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中考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默写
默写。
  1. (1)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2)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3. (3)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4. (4) 何处望神州?。(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 (5) 古人常借景抒情。《饮酒》中的陶潜沉浸在傍晚时分的景象中,发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感叹;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两句表达了面对美景时的小欢喜;《望岳》中,杜甫发出了的呐喊,表达了自己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 语段阅读
请运用名著阅读获得的知识,完成小题。

“这些禽兽!把她折磨成了什么样子!”人们愤愤地抓紧牢门……

“孩子有同志们抚养,长大了一定会继承我们的事业……”李青竹回答着,眼睛转向她。这时她仍然昏迷不醒,只是脸色比刚才好一些了。

时间已是下午,男牢房的同志开始轮流“放风”。这时间牢房已经传遍了老许的建议:他希望全体战友,学习她坚真不屈的意志和艰苦斗争中的革命气节……因此,趁着“放风”的空隙,男同志们都把自己写给她的慰问信和诗篇送进女室。

这是她和大家的胜利!

孙明霞捏着一沓信件,朗读着:

……你,

大海中的海燕

迎接着黎明前的黑暗。

战斗吧!

永远朝向东方,

永远朝着党!

……你,

        

                   。

战斗吧!

永远朝向东方,

永远朝着党!

  1. (1) 以上文段选自《》,大家称呼文中的“她”为
  2. (2) 小说中敌人“折磨”她的歹毒方式是:
  3. (3) 文中第3段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4. (4) 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5. (5) 请仿照第一节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第二节的横线处补写两行诗句。
3. 综合题
校学生会准备开展“戏曲进校园”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 (1) 校学生会将在“五一”放假(放假时间为5月1日—5日)前一天的下午2:30,在学校报告厅(180个座位)举行“戏曲进校园”专题报告会。校学生会准备提前一个星期通知各班班主任(共18个班级)选派学生参加,各班参会名额根据座位数平均分配。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拟写这则通知。
  2. (2) 专题报告会后,学校安排参会同学欣赏了一段戏曲表演,看完表演,牛牛同学写了下面这段文字。

    京剧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还被称为“国粹”,我想原因应该就在眼前的戏曲表演中。充满缤纷色泽的服装,浓重的中国气息,一位位迈着京剧步伐的演员们登场了。一个甩袖将京剧气息纷撒至剧院的各个角落,一个迈步仿佛让人掉入了京剧的大殿,一个眼神让大家把吸引力纷纷投向了他们。(甲)通过他们的精彩表演,使我看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乙)不是想象中的……………… , 而是……………….。同学们的目光紧盯着舞台上的演员们,没有摇头,没有做别的什么事,只有注视,眼中充满着赞叹的神色,好美啊!

    ①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②(甲)句有语病,应修改为:

    ③(乙)句中的两个空格按顺序分别填最为合适(填写选项)。

    A.令人沉醉    B.那么乏味

4.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柿子树

曹文轩

山本家的院子里长了一棵柿子树,已是一棵老树了,枝杈飞张开来,有几枝探出院外,横在小道的上空。

柿子树开花后不久,便结了小小的青果。这些青果经受着阳光雨露,在你不知不觉之中长大了,我将伸出院外的枝上所结的柿子很仔细地数了一下,共二十八颗。

秋天来了,柿子在秋阳之下,一盏一盏地红红地亮起来,那横到路上的枝头上的柿子一下子就能数清了。从夏天到现在,它们(   )不少一颗,还是二十八颗。

柿子终于成熟了。它们沉甸甸地坠着,将枝头坠弯了。几乎颗颗都能摸着。我想:这些灯笼,早晚会一盏一盏地被摘掉的,最后只剩下几根铁一样的黑枝。

然而,—星期过去了,枝上依然是二十八颗柿子。

又过去了十天,枝上还是二十八颗柿子。

那天,我在枝下仰望着这些熟得亮闪闪的柿子,觉得这个世界有点不可思议。

十多年前我家也有一棵柿子树——

柿子树长得很快,只一年,就蹿得比我还高。又过了一年。这一年春天,在还带有几分寒意的日子里,我们家的柿子树居然开出了几十朵花。在枝头上很漂亮地开放了好几天,直到它们结出了小小的青果。

没等成熟,西头的天龙便来偷摘了四颗,我和他打了一架,他妈妈找我妈吵了一顿……后来,这棵柿子树使我们家接连几次陷入了邻里的纠纷。最后,柿子树上,只留下了三颗成熟的柿子。

我将这三颗柿子分别做做了安排:一颗送给我的语文老师(我的作文好,是因为她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一颗送给摆渡的乔老头(我每天,总要让他摆渡上学),一颗留着全家人分吃(从柿子挂果到今天,全家人都在为这棵柿子树操心)。

三颗柿子挂在光秃秃的枝头上,十分耀眼。

母亲说:“早点摘下吧。”

“不,还是让它们在树上挂几天吧,挂在树上好看。”我说。

瘦瘦的一棵柿子树上,挂了三只在阳光下变成半透明的柿子,成了我家小院一景。因为这一景,我家本很贫乏的院子,就有了一份无言的乐趣。

几只喜鹊总想来啄那三颗柿子。几个妹妹就轮流着坐在门槛上吓唬它们。

这天夜里,我被人推醒了,睁眼一看,隐约觉得是母亲。她轻声说:“院里好像有动静。”

我翻身下床,只穿了一条裤衩,赤着上身,哗啦抽掉门栓,夺门而出,只见一个人影一跃,从院里爬上墙头,我哆嗦着发一声喊:“抓小偷!”那人影便滑落到院墙那边去了。

我打开院门追出来,就见朦胧的月光下有个人影斜穿过庄稼地,消失于夜色之中。

我回到院子里,看到那棵柿子树已一果不存,干巴巴地站在苍白的月光下。

晚上,月色凄清。我用斧头将这棵柿子树砍倒了……

前些天去前川先生的家拜访,我说起了山本家的柿子树,并将我对当地民风的赞赏,告诉了前川先生。然而,我没有想到前川先生听罢之后,(   )叹息了一声,说:“我倒希望有人来摘这些柿子呢。”我不免惊讶。

前川先生将双手平放在双膝上:“许多年前,我家的院子里也长了一棵柿子树。柿子成熟时,有许多上学的孩子从这里路过,他们就会进来摘柿子,我一边帮他们摘,一边说,摘吧摘吧,多吃几颗。看着他们吃得满嘴是沛子汁,我们全家人都很高兴。到院门口说,放了学再来吃。可是现在,这温馨的时光已永远地逝去了。你说得对,那挂在枝头上的柿子,是不会有人偷摘一颗的,但那一树的柿子,竟没有一个人来摘,那柿子树不也太寂寞了吗?”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心中回味着前川先生的话。他使我忽然面对着价值选择的两难困境,不知何是好了。

我又见到了山本家的柿子树。我(   )地感到那一树的柿子美丽得有些苍凉。它孤独地立着,徒有一树好好的果实。我绝不能接受我家那棵柿子树的遭遇,但我对本以欣赏之心看待的山本家的柿子树的处境,也在心底深处长出悲哀之情。

秋深了,山本家柿子树上的柿子,终于在等待中再也坚持不住了,只要有一阵风吹来,就会从枝上脱落下三两颗,直跌在地上。那柿子实在熟透了,跌在地上,顿作糊状,像一摊摊废弃了的颜色。

(有删改)

  1.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突然  竟然  居然 B . 竟然  突然  居然 C . 居然  竟然  突然 D . 居然  突然  竟然
  2. (2) 从全文看,作者写“我”家里的柿子树的记叙顺序是什么?写这部分的内容有何作用?
  3. (3) 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①我回到院子里,看到那棵柿子树已一果不存,干巴巴地站在苍白的月光下。(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我翻身下床,只穿了一条裤衩,赤着上身,哗啦抽掉门栓,夺门而出。(从描写方法角度)

  4. (4) “但我对本以欣赏之心看待的山本家的柿子树的处境,也在心底深处长出悲哀之情。”在这句话中,作者为何原本会欣赏?现在又为何会感到“悲哀”?
  5. (5) 依据文中三棵柿子树所结果实的不同经历,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给你带来哪些人生启示。
5.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于2021年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标志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材料一)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氏之忧乐。”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下新的光辉篇章。

(摘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民日报》2015年11月30日,有刪改)

(材料二)

(材料三)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面对贫困这个人类社会的顽疾,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不仅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而且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                           ;广大脱贫群众激发了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社会各界关爱贫困群众、关心减贫事业、投身脱贫行动,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生动彰显了脱贫攻坚精神。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人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脱贫攻坚精神。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他们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摘自《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2021年2月28日)

  1. (1) 给下列加点的汉字加注拼音,根据要求解释词语的含义。

    ①披荆斩)      )风沐雨

    ②“栉风沐雨”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2. (2) 概括材料二两幅图表反映出的主要信息。
  3. (3) 将下列三句话补充到材料三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干在一起  ②想在一起  ③过在一起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②③① D . ③①②
  4. (4) 材料三主要使用了论证方法,目的是对作具体阐释。
  5. (5) 从三则材料中概括我国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原因。
6.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题滁州醉翁亭

欧阳修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入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醉翁之不在酒

    伛偻提携

    ③而不知太守之其乐

    爱亭下水

    ⑤岂不丝竹

  2. (2)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3. (3) 相比较而言,《题滁州醉翁亭》更突出地表达了作者的志趣。
  4. (4) 诗的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中最凝练的,言简意赅,引发人的无限想象。而散文则宜于详尽地写景叙事抒情。同一内容,因体裁不同,所呈现的文字也不同。请以《醉翁亭记》和《题滁州醉翁亭》中的具体语句为例进行阐释。
7. 写作题
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时间,天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聪明和气力,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伦•凯勒)

请根据上述文字,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1)自拟标题,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