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四川省广元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中考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醉眠秋共被,(xié)    手日同行。”唐天宝三年(744),33岁的杜甫与44岁的李白初次相遇于东都洛阳。他们遍游山水古迹,他们(chàng)    谈诗酒人生,他们相约、相伴、相。虽然李白早已名满天下,虽然杜甫刚刚露头角,虽然他们整整相差了11岁,却因着“宿命”相识、相知、相惜,结下了一生最为珍贵的友谊。

②“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李白狂歌放酒、恣意潇洒,他高昂着头,看到的是蓝天的浩     (miǎo),雄的搏击,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辗转漂泊、半生蹉跎,他低垂着头,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沟壑的幽深,因而忧心忡忡,歌声(qī)    苦。

③“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仙” 出世,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圣”入世,一生都在现实的(jīng)    棘与泥涉。李诗秀于神,杜诗美在骨。两人都以超凡的诗才,撑起了唐代诗坛一片“高不可及”的丽天空;都以博大的胸     (jīn),文学史上谱出了“文人相重”的一段千古佳话

  1. (1) 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xié)

     (chàng)

     (miǎo)

     (qī)

     (jīng)

     (jīn)

  2. (2) 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 xíng B háng)

    (A zǎn B zhǎn)

    (A yīn B yīng)

    (A nìng B lìng)

    (A pá B bá)

    瑰(A guī B guǐ)

  3. (3) 依据文段,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谱出了一段“文人相重”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 B . 谱出了文学史上一段“文人相重”的千古佳话。 C . 一段“文人相重”的千古佳话在文学史上被谱出。 D . 文学史上一段“文人相重"的千古佳话被谱出了。
  4. (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用三个“虽然”构成排比,使句子内容层层递进。 B . 第①段中“宿命”加上双引号,强调两人的相遇是命中注定。 C . 名满天下、恣意潇洒、辗转漂泊、忧心忡忡,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D . 第②段中“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文中用“崎岖”一词实写杜甫站在山顶所见到的景象。
2. 单选题
2022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凭着可爱的造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下列关于“雪容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雪容融”寓意点亮梦想、温暖世界,象征友爱、勇气和坚强。 B . “雪容融”的造型与右侧四种文化元素相对应,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 C . “雪容融”外形像一个大红灯笼,代表喜庆、温暖、收获和光明。 D . “雪容融”面部不规则形状的雪块,寓指北京冬天的雪很大,突显了北京的地域特色。
3. 单选题
2022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80名舞者手捧发光柳条缓步入场,漫天飞舞的柳絮与地屏发出的点点光芒交相辉映,向世人演绎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折柳寄情”的含蓄与唯美。下列诗句不能正确表达该节目用意的一项是(   )
A .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B .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C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D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 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李白、杜甫与四川皆有不解之缘,多么希望他们能在此相遇。

②李白幼时入川,青年离蜀,仗剑天涯。当他再次登临峨眉,仅用28个字,5个地名,就挥洒出空灵轻快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谁曾想,这竟成了他留给峨眉的绝唱;这一走,竟让他再未踏上回蜀之路。

③杜甫壮年入蜀,老年东归,颠沛流离。犹记得,那个狼藉的冬天,他落魄地带着一家老小奔向成都府,停驻浣花溪。修房时,      ;窘迫时,     ;迷茫时,      ; 得闲时,     。 清晨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遇雨是晓看红湿处;     ……草堂就这样把时光慢下来。而随着敌人西去,再无所依的他,只能被迫离开。

④在东归的小船上,吟诵出“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时,杜甫老泪纵横;在嘉州停靠时,面对李白“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的峨眉美景,杜甫百感交集。李白看过的山水还在,纸香墨飞的诗歌还在,而今人已非昨。

⑤嘉州的峨眉,是李白辞别蜀地的起点站;峨眉的嘉州,是杜甫离开蜀地的始发站。在不同的时空,他的离别竟是他的到来,虽然杜甫走过李白曾走过的峨眉小道,听过李白曾听过的岷江号子,但两人此生终究再未相遇!

  1.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点明全文中心,李白、杜甫都与四川有缘,却未能在四川相遇。 B . 第②段《峨眉山月歌》里的5个地名依次是: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 C . 第③段“草堂就这样把时光慢下来”表明杜甫在草堂度过了一段清贫悲苦的日子。 D . 第④段“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峨眉的高峻。
  2. (2) 下列语句填入文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和夫人下棋,驱闷

    ②有高适送米,解忧

    ③放晴是花重锦官城

    ④有表弟捐款,破愁

    ⑤有严武荐官,明心

    ⑥夜晚是云黑江船火独明

    A . ④②⑤①⑥③ B . ②④①⑤⑥③ C . ①④②⑤③⑥ D . ⑤④②①⑥③
5.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材料二: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 , 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改)

[注释]①葩:花。②芙蕖(qú):即荷花,又称菡萏(hàndàn)、芙蓉、莲花等。③迨(dài):及,等到。

  1. (1) 古代汉字意蕴丰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说文解字注》“盖大叶骇人,故谓之荷”与“自荷钱出水之日”中“荷”的意思相同。 B . 《说文解字》“莲,芙蕖之实也”与“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中“莲”的所指相同。 C . 富《说文解字》“菡也,实为菡萏,未发为菡萏”与“迨至菡萏成花”中的“菡萏”意思相同。 D . 《尔雅》:“芙蓉之含敷蒲也。”李时珍也说芙蓉是“敷布容艳之意”,所以常用“出水芙蓉”来形容天然艳丽的年轻女子。
  2. (2)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水陆草木花     避暑而暑为退 B . 出淤泥不染     乃摘藏之 C . 长跪而之      及花之既 D . 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皆属过而不问之
  3. (3) 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B . 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C . 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D . 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5. (5) 两则材料都写了“莲",但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甲]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乙]游南斋

韦应物

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

高林晚露清,红药无人摘。

春水不生烟,荒冈筠翳石。

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跎客。

  1. (1) 甲诗用一“没”一“”来写春汛之猛: 乙诗则通过春水、高林、“”等意象,抒写春日出游的感慨。
  2. (2) 甲乙两诗都写了“春水”,但借此表达的感情大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7. 默写
根据语境,补写下列诗句。

追寻诗人的足迹,感受山川的浪漫、文字的隽永,让我们跟着诗歌去旅行。从王湾“潮平两岸阔,“的“江湖”出发;欣赏韩愈的“草树知春不久归,”;探访陈与义“,吹笛到天明”的洛阳;感受常建的“,潭影空人心”;漫步于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江南;再前往王维“,归雁入胡天”的边塞;最后登顶泰山,体味杜甫““的豪迈!

8. 名著导读
《水浒传》中有很多围绕“智”刻画的情节,请根据提示将内容补充完整。

①吴用智取(物品)

②宋江智取(地点)

 (人名)智扑擎天柱

 

9. 名著导读
下列文段是两部名著的节选部分,请任选一则写出作品名称,并根据所选名著的主题,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作品

文段

到了第二年春天到来的时候,黄蜂们便又可以废物利用,白手起家,发挥大自然在建筑房屋方面赋予它们的高度的灵性和悟性,建造起属于它们自己的新家园。新的结构精巧而且十分坚固的

城池,其中居住着约有三万居民——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将一切从零开始。它们将继续繁衍后代,喂养小宝宝,继续抵御外来的侵略,与大自然抗争,为自己的安全而战斗,为蜂巢内部生活的快乐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船长,您热爱大海吧!”

“是的,我热爱大海!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十分之七的表面,大海的气息纯净健康。在这浩无人烟的海洋里,人绝非孤独,因为他会感觉到在他的周围处处都有生命在蠕动。大海只是一种超自然和奇妙的生命载体,它只是运动,是热爱,正如你们的一位诗人所说的那样,大海就是无限的生命力。”

感悟

 
10.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回答问题。

父亲归来那一天

①小时候,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就如彗星降临一样不可思议。父亲是天文望远镜工程师,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许多用于观测星系的望远镜是他设计的。运往各地的组装好的望远镜,天文台安装完毕,还需要父亲前往调试。而我和母亲都发现,当父亲出差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有点刻板和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

②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时正值临潼的石榴丰收,他带回了6个硕大的石榴。 我们这些江南小孩,从未见过那么大的石榴。父亲按照小贩教他的方法,在石榴顶上找到一个下刀处,在外皮上轻划了一圈,用力掰开。里面的籽紧紧抱团,晶莹别透,红润发亮。我们用勺子挖着石榴籽,细细品尝,有些许醇厚甜蜜,还有些许酸爽。我终于明白古诗中为何说:“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那时我就立誓,要到北方去看看与南方红壤完全不一样的土地。

③父亲还去过新疆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归来时,他居然带了一个大纸箱。打开纸箱,全家人都笑了,父亲居然带的是新疆的棉花,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父亲说,他搭乘老乡的拖拉机,路过浩瀚无边的棉田,被一望无际的丰收场景震撼,便向棉农换了几枝棉

花。棉农困惑地问他:“做一副棉手套,或一顶厚棉帽,这点棉花不够,要不要多送你一点?”父亲笑着说:“够了,千万别把棉花从棉枝上扯下来,我要让孩子们看一看,真正的棉花是什么样子。”那天,这些干燥的棉枝被父亲插入空坛中,成了家中别致的饰品。父亲让我从掉落的小棉枝中扯出棉花,摸摸里面的棉籽儿。他说:“在新疆,许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棉花,质量很好,做一床棉胎,用20年都不会扁塌。”

④父亲还去过云南天文台,那次他去调试望远镜,我正冲刺高考。母亲觉得这节骨眼儿上,家里的顶梁柱不应再出长差。但父亲说,云南天文台的这架望远镜,对研究星系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特殊意义,只有把它装成了,人们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才能更进一步,所以

他必须去。40天后,父亲回来时竟带着一箱子白玫瑰花。我们都吃了一惊——这是他人生 中第一次给母亲买花。 令人疑惑的是,白玫瑰花的上面,还放了一把蔫掉的硕大花苞,也是洁白的。父亲说:“这就是成语‘昙花一现'中的昙花!夜间开花,两三个小时后,这些花朵就枯萎了,必须从花枝上掰下来,否则下一轮花朵没有力量盛放。”昆明人喜欢用昙花做甜汤,父亲买了8朵,想让我们尝尝昙花汤的味道。他将昙花的花荨轻轻去掉,把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待将莲子等配料熬够40分钟后,在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汤中的花瓣,口感又滑又嫩,带着云贵高原上的清香气。

⑤这次昆明之行,给父亲带来喜悦的,不仅是望远镜调试成功,还有他归来时我可喜的高考成绩。他送了我一个礼物作为奖励,那是一架迷你天文望远镜。满月时,用这台小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清辉四溢的月亮上,有山地,有凹坑,也有宇宙风暴吹袭后形成的暗影。

⑥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根的世界。他曾经说,孩子成长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要看到地球上的千山万水、春华秋实,看到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粒多么幸福的尘埃。如果你的视野之内都是乌云,那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眺望得还不够远。归来的那一天,作为父亲,他想给予我的教益,就是如何跳出个人的狭窄视野,用别致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

  1. (1) 父亲一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家人带来生活的“浪漫”。请联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浪漫”的事

    品临潼硕大石榴

    “浪漫”的内涵

  2. (2) 里面的籽紧紧抱团,晶莹剔透,红润发亮。(修辞角度)
  3. (3) 父亲让我从掉落的小棉枝中扯出棉花,摸摸里面的棉籽儿。(描写手法)
  4. (4) 有人认为第⑤段可以删去,有人觉得必不可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 (5) 请阅读链接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⑥段中画波浪线语句的理解。

    链接材料:你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王朔《致女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