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04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04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教材版本:历史
试卷分类:历史高考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鸦片战争结束后,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变革思想和“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建军思想,但士大夫阶层认为这是“用夷变夏”或“以夷变夏”。这说明当时(    )
A . 政治体制变革提上日程 B . 中体西用思想遭遇抵制 C . 中西思想融合成为必然 D . 外部世界引起士人关注
2. 论述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现代六次文化转型简表 

                     
 

 阶段 

 
 

 具体表现 

 
 

鸦片战争之前:文化自满

 
 

清朝乾隆时期,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提出了通商的要求,乾隆皇帝却对他们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鸦片战争之后:文化自卑

 
 

甲午战争之后,严复指出:“我四千年文物声明(名),已涣然有不终日之虑。逮今日而始知其危,何异齐桓公以见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哉!”

 
 

中华民国时期:文化自省

 
 

国学大师陈寅恪是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指出:“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术,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自立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报告中说:“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改革开放之后:文化自觉

 
 

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了“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费先生将“文化自觉”的历程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摘编自张继焦、杨林《中国近代以来的六次文化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论证清晰) 

3.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近代科学组织中,英国皇家学会的产生较为典型。1662年,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批准成立英国皇家学会。皇家学会把具体的探索任务或研究项目分配给会员个人或小组,同时,学会还要求会员进行任何他们将促进学会目标和科学研究的新实验,定期举行会议,让会员通过做报告和演说向学会汇报研究成果,演示实验等,所有会员都可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进行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建立了一些专业学术委员会来指导学会各部门的活动。1665年3月,学会出版学术刊物《皇家学会哲学学报》。在科学研究方面,皇家学会致力于科学实验和科学创新。学会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和鼓励使得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医学等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就。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中国之有科技社团早自明代始。明嘉靖年间,祁门人徐春甫在顺天府成立了一个名叫“一体堂宅仁医会”的医学团体。在此后的3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科技社团一直没有得到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的晚清最后十几年,是中国近代科技社团萌芽与创立时期。民国时期的科技社团,规模都比较大,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中国科学社于1914年夏创立于美国。发起人是一批留学美国的青年学生,中国科学社由于后来大多数会员回国工作,便于1918年把社所迁回祖国。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事业在社章中做了规定。这些科学事业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创办《科学》月刊。第二,创办上海明复图书馆。第三,创设研究所。第四,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中国科学社的所有这些工作都对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重要的科技社团之一。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方科技社团的相同点并分析各自产生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西方科技社团相比中国科技社团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4. 单选题
  1862年,清廷命曾国藩保举封疆、藩臬人材,并明确提出“有职分较卑而器识甚远,将来堪以登用者,并着一并具奏。”此后出现了督抚擅自任命下属官员的情况。这说明当时(    )
A . 中央集权体制出现危机 B . 选官用人体制灵活高效 C . 朝廷纵容地方政府扩权 D . 列强侵略波及官僚铨选
5. 材料分析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夏曾佑(1863—1924)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开始着手,到1906年写成并出版了《中国古代史》。夏曾佑在该书的《序》中,明确表示研究古代史是为了“知来”,“以供社会之需”。他划分由图腾而宗法、由宗法而国家的社会进化阶段,并认为私有制和专制制度取代古代的公有制和公选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这些显然比传统史学中美化古代、视上古为黄金时代的复古观念高明得多。他认为“古今人群进化之大例,必学说先开,而政治乃从其后”。《中国古代史》最先采用篇、章、节的结构,以时间为经,以重大事件为纬,在描述历史递嬗时,采用“一代兴亡所系者加详”“一人一家之事无不从略”的处理方法,把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史明晰完整、详略得当地一气贯通。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曾佑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夏曾佑的史学思想。
6. 单选题
清末立宪派说,今后“非一请愿书可以力争,又非复少数人奔走呼喻可以得请求也,惟诸父老实利图之。”暗示只有采取其他有效办法。梁启超也说:“诚能并力以推翻此恶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则一切可迎刃而解。”这说明(    ) 
A . 清朝的统治危机加深 B . 清末新政的成效不大 C . 立宪派放弃改革诉求 D . 立宪派举起革命大旗
7.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县以下为基层社会,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作为上层统治伸向基层统治触角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著《清史十五讲》 

 材料二:尽管绅商阶层同传统的绅士和旧式商人阶层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下表是苏州几名上层绅商的产业及收入分布情况。 

               
 

 姓名 

 

 田产及收入 

 

 商业资本及收入 

 

 近代企业投资 

 

 尤先甲 

 

 祖传田产6、7千亩,年收租约5万元。 

 

 同仁和绸缎庄资本2万元,年销售额约6万元。 

 

 投资苏经苏纶丝、纱两厂,新老股各占20股以上,最低资本额2600两 

 

 张履谦 

 

 祖传田产4、5千亩,年收租约3万元。 

 

 保裕典资本2万元,年营业额9万元,年收典息约1.5万元。 

 

 同上,但在任该两厂经理期间垫款甚多。 

 

 杭祖良 

 

 购置田产约数百亩。 

 

 杭禄富记纱缎庄,资本约2万元 

 

 苏省铁路股东,苏经、苏纶厂少量股本。 

 ——摘编自《苏州商会档案》 

 材料三:在2014年9月召开的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指出,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 

 ——摘编自《人民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及其作用。 
  2. (2) 据材料二,概括绅商阶层带有“过渡特征”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绅商阶层兴起的历史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培育当代新乡贤的条件。 
8. 单选题
近代以前,中国主要交通线通往连接都城和各地行政中心所在的城市。近代以来,中国的新式交通,大多或以港口城市为起点,或与通往港口城市的道路相连接。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经济结构的变动 B . 政治局势的动荡 C . 交通事业的进步 D . 官本位思想的松动
9. 单选题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的军事工业企业,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 . 都是晚清政府自救行为的表现 B . 都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C . 都是中国近代化的表现 D . 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0. 单选题
  1868年,大学士倭仁认为中国人学“西学”,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诉认为“西学中源”,洋人只是对中国传出去的文化推陈出新,中国人学“西学”也无可厚非。相比之下,奕诉的看法(    )
A . 不利于洋务运动开展 B . 对学习西学有推动作用 C . 有利于民主思想传播 D . 主张学习西方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