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衡中西以相融

何家英

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

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它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本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

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绘画相通的。当然,这里大体上是指晋唐画风。晋唐画风能达到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原因何在?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我在想,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其间一定经历了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都与晋唐不同,甚至走向了反面,变得纤弱而萎靡。我们有一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传统”,却被继承。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这真荒谬。所以一定要回归,回到晋唐,继承优秀的传统。

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借鉴”也是有惰性的。五花八门的“主义”,莫名其妙的“观念”,都被“拿来”。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吗?所以,我觉得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观念,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与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很多西画作品能更直观地给予我们实践上的参照,并很实在地启悟心智。

而上述两者,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意识不到的,相应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而有一个大传统的价值支撑则很容易在本质上把握,从而走上正途,至少不至堕入迷途。

我意在表明,表面上是两个传统,本质上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响、融合中逐渐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实充分而非僵化。不囿于一个狭窄的视点,使眼光扩大;不拘于一个狭隘的观念,使思想自由;不溺于可悲的惰性,而勇于发现;不空谈花哨的“主义”,而脚踏实地。在比照中思考,在观察中发现,就能深入本质而导引实践,就会使工笔人物画开出新生面,获得新境界。

(节选自《谈艺论文》,有删改)

  1. (1) 关于“衡中西以相融”,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中西不同的传统发生碰撞、影响、融合,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实践的大传统。 B . 在绘画领域,应权衡中西传统,着眼于相通之处,力求获得滋养。 C . “衡”与“融”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 D . 观察和比照中西传统,就能发现其中共同的规律,从而深入本质,引导实践。
  2. (2) 对晋唐画风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是晋唐画风的特点,也影响到了西洋画风。 B . 晋唐画风达到的高度取决于画家才气、学养、心态以及画家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 C . 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在晋唐画风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西方绘画中也同样重要。 D . “惰性”使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所以,中国画一定要回归,继承优良的传统。
  3. (3) 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 立足民族为“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两者交融契合就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B . 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是在继承晋唐绘画传统或借鉴西画传统时表现出来的“惰性”。 C . 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对传统不能很好地继承和发展,变得纤弱而萎靡。 D . 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狭隘的,它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伟大传统。
2.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17年,国家海洋局共布设监测站位约13000个,获取监测数据200余万个。监测结果表明,2017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海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夏季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6%,连续三年有所增加。监测的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率为5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赤潮灾害累计面积比上年减少51%,绿潮灾害分布面积为近5年最小。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冬、春、夏、秋四个季节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的近岸海域面积分别占近岸海域面积的16%、14%、11%和15%。

(摘编自国家海洋局《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材料二:

今年3月,27吨改性黏土被运到智利,这是我国赤潮治理技术第一次走出国门。

改性黏土到底是一种什么土?海洋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俞志明说:“它就像是专门扑灭赤潮灾害的‘灭火器’。”赤潮,在国际上被称为“红色幽灵”,它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因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20世纪70年代,外国研究人员提出了撒播天然黏土,利用黏土颗粒对赤潮生物的絮凝作用来治理赤潮的方法。但是,天然黏土的絮凝效率低,每平方千米要用土200~400吨,耗时费力。俞志明团队从1993年开始研究利用黏土治理赤潮的技术,他们发现,天然黏土之所以絮凝效率低,是因为黏土表面带有负电,而赤潮生物也带有负电,“同性相斥”,黏土与赤潮生物能够发生碰撞然后“抱团”的概率很低。“那就给它改性吧。”俞志明团队运用物理化学原理,通过表面改性的方法,将黏土颗粒表面的负电变为正电,极大地提高了黏土的絮凝效率。

如今,运用海洋所的改性黏土治理赤潮,每平方千米只需4~10吨黏土,就如同你在自己周围的地面上撒了包咖啡粉,这种用量对海洋来说不会造成任何影响。经过改性的黏土,不仅很容易与身边的赤潮生物发生碰撞、吸附,而且能够发挥“长半径”作用,像是突然拥有了加长的手臂,可以把远处的浮游藻类也“抓”过来,絮凝效率比天然黏土提高几十到几百倍。

(摘编自《改性黏土击退“红色幽灵”》,《青岛日报》2018年11月12日)

材料三: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是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在创新驱动和政策导向的有力支持下,我国海洋牧场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至今已在近海建成64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海洋牧场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整体,其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海洋牧场是具备多元功能的综合体。海洋牧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在一定海域范围内营造健康的生态系统,藻类移植和鱼礁投放是改善海洋环境的重要手段。大型藻类在6米以浅的海域迅速增殖形成人工海藻林,具备净化水体环境、补充食物来源、提供栖息场所等生态功能,以天然饵料为食的小型鱼虾类等饵料生物聚集,吸引其他经济野生海洋生物,从而达到恢复渔业资源、提高渔业产品品质的目的。海洋牧场建设融合清洁可再生能源建设、海水综合利用、盐碱地耐盐植物栽培利用,可最大限度利用海岸带环境和空间资源,提高海洋产能。海洋牧场建设成熟后,可以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发展海上观光旅游、垂钓、海底潜水、疗养等海洋第三产业,吸引牧场周边人群参与到海洋牧场的运营中来,打造新型的海岸带绿色田园综合体,充分共享海洋牧场带来的科学、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摘编自杨红生等《着力实现海洋牧场建设的理念、装备、技术、管理现代化》,《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年第7期)

材料四: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7月18日发表题为《中国海洋战略的眼下与远方》的文章,称中国决策者把目光投向了蓝色的大海。

文章称,中国的远洋捕捞业发展迅速,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远洋捕捞渔船数量从2007年到2014年增长了近45%,中国也不断建立完善与国际渔业管理相适应的标准化捕捞日志、渔船船位监控、签发合法捕捞证等监管措施。此外,中国在海洋治理上的角色和影响也日渐凸显。今年5月,中国在1983年加入《南极条约》后首次主持主办了条约缔约国年会。随着中国对海洋权益的重视,其势必也将承担更大的海洋治理责任。作者认为,大国历来都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相信中国会在全球海洋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英媒文章:中国将肩负更大海洋治理担当》,参考消息网2017年7月19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17年,我国在提高管辖海域的海水质量、监管陆源入海排污、治理赤潮和绿潮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B . 改变黏土颗粒表面的电性,不仅使黏土用量大大减少,而且使赤潮生物对黏土的絮凝作用增强,从而提高治理赤潮的效率。 C .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包括改善海洋环境、恢复渔业资源,提高海洋产能、发展海洋第三产业等一系列关键环节。 D . 随着远洋捕捞业的迅速发展,中国渔业管理逐步与国际接轨,与此同时,中国在海洋治理上的国际影响力也日益扩大。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监测工作在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中十分重要,只有在大量收集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客观分析,才能让治理工作具有针对性。 B . 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海洋生态保护的部分技术已从向国外借鉴的阶段走到了自主研发并向国外推广的阶段。 C .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关系到我国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所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提高产品品质是其首要目的。 D . 近年来,在对近海和远洋的开发、利用、保护过程中,中国不只是重视海洋经济价值,而且主动承担了海洋治理的责任。
  3. (3) 同为实用类文本,前三则材料的语言特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海行船

乔显德

由于当兵与工作的经历,我与船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泰国,中国香港、上海、南海、渤海等海域都坐过船,也就对坐船感触颇深,久积脑海。海船在浩瀚大海里昼夜不停地航行,有时风平浪静,坐在船上感到安安稳稳,舒舒服服;有时顺风顺水,坐在船上觉得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有时风起浪高,坐在船上就感到颠颠簸簸,战战兢兢。船上的生活就这样度过,然后船停靠在码头,我们上了岸。

大海行船,有的定下了远大的目标,也就是目的地,还经过反复考察、精密测算建立了准确的航线,作为航行的指南。在这条航线中还有一个个小目标,也就是航标。沿着这些航标、这条航线扬帆起航,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待完成了一个个小目标,再向大的目标、更大的目标奋进,这样走出的是胜利者的轨迹,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有的没有远大的目标和方向,甚至没有近距离的小目标,也没有科学的航线,随波逐流,走到哪儿算哪儿,走出的是杂乱无章的航海轨迹,白白耗掉了许多资源不说,往往在中途就被风浪掀翻,或者触礁沉没。

大海行船有时会坐上顺风船,或者赶上季节性洋流,顺风顺水,乘风破浪,船行驶得自然就快。坐在这样的船上,感到一日千里,淋漓酣畅;有时也会坐逆风船、逆流船,要经受风浪海流的阻碍,迎风而上,劈波斩浪。如果纯逆风,船就不能直线行驶,还要转舵换舷,只能走“之”字形路线,这样,船自然就行驶缓慢。当年从部队回乡探亲,我选择了从上海到青岛的客船。我清晰地记得,坐顺风船时,一路如行云流水,畅通无阻,只行了二十四个小时。返回时,遇上了逆风,路上船体晃晃悠悠,冲冲撞撞,有时候还得绕路前行,一共用了二十八个多小时,这多走的四个多小时显得特别漫长。上岸后,刚好超出了正常的假期,向连部写材料说明原因,这前前后后又花了一两个小时。正是应验了那句古话:一步慢,步步慢。

在茫茫的大海上行船,前路艰险而且始终充满着未知,有时会碰到惊涛骇浪,有时会遭遇弥天大雾,还有时会发生机器故障……前些年,我在烟台至大连的茫茫海上,曾遭遇过风浪的袭击,龙卷风掀起滔天巨浪,客船瞬间剧烈震荡,突发癫痫似的摇来晃去。打开舱门,看到有的旅客直接趴在地上,像黑暗中躲避危险、屏息以待的甲壳虫,惊吓过度,行为滑稽;有几位勇敢且健壮的青年扶着墙壁,能勉勉强强、跌跌撞撞地踉跄几步。只有船上的工作人员气定神闲,安之若素。更让我惊讶的是,为了观察龙卷风的走向,一位水手身系安全索,竟然冲上甲板,立在船头,岿然不动……

坐在船上,前路永远是个未知数,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遭受艰险和大风大浪的侵扰。有的人不惧风浪,有搏击风浪的勇气,毅然迎着风口浪尖,“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成为战胜风浪的勇士。而有的人就为难发愁了,就沮丧了,就意志消沉了,就惧怕了,就妥协了,就止步不前了,这样,必然成为大风大浪中的弱者,成为人生的失败者。

大海行船,每艘船所选择的目标不同,驶出了不同的海上航程;人行于世,每个人所经历的风浪、波折不同,展现了不同的人生风采。

而你,可以自由地选择这一切!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1段先点出“我”与船的不解之缘,然后使用排比句和大量的叠词,概写了乘坐海船时的三种不同感受。 B . 海船在纯逆风的情况下不能直线行驶,只能走“之”字形迂回路线,文章以此讽刺了那些不敢直面困难的人。 C . 文章第4段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人们面对风浪袭击时的不同表现,赞美了不惧风浪、搏击风浪的海员们。 D . 文章围绕大海行船选择恰当的材料,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
  2. (2) 作者笔下的“大海行船”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
  3. (3) 本文几乎通篇使用第一人称,最后一段却改用第二人称,你如何看待这种人称上的变化?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琼,家世燕人。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渍,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太宗尝侍宴禁中,甚醉,及退,太祖送至苑门。时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从,琼左手执靮,右手执镫,太宗乃能乘马。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太宗即位,御龙直指挥使。从征太原,命押弓弩两班,合围攻城。坐事,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会有龙骑亡命卒数十人,因知州臧丙出郊,谋劫其导从以叛。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贼首青脚狼者注弩将射琼,琼引弓一发毙之,遂悉擒送于州。丙上其事。会将北伐,召归。授马步军都军头、领蓟州刺史、楼船战棹都指挥使,步船千艘赴雄州。又城易州。师还,为天武右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端拱二年,出为并州马步军都部署,时潘美亦在太原。旧制,节度使领军职者居上,琼以美旧臣,表请居其下,从之。戍兵有以廪食陈腐哗言者,琼知之。一日,出巡诸营,士卒方聚食,因取其饭自啖之,谓众曰:“今边鄙无警,尔等坐饱甘丰,宜知幸也。”众言遂息。咸平三年,代还 , 以手创不任持 , 诏执梃入谒,授殿前都指挥使。景德中,车驾北巡。时前军已与敌接战,上欲亲临营垒,或劝南还,琼曰:“敌师已老,陛下宜亲往,以督其成。”上悦,即日进聿澶渊。明年,以罢兵,料简兵卒,诸班直十年者出补军校,年老者退为本班剩员。琼进曰:“此非激劝之道,宿卫岂不劳乎?”自是八年者皆得叙补焉。卒,年七十二,赠侍中。

(选自《宋史•高琼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B . 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C . 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D . 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宗,庙号。一般开国皇帝用“祖”,第二代起用“宗”,但“太宗”贵于“世祖”。 B . 擢,表官职提拔或晋升,与下文“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中的“出”意思相反。 C . 代还,既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到朝廷任职,又可指军队被调回到原地驻防。 D . 笏,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自唐高祖起有品第之分,执象笏的官员官职较高。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琼武力勇猛,拥有将帅之才。太宗担任京兆尹时,召他在帐下做贴身侍卫;太宗宴饮大醉,他左手抓马鞠,右手执马镫,助其乘马,深得太祖赏识。 B . 高琼屡从征伐,力济国家之难。他随太宗征讨太原,带领两班弓箭手,合力围攻城池;朝廷北伐时,他临危受命,率船干艘赶赴雄州,后又建易州城。 C . 高琼明晓理道,处理事务得体。他出任并州马步军都部署,上表请求位居老臣潘美之下;他取饭自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息仓廪粮米陈腐的谣言。 D . 高琼练于军事,积极向上建言。澶渊之役,他慷慨陈词,促成了陛下亲征以督勉将士;朝廷精简兵卒,他上奏建议戍边八年的可补军校,最终被采纳。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

    ②或劝南还,琼曰:“敌师已老,陛下宜亲往,以督其成。”

5.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

送客归江州

韩翃

东归复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

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

闻道泉明居止近,篮舆相访为淹留。

【注释】①采真:道教语指顺乎天性,放任自然。②白鸥洲:指白鸥翔集的沙洲。此处借指客之家乡。③泉明:指晋陶渊明,此称其为泉明,乃避唐高祖李渊之讳。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写诗人送客人归江州隐居,既有送别时的伤感,也有对客人美好的祝福。 B . “江水迎君”采用拟人手法,客人归心似箭、归程片刻不能迟的心态跃然纸上。 C . “青雀舫”“白鸥洲”写出了诗人对客人旅舟华美,家乡景色宜人的赞美与羡慕。 D . 尾联写诗人听说陶渊明居所离客人很近,客人可以常常乘着竹轿,前往拜访。
  2. (2) 请从表现手法上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6.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1) 在《劝学》中,荀子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用“蚓”和“蟹”作对比,蟹虽有“六跪而二鳌”,却“”。道理何在?就在于“”。
  2. (2) “”?在《阿房宫赋》中作者以反诘的形式来表现比喻的内容,婉曲而形象地描绘出了阿房宫里桥梁的奇丽壮观。
  3. (3) 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意蕴丰富,以月烘托情思是常用笔法。借月抒发别离之情的诗句有“”。
7.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科学普及,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等活动。(  )无论是物理、化学、生物各个学科,还是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无不涉及到科普知识。科普要讲证据,学校的教材是最常见的科普读物。而启蒙教育不是科普,因为它要面对没有能力理解或验证的人 --儿童,他们理解力不够,你还不能用严格科学推断去阐述。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交叉点上。也就是说,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而其不断的发展进步又进一步推动“科学普及”的工作发展。科普工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时代性。形象地说,科学普及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的一台“现代文明戏”。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科学普及的范围广泛,其知识涵盖了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B . 虽然这样,科学普及的概念依然有无法涉及到的层面 C . 科普工作能促进社会进步,要社会各界齐抓共管,人人出力 D . 科学普及内容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理工科专业人士才能操作执行
  2. (2)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痴迷读书看报让我得到了报偿--从初一开始,我的作文就被老师表扬,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视野。 B . 他不让我们进去,自己在屋里安静地过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候,发现他在床上安静地睡着了--但永远地睡着了。 C . 别看有些人一时得势就耀武扬威,他们很快就会明白的,他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D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初中课本《岳阳楼记》)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而其不断发展进步又进一步推动“科学普及”工作的发展。 B . 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而它们不断的发展进步又进一步加快了“科学普及”的工作推进。 C . 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而科学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又进一步促使“科学普及”工作的推进。 D . 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而它们的不断发展进步又进一步推动“科学普及”工作的发展。
8. 语言表达
下面语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控烟力度加强,公共场所吸烟现象得到有效遏制。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公共场所违法吸烟现象的比率由34.4%下降到4.9%。③不过,各地监督违法吸烟仍主要依靠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和其他公众。④为了弥补传统控烟手段的不足,⑤近日,深圳启动“电子眼”控烟试点。⑥深圳市控烟办选取禁烟区域测试点安装控烟环境监测器,24小时监控公共场所吸烟行为。⑦从某种程度上说,控烟环境监测器是一种“控烟神器”,可以有效防止在禁烟区域内违法吸烟。⑧从提升城市文明、捍卫法制公信、保护公众健康等角度来说,各地都应采用“电子眼”控烟措施。

9. 语言表达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从相关技术指标来看,在加速度模式下,实施无拖曳控制后,“天琴一号”卫星外部干扰力对加速度的影响降到了重力加速度的四亿分之一以下,优于欧空局“GOCE”卫星的三亿分之一;在位移模式下,实施无拖曳控制后,外部干扰力对卫星与内部惯性基准之间相对距离的影响,控制在30纳米以内,优于国际著名的“LISA探路者”卫星的40纳米。试验结果表明,我国的“天琴一号”卫星已实现了飞行试验星任务目标。

10.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钱理群教授曾说:“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的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

材料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