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广西桂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中华民族的礼文化、乐文化效法自然而来,相辅相成。先秦礼乐文化的历史演进,沿着伦理道德一脉,其核心价值从“事神致福”渐变为“仁者爱人”,生发出与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宗法社会的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独特文化形式,日益成为深入人心世道的常理,沉淀为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文化传统。

②“礼”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巫术仪式和祭祀文化。礼把因血缘宗亲关系形成的长幼、远近、尊卑等级与社会关系比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社会差序格局的文化符号系统。“乐”的发生逻辑源于效法天地自然的和谐之道。乐文化,通过与礼文化形成功能相异却取向相合的张力结构,而通达礼文化之精神内核,并与其相得益彰。

③礼乐文化兴于夏商周,但在春秋时期地位尽失。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失序,在当时的士阶层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焦虑。在这种文化焦虑的背景下,在礼乐废弛的现实面前,孔子没有从礼文化外在的行为规范层面进行损益,而是着力于“人心”,试图从精神文化的革故鼎新中赋予礼乐文化赓续发展的新的生命力,开启了对中华文化富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创造性文化实践。

④孔子释仁入礼,提出了内仁外礼的伦理模式。“仁”是儒家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既不是先验的,也不是外在于生命、生活的绝对道德律令,而是现实的、具体的、主体性人的生命意向活动本身。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因为有“仁”这个儒家的最高价值作为礼乐文化的价值支撑,使得以仪式礼仪为重的礼乐风貌向世俗伦理发生了转型。一方面,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整理三代之礼的基础上,删诗书、修礼乐,重新解释和挖掘礼乐文化的精神意蕴,最终升华了礼乐在天人关系、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理想人格等方方面面蕴含的普遍原则,把礼乐思想中蕴含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为政以德的价值追求、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规范昭明于世。另一方面,为人们“循礼”寻找内在动因,从而奠定了一整套基于个体生命可感知的而不是外在于人的生命体验的价值依据。

⑤礼乐文化不是宗教文化而是世俗文化、生活文化,其重点始终不离人们现实的、感性的生活图景,朝聘、乡射、冠、笄、婚、丧乃至揖让进退、洒扫庭院都有礼可循,正如朱熹所言“耳闻目见,无非是礼”。正是这种把文化活动融于日常生活中、把个体生存旨趣融入整体性的价值诉求中的文化实践形态,成就了礼乐文化亦即礼乐生活的规整有序的生活画卷,并且从日用不觉的生活实践的空间维度的延展到赓续不辍的时间维度,成就了独属于中国人的礼乐风景。

⑥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标识性的文化形态。对先秦礼乐的现代性反思,不仅是为了凝注礼乐文化的古典余韵,守住一份文化乡愁,更应寄希望于礼乐文化能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时代文化使命中开出新篇。

(《从“事神”到“爱人”—融入世俗生活的先秦礼乐文化》,《光明日报》2020年12月)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把因血缘宗亲关系形成的各种等级与社会关系比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社会差序格局的文化符号系统。 B . 乐文化能通达礼文化精神内核,并与礼文化相得益彰,根本原因在于其效法天地自然的和谐之道。 C . 礼乐废弛时,孔子着力于行为规范,试图从礼文化外在层面赋予礼乐文化新的生命力。 D . 凝注礼乐文化古典余韵,守住一份文化乡愁,是因为礼乐文化最具中华民族文化标识性。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分析有条理,层层推进,论述礼乐文化的历史演进。 B . 文章围绕“礼”“乐”的萌芽和发展,充分论证先秦礼乐文化的核心价值。 C . 文章第四、五段引用孔子和朱熹的话,意在证明“仁”是礼乐文化的价值支撑。 D . 文章最后一段鲜明地指出对先秦礼乐文化进行现代性反思的意义和重要性。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秦礼乐文化核心价值从“事神”到“爱人”,逐渐沉淀为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文化传统。 B .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失序,如果没有孔子的创造性文化实践,礼乐文化就会就此消失。 C . 孔子提出的内仁外礼伦理模式,为礼乐文化向世俗伦理转型提供了价值依据,意义重大。 D . 礼乐文化这套文化符号系统,成就了我国有别于他国的礼乐风景,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11月28日,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国学传播奖之公共建设力奖获得者,著名作家、文化遗产保护者冯骥才先生在颁奖典礼现场接受了凤凰网文化的独家采访。

凤凰网文化: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播也面临各种各样的冲突问题,您如何看待这种矛盾?

冯骥才:传统文化会遇见一些挑战,在不同的时代里边,遇到的问题其实有很多。比如我们现在进入一个市场化的消费社会,消费社会里的文化,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个挑战,但是这个挑战没有关系,就是说,我们只要认准了我们自己的文化是好的,而且我们的文化必须要传承下去,而且还要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主流来传承下去,那么我们就要做好我们的工作。

凤凰网文化:您把自己最好的时间都留给了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您有过觉得个体力量非常微弱、个体行动很无助的时刻吗?

冯骥才:当然有这个时候。因为我觉得知识分子对文化的问题,他总是有一种,我们讲叫文化自觉。一般来讲,因为他做文化的工作,所以对文化思想更敏感,对这个时代的一些精神性的问题,可能更敏感。对文化敏感,必然对文化的问题/文化的困扰敏感。在敏感的时候,他就要把目的提出来,提出来以后他就要想办法,想完办法后他还要行动,就是我们说的知识分子的知行合一,他必须要行动。当他一开始行动的时候,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他可能就有一点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那个时候是会感到一些问题,感到自己孤立无助,感到个人的能力有限,个人没办法跟大的潮流来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工作起来就非常困难,但是这不会阻止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愿望,我们还会那么做。但是一边做,我觉得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说我们要唤起国民的文化自信,我们依然要把这个道理说出来,传播出来,唤起不同的人的文化自觉,这是我们的工作。我觉得今天好多了,今天我们整个社会,大家这种文化的意识要强多了,文化保护的意识也强了,认识到传统文化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当然不能说没有问题,问题还是有,但是比二十年前做这个工作当然好多了。

凤凰网文化:目前我们的年轻人其实都对国学非常感兴趣,年轻人也非常了解和喜欢您的作品,所以想请您给大家推荐一些国学阅读的著作或者是方法。

冯骥才:我们的国学从我们古代的诸子百家开始,哲学、文学、艺术、文化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经典。我始终提倡一个观点,就是首先阅读经典。因为我们现在接受的信息量太大,我们每天用手机的时间太多,那么我们的大量的信息就是从手机里来的,手机里来的东西当然也不完全是没有价值的,有很多有价值的、很重要的材料,也有很多是我们必须知道的东西,关键在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有没有足够的一种眼光、视野、高度、思想和精神定力。如果有这个东西,我们就会善于吸收我们每天接受的各种各样的碎片化的信息里面,一些有价值的、有营养的部分。如果我们自己没有那个根,我们就会被各式各样的碎片化的、五光十色的东西所埋没。我们的年轻人随着世界变化得越来越快,我们会不断地拿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自己的文明跟世界文明相比较,我们会慢慢地发现我们身上一些优良的东西,但是同时也要学习,只有你学习的时候认识到我们自己的文明和自己的文化,我们才能够对自己认识得更深刻。

(摘编自《凤凰网文化》,2020年11月)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面对传统文化传播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冲突问题,冯骥才认为只要认准了我们的优秀文化,明确其作为主流文化传承的必要性,那么就要做好我们的工作。 B . 冯骥才认同在文化遗产抢救工作中存在觉得个体力量微弱、无助的时刻,并指出这源于知识分子力求知行合一却不被理解的矛盾。 C . 一般来讲,做文化工作的知识分子对文化思想会很敏感,而且由于对文化的敏感,他们也会对文化的问题、文化的困扰敏感。 D . 目前我们的年轻人对国学是非常感兴趣的,也喜欢冯骥才的书,在凤凰网文化的访谈中,冯骥才给大家推荐了一些国学阅读的方法。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冯骥才认为消费社会里的文化是传承传统文化遇见的一个挑战。和其他时代一样,在市场化消费社会里,传统文化遇到的问题也会很多。 B . 从访谈中我们明白,在不同的时代里传统文化会遇见很多问题和挑战,知识分子有时会感到个人能力无法跟大的潮流抗衡的无助。 C . 冯骥才针对凤凰网文化的提问从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的角度分析了工作困难的原因,同时强调唤起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D . 冯骥才运用对比解说让我们看到社会文化意识已加强,只要我们能唤起大众的文化自觉,那些问题就不能阻止我们的愿望。
  3. (3) 结合文本,概括冯骥才强调要阅读国学经典的理由。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照片里的岁月

闫岩

①新房翻盖好了,父亲和她忙着往屋里捯饬东西。农家的日子,东西总是很多很杂,没什么值钱的,但一件一件,都不舍得扔也不舍得换。母亲腿脚不好,坐在院中抱着那个长方形相框擦来擦去,时不时长叹一声:“都怨我,如果当时我不用手去擦相片,也不会把相片弄成这个样子。”

②她想起她三岁时,家里遭遇的那场坍塌,模糊而又清晰——

③屋外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屋内到处漏雨,身怀六甲的母亲在炕上倒腾着被褥,让她赶紧去拿盆,接滴到炕上的雨水。她刚把盆递给母亲,就听“轰隆”一声,门厅的屋顶突然倒塌,吓得她躲进母亲怀里大哭起来。母亲搂着她,轻轻拍着她,告诉她不要害怕,自己的身体却控制不住地颤抖……

④散落的泥沙扑簌簌往下掉。有水滴在她的脸上,冰凉、温热的感觉,是雨滴,还有母亲的泪。当泥沙不再往下掉时,母亲放开她,跪在倒塌的地方,用双手挖那堆泥沙。母亲不停地挖,手上的血和泥水混在一起,最后挖出来一个被砸坏了的相框,但相框内的照片已被泥沙糊住了。母亲小心地把照片从破碎的相框里拿出来,用手轻轻地往照片上一擦,照片被擦坏了……看着被自己擦坏的照片,母亲瞬间崩溃了,不谙世事的她看到母亲伤心的样子,也跟着大哭起来。雷声、雨声和着娘俩的哭声,汇聚成她内心最深刻的记忆。

⑤父亲回来后,母亲自责擦坏了他最宝贝的照片。她拽着父亲的衣襟,对父亲说:“爹,不怨娘,娘的手就是挖照片挖破的。”父亲安慰说:“你们娘俩的安全才是最要紧的,这是天灾,主席他们不会怪咱们的……”

⑥那次房屋倒塌后,父亲又翻盖了几间土坯房,那张“斑驳”的照片被装进了一个新相框,又挂在了门厅的墙上。

⑦往事如烟,一路走来,在妻子儿女心里,父亲除了是个退伍兵,除了拥有那张珍贵的照片,跟别的村民没什么区别。记得有一位叔叔来找父亲,想和父亲共同做一笔据说非常赚钱的生意,结果父亲和那位叔叔吵了起来,说他不想违背做人的原则,然后把人家赶出了家门。她清楚地记得,那位叔叔在门口气急败坏地对父亲说:“小吴,你这个胆小鬼,窝囊废,活该受穷!”那位叔叔走后,父亲在门厅的桌前,望着墙上的照片站了很久很久……

⑧直到2002年,父亲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位老战友讲述了当年击落美军侦察机的战斗经过,这才知道国家的机密已经公开了。父亲把压在箱底的一堆证书拿了出来,顿时收获了一堆肃然起敬的目光。

⑨那时的父亲年仅23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二营的一名导弹标图员,两次参与击落美军侦察机的任务。尤其1963年11月的第二次,在敌方研制出对付地空导弹的电子预警装置的难题下,他们还是成功了。这个消息震惊了全国,中央军委、国防部授予了他们个人一等功,二营全体官兵集体一等功。二营由此也被授予“英雄营”荣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二营全体官兵,并合影留念。

⑩1965年2月,父亲退伍还乡。退役前,保密干事告诉他,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泄露军事机密。于是,他瞒着家人把立功证书藏在了箱底,成家后也没对枕边妻透露过半句在部队的秘密,至于儿女更是一无所知。只有那张照片,是他参军立功的旁证,被他视如珍宝地呵护着。

⑪这就是那张旧照片对于父亲的意义。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革命军人本色。

⑫父亲被邀请参加70周年国庆大阅兵。镜头里,他站在满载英雄的汽车上,身着军装,神情严肃,向着全国人民,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11期)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描写“母亲”擦拭“相框”时的自责和叹惋,巧妙设置悬念,不仅能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还能巧妙引出下文。 B . 第③段中,“母亲”“告诉她不要害怕”,而“自己的身体却控制不住地颤抖”的原因是担心挂在门厅的“照片”被损坏。 C . 第⑦段中“父亲在门厅的桌前,望着墙上的照片站了很久很久”,表明安贫乐道的“父亲”珍视荣誉,坚守做人的底线。 D . 文章以“父亲被邀请参加70周年国庆大阅兵”的特写镜头结尾,与古诗词中“以景结情”的手法异曲同工,含蓄蕴藉。
  2. (2)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极其平凡而又无比崇高的大写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父亲”这个形象的?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3. (3)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的标题“照片里的岁月”有什么作用。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我大瓠之种,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 ,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1. (1)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王我大瓠之种        贻:赠送 B . 之成而实五石        树:种植、培育 C . 吴王使之将            将:迎战 D . 今一朝而技百金。    鬻:卖,出售
  2. (2)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石,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一百二十斤。秦汉时期度量衡中的“衡制”:铢、两、斤、钧、石。一石=4钧,一钧=30斤,一斤=8两,一两=24铢。 B . “惠子”即惠施,庄子的朋友,先秦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 C . 樽,指腰舟,其形如酒器,可以捆绑在腰间,用以漂浮、渡过江湖。 D . 封,指封赏,古代帝王把土地、爵位、称号或财物赏赐给臣子。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惠子认为葫芦的硬度不够,不能盛水,内部过空过大,不便于取物,因而认为它无用。 B . 庄子讲述不龟手之药之事,是为了说明同一个事物,有小用,也可以有大用。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 C . 惠子和庄子的辩论,实际上是小和大的辩论。庄子的语言雄辩、精辟,从而使惠子也认可了他的观点。 D . 这一则寓言的主旨是说“至人无已”。所谓“无已”,就是不被成见、知识、欲念、情感等隶属于自己的东西蔽塞和拘囿。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②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5.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的诗句:“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②春官:礼官,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等事。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中“鸟羽轻”是指诗人把插有鸟羽的征召文书看得很轻,表现其不在意。 B . “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作者连夜赶路的情景。 C . 颔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路程遥远,作者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D . 本诗采用了起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义丰、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2. (2) 本诗流露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6.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论语·子罕》中借助松柏来表达君子的品格的句子是:
  2. (2) 《论语·述而》中用云作喻,来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3. (3) 关于“得志”与“失志”,孟子曾有独到的看法,他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他的另两句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7.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嫦娥五号即将带回的2千克月壤“纪念品”,取自于月球风暴洋地区,这里是人类探测器从来没有_______过的处女地。专家表示,月壤蕴藏着巨大的科学研究价值,不仅涉及月球本身,_______包含太阳系空间的物质和能量等重要信息。通过对月壤的研究,可以提供月球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信息,并为未来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    )从历史来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苏联先后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美苏月壤样品采集地历史更老,而嫦娥五号降落区域形成的地质年代较短,约为37亿年。如果嫦娥五号能够带回迄今为止最年轻的月壤样品,将有望在月球火山活动和演化历史研究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的科学成果。

为此,嫦娥五号在挖土过程中“手脚并用”用“表取”和“钻取”结合的方式,既抓取了月球表面的月壤,又钻取了月表以下两米左右位置的月壤。专家表示,此举能够更加_______地保留月表以下两米的月壤构造情况,让科学家们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月壤的构造和分布以及每一层_______。

嫦娥五号虽然尚未“到家”,不少国外科学家或航天机构已提出,希望中国利用获得的月球样品开展研究。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造访 更    原封不动       特征 B . 造访 还    原汁原味       特征 C . 拜访 更    原汁原味       特点 D . 拜访 还    原封不动       特点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嫦娥五号为何选择在风暴洋地区采样“取土”?作为时隔44年之后再度奔月取土的人类航天器。 B . 作为再度奔月取土的时隔44年之后的人类航天器,嫦娥五号为何选择在风暴洋地区采样“取土”? C . 作为时隔44年之后再度奔月取土的人类航天器,嫦娥五号为何选择在风暴洋地区采样“取土”? D . 嫦娥五号作为再度奔月取土的时隔44年之后的人类航天器,为何选择在风暴洋地区采样“取土”?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嫦娥五号虽然尚未“到家”,但不少国外科学家和航天机构已提出要求,希望中国利用获得的月球样品开展研究。 B . 虽然嫦娥五号尚未“到家”,但不少国外科学家和航天机构已提出要求,希望中国利用获得的月球样品开展研究。 C . 嫦娥五号虽然尚未“到家”,但不少国外科学家和航天机构已提出要求,希望利用中国获得的月球样品开展研究。 D . 虽然嫦娥五号尚未“到家”,但不少国外科学家和航天机构已提出要求,希望利用中国获得的月球样品开展研究。
8. 语言表达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8月10日,最新修订的《新华字典》(第12版)问世。此次修订历时5年,包括增补字头、适量增补新词、增补新义新用法等8项内容,在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等方面,。《新华字典》作为一本全民使用的基础性字典,既要反映国家各项语言文字的标准,,因此,其定期修订不仅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也与当下的汉语教学、汉字普及相衔接,更确保了在网络流行语对汉字传统用法造成冲击甚至曲解的情况下,汉字音形义和用法的稳定性。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语言文字的学习阶段,,《新华字典》理所当然地成为重要的工具书。

9. 语言表达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5字。

2021年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修订并印发了《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以下简称为《规范》)。《规范》提出,医学科研人员在发表论文过程中要遵守不准由“第三方”代写、不准由“第三方”代投论文,不准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不准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不准违反论文署名规范的“五不准”要求。《规范》还提出医学科研机构要制定完善本机构的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办法,明确调查程序、处理规则和措施,并认真组织相关调查处理。

10.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她说:“我们要松弛下来,要发现孩子的喜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引领孩子发现自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而她说:“我们必须拼了,要不停地刷题,要死记硬背,要用填鸭式教育逼孩子走出贫困和大山,要考上浙大、武大、厦大和川大。”她们,一个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一个是华坪女中的老校长、2020年感动中国的张桂梅老师。

即将高三的你,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