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江油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语言表达
下面是某人给即将结婚的朋友发的一则微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喜闻愚兄大婚,婚礼场面想必是高朋忝列、喜庆祥和,舍弟本已拨冗前往面贺,无奈航班延误,恐难莅临了。谨借微信红包遥祝二位新人幸福美满。

2.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躺平”一词蹿红社交网络。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有人说,“躺平”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说,“躺平”其实不过是一种减少自己生活需求的“不消费主义”,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无可厚非;有人说,“躺平”只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放弃了外在的评价,不追求功利化上进,苟且中不见得彻底放弃诗和远方。

在河南大学毕业典礼上,程民生教授致辞时说:“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啊!”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宋儒吕祖谦有言,“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

以上论述有哪些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2016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B . 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 C . 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D . 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B .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材料翔实,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古建筑这一观点。 C . 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D .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B . 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C . 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 . 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4.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近期对外公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提出,要将高中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鼓励高校探索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的方法。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未来将多管齐下、全方位努力,确保高中生能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周按时按标准上体育课。教育部会不断采取相应措施、完善政策,在学校体育课时保障、教学内容严格监管和学校体育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陆续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的积极性。

(摘编自《教育部:全方位努力确保高中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材料二:

    某地区就每天在校体育锻炼的时间问题,随机采访了若干名学生,其中分组情况:A组时间小于0.5小时,B组时间大于等于0.5小时且小于1小时,C组时间大于等于1小时且小于1.5小时,D组时间大于等于1.5小时。

材料三:

    过去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中小学生营养过剩的情况普遍,超重和肥胖比例持续增加;在所有年龄层,近视的比例都在上升,而且有向低龄层次扩散的危险。虽然全国学生体质总体有提升,但提升效果不明显,某些方面还有下降趋势。

    国家教育督导团督导检查发现,部分地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仍然不能全面落实。从检查的学校来看,海南、吉林等省市部分学校体育课时仍然开设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或者课间活动时间普遍不足25﹣30分钟,活动内容简单;部分地区初中、高三体育课时存在挪占现象,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还得不到保证。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学设施短缺、师资不足。

    调查显示,一些省份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条件达不到国家基本要求。其中,吉林省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达标的学校分别占29.1%、62.7%和62.2%,体育器材平均达标率不足50%;山东省小学场地达标率为34.1%,中学为53%,器材配置达标率为10%。

    教育部一份统计数字表明,全国城市(包括县镇)学校需要体育教师336346人,缺少87278人,缺额26%;农村学校需要体育教师392821人,缺少234437人,缺额60%。

(摘编自《教育调查: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为何这么难?》)

材料四:

    美国小学低年级阶段,学校的课程主要是体育、语言、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体育是主科之一。除了每天一节的体育课,一周当中会有两三节下午的活动课,也有教排球、篮球基础技能的体育课,算下来每周一到周五,每天至少有一节体育课,一周会有2﹣3节的活动课,加上中午自由活动的时间,孩子们每天在校内能保证近两小时的运动锻炼。二年级的男孩子们组队打篮球比赛已经有模有样。

    在孩子们升读初中、高中,报考大学时,体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能成为校队成员,孩子升学时能占很大优势。学校的体育教育也有着非常立体的结构,科学课中有对人体的认知内容,还有基础的运动科学。在书店里,青少年读物货架上,有非常丰富的体育类书籍和体育名人传记。更具导向作用的,是整个社会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比如美国社会可以用是否经常运动来作为阶层的划分依据,中产以上的家庭非常重视体育运动,成年人也会保持充分的锻炼时间;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中,参选人的运动习惯、身材是否保持苗条也会影响选举人的喜恶。

(摘编自2018年3月4日新浪体育《美国娃的体育课怎么上》)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侧重国家政策层面,高中体育科目将进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 B . 材料二侧重统计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大部分学生在校体育锻炼的时间尚未达到要求。 C . 材料三侧重分析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原因,既有客观条件限制,也有人为因素影响。 D . 材料四侧重谈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情况,体育是主科之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超重和肥胖比例持续增加,近视向低龄层次扩散,全国学生体质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些都警醒人们重视体育锻炼。 B . 高校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可以改变目前一些学校只重视文化课学习而忽视体育课的现状。 C . 部分地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不能落实,是因为体育课时开设不足,课间体育活动较少,有的课时还被挪占。 D . 美国不仅中小学重视体育锻炼,整个社会也有良好的导向,若总统参选者体态臃肿,没有运动习惯,可能会落选。
  3. (3)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好中小学体育课的建议。
5.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徐彩娥

敲门声渐渐远去。这已经是第三通了。

清幽的天革如海,深不可测,月挣扎了好久终于浮了上来,皎白的月光波洒了满院,鸡舍、木犁、老柿树,都浸在寒凉里。山子抬抬手臂,伸伸脖子,这才发觉浑身的零部件像生了锈的铁家伙。他在院里站得太久,冻木了。

他其实很想立马打开大门。平常日子,他家的大门总是敞开着的。除了晚上,村里的人都不习惯关大门。人出入无阻,鸡狗往来随意,不管是自家的,还是邻里的。大门洞开,就觉得家跟整个村子是遥远的,人跟整个世界也是连通着的,心里敞亮得很。

这敲门声还会再来的。欠钱还债,天经地义,他也觉得盛强应当来敲这个门。毕竟他拖欠人家的两万元已经三年了。今年“ 五一”盛强家就要娶儿媳妇了,这钱已经算进计划里了。本来说好过年回来就还的,外出打拼三年,爹那场病的窟窿填得差不多了,怎么也轮着人家盛哥了。想想人家也真是仗义,不沾亲不带故,一个村南一个村北,平时也没有什么来往,知道自己张不开嘴,盛哥愣是主动把两叠票子送过来,救了急,也救了命。平头百姓,积攒这点钱不容易,却任着自己用了三年,如今人家上门来了,自己连门都不敢开,唉!

除了爹大病那年,他好久好久没有流泪了。他觉得心里好受了点。泪真是好东西,它能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心还是软乎的。

盛强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些郁郁,有些孤单。暮色散淡,西山灰蒙蒙的阴影罩过来,盖住了有的声,没有人声,没有鸡飞狗跳声,整个村子像睡着了一样,静得让人心慌。家家户户的大门紧闭着,透着寒意,人与人之间也仿佛隔了万水千山。唉 !他叹了口气。

这是一个小时前的事,盛强第二次敲响了山子家的大门,可是没有响应。又给他发了信息,里面还是没有动静,家里明明亮着灯啊,是怕自己追债吗?山子不会吧?要么就是……盛强心里“咯喳”一下。今年的袭扰玩意儿太多了,新冠肺炎、封城、确诊、疑似、隔离、口罩、消毒……听听这些词儿,心就一批一批疼得,胸口像给压上千斤巨石。盛强突然感到强烈的气闷,他一把拉下口罩,这远山远水天明风清之地,应该没什么事吧。但他很快又把口罩戴上了,短短几天,戴口罩出门已经成了村民的习惯,虽然大街上没有人,但光着嘴巴也有强烈的不安。

“还出去!还出去!你不见这几天街上连条狗也没,大喇叭整日喊!” 妻冷着脸。他讪讪地,不知道说什么好。

“净多事!谁都晓得不让串门子,山子又是从外面回来的。”“山子没远走。”盛强嘟嚷了一句。“市外的回来不也得隔离吗?连累家人都不好意思出门。”

“这就是了,都一礼拜,家里吃的怕是短了。人家年年回来给带两瓶好酒,总得去看一眼吧” 这时,手机“叮咚”响了一声:是山子的短信息。

“盛哥,俺手机媳妇给消了毒一直搁在厢房,才看到信息。你搁门口的菜俺拎回了,巨新鲜,够吃一礼拜的了。谢谢哥,总是救俺急!”

盛强不由自主笑了一下。他的心安了好些。隔了一会儿,又是“叮咚”一声 :“听说俺来的那趟车查出个疑似,虽说村里没知道的,这阵儿家里人都不能出门。两万元现金俺早就备好了,等满了14天。不,24 天,要么一个月,俺消了毒给哥送过去。俺知道哥不为这个,是俺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对不住哥。”

盛强的眼睛湿润了 。

他的心里突然敞亮起来。他透过窗户,定定地看着那轮爬上树梢的月亮,它用柔光洗刷着大地上的尘垢。家家开门的日子不会远了 。

山子也一样。有一条通街大道一直伸到他的心底 ,洒满水一样的纯净月光。开门是通透畅达,关门何尝不是休贴温暖。

只要心门不关 ,这世界就是连通的 ,人间就是繁盛的 。

(选自《小小说月刊》)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小说的标题是“门”,“门”是小说的线索,贯穿整篇文章,且具有多重含义,既指山子家的院门,也指人与人之间的心 。 B . 小说第四段通过山子的内心独自插入盛强主动借钱让山子给父亲治病的往事,从侧面塑造盛强 善良、脸皮薄的人物形象。 C . 小说利用误会设置情节 ,山子以为盛强敲门是为了追债,盛强担心山子隔离缺吃的,山子的短信让误会解除,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 D . 小说以现实生活中新冠肺炎的疫情作为背景 ,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选取疫情之下的生活小事,展现了世间的人情冷暖。
  2. (2)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别分析其作用。
  3. (3) 小说从山子和盛强两个角度叙述故事,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 , 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

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

【注释】①里老,指里长。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B .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 .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 .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 . 进士,科举时代经过殿试考取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 . 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吏部、兵部、户部、工部。 C . 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 . 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贡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 . 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 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职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 . 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平时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具收据,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 . 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察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将都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②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7.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别匡山[注]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释】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位于李白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是少年李白读书学剑之地,他曾在这里习居十年。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远望山色斑斓的峰峦,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诗人沉浸在令人陶醉的美景中。 B . 颔联描绘了诗人穿行于山中晚归的画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安宁闲适的感觉。 C . 颈联写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在池边洗钵,视听结合,描绘了山中美好景致。 D . 本诗的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有所不同。
  2. (2) 李白少年时在匡山读书学道,24岁离开了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结合全诗,分析李白离开匡时的内心情感
8.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咏怀古迹》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人生悲剧根源的句子是 。
  2. (2)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3. (3)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9.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张并践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成为儒家对后世的遗嘱。只要是中国人,即使不通文墨,甚至      , 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而绝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由此,儒家的遗嘱,也就变成了整个中国文化的主要遗嘱。

其实,孔子完整的人生规划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一辈子下来,不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达到,而且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十余年奔走于一个个政治集团之间,并无成效。回来一看,亲人的离世使“齐家”也成了一种自嘲。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实践了、可让别人信赖的结论,也只有这一条。(  ),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不错,做人,是永恒的起点,也是永恒的终点。因为与人人有关,所以能够代代感应,成为有效遗嘱。

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一种永不止息的人格动员,它使多数社会成员经常发觉自己与君子的差距,然后      , 产生对      的向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身”、锻铸人格的过程,而“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肯定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目不识丁  择善而从  高山仰止  名不副实 B . 不学无术  择善而从  高山景行  盛名难副 C . 不学无术  见贤思齐  高山仰止  盛名难副 D . 目不识丁  见贤思齐  高山景行  名不副实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
    A . 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自己没有做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 B . 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成,别人听着也等于对牛弹琴。 C . 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 D . 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别人听着等于对牛弹琴,自己也没有做到。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   )
    A . “修身”本是他规划的起点 B . 他规划的起点本来是“修身” C . 作为他规划的起点的“修身” D . “修身”作为他规划的起点
10. 语言表达
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目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已经传播至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很多省市也已与德尔塔正面交锋。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认为,①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德尔塔病毒和老的病毒株比起来,传播率增加近100%。广东省暴发的该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疫情,经研究也提示,该病毒的传染力比以前的流行毒株增加了1倍。

    冯子健还表示,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其中②是最主要的一个方式,打喷嚏、咳嗽甚至说话喷溅出来的呼吸道的飞沫携带病毒,会导致跟他近距离接触的人感染。

     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认为,新冠病毒疫苗是第一次在人类使用,所以很多还是在数据积累过程当中。临床数据显示,任何一款疫苗都不是百分之百预防感染的,但是总的判断,③。我们国家去年以来采取的防控措施也都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