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一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它结合当前被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追溯其根源,不能不提及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单纯的发明创造不是创新,只有当它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由此将生态创新定义为:“指包括生态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即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再生产,各个环节生态化过程。”

生态创新这一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当下的社会时代特点紧密相关。当前,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生态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在于取得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包括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和国家之间的公平,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单位资源消费量为人口创造的福利最大化;同时,它又排斥平均主义,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代际公平涉及的是稀缺资源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的问题,具体体现为在数量上要至少保持稳定,在质量上要求不至于发生代际退化。

单就环境与资源而言,不公平问题还可上升到更深的层次。首先,在不同阶层之间,一方面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会更多地关心生存问题,对保护环境资源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广泛的掠夺性开发和普遍的短期行为。其次,发达国家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本质上是对其他国家环境权益的剥夺,而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两难之中。很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生态创新是重要的途径。当然,生态创新也并非万用万灵,需要决策者们依据现实情况灵活应对处理。

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统治了地球长达200多年。它是众多造成当代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根源。所以,要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伦理关系,改变传统的主奴关系,确立尊重与爱护自然的观念。其次,环境质量具有消费性,因此在评价生活质量的时候,必须要将环境质量考虑进去。对公众而言,除了学法、懂法、守法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社区公益性的环保组织或协会,维护自身环境利益。最后,在生态创新前提下,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财富观也应更新为生态财富观。这是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财富观的本质区别。

(摘编自高文杰等《生态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态创新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创建的新的社会理论。 B . 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 C . 在稀缺资源配给的数量和质量上,后代人的标准与前代持平,就是代际公平的底线。 D . 要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伦理关系,因为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根源是统治了地球长达200多年的狭隘人类中心主义。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认为生态创新核心是代内代际公平。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B . 文章通过列举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定义生态创新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我国“生态创新”的本质符合奥地利学家对于“创新”的定义。 C . 文章从阶层、国家两个维度论证说明了环境资源不公平问题的深层表现及相关后果。 D . 重新认识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进一步谈论生态创新具体做法的一个重要前提。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态理论”得以形成并最终提出的依据是社会时代重要特点: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B . 决策者们如果不能依据现实具体情况灵活处理,生态创新理论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 C .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包含了和谐伦理关系的构建、生活质量的评价等内容的系统。 D . 在生态创新前提下,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财富观也应更新为生态财富观成为了当下与工业文明时代在价值财富观中的本质区别。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一般而言,技术总是被企业家最先应用在经济领域,用以创造财富,这符合技术扩散的规律;但伴随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智慧”的技术,导致整个社会的运行变得日趋智慧化,是为智慧社会。可以说,智慧社会是“智慧型经济”充分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目前的认知来看,智慧社会与智慧城市建设密切相关,智慧城市的社会形态必然是智慧社会。目前,全球都在积极建设智慧城市,比如,新加坡推出了“智慧国家2025”的10年计划,韩国提出实施U-City计划,美国白宫发布了首个关于智慧城市的国家级战略,计划投入1.6亿美元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澳大利亚发布了国家智慧城市发展计划,英国则积极发展“未来城市”等。

(摘自《学习时报》《从“智慧型经济”到智慧社会》)

材料二:

艾媒咨询预测2017年我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规模将达到47.7亿元。

材料三:

在浙江乌镇举办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更是为人们描摹了未来智慧生活的美好轮廓。

“太神奇了,微笑居然能打折,这是我从未有过的体验。”在互联网大会期间,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惊讶地发现,在走进无人超市之前扫一下二维码,购物后便可以直接离开;凝视某件商品,系统会捕捉他的表情,计算他对商品的偏好程度;只要他笑了,结算时便可以打折,不同的笑脸会得到不一样的折扣力度。

互联网将为人类带来更为超乎想象的“红利”:在医学影像识别方面,人工智能对早期筛查肿瘤的准确率已经超过普通医生的水平;人和机器可以互联互通,机器能够预测人脑中可能会想什么,通过大脑里的信息和指令能直接让机器以比人类在智能手机上快5倍的输入速度打字……现在,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生活变得更加舒适、便捷而有尊严。

(摘自2018年2月1日《光明日报》《微笑居然能打折》)

材料四:

在2017年12月初举行的移动支付智慧厦门合作伙伴峰会上,厦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携手腾讯签署“移动支付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对此,“腾讯互联网+”副总裁张巍表示,签约后双方将联手推进“互联网+”和移动支付在各领域的发展与应用,共建“智慧厦门”。

此外,峰会现场启动上线的“市民卡App”是全国首个推出以信用服务模式,按全市统一二维码技术规范建设的手机应用客户端。厦门民众可用“市民卡App”先乘车后付款信用乘车、医院诊疗费用一键结算、扫二维码消费支付及自助扫码借还书等,享受医疗健康、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的便利。

在与厦门市政府的紧密合作中,腾讯赋能的智慧城市在“智慧交通”“智慧零售”“智慧医疗”等领域落地。在厦门,智慧城市正从概念变为一种切实的生活方式,为市民和外地游客提供更多智能化、人性化服务。如腾讯乘车码的上线,让厦门市民和外地游客可畅享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乘车服务。

(摘自“中国新闻网”《厦门市和腾讯合作全面发力“智慧城市”》)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智慧型经济”与智慧社会的关系,并用世界各国城市发展规划,表达了对智慧城市特点的理解。 B . 材料二列举了从2011年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的发展过程,间接说明智慧型医疗突飞猛进的发展情况。 C . 材料三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为出发点,以“微笑能打折”的体验,引出互联网带来的“红利”,表达对智慧社会的理解。 D . 材料四介绍了移动支付智慧厦门合作伙伴峰会的情况,表现出腾讯赋能的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智慧城市正从概念变为一种切实的生活方式,为市民和外地游客提供更多智能化、人性化服务。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四则材料之间构成的是并列关系,第一则材料是整体概括,其他三则材料则从不同角度对智慧社会的特点进行解读。 B . 材料一中新加坡、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推出的智慧城市计划,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认知上的良好借鉴。 C . 材料二和材料三在分析智慧社会和智慧城市的特点时,都罗列了大量的事实,充分表现出智慧社会的未来发展前景。 D . 根据四则材料中所反映的信息可知,未来许多人购物、进医院,或者乘车、旅游,都能够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生活便利。
  3. (3) 请结合材料所给的内容,概括智慧社会的特点。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行将消逝的物语:油纸伞

李振南

每当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的思绪便会穿越时空,抵达江南小镇的小巷和它的油纸伞。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然进入梦境。现在,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油纸伞走向乡下,肯定是《白蛇传》以后的事了,这种竹木结构,用纸糊成的雨伞,都无一例外地散发着桐油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丝刺鼻,那黄黄的颜色,温暖着打伞人的心。记得,小时候乡下农人的家里,多半都是有一把油纸伞的。现在,我想起来,我家也有一把手柄长长的油纸伞,虽然不知道使用了多少个年头,伞面也已破旧,然而孩提时每每撑开,总会有山水的味道,有亲人的味道,在雨中一路追随陪伴。

我家的油纸伞属于祖传或是母亲陪嫁过来的,我至今仍不得而知。按照我们这里的乡风,油纸伞是“有子生”的谐音,是吉祥的象征。所以,过去在闺女出阁时,其父母总要送上一把油纸伞讨个吉利。我家门角里的这把油纸伞是不是母亲的陪嫁物,我一直没有问过,那时也不懂得问。

过去,乡下的油纸伞,一般是妇女和儿童的用物,成年男人的遮雨工具是箬笠、蓑衣,他们讲究的是实用,不需要诗情画意的伞。我儿时使用油纸伞都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又大又笨重的油纸伞,它的重量和宽度早已压过我弱小的肩头,有时候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它撑开。在斜风骤雨中,油纸伞和人都晃荡在乡间泥泞的土路上,这时,雨模糊了视线,风吹淡了田园的颜色,雨和伞构成一组天然的乐器,雨在伞背叮叮咚咚地敲打着音乐,此起彼落,使寂寥中的行人有了一份乐曲的慰藉。

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如今,油纸伞早已被式样繁多的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彩的花朵在大街上、小巷里、阡陌中次第开放。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想,是油纸伞的沿袭,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含情脉脉,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已无缘读到一首像《雨巷》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一个像《白蛇传》那样缠绵悱恻的故事。

(摘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江南春雨和江南梦境引入,一开始便营造出诗意的氛围。而现在梦境远去,只见赝品,又给文章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B . 油纸伞“散发着桐油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丝刺鼻”,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纸伞特有的江南韵味。 C . 文章写了对于油纸伞是母亲陪嫁物的猜测,巧妙地表现了“乡风”,又说明了这把油纸伞在家里人心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D . 作者深情追忆小时候在乡下使用过的油纸伞,特别写到了雨和伞敲打出的音乐。这样表达既写实,又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2. (2) 结合《雨巷》与本文,概括“油纸伞”的丰富内涵。
  3. (3) 现在几乎每个古镇有售油纸伞,假如你想买一把,你买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文段与民间习俗简要分析。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轼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独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 , 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

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相继)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七年,徙扬州。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不得留难。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后居海南,作《书传》;又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

(《宋史·苏轼传》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 B . 丁母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 C .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 D .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往往有字,有的人还有号。但女人没有,由于男尊女卑的思想,有的女子甚至没有名字。 B . “丁母忧”、“丁内忧”指父或母去世,有时也说“丁艰”。 C . “比冠”,也可以说“及冠”,古代男子十五岁要行加冠礼,表示男子成年,相当与现在的成人礼。 D . “擢”在古文中表示授予官职,“除”则表示除去官职,“谪”为贬官,“迁”是调任官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年少时,会读书,理解能力很强,读书能领悟要旨。 B . 苏轼成人后读了许多名人大家的书,多次科考都可以得第一。 C . 苏轼为官亲历亲为,做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时亲自挑选水工,使危害减少一半。 D . 当时的文人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均未出名,但苏轼把他们当做朋友,这表现了苏轼谦逊的品质。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独不能为滂母邪?”

    ②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

5.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穷巷:偏僻的里巷。鞅(yāng):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轮鞅:指车马。曲:隐僻的地方。墟曲:乡野。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霰(xiàn现):小雪粒。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B . 乡村生活也有他的喜惧。庄稼一天一天生长,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遭到自然灾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 C .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喜忧参半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以及心境的恬静。全诗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D . 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2. (2) 诗歌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静的?“静”的内涵是什么的?
6.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氓》中,女子以桑树的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的两句是:“桑之落矣,。”
  2. (2) 屈原在《离骚》中,用来表达自己即使牺牲生命,也不放弃追求志向的句子是:“。”
  3. (3) 《陋室铭》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
  4. (4)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里写潭中鱼,先是鱼儿一动不动,接着“”写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似与游者相乐”。
7.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面对________的传统文化,我们究竟应该传承什么、摒弃什么?著名学者王充闾认为,对于传统文化的“老根底”,我们要有“新眼光”,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光靠名嘴们去讲,应该考虑如何在诠释传统文化方面做出更多创造性的努力,使其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现代性的转化和创造性的发展,从而使之更接地气,更多地关照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

有些传统文化的确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如果不做改变,人们会觉得它游离于生活之外,________,桎梏在书本中、书店里。换言之,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载体,赋予其更多现代的意义与内涵。(       )让人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让传统成为一种认同,一种精神给养。

人们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它是形象化的中国人文传统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心灵精神史。它以散文的形式阐释中国人文传统,通过对先祖、人文、河山、传统的认知和感悟,写出了中国人的人文情怀、精神世界、心灵空间及中国文化特有的智慧、气度、神韵,让人们________地感受中华民族的沧桑正道,领悟日常的安身立命之道,斯文优雅的人生理念,生存处世的生活智慧,增添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自信,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当代呈现出________的生命力。

  1. (1)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浩如烟海  高山仰止  身临其境  生生不息 B . 无奇不有  高山景行  设身处地  生气勃勃 C . 浩如烟海  高山仰止  设身处地  生气勃勃 D . 无奇不有  高山景行  身临其境  生生不息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之所以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是因为《国粹》这本书问世了。 B .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 C .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 D . 为了给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因为读史能通心。 B . 解决当今难题,必须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 C . 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 D . 通过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难题。
8. 语言表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按理说,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都有相应的“路权”,。但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比比皆是。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大摇大摆,我行我素。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路权是人人应享有的一种权利。对路权的争夺,,而是要平衡各方权益,实现道路资源共享,进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9.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为什么不译作霉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理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

10.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王安忆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致辞:“我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事实上,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就是生活的本质。”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