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下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试卷

历史七下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试卷
教材版本:历史
试卷分类:历史七年级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如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1. (1) 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2. (2) 材料二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3. (3) 材料三中,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何重要意义?由此对于那些蓄意破坏民族团结的“藏独”分子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2. 材料分析题

  1. (1) 图一中的工具名称叫什么?
  2. (2) 图二中的工具名称叫什么?它的用途是什么?
  3. (3)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图一、图二的农具都是哪个朝代的农民制造的?
3. 材料分析题
唐三彩被誉为盛唐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物质载体,了解唐三彩有利于养成充分的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由于釉彩以黄、绿、蓝三色为基调,并经唐代创烧,俗称“唐三彩”。唐三彩的出现、发展与唐代厚葬风气有着直接关系,多用于陪葬,少部分用于建筑和生活陈设。

——广东省博物馆《梦回大唐——盛唐艺术与生活展》解说词

材料二:资料卡:唐三彩骆驼载乐舞队俑

图片说明:

此俑中,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

材料三:唐三彩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博得各国人民赞美,一时之间群起仿制。朝鲜出现了以日常器皿为主的“新罗三彩”。日本斑现了“奈良三彩”,受皇室、贵族、僧侣喜爱,也和我国一样用作殉葬品。波斯出现了蓝色调的“波斯三彩”。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国都曾发现唐三彩。

——《略探燃唐三彩的人文价值》

材料四:2009年7月,经洛阳市科学技术局和民政局批准,高水旺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成立了洛阳唐三彩研究院,并出任院长。研究院是在国家积极挖掘、抢救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势下创立的国内唯一唐三彩科学文化研究开发机构。

——《古今结合开辟唐三彩艺术新天地》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唐三彩兴起直接相关的社会风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社会风气存在的物质基础。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该特点相关的民族政策。
  3. (3) 根据材料三,列举唐三彩被各国仿制的典型例子,并概括唐三彩的外传对欧亚文化发展的贡献。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当下对唐三彩烧制技艺的传承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传承中华传统技艺的现实价值。
4. 单选题
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这在历代汉人建立的王朝中是较为罕见的。这说明唐朝(   )
A .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 . 避免了民族间的战争 C . 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 . 致力于商业贸易发展
5. 单选题
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
A . 对边疆统治加强 B . 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 . 经济文化的繁荣 D . 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6. 单选题
下列我国古代名画中,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汉族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友好关系的是(    )
A . 《女史箴图》 B . 《洛神赋图》 C . 《步辇图》 D . 《送子天王图》
7. 单选题
如果你生活在唐代,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你所穿的丝织品技术高超这一特点的是(    )
A . 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样(   ) B . 身穿五件丝绸衣服,仍能清楚看见胸口的黑痣 C . 唐朝丝织品数量多 D . 唐朝的丝织品颜色丰富
8. 单选题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盛唐气象表现为(   )

①经济繁荣    ②民族交往与交融

③开放的社会风气    ④多彩的文学艺术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9.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每年正月二十一日,长安城万人空巷,大家涌向长安城东。这天,皇帝脱去龙袍,换上短衣便鞋,他要亲自下田耕种以表示对农桑的重视。“藉田之礼”荒废既久,现得以恢复,百姓无不欢呼雀跃……贞观年间,仅《新唐书》记载的大型水利工程就达27个。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通史•贞观之治》解说词

材料二: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唐太宗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国力迅速上升,史称“开元盛世”。首都长安城人口达一百余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摘编自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材料四:长安城的西市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占地1600多亩,有220多个行业、4万多家固定商铺,是名副其实的“自由贸易区”,当年的长安人就已经过上了“买全球、卖全球”的时尚生活。

——2018年“长安与世界的对话”部分解说词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皇帝恢复“藉田之礼”的目的,并写出唐朝发展农业的另一项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前期人口数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前期人口数变化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四,概括唐都长安的特点。
  4. (4)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唐前期社会的特征。
10. 单选题
唐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有关唐朝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唐朝时期,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B . 唐朝时期的陶瓷水平很高,邢窑的青瓷如冰如玉 C . 唐朝时期,都城洛阳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D . 唐朝时期的棉纺织业十分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