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4

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4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中考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形(jī) 骨(biān) 装作样(mó)    补(jiào) B . 彩(hě) 痛(chì) 人迹至(hǎn)     风悲日(xūn) C . 荫(pì) 告(qìng) 然众人(mǐn)     真(dì) D . (zhuāng) 歌(lí) 群蚁排(yá)       弱(léi)
2. 单选题
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 默契   妒忌   锋芒必露   浑身解数 B . 诧异   倔强   平水相逢   心有余悸 C . 阔绰   磅礴   怨天尤人   警报叠起 D . 风度翩翩    销毁    骄阳    飞黄腾达
3.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只要军中有粮,军心就不会变,就可以使开封城稳如泰山 B . 学校的公告栏上贴着一张寻人启示 , 寻找前几天见义勇为抓小偷的同学。 C . 他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受到了老师严格的处罚。 D . 写简历的时候虽然不用太谦虚,要尽量把自己的优点展现出来,但也不要侃侃而谈 , 以免引起对方的反感。
4. 单选题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观舞记》的作者是现代著名的诗人、作家、儿童文学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笔名冰心取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 B .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原名《石头记》。 C . 《威尼斯商人》作者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麦克白》被合称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D . 汉代史学家史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的国别体史书。
5.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写作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B . 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来演示。 C . 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 D .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6.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子在川上曰:“。”

, 阴阳割昏晓

,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

7.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杭州西湖四周景点密布,清风唱和的柳浪闻莺,南屏晚钟的悠扬不息,让人慨叹的胡雪岩故居。近年来,市政府对西湖周边景点进行改造,要求景区全天候对外开放。不过事实上,环湖一带有许多名胜古建却早已成为盈利餐厅或高档“会所,”尤其是北山路、南山路等周边建筑,并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政府用力气打造的“大众西湖”,竟成了一个矛盾体:一边是免费美景,一边却是炫富场所,不断刺激着公众。这西湖“富贵化”的趋势,使“大众西湖”成为了考验政府的一道命题。

  1. (1) 这段文字在语言结构、用语得体、标点使用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

  2. (2) 政府该如何面对西湖“富贵化”这一趋势,请谈谈你的看法。

8. 综合题
请你根据要求,以“培养自主个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 (1)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谈谈美国人和中国人在教孩子吃饭上的不同。

    中国人:小时候,父母先在自己的嘴里把饭嚼烂,再喂进孩子嘴里。稍大后,就一勺子一勺子喂,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看到祖母端着碗追着孙子喂饭的情景。吃什么,吃多少,父母说了算,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而对孩子吃饭的吃相却毫不在意:咂嘴喝汤,满嘴含饭、边嚼边讲话,剔牙打嗝……都无关紧要。

    美国人:当孩子自己能拿动刀叉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稍大后,吃什么,是饥是饱,由孩子自己选择,家长从不过问。如果明明不饱,为了贪玩而挨饿,也是活该。却注重孩子吃饭的吃相,吃饭是很讲究规矩——吃东西嘴巴不能发出响声,不能端起盘子放在嘴边,吃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刀叉有响动,就必须向父母道歉。

  2. (2) 你的班级将举行一次“抓紧还是放手”的专题讨论会,就传统与新型的两种不同教育观开展讨论。请你准备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传统教育观:孩子还小,不可能放手不管,就应该无微不至地照顾,给孩子最好的。

    新型教育观: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个性,避免造成孩子对大人的过度依赖性。

  3. (3) 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培养自主个性”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自立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

    梦想号:自主如启航,启航可以让帆船驶向大海,自主能够让我们走到远方。

    小青虫:自主是一种蜕变,只能靠自己努力破茧,才能真正成为蝴蝶。

9.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土地休息一会

    一进冬天,村庄便闲下来。风跑进跑出,一刻不停地收集温暖。这个时候,感觉到最寒冷的,不是牲畜,也不是人,而是风。没有村庄,风也许会被冻死的。不过不要以为村庄就很了不起,如果风不来取走温暖,村庄便遭遇不了冬天。村庄需要休息,而风正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村庄里的树休息了。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在寒风中,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这是树以休息的名义,在一遍一遍地温习自己。人也休息了。人尽量躲在一个角落里,避免让风发现。人变得有点清心寡欲,而且很大方,第一次把广阔的世界归还给草木、山川、流水……

    土地也该休息了。

    要说忙土地最忙,要比累土地更累,可是很少有人心疼土地。人天天走过田野,心疼的是地里的庄稼。哪株庄稼长高了,哪棵庄稼生病了,人一清二楚。但哪块田老了,哪片地伤了,人根本不去过问。人把土地折腾够了,就抛在一旁不管了。

    只有风心疼土地。风理解土地的苦,到了冬天,风就看管好土地上的麦苗,不允许它疯长。监督地里的蛇虫,安排它去冬眠。这些东西比人听话,整个冬天都安安静静的,不去惊扰土地。当然也有如梅花之类不懂事的,在人的鼓动下硬要绽放得轰轰烈烈。风生了气一个劲儿地吹,直到把梅花吹光了事。风做的一切,是为了土地能休息一会儿。

    在冬季的天空下,土地舒展着自己。一块田挨着一块田,田依偎着好像在取暖。等到稍微有些暖意,风坏坏的,偷偷溜过来,又把那点温暖抢走了。田挨得更紧了。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此刻又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田在冬天里会不会也像人一样出趟远门,去看望一下多年未见的亲友呢?

    每一年,风都如期出现在村庄。

    但风显然忽视了人的善变。

    从前,人衣衫褴褛,不得不听风的话。现在,人锦帽貂裘,可以不怕风,不理睬风了。眨眼之间,人又把广阔的世界从万物手里夺过来。人想干什么就做什么。风记得昨天还同一块地说着笑话,今天就发现那块地上立着高楼。风急得围着楼转圈,想把土地找回来。住在楼里的人抱怨:风太大了。是的,够大的了,可风越来越觉得无能为力。

    在人的带领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枯萎。风不敢肯定还有谁会听自己的话。更担心的是,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村庄会没有冬天,世界也无冬天,土地就彻彻底底无法休息了。如今,人们只在盼雪的时候才会想起风,想起冬天。有时雪真的下在村庄或者另一个叫城市的村庄里,人便兴奋地哇哇怪叫,以为发现了天地之间的大美。可是雪一停,人就把风扔了,把冬天扔了。今天的村庄,正在习惯没有冬天的日子,已经习惯不让土地休息。不知道累坏了的土地,还有没有力气留在明天的村庄?

    自然也会有人想起那些老旧的时光。那时的冬天冷得像冬天。土地懒懒的,啥也不干。水也不去流浪,大大方方地躺在土地的怀里,清清亮亮的,似一面镜子。这种田,名叫冬水田。人走到田边,可以照一照自己的美丑。白云飘过,也能映出自己的厚薄。风吹过来,田和水有些动荡。风安慰说:不要紧,现在是冬天,放心休息好了。

    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改动)

根据《课时精炼》期末卷改编

  1. (1) 根据选文内容,简要说说风与人分别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2. (2) 联系上下文,第3自然段“土地也该休息了”这句话不能删去,请简述理由。

  3. (3) 细读第10自然段第一个划线句,从语境看,“花不想在冬天凋零,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时枯萎”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在人的带领下”?

  4. (4) “绝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①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②生前最后的歌唱。第12自然段中“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中“绝唱”一词的理解应该选哪一项?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5. (5) 结合选文,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和括号里的句子相比,有什么优点?

    ①村庄里的树休息了。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在寒风中,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村庄里树木的花朵萎谢了,叶子凋零了,曾经是繁枝密叶的树木,成了光秃秃一片。)

    ②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此刻又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平日,人们在田里种了各种各样的庄稼,一块一块,形色各异,高低错落。此刻田地便都还原了本色,合成了一片。)

10.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寂寞是一种乐趣

    ①记得上学时,一位老师曾语重心长地说:搞学问就得甘于寂寞。当时对这句话很不理解,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己成为一名党的宣传干部后,对这句话也就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

    ②屈指数来,自己从事业余写作己30多年。从起初在当地报刊《汤峪温泉》上的文章的发表,到现在频频见诸全国、省、市报刊杂志的“豆腐块”“千字文”,笔耕不辍的过程虽说有难以名状的寂寞,但我仍感到生活的乐观充实,因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从写作中找寻乐趣。

    ③有人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沉浸在寂寞之中,那么他(她)便是一个拥有无穷力量的人。事实上,如果一个人能与寂寞为伴,身处寂寞而不觉孤独,那么他(她)经过一番潜心努力之后,一定是能干出些成绩的。

    ④古今中外,大凡真正钻研学问的人,很少有难耐寂寞的。社交圈内不会产生科学家,麻将桌旁成就不了大文豪,嘈杂环境中出不了有所建树的优秀者。就我所闻,有所成就的科学家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而文人墨客,则与文房四宝为伴,在翰墨天地里挥洒人生;在当今信息时代,也可在网络世界里指点江山,尽情畅游。

    ⑤寂寞是一轮柔和平静的明月,看上去别有一番情趣;[甲]寂寞是一池光洁如镜的清水,谁也不忍打破它的平静;[乙]寂寞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可以考验出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如钢铁般坚强;[丙]寂寞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只有心存理想乐于身处其中的人才能品味出其中独特的韵味。

    ⑥说是寂寞,其实并不寂寞,寂寞是一种乐趣。报刊上众多作者的名字个个耳熟能详,看到他们富有个性魅力的文字,就如同听到朋友们的耳语。征文竞赛颁奖会上登台领奖,通讯员表彰会上与笔友握手相见,彼此间推心置腹的相互交流,在谈笑风生中取长补短。这些不都是人生中幸福快乐的一景吗?

    ⑦学问之树扎根时虽然苦,可它开放的花朵芳香,结下的果实甜美。如果不能承受寂寞之苦,就难以尝到学问之果的甘甜。如此观之,忍受寂寞是苦中有乐,寂寞中有美丽,寂寞中有幸福,寂寞中有乐趣。写作,是心灵的倾诉,寂寞会变成快乐;读书,是生命的体验,会让你走出寂寞。在寂寞中伴随快乐边读边写,边写边读,谁说这不是人生的幸福呢?

  1. (1) 阅读全文,说说标题“寂寞是一种乐趣”的含义。

  2. (2) 结合语境,说说你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理解。

    ①笔耕不辍的过程虽说有难以名状的寂寞,但我仍感到生活的乐观充实。

    ②寂寞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可以考验出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如钢铁般坚强。

  3. (3) “寂寞是一曲无声的乐章,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分句是从第5自然段中抽出来的,它应该插在“甲、乙、丙”三处中的哪一处?请说明理由。

  4. (4) 如果把文章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作为论点,下列哪则材料适合作为它的论据?为什么?

    [甲]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圣毫毛变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节选自杨绛《读书苦乐》)

    [乙]我穿越历史的目光又在居里夫人的会客厅看到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简朴的椅子。居里的父亲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有了沙发和软椅,就需要人去打扫,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为了不让闲谈的客人坐下来,他们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居里夫人后来说:“我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没有多余的椅子,使他们远离了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终于攀上科学的顶峰,阅尽另一种瑰丽的人生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