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09 阅读理解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09 阅读理解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四年级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 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说 :“ 妈妈生病了 , 我摘片花瓣送给她。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 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 (1) 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2. (2)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简要写在下面。

2. 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 (1) 这段话是按照______顺序来写的。(   )。

    A . 由远及近 B . 由近及远
  2. (2) 这段话从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3. (3) 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

  4. (4) 这篇课文的结尾与《观潮》的开头异曲同工,赞美了钱塘江的大潮是 。

3.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蜘蛛结网

      今天早上,我发现阳台的玻璃上端有一只蜘蛛在吐丝结网,很有意思。我忍不住停下来,在那里观察起来。

      这只蜘蛛是灰色的,像一粒小花生那么大,有八只脚,前后各两条长的,头上有两根触须,它的丝是从屁股上扯出来的。它结网时先把几根长丝扎根在四周,它拉着丝上下翻动,一会儿头朝下,牵着丝定位,一会儿攀着拉动的丝向上,有时牵着丝向左右。把网的大梁扎下以后,从里面向外结,用后脚牵动着丝,一格一格地粘上去,织得那么均匀,真是巧夺天工。

      不到半个钟头,网就织成了,非常漂亮,活像一个八卦风筝,随风颤动。蜘蛛很得意地卧在当中,“独坐军中帐,等待飞来将。”不多时,有一只出行的蚊子想从窗口飞过,撞到了蜘蛛网上,挣扎了几下,就不动了,成了蜘蛛的一顿美餐。

      啊!蜘蛛,小小的昆虫就有这么大的本领!我想不光人类,世上一切生物要想生存,就得动脑筋、想办法,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蜘蛛!

  1. (1) 写出文中描写蜘蛛样子的语句。

  2. (2) 作者把蜘蛛和它的网分别比作什么?你能在短文中找到答案吗?请写下来,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3. (3) 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哪些启示?请写下来。

4. 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填空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上修身课,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zhū)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yǒng)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kēng)锵(qiāng)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xiào)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líng),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坚定—    清晰—    崛起—    欺凌—

  2.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喝彩:

    铿锵有力:

  3. (3) 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是段,起作用。

  4. (4) 画横线的句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A . 佩服感叹 B . 惊讶疑惑
  5. (5) 有什么话对周恩来说。 

5. 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游乐山

    去年暑假,我回到久别的家乡,和妈妈一道游览了风景迷人的乐山。

    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日,一束束光柱和山间弥漫的晨雾交映在一起,形成无数个五彩的光环,叫不出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

    半山腰有一块草地。“油炸豆腐干!”“麻辣豆腐脑!”……个体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给游人增添了无限乐趣,使你情不自禁地去领略乐山小吃的风味。

    来到山顶,我和妈妈席地而坐,眺望四周景色。西面的峨嵋山仿佛近在咫尺,大渡河水波涛滚滚,北面的乐山城马路笔直,高楼林立,高低不一,层层堆叠;往南是宽阔的马路,通向五通桥。

    我站在乐山上,真是太美了!我喜欢家乡的乐山,我更喜欢我的家乡。

  1. (1)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舒畅    增添    眺望    乐趣

  2. (2) 在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下来。

  3. (3) 把短文第2-4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想想作者是按的顺序介绍乐山迷人的风景的。

  4. (4) 作者站在山顶,眺望四周,看到了西面的,北面的,南面的

  5. (5) 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6. (6) 把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写下来。

6.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济南的夏天

郭奕明

    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我觉得,用这句话来形容济南夏天的天气,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②暑假里的一天,天气热得厉害。太阳毒辣辣地烘烤着大地,整天没有一丝风,护城河旁的柳树垂头丧气,没有一点儿生气;知了拼命地叫着“热……热……”;地面上连只蚂蚁也难寻——它们也受不了这热魔。

    ③就这样煎熬了一整天,到了傍晚,天还是这么热。

    ④突然,柳条稍微动了一下。谢天谢地,终于起风了。一会儿工夫,风大起来了,吹得尘土和纸屑乱飞。我高兴地跑出去,享受这珍贵的凉风。看天上,好像是天公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浓浓的乌云迅疾地盖住了半边天。

    ⑤风一阵紧似一阵,可是那整整一天积攒下来的热浪却总也赶不走。“啪嗒”,一个凉凉的东西打在我身上,雨!而且这么大的雨,刚开始下,雨点就有五分硬币那么大!雨点不断地往我头上落,头上顿时感到凉凉的,真痛快!那讨厌的热浪仍然缠着我的腿和脚,马路仍然烫人。

    ⑥雨,越下越大了,最后一丝热气终于被“驱逐出境”了。密集的雨点砸到人身上,还真有些疼呢!我真像一只落汤鸡,赶紧往家跑。这时,雨更大了,窗外只见白晃晃的雨水,没头没脑地往下浇。那一排柳树闪着翠绿的颜色,使劲地左摇右摆,像是在狂欢;天上电闪雷鸣,像是在快乐地欢呼!

    ⑦过了半个多小时,雨下小了——更小了。最后只是轻轻地蹦雨星。天晴了,云散了。天空碧蓝碧蓝的,那快要落山的太阳,又露出了笑脸。柳树经过风和雨的洗礼,显得更加青翠欲滴。

    ⑧济南的夏天就是这样——多变。

  1. (1) 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 (2) 第②段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夏天的闷热的?

  3. (3) 划分层次,使用符号标明正确的是(    )

    A . ①一②/③一⑥/⑦一⑧ B . ①一③/④一⑥/⑦一⑧ C . ①/②一⑥/⑦一⑧ D . ①/②一⑦/⑧
  4. (4) 我们在本学期的课文学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知道可用这个词不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那么根据本文的内容我们可这个词概括济南夏天的突出特点。

7.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长春花

   “六一”是我们少年儿童的节目。节目前夕,同学们把家里最美的盆花搬到学校里来装点校园。我搬来献给学校的,是一盆长春花。

    那是我生日的时候,五叔叔来祝贺,并送给我一株花苗。爸爸告诉我:“这是长春花,是用科学方法培育出来的新品种。”

    有一天_____天晚了_____爸爸下班回来边脱外衣_____边问我_____小明_____给长春花浇水了吗_____哎呀_____我回家_____玩都来不及_____怎么会老记着给花浇水呢_____我回爸爸的话_____爸爸什么也没说,就自己舀了一勺清水,向阳台上跑去。

    一天夜里,我在梦中被爸爸推醒了。那时,狂风暴雨正猛烈地拍打着窗户。爸爸叫我去把阳台上的那盆花端进屋,还特地和我一起去呢!

从此,我不敢疏忽。我运用爸爸教我的知识,精心地给它施肥、松土、除草、灭虫。

    不久,长春花开了,开得多美啊!同一株长春花竟交映着五六种不同的花色,白的像雪,红的像霞……在它开放的日子里,我似乎一天到晚都闻到它那飘得老远老远,淡淡的清香。

    现在,每当人们在校园里围着这盆长春花,赞美它既美丽又有清香的时候,我是多么高兴呀!

    “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培育出来的美,并把美献给集体的人,他的心灵是美的,美得像一朵纯洁的花。”听到大家对长春花的赞美,我回想起辅导员对我们说的这段话。我懂得了五叔叔和爸爸的心意了。

  1. (1) 在第三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有一天天晚了爸爸下班回来边脱外衣边问我小明给长春花浇水了吗哎呀我回家玩都来不及怎么会老记着给花浇水呢我回爸爸的话

  2.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似乎-     疏忽-

    赞美-     祝贺-

  3. (3) 第六自然段从两个方面描写了长春花。

  4. (4) 这篇短文是按顺序介绍长春花的生长过程的。写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5. (5) 写出大家对长春花的赞美的话语。

  6. (6) 想想辅导员说的话和五叔叔、爸爸的心意是什么?试着把有关的句子抄写下来。

8.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牛顿的故事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外祖母很疼他。牛顿8岁上学以后,外祖母有时给他一些零用钱,小牛顿一不买糖果,二不买玩具。他把钱积攒起来,买了锤子和锯。他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些手工制品。

    一天,小牛顿兴冲冲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说:“外婆,你看这个。”外祖母一看小牛顿手里捧着一块木板,中间钉着一个钉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外祖母问;“这是什么呀?”“太阳钟。太阳光把钉子的影子投到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间了。”“是谁教你做的呀?”“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小牛顿自豪地回答。

    牛顿长大以后,始终保持着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取得了许许多多科学研究成果。

  1. (1) 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

  2. (2) 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    )

    A . 牛顿小时候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一些手工制品。 B . 牛顿善于思考,自己制作了太阳钟。 C . 牛顿始终保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长大以后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
  3. (3) 我来考考你!

    牛顿是国的学家。

9. 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 (1) 这段话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A . 由远及近 B . 由近及远
  2. (2) 这段话从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3. (3) 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
  4. (4) 画线的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
10.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有一只猫头鹰,它的叫声特别难听,每天晚上人们要睡觉的时候,它就尖声地叫起来。因此,人们都非常讨厌它,看见它就指责它。

    猫头鹰很苦恼(nǎo),就对它的邻居斑(bān)鸠说:“我要搬家了,搬到东方去。”

    斑鸠说:“你为什么要搬家啊?”

    猫头鹰说:“这里的人们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搬家。”

    斑鸠说:“不知道你想过没有,你不改变那讨厌的叫声,无论你搬到哪里,当地的人们都会照样讨厌你啊!”

    猫头鹰听了,低下了头。

  1. (1) 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 (2) 这篇短文中有种动物,分别是
  3. (3) 听了斑鸠的话,猫头鹰为什么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