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陕西省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一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语言表达
下面一则对联顺序已经打乱,请按对联的有关知识将其排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①草木际天    ②吞长江    ③林壑尤美    ④迎素月

⑤送夕阳    ⑥其西南诸峰    ⑦当春夏之交    ⑧衔远山

上联:

下联: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一定要有形式,这形式就是韵律

邓加荣

    诗歌的特点是在韵律中运行,中国和外国,概莫能外。这是诗歌得以流传的基本要素,越是保持韵律严谨的好诗,流传得越是久远。反之,再好的诗如果没有韵律,也难以广泛地流传。这正如孔子所说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根据这个道理,反思我国近百年的自由体新诗,之所以缺少传诵的耐力,根本的原因就是放弃了作为诗歌这种文体的基本要素——韵律。

    在新诗刚刚兴起正在探索自己发展道路之时,章太炎先生就曾明确提出诗必须有韵,坚决反对那种认为只有摆脱韵律束缚才能写出好诗的说法。他在给曹聚仁的信中说:“必谓依韵成章,束缚情性,不得自如,故厌而去之;则不知樵歌小曲,亦无无有韵者,此正触口而出,何尝自寻束缚耶?”

    新诗的推出,不可否认是诗歌发展的一大进步,是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但是从它发展至今的百年历程反思来看,当时倡导新诗的先驱们,在打破统治了千百年的格律诗束缚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下,不免由于慎思不足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完全“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从而忽略了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即中国诗歌(从《诗经》到元曲)不管是哪一种格式都是有韵有律的,这些韵律的格式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才形成的。正是由于有一定格式的韵律,诗歌才得以流传。而倡导自由体新诗的先驱们在他们刚刚走出国门,初见外国诗歌,在外语不太精深、未能熟谙外语中音节长短、重音排列等在母语中已经约定俗成的内在规律时,会不会仅从书面上看到它句子的长短不齐和语尾的有韵无韵,便误以为外国诗歌一律是没有任何格律的自由体诗呢?而对于大多数没有去到外国、只凭译文了解外国诗歌的人,则更是以为外国诗歌天生便是无拘无束的充分自由体,就是分行的散文。

    应当说,新诗至今虽然已经经历近百年的历程,但仍然处于探索与寻求更适合于自己表现形式的阶段。历史上,每种新的诗体出现,由《诗经》到《乐府》再到格律诗、词、曲,每一次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过程。我认为,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对。他说:“诗要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诗韵,只要顺口就好。”鲁迅的话在五四时期推动诗歌革命,促进新诗产生时是正确的;今天,在推进新诗如何探索,如何找出更适合于自己的表现形式的过程中,仍很重要。

    总之一句话,诗一定要有形式,这形式就是韵律。至于这形式、这韵律如何铸造,如何形成,仍然亟待探索、锻铸与完善。

  1.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和外国的诗歌都一样,流传得越是久远的诗歌越具有韵律严谨的特点,因为韵律严谨是诗歌得以流传的基本要素。 B . 放弃了诗歌的韵律这个基本要素,导致了我国近百年来的自由体新诗缺少传诵的耐力,不能流传下好的作品。 C . 新诗也要有韵律,章太炎先生在新诗刚刚兴起并在探索自己发展道路时,就反对那种只有摆脱韵律束缚才能写好诗的说法。 D . 孔子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诗歌,诗要讲求韵律,保持韵律严谨的好诗,才流传得久远。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倡导新诗的先驱们,具有打破统治了千百年的格律诗束缚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他们推出的新诗,是诗歌发展的一大进步。 B . “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是倡导新诗的先驱慎思不足得出的认识,这样他们在打破千百年的格律诗的束缚之时,不免走向另一个极端。 C . 倡导自由体新诗的先驱们初见外国诗歌,有可能从书面上看到它句子的长短不齐和语尾的有韵无韵,就误以为外国诗歌一律是没有任何格律的自由诗体。 D . 鲁迅认为诗歌要有形式,要讲格式,但不必讲究用韵律的观点,在当时有推动诗歌革命,促进新诗产生的积极作用。
  3.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 章太炎认为“樵歌小曲”不是没有韵律,只是这些民间小调无须刻意讲求韵律,“自寻束缚”,韵律已是触口而出。 B . 虽然已经历经百年,但新诗至今仍然处于探索与寻求更适合于自己表现形式的阶段,这表明新诗这种文学形式缺乏强劲的发展潜力。 C . 以为外国诗歌天生便是无拘无束的自由体诗歌的错误理解,或是因为刚出国,未能谙熟外语中的语音规律,或是因为没有到过外国只凭译文了解外国诗歌。 D . 中国诗歌的韵律格式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才形成的,从《诗经》到元曲,中国诗歌正是由于有一定格式的韵律才得以流传的。
3. 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歌诗合为事而作。主旋律歌曲之所以称为“主旋律”,因为它总能发出时代的强音,击中人心的“最大公约数”。“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这是《我们都是追梦人》描摹的小康路上的奋进场景;“汗也不白流,累也不白受,实干才能出成就,谁也别吹牛”,这是《时代号子》对实干兴邦最质朴的歌咏;“如果不曾长路跋涉,怎知道道路曲折?如果不是跨越江海,哪知道前途壮阔?”这是《乘风破浪再出发》对奋斗历程的回首,对“两个一百年”壮阔征程的展望。让每一首歌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力量,就能把我们赤诚的心、火热的爱汇入时代的大合唱。

我们用歌声赞美时代,我们用歌声吟咏情感,我们更可以用歌声抒发心志。请以“我想唱一支属于自己的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800字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历代的文学作品,与其说是艺术实践,倒不如说是“审美人格”的建构。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为人熟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时所作,作者借月夜孤鸿既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幽独、寂寥,也表达了___________-、蔑视流俗的心境。(   )。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则无法呈现这种审美人格。

    魏晋风度能永远地让人铭记,这与那个时期人物磊落坦荡的心胸____________。王羲之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世说新语·雅量》记载,郗太傅派人向王丞相家求女婿,王家男儿们个个表现矜持。唯有王羲之“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却获郗太尉赞赏,决定把女儿嫁给他这也是“____________”一词的来源。它启示我们,生活的境遇无论如何,呈现出生命状态的本真,表现出磊落坦荡的心胸,也许会达到高出俗流的人格

    交流出智慧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曹植喜欢结交文士,喜欢与这些文士高谈诗词歌赋,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更为艺术更具审美情怀的姿态,其《洛神赋》《白马篇》都是后世____________的佳作。“盛唐之音”的形成也如此。因此,思想交流与对话的展开离不开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这种文化境遇也更有助于推动审美人格的建构。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孤高自许   息息相关     东床快婿    脍炙人口 B . 孤芳自赏   休戚相关     东床快婿    朗朗上口 C . 孤高自许   息息相关     乘龙快婿    朗朗上口 D . 孤芳自赏   休戚相关     乘龙快婿    脍炙人口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可以说,有了作者本真高洁的人格追求,才有旨趣淡远、含蓄蕴藉的艺术 B . 可以说,作者不如意的生活境遇与作者本真高洁的人格在创作中水乳交融 C . 艺术追求上的旨趣演远、含蓄蕴藉与人格上追求的本真高洁交融在创作中 D . 人格上追求的本真高洁与艺术追求上的旨趣淡远、含蓄蕴藉交融在创作中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无论生活的境遇如何,呈现出本真的生命状态,表现出磊落坦荡的心胸,也许会拥有高出俗流的人格。 B . 生活的境遇无论如何,呈现出本真的生命状态,表现出磊落坦荡的心胸,也许会获得高出俗流的人格。 C . 生活的境遇无论如何,如能呈现生命状态的本真,表现出心胸的磊落坦荡,就能形成高出俗流的人格。 D . 无论生活的境遇如何,呈现出本真的生命状态,表现出磊落坦荡的心胸,也许会达到高出俗流的人格。
5.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记者叶昊鸣)记者3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解到,近日正式向社会发布13个新职业信息,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13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这与我国当前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广泛使用等方面有着莫大的关联。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与此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大幅增长,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从业人群。在这一背景下,以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为支撑、从业人员普遍具有较高学历的专业技术类新职业应运而生。

(摘编《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纵深》2019年4月4日)

材料二:

    我们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社会进步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快。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认为最不可能被取代的职业呈现三个条件:其一是需要与人交互的社交情商,其二是涉及创造性、需要聪敏的方法,其三是在不可预料的环境中工作。所有这一切正是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和造就的。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是人与人合作的劳动,在劳动中体现每个人的价值,劳动中明白自己的职业倾向,在劳动中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同时,人们追求幸福人生的需要对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比以往任何时代都紧迫,而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正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非常重要、不可替代。

    大力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就必然是系统化的,在中小学阶段当然要有这一类教育的基础,那就是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

(摘编自邬宪伟《新时代呼唤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光明日报》2019年03月12日)

材料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美国、日本、韩国合作进行了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研究发现,中国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面落后,中国学生接受职业与毕业指导的比例最低,严重缺失职业学习或体验活动,严重缺乏职业准备与规划意识。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年龄还小,离就业远着呢。有的老师认为学生考个好大学,有了名校做靠山,还怕找不到好工作?这些想法都是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同于就业、找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找到未来的人生方向,并且找到奔向目标的路径。探索、尝试、规划的过程是孩子认识自我与他人、认识家庭与社会的过程。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有利于青少年扬长避短。孩子既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也要了解自己的不足,还需要把学业发展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成长资源等结合起来。能理性地进行职业定位的孩子,才能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发现自我价值,并通过合理的方式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关注孩子的未来发展,是引领孩子们客观全面地评价自我。

(摘编自孙宏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乎更长远的育人目标》)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13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这与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无关系。 B . 如果不想在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被淘汰,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社交情商、创新意识以及应变能力等,这样会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C . 虽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类型不同,但地位同样重要。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即使在中小学阶段也不应缺席。 D .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有一些人不能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价值,造成我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后于其他一些国家。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的变化,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新职业不断出现,具有专业的技能将成为未来职业的要求。 B .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对人才需求旺盛,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C .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将来考学、就业的重要性,在他们青少年时期就要开展相关教育,做到未雨绸缪。 D .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找到人生方向以及实现目标的路径,这不仅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也关涉到长远的育人目标。
  3. (3) 怎样更好地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菌陈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受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这时正是盛夏。我们下船后,籍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一缕新凉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的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桨由它荡着。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他自己却静静的蹲着。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这无可无不可,无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

    那时河里热闹极了;船大半治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央在其中。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象与渴慕的作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远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这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但秦淮河确也膩人。即如船里的人面,无论是和我们一堆儿泊着的,无论是从我们眼前过去的,总是模模糊糊的,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张圆了眼睛,净了眦垢,也是枉然。这真够人想呢。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下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混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柳,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沐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几披着的发。而月儿偶尔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是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一九二三年十月十一日作完,于温州

(节选自《朱自清散文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注]二十年代初,正是五四运动落潮期,朱自清寄情山水,追求一时的宁静和一切均适度的生活情趣;同时他又渴望光明,向往自由。

  1. (1)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开头第一段的描述告诉人们,秦淮河的真实面目就是秦淮河上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情景。 B . “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句中的“赏鉴”一词能表现出船夫有文艺风范,他似乎知道来的是文学大家。 C . 第三段对月色的描摹,先将月色与灯光进行渲染,突出月色之“清”,再运用夸张手法赞美月儿的神态。 D . 文章体现了朱自清散文缜密、细致的特色,将自然景象、历史影像、古代风物、真实情感融汇起来,洋溢着一股真挚深沉而又细腻的感情。
  2. (2) 文章第二段主要运用哪种手法描绘秦淮河夏夜水的什么特点?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3. (3) 试以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析这篇散文的语言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7.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后事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仗剑亡,渡河,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 , 典护军。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如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周勃、灌嬰等言于汉王曰:“臣闻平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态所为,不问其出入。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县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日/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B . 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C . 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D . 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日/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与《鸿门宴》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参乘”意义相同。 B . 长者,文中指地位显贵的人。《荆轲刺秦王》中“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一句中“长者”也是这个意思。 C . 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冢三牲全备为“太牢”。文中“大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 D . 赐骸骨,亦称“乞遗骸”,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思是请允许我自己回老家安度晚年,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羽律下严苛。汉王攻占了殷地,项羽大怒,准备杀掉当初参与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逼得陈平反楚奔汉。 B . 刘邦知人善任。面对将领们因重用陈平而喧哗议论,刘邦称用人更应看重其才能而非品行。 C . 陈平能言善辩。陈平归汉后,诸将对他的非议引起了刘邦的怀疑,他的一番陈述最终让刘邦力排众议。 D . 亚父范增多谋善断。汉王向项羽请求议和,但范增劝项羽急攻荥阳,体现出正确的战略主张。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挺身间行,杖剑亡,渡河,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

    ②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8.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用“暖”字来写小路,表现山村天气晴好,温暖和煦,写出了春天祥和的气息。 B . 颔联中“纵横”“高下”两个词,写出了乡村山水高阔、错落有致的环境特点。 C . 尾联运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满、渴望归隐的情怀。 D . 本诗语言质朴清新,在描摹自然宜人之景时善于炼字炼句,意象鲜明,意境清幽。
  2. (2) 诗歌的颈联,与《归园田居》中“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在写景手法及所表达的情感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9.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诗经·氓》中,借助桑叶比喻女子容颜姣好的句子是:“。”
  2. (2) 《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
  3. (3) 《赤壁赋》中,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10. 语言表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诗经》是诗,不是经,这在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 ,拿来做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被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有些人看到国君或官僚做了什么好事或者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