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艺术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艺术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传统道德史上,道德建设是一种客观存在。汉代名臣贾谊在《治安策》中曾说,道德礼法“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夫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植则僵,不修则坏”。这里所说的“为”“植”“修”,实际上讲的就是当时所进行的道德建设。

中国道德文明发展几千年,不论甲骨金文、竹木字刻,还是经史子集、官府文书,都记载着许多伦理思想、道德规范、圣人箴言和德行事迹。其中凝结着丰富的道德生活体验,记载着民间活动和各界杰出人士的事迹。当然,传统的道德建设经验不同程度地打着历史的烙印,体现着不同历史阶段的统治阶级政治意志。有国家发展、兴隆和鼎盛时期的道德建设成果,也有国家分裂和衰败时期的道德建设教训。

中国传统道德建设经验中有一条基本的经验,即社会道德价值导向规范化、制度化。道德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伦理秩序和民族精神,表现为向善的理想、愿望和要求。这种要求或价值导向,是作为精神的东西产生的,它本身还只是“虚”的精神,而要把这种虚的精神变为“实”,即变为人民的德行和群体、社会的良好风尚,还需要有由虚变实的中介,要有一定的手段、方法、措施,使之落到实处,变成现实。“虚以受善,实以固执”,如荀子所说:“百姓晓然皆知修上之法,像上之志而安乐之。于是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积礼义、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某不亲誉,然后赏于是起矣。”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国古代的经验是把没有规定性的向善精神化为具有一定规定性、具体的、确定的、可操作的纲纪、原则、礼仪,以及各种特殊规定所形成的风俗等。

风俗是自由的自然,因而,一个社会的风俗就是这个社会的时代精神,就是这个社会用以判断善恶是非的直接价值标准。黑格尔曾说:“一个人必须做些什么,应该尽些什么义务,才能成为有德的人,这在伦理性的共同体中是容易谈出的:他只需做在他的环境中所已指出的、明确的和他所熟知的事就行了。”社会风气就是伦理实体的精神的具体表现。

看一个社会具有什么样的社会精神,只要看这个社会的社会风俗即可。一个社会中具有生命力、代表未来方向的时代精神,只有成为这个社会的风俗,才能成为真实的。不具有时代精神的社会风尚习俗,注定失却存在的理由,注定要从历史上消失。同样,一个游离于社会风尚习俗之外的时代精神,也很难说是真实的时代精神。只有成为社会风尚习俗、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时代精神,才是真实的、长远的。

风俗习惯的文明变迁,离不开教育。教育不仅是理智理性的知识教育,更是一种实践理性的生活教育。这种生活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多方面、多环节的反复,形成一种稳定的记忆,成为稳定的性格特征与行为方式。

教育在改变社会风俗习惯中的作用机制有二:其一,激发、唤醒主体对善的渴望及其人生理想,形成善的精神习惯。主体对善的内在渴望,使主体不仅能够获得成人的方向,而且还能够获得战胜既有危害人性健康生长因素的力量。其二,通过规范塑造与示范引领,使主体形成好的行为习惯。风俗习惯的形成或矫正,既不能没有先进分子的示范引领,也不能没有法制规范的强制,二者配合一体,方可促成社会习惯、风尚习俗的定向转变。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精神风貌、风俗习惯,总需加以引导,才能走向更加文明的境地。一种不加引导、顺其自然的社会,其精神难免流俗。只有作为社会良心的先进分子处于社会精神的引领地位,这个社会才有可能形成浩然正气,富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摘编自宋息仁《中国传统伦理学的特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传统道德史上存在道德建设,这是西汉的名臣贾谊在《治安策》中首次提出的观点。 B . 许多古代典籍中记载着伦理思想、圣人箴言、德行事迹,蕴含着道德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C . 社会道德兼具“虚”和“实”两种属性,是对经济、政治、文化、伦理秩序、民族精神的反映。 D . 作为自由的自然,风俗不仅是社会的时代精神,而且有引领社会发展、未来方向的作用。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思路颇为清晰,呈现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 B . 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以及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精当有力。 C . 文章引用荀子的言论,阐释了道德价值由虚变实,才能够“虚以受善,实以固执”。 D . 最后一段阐释了教育在改变社会风俗习惯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以及其重要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骨金文、竹木字刻、经史子集、官府文书等道德经验载体,都无一例外地被打上深深的历史烙印。 B . 时代精神成为社会风尚习俗且又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是时代精神能真实、长远的前提条件。 C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吾日三省吾身”,与文中主体的“善的精神习惯”“好的行为习惯”理念一致。 D . 先进分子处于社会精神的引领地位,是社会能形成浩然正气、拥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必要条件。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中国古人问天的智慧:读懂“二十四节气”》)

材料二:   

公元前1200年的殷朝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四方风”-四个方向的风,它反映了春分与秋分、夏至与冬至以及四季的变化。这表明,在该时期,“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

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中已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的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了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西汉武帝时期的《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方法。

自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计算。“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度所到达的位置。现代“二十四节气”沿用定气法,具体节气时间由专家测算。以紫金山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年历》为准。

(摘编自《“二十四节气”历史溯源》)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客观反映了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状况,是我国物侯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在指导我国农业生产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大实践作用。今天,现代养生更看重节气,如“三月八,吃椿芽儿”,又如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等等。

专家认为,“二十四节气”和相关活动有着凝聚族群、和谐天人关系的重要意义,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对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二十四节气”的作用》)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民间传唱的二十四节气歌每一句含有六个节气,其中第三句“秋处露秋寒霜降”指的节气依次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B .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后来能够逐步被全国各地采用,被多民族共享,是因为它被当作了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 C . 三千多年前的殷朝时期,我国古人的甲骨文就明确记载了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这表明,当时“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 D . 虽然当前“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人们在日常养生保健方面更重视季节的更替和物候、气候的变化情况。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二十四节气”之所以被外国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因为它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B . 从殷朝时期的甲骨文的“四方风”,到从清朝《时宪历》开始并沿用至今的“定气法”止,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二十四节气”一步步得到完善。 C . 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已经出现了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节气的名称,而这八个节气标示了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D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总结出来的,它在指导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大实践作用。
  3. (3) 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银行

[美]罗伯特·罗宾森

“先生,您的卡忘记带走了。”珍妮特追到大门口,四处张望,可是卡片的主人已经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了。

她只好无奈地走回银行,坐到自己的位于柜台后面的座位上。

一名年轻的帅哥走到珍妮特的柜台前说:“我想办理记忆提取业务。”

“很高兴能为您办理此项业务,先生。”

“提取之后,我想关闭账户。”

“好的,先生,没有问题,"珍妮特站起身来,绕过柜台,“请跟我来。”

她带着帅哥走进三号业务室。“我需要您的会员卡。”珍妮特说。

帅哥将塑料卡片递给她。

珍妮特核对了一下卡片上的名字,然后将卡片塞进她的工作服口袋里,“琼斯——先生?”

“是的,麻烦你了。”

“好的,不过请您理解,记忆提取可能会需要一两个小时。”

珍妮特用皮带将他绑在椅子上,然后给他套上一个头盔,将导线搭在他的肩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珍妮特从口袋里掏出琼斯的卡,在读卡器上刷了一下,又重新放回到口袋里。接着,她输入了一串密码,启动了记忆提取程序。

“看上去似乎需要两小时二十七分钟。”珍妮特说。

琼斯先生没有答话。

珍妮特走出房间,关上灯,带上房门并上了锁。

珍妮特电脑上的提示音响了起来。她走进三号业务室。

“记忆提取完毕,琼斯先生。”

“太好了。赶紧把这些东西从我身上取下来。”

珍妮特从他头上取下头盔,松开了他身上的皮带。“您可以离开了。”

“终于可以走了。”琼斯先生从椅子上跳起来,大步向门外走去。

“琼斯先生,别忘记您的卡。”她追着琼斯来到了大堂。

“你们留着吧,”琼斯头也不回地说,“我再也用不着它了。”

琼斯先生朝停车场走去。他看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站在他的车旁,正在手忙脚乱地找钥匙。

琼斯的脑中闪过一段记忆,他能清楚地感受到这段回忆给他带来的快感。这次,他也会像前几次一样的。琼斯先生冲到那个小伙子身后,一把抓住了他。“照我说的做,我就不伤害你。”

“伙计,你不会是来真的吧。快,别逗了!”

琼斯先生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脸上露出了邪恶的笑。“哦,我当然是真的,而且我还很享受这个过程。”

“等一等……

琼斯先生一刀捅进小伙子侧腰的胸廓下方,小伙子瘫倒在地上。看着小伙子在垂死挣扎,琼斯的心脏怦怦直跳。“哦,天哪,我都做了什么?”

珍妮特坐在探长对面,坐立不安。

“这么说,你觉得琼斯先生杀人是因为你不小心将两个人的记忆卡弄混了?”探长问。

“是的,史密斯先生来办理了记忆存储,但我还没来得及将卡还给他,他就离开了。我把他的卡放在我的工作服口袋里,后来就把这事给忘了。”

“然后,琼斯先生来提取记忆,而你却错刷了史密斯先生的卡。”探长说。

“是的,由于史密斯先生有谋杀罪的前科……”珍妮特说。

“他坐过牢,但那是因为贪污,不是因为杀人。”探长说。

“哦,”珍妮特说,“这么说,这件事不是我的错了。太好了,我可以解脱了,”说着,她便打算起身离开,“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请坐下,女士,”探长站起身来。

珍妮特不安地扭了几下身子。

探长说:“很明显,有人侵入了你们的计算机系统,将伪造的记忆植入了琼斯先生的大脑里。同时,这些记忆并不属于史密斯先生,而是编造出来的。被害人是新来的,在这个镇上才住了几个星期,但却有一位女士在跟踪他。两人是在网上认识的,后来和她一起出去过一次。但当他不再搭理她时,那位女士便对他纠缠不休。”

“所以,你认为那位女士通过某种方式入侵了我们的计算机系统,这样她就能给我们的某一位客户输入程序,引导他杀了被害人?这个推断有点牵强了吧?”珍妮特说。

探长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盯着珍妮特。

珍妮特清了清嗓子,说:“好吧,那你打算怎么抓住这位神秘的女士呢?只有被害人知道她是谁,不是吗?”

“没错。”

“可他已经死了,这真是太糟了。”

“我说过他死了吗?”探长的目光越过珍妮特的头顶,看着她身后的房门。

珍妮特倒吸了一口气,慢慢地转过身去。

“这只是我们用来应付媒体的小谎言。”探长说。

门开了,一名英俊的年轻小伙子走了进来。“你好,珍妮特。”

珍妮特一边尖叫一边张牙舞爪,像只猎豹似的扑了过去。

警察上前拦住她,一记铁拳打在了她的下巴上。

她晕乎乎地倒在地板上,抬眼看着年轻小伙子。

“你就不能放手吗,珍妮特?”小伙子说。

珍妮特的脸因痛苦而变得扭曲。

“顺便说一下,琼斯先生现在没事了。我不打算起诉他,因为这不是他的错。而且,我也打算放过你——即便你差点儿让我见了上帝。为了防治犯罪,国家制订了这项新计划,它的名称叫‘全部记忆抹除’。听说过吗?”

“求你,别这样。”珍妮特说。

“它将抹除你所有的犯罪记忆,根除你的犯罪念头。也许这能治好你的病。遗憾的是,这个程序还不够完美。所以,你得先穿着纸尿裤,学着用勺子吃饭。”

小伙子朝门外走去。

“不!不!不! ……”珍妮特歇斯底里地叫着,直到嗓子嘶哑得再也发不出声音。

珍妮特穿着纸尿裤,躺在一张成人尺寸的婴儿床上——她的记忆一片空白。

(钱云华译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第一段直接切入场景,既节省了笔墨,也使得故事发展节奏简洁,避免陷人冗长的叙述,自然引出后文的故事发展。 B . 作者在叙述中作了多处铺垫,从而使小说情节发展更合理,如“然后将卡片塞进她的工作服口袋里”“带上房门并上了锁”等。 C . 这篇小说以“记忆银行“为标题,既点明了故事开始发生的地点,为人物创设了特定的活动背景,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 . 作者有意使用“记忆提取业务”“读卡器”“记忆提取程”“记忆植人”“记忆抹除”等词语,突显了现实中科技对人性的扼杀。
  2. (2) 联系全文,简要回答作者是怎样塑造珍妮特这个人物的?
  3. (3) 请从“科幻”与“现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速哥,蒙古人。父忽鲁忽儿,以善驰马,有口辩。慎重不泄,令佩银符,常居军中。奏白机务,往返未尝失期。太宗以为才,赐名动哥居。尝出金盘龙袍及宫女赐之。宪宗时,以疾卒。速哥亦以壮勇居军中岁甲寅宪宗命从都元帅帖哥火鲁赤等入蜀乙卯万户刘七哥阿剌鲁阿力与宋兵战巴州失利陷敌中速哥驰入其军,夺刘七哥等以归。又从都元帅纽磷败宋将刘整,破云顶山城。纽磷受诏会涪州,至马湖江,速哥以革为舟,夜渡江,至大获山行在所 , 陈道梗失期,帝慰遣之。未几,复自涪州入奏事,遇宋军于三曹山,速哥众仅百余,奋兵疾战,败之,夺其器械旗鼓以归世祖即位,赐白金、弓刀、鞍勒。五年,立德州,以速哥为达鲁花赤,擢陕西五路四川行省左右司员外郎。从也速带儿入朝,赏赉加厚。七年,从也速带儿败宋军于马湖江。九年,建都蛮叛,诏诸王奥鲁赤及也速带儿讨之。速哥将千人为先锋,破黎州火尾寨,攻连云关,克之。军至建都,战于东山,斩其酋布库。复与元帅八儿秃迎合刺军于不鲁思河,所过城邑皆下。十一年,赐虎符 , 真授管军万户,领成都高哇哥等六翼及京兆新军,教习水战。也速带儿进围嘉定,速哥率舟师会平康城,修筑怀远等寨,守其要害。十三年,帝遣脱术持诏谕其守臣使降,不听,乃分兵为五道,水陆并进攻之。众军不利,唯速哥获战舰三百艘,俘其众百三十人。十九年,亦奚不薛蛮叛,置顺元等路军民宣慰司,以速哥为宣慰使,经理诸蛮。三十一年,佥书四川行枢密院事,诏开土番道。土番叛,以兵围茂州,速哥率师败之。元贞元年,行院罢,速哥家居数岁卒。

(节选自《元史•速哥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速哥亦以壮勇居军中/岁甲寅/宪宗命从都元帅帖哥火鲁赤等入蜀/乙卯/万户刘七哥/阿刺鲁阿力与宋兵战巴州/失利陷敌中/ B . 速哥亦以壮勇居/军中岁甲寅/宪宗命从都元帅帖哥火鲁赤等入蜀/乙卯/万户刘七哥/阿刺鲁阿力与宋兵战巴州/失利/陷敌中/ C . 速哥亦以壮勇居军中/岁甲寅/宪宗命从都元帅帖哥火鲁赤等入蜀/乙卯/万户刘七哥/阿刺鲁阿力与宋兵战巴州/失利/陷敌中/ D . 速哥亦以壮勇居军中/岁甲寅/宪宗命从都元帅帖哥火鲁赤等入蜀/乙卯/万户刘七哥阿刺鲁阿力与宋兵战/巴州失利/陷敌中/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行在所一般指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即指皇帝出行暂住的地方。 B . 文中“城邑”泛指城镇,而《六国论》“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中则分指“邑”“城”。 C . 虎符是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是古代皇帝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 D . 古代皇帝有庙号、谥号、年号之分,三者的内涵不同。文中的“宪宗”“世祖”“元贞”均为年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速哥出身将门。他的父亲忽鲁忽儿因为人谨慎持重,能言善辩,擅长骑射,深受皇帝器重。 B . 速哥屡立战功。他作战勇敢,元世祖多有封赏,曾赏赐给他金盘龙袍、弓刀、鞍勒、宫女等。 C . 速哥为国征讨。建都蛮夷叛乱,他先攻破了黎州火尾寨、连云关,后在东山斩杀叛军首领。 D . 速哥练兵有方。他曾受命训练水战,后率领水军在各路军马出师不利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速哥众仅百余,奋兵疾战,败之,夺其器械旗鼓以归。

    ②也速带儿进围嘉定,速哥率舟师会平康城,修筑怀远等寨,守其要害。

5.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释】①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以后,蔡氏兄弟还在成都。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题中的“回寄”一词表明,这首诗是诗人追忆昔游锦江、绵州,抒发对友人怀念之情而作。 B . 首联以赋体叙事,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而两个“值”字则蕴含了正逢此春秋佳日之意。 C . 在离人眼中,锦江的山像因离别而牵绕着别恨,锦江的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 D . 尾联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托了自己的情思,同时暗含英雄迟暮、老大无成之感。
  2. (2) 结合全诗,赏析“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两句的妙处。
6.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仍坚定地表示:“”。
  2. (2)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为师者要重视“道”,不应该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传道解惑,“”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3. (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讽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两句是“”。
7.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至今,蔚为壮观的历史剧创作以富有张力的戏剧冲突、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恢弘壮阔的影像风格以及较高的制作水准为人们所瞩目和欢迎,在电视剧评奖中多有        。但繁荣背后,历史题材剧创作却进一步跑偏,一大批“宫斗”剧以远较历史正剧更猛烈的势头       

历史剧创作从“权谋”到“宫斗”的类型演变与生成逻辑的原因是植根于21世纪以来网络媒体渐大的影响 , 网络文学借助互联网的浩大声势与传播优势,使得传统文学“悦志悦神”的美感效应出现被        的趋势,显示了媒介之变所引发的艺术之变,也直接推动了历史题材剧子类型的兴衰更替与表现内容的畸变。历史正剧《大秦帝王之崛起》播出遇冷恰是历史正剧式微的有力印证。历史剧创作是与大众趣味相联系的市场选择逐渐使然。(      )。尤其是“权谋”与“宫斗”内容,都擅长强情节、快节奏,戏剧张力几乎与特定朝代的权力斗争密不可分。与职场剧、谍战剧等类型剧相比,在表现人际之斗的“纯粹”“扎实”“范围”及“分量”上,也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斩获  蜂拥而上  边缘化  略高一筹 B . 俘获  方兴末艾  理想化  略高一筹 C . 俘获  蜂拥而上  边缘化  棋高一着 D . 斩获  方兴未艾  理想化  棋高一着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历史剧创作从“权谋”到“宫斗”的类型演变与生成逻辑植根于21世纪以来网络媒体的影响渐大 B . 历史剧创作从“权谋”到“宫斗”的类型演变与生成逻辑的原因是植根于21世纪以来的网络媒体 C . 历史剧创作从“权谋”到“宫斗”的类型演变与生成逻辑的原因是21世纪以来网络媒体渐大的影响 D . 历史剧创作从“权谋”到“宫斗”的类型演变与生成逻辑植根于21世纪以来的影响渐大的网络媒体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种市场选择源于历史剧在叙事上的优势为其提供了基础 B . 因为市场在对叙事内容的选择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地位 C . 历史剧在叙事上的优势又为这种市场选择提供了基础 D . 体现了人们对历史剧的叙事优势的偏爱和审美习惯
8. 语言表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倡,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高中生8小时;成人平均每日的睡眠时间7-8小时。但在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教授看来,,还要因人而异,更可行的是看一夜睡眠起床后是否精力恢复,精神爽利。优质睡眠,首先是自己睡得满意,,即上床30分钟内入睡;不易惊醒,偶尔醒了20分钟能重新入睡;睡梦不清晰,醒来容易忘;最关键是第二天不疲劳、不打瞌睡,工作或学习质量高。

9. 语言表达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三星堆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继1986年我国在三星堆进行第一次考古工作后,三星堆考古最近重新启动。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截止目前,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三星堆遗址“祭祀坑”考古新发现进一步展示了三星堆遗址和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推动三星堆文化研究深入开展。

10.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图片_x0020_100001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