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八年级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填空题
看拼音写汉字

震hàn()    严jùn()    追sù()    怅wǎng(

2. 综合题
阅读的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的wéi mù已为我们拉开,我们以一腔澎湃的热血,用迎接太阳的双手,推开光明与希望之门。看,wān yān秀美的长江两岸、稻浪滚滚的建三江万亩大地号、飞架三地的港珠澳大桥……新时代的奋斗者不断奔跑,为梦想diàn dìng 坚实的基础。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奋斗是其桥梁A      目标不会自动抵达,奔跑是其翅膀。 黎明的钟声已然敲响,相信理想的焰火正旺,相信清晨的阳光灿烂,相信有志青年的前途一片朗朗。

  1. (1) 根据拼音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2. (2) 请在A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处的标点符号是

  3. (3) 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 默写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经·关雎》)
  2. (2) 蒹葭萋萋,。(《诗经·蒹葭》)
  3. (3)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回延安》)
  4. (4) 张九龄的诗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5. (5)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两句描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的宏伟气象和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6. (6) 《桃花源记》中,“”两句表现了桃花源中的老老少少各得其乐,一派和谐。
4.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说:“想不到你有这么些才华,想不到你的春天来得这么快,花开得这么美,开到世界的乐坛上放出你的异香,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

  1. (1) 《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的家信摘编。
  2. (2) “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具体指什么事?
  3. (3) 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出傅雷哪些教子之道?
5. 综合题
综合性学习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材料一)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地球“发烧”也给人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

代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的提出,个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1. (1) 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指:

  2. (2) 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3. (3) 在以“低碳生话,我们能做什么”的主题的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80字左右)。
6.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南京的紫金山。王安石弃官后曾居住在这里。

  1. (1) 诗句中的“无声”和“”两个词,写出钟山春景的“幽”,表达了诗人的的心情。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前两句的表达效果。
7. 文言文阅读
解释加点的字。
  1. (1) 此中人
  2. (2) 不足为外人道也
  3. (3) 不知有汉
  4. (4) 无论魏晋
  5. (5) 皆若游无所依
  6. (6) 折蛇行
  7. (7) 其两膝相
  8. (8) 神情与苏黄不
8. 文言文阅读
翻译句子。
  1. (1)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 (2)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9.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云阳洞北小港记

赵垣

①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 , 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

②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局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

③峰之阳不数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初启然。遂徇崖而下,临水坐。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同游人相顾错愕。始知陆士云所记小语小隐,疾语疾应,哗然叫啸,答响满野,惊疑景况,语极真也。随山东折,即港之阳。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墓。其庙在港南小溜水桥上。

④呜呼,昔年血战之地,今日徒见山高水深,惟留此丛祠,报赛奔走。野老村童,其亦知勤事之酬耶?太息而返。

(选自《晚清文选》,有删改)

【注释】①解箨(tuò):脱壳。②庆忌塔:塔名。③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④金祝:宋朝抗金英雄金胜、祝威的合称。金兵攻打杭州时,两人串军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⑤报赛:祭祀。⑥勤事:尽职。

  1. (1)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其 亦 知 勤 事之 酬 耶

  2. (2)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自云阳洞口行四十步

    ②如奁初

    水坐

    ④即港之

  3. (3)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

  4. (4) 文章第③段分别从角度写出了小港景色 的特点。
  5. (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这段文字与上文最后一段文字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10.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小题。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 ”

①“大雪寒梅迎风狂”。12月7日我们迎来了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节气——大雪。自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节气倍受瞩目。

②“二十四节气”是千年智慧的结晶。据记载,二十四节气首次完整出现于汉代《淮南子·天文训》,其中部分名称早已出现于先秦典籍中。

③民俗专家介绍,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④日常的日历(月份牌)上,总有两套历法系统同时呈现。一套是现在全世界通用的公历,另一套标注着农历。可以看到,农历的十五或十六总是对应着满月,而新月和满月在公历的日子中似乎是随意浮动的,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但很明显,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相当固定,在通常情况下,至多出入一两天:每年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左右,每年冬至总是在公历12月21日左右。能够清楚解释上述特点形成原因的人,相信会很少。而此次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阴阳合历中的阳历成分,是对太阳在黄道上的周年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的周年运动)的描述,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才会如此固定。

⑤“二十四节气”是鲜活的农耕指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远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在农业生产上至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比如“春不种,秋无收”“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等,依然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坐标。

⑥“二十四节气”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民间积累了大量的气象谚语、生活谚语,用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虽然大家可能说不出具体都有哪些节气,但节气的理念深入人心,什么季节做什么事等,都是大有学问。更重要的是它已经上升到文化、信仰理念的层面,是一种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生态文明观。

⑦二十四节气的成功申遗只是其保护的阶段性成果,它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弘扬应是全体中国人长期、艰巨、共同的任务。实践中,可以对二十四节气与健康养生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对物候研究的意义、二十四节气相关民俗节庆活动等进行发掘,丰富这一遗产的传承方式。据悉“二十四节气”还有望进入小学课程,成为培养孩子认知自然万物的时间坐标,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选文有删改)

  1. (1) 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二十四节气的?
  2. (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 (3)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每年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左右,每年冬至总是在公历12月21日左右。

  4. (4) 阅读第⑥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在农业生产上至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