近代史;邓.小平负责起草的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只用了5000余字,就解决了很多问题,而且据统计,邓.小平的著述三、四千字以内的居多,有很多文章只有千字左右。再往前说,一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却不过万把字;而诸葛亮的《出师表》,也只不过区区几百个字。

③然而,现实中一些人对于写短文却不以为然,不屑写也不会写。有的一提笔就洋洋洒洒,“盘古开天地”摆开架式写,啰嗦拖沓;有的则“脚踩西瓜皮”,想到哪写到哪,信马由缰;还有的表面上乍一看对仗排比写得很有气势,“四言八句”工工整整,但细一看却思想贫乏、空洞无物。出现这些现象,既有思想认知的问题,又有能力水平的问题,还有态度作风的问题。有的总觉得写短文没水平,长篇大论才显本事;有的则确实没能力驾驭容量小、篇幅有限的短文,一短就说不清,一写就收不住;还有的甚至故意用字数来撑篇幅,把短篇写成中篇、中篇写成长篇,结果要么写成“小脚女人的裹脚布”又长又臭,要么写成一个着装华丽却苍白无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贵妇人模样。诸如此类的文章,最终只会如郑板桥所言,被人用以“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既没用处,又没好处。

④文贵有思想。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灵魂,就没有生命;没有思想,则不称其为文章。古人说,“文以载道”“有物有序”。这个“道”就是道理,“物”就是思想。写文章,说到底就是拼思想。钟叔河说得好:“看文亦犹看人,身材长相毕竟不最重要,吸引力还在思想、气质和趣味上。”文章的思想从何而来?一是从客观事物中来。毛.泽东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古人也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人的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地上冒出来、脑里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实践的沃土里生长出来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二是从学习思考中来。“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如果“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思想是用心走心、碰撞交流和千锤百炼出来的,是勤学苦练、思考研究的结晶。

⑤文难在精炼。短文不易写,浓缩的是精华。“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以最简练的笔墨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这是大本事、硬功夫。钟叔河曾感叹说:“故古文最简约,少废话,这是老祖宗的一项特长,不应该轻易丢掉。”从一定意义上说,长文好写,短文不好写。要写好短文,得从思想方法上入手,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落叶知秋、窥斑见豹,善于归纳、概括、提炼和总结。少一些穿靴戴帽的“客套话”,多一些直指要害、鞭辟入里的真话实话心里话;少一些正确的“废话”,多一些求真务实、“管用的话”、“自己的话”。当年毛.泽东反复说,报上的文章不仅宜“短些、短些、再短些”,而且宜“软些、软些、再软些”。身段软下来,文章才能软起来,也才能“短下来”。

(《党建》杂志2019年06月10日)

  1. (1) 文章第①段写作者读钟叔河《念楼学短》一书有什么作用?
  2. (2) 请简述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 (3) 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如何才能写出“有思想的短文”来?
7.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谁的影子

刘亮程

①那时候,喜欢在秋天的下午捉蜻蜓,蜻蜓一动不动趴在向西的土墙上,也不知哪来那么多蜻蜓。一个夏天似乎只见过有数的几只,单单地,在草丛或庄稼地里飞,一转眼便飞得不见。或许秋天人们将田野里的庄稼收完草割光,蜻蜓没地方落了,都落到村子里。一到下午几乎家家户户每一堵朝西的墙壁上都趴满了蜻蜓,夕阳照着它们透明的薄翼和花丝各异的细长尾巴。顺着墙根悄悄溜过去,用手一按,就捉住一只。捉住了也不怎么挣扎,一只捉走了,其他的照旧静静地趴着。如果够得着,搭个梯子,把一墙的蜻蜓捉光,也没一只飞走的。好像蜻蜓对此时此刻的阳光迷恋之极,生怕一拍翅,那点暖暖的光阴就会飞逝。蜻蜓飞来飞去最终飞到夕阳里的一堵土墙上。人东奔西波最后也奔波到暮年黄昏的一截残墙根。

②捉蜻蜓只是孩子们的游戏,长大长老的那些人,坐在墙根聊天或打盹,蜻蜓趴满头顶的墙壁,爬在黄旧的帽檐上,像一件精心的刺绣。人偶尔抬头看几眼,接着打盹或聊天,连落在鼻尖上的蚊子,也懒得拍赶。仿佛夕阳已短暂到无法将一个动作做完,一口气吸完。人、蜻蜓和蚊虫,在即将消失的同一缕残阳里,已无所顾忌。

③也是一样的黄昏,从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他的脊背趴满晒太阳的蜻蜓,他不知觉。他的衣裳和帽子,都被太阳晒黄。他的后脑勺晒得有些发烫。他正从西边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已经伸进家。他的妻子在院子里,做好了饭,看见丈夫的影子从敞开的大门伸进来,先是一个头——戴帽子的头。接着是脖子,弯起的一只胳膊和横在肩上的一把锨。她喊孩子打洗脸水:“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快准备吃饭了。”

④孩子打好水,脸盆放在地上,跑到院门口,看见父亲还在远处的田野里走着,独独的一个人,一摇一晃的。他的影子像一渠水,悠长地朝家里流淌着。

⑤那是谁的父亲。

⑥谁的母亲在那个门朝西开的院子里,做好了饭。谁站在门口朝外看。谁看见了他们……他停住,像风中的一片叶子停住、尘埃中的一粒土停住,茫然地停住——他认出那个院子,认出那条影子尽头扛锨归来的人,认出挨个摆在锅台上的八只空碗,碗沿的豁口和细纹,认出铁锅里已经煮熟冒出香味的晚饭,认出靠墙坐着抽烟的大哥,往墙边抬一根木头的三弟、四弟,把木桌擦净一双一双总共摆上八双筷子的大妹梅子,一只手拉着母亲后襟嚷着吃饭的小妹燕子……他感激地停留住。

(《读者》2020年第2期)

  1. (1) 读了本文后,你觉得下面那一句诗表现出来的意境氛围与本文最接近(   )
    A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B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C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田园居之一》) D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 (2) 文章开头写倾听蜻蜓和老人在夕阳中晒太阳的场景有什么用意。
  3. (3) 仔细阅读文章,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①人东奔西波最后也奔波到暮年黄昏的一截残墙根。

    ②他停住,像风中的一片叶子停住、尘埃中的一粒土停住,茫然地停住。

  4. (4) 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这么详细地描写父亲的影子?
  5. (5) 作者结尾写道“他感激地停留住”,作者为什么而“感激”?
8. 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每天快要到天黑的时候,有一个人就拿着提灯和扛着梯子走过来,在每一家的门口,把街灯点亮,让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就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灯光使每个人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英国作家斯蒂文森

请以《点亮一盏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