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2020年九年级第一次联合质量抽测(中考一模)试卷

河南省焦作市2020年九年级第一次联合质量抽测(中考一模)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中考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 /板        窃/洋过海        临字帖/然回首 B . /磨        卓/博闻强        入为出/体裁衣 C . 闻/恻        日/由自取        泱大国/怏不乐 D . 片/关        酬/得心手        七竖八/飞来
2. 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温驯        安详        家具城        严惩不待        融会贯通 B . 共羸        坐镇        敲门砖        阳奉阴违        名不副实 C . 灌溉        驾驭        哈蜜瓜        和衷共济        沧海桑田 D . 会晤        遒劲        盖浇饭        相形见绌        标本兼治
3. 默写
古诗文默写。
  1. (1) 子曰:,不亦君子乎?(《论语》)
  2. (2) 中庭生旅谷,。(《十五从军征》)
  3. (3)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将爱国之情和个人毕生追求推至极点的句子是:“。”
  4. (4) 关注民生,心系百姓是古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卖炭翁》中“。”写出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和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清醒认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4.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 (1) 简述《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并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 (2) “当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在荒岛生活的28年里,鲁滨逊不断以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生存状况,请举出两个事例。
5.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整齐美观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创造和文化遗产。它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___________。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宋词的婉转清雅,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不过,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因而越来越多的人书写潦草、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风采和韵味了。因此,如何提高人们的汉字书写水平成为迫在眉睫。

  1. (1) 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2. (2) 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6.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显示数据: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

《健康行为调查》显示:青少年生活环境和饮食方式的重大改变,导致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加速了人体机能的退化,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70%的儿童接受着隔代教育,爷爷奶奶溺爱孙儿孙女是我国的一种普遍现象,隔代教育极大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青少年承受考试和升学压力大,有近一半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时间:小学生9小时以上,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超过60%的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超过国家的规定;超过70%的中小学生作业时间也不同程度超过国家规定。

材料二如图:

中学生每天课余运动时间

  1. (1)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请分条概括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
  2. (2) 小明不喜欢运动,说:“运动太累,又浪费时间,还不如在教室多做几道题呢。”针对他的话,联系上面两则材料,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劝说他多运动。
7.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病毒疫苗

疫苗诞生于19世末,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将狂犬病病毒经过人工减毒处理,使其不再能够伤害人类,但仍能刺激人类免疫系统产生对病毒的抗体,成功治愈了感染狂犬病的患者。这种减毒活疫苗开启了人类的病毒疫苗研发道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传染病之一天花,正是因为疫苗的诞生而被消灭。但是,现阶段的病毒疫苗多存在明显的缺陷。目前广泛使用的疫苗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前者在灭活过程中,病毒的蛋白质结构会发生改变,因此疫苗的免疫原性有限。此外,病毒拥有极快的突变速率,如果入侵人体的病毒发生突变,体内灭活病毒产生的“旧”抗体就难以中和这些“新”病毒,这种现象被称作“免疫逃逸”。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好,却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美国,运用遗传密码扩增技术制备的活病毒疫苗已经投入使用。此类疫苗的制备原理是,将病毒的一个基因片段切除,使病毒能够正常地感染人体,但失去复制能力。活病毒疫苗拥有强大的免疫能力,不过,该方案所需的工艺较为复杂。对于每一种病毒,研究人员都需要通过大量研究,从动辄几十万个基因中找出待切除的目标基因,因此成本高且不具有普适性。那么,是否可以采用更加高效的方法制备活病毒疫苗呢?

大多数病毒都是RNA病毒,即其遗传物质是RNA。病毒的信使RNA(mRNA)负责合成蛋白质,其中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病毒通过密码子的序列合成蛋白质并完成复制。而在这些密码子中,有一类特殊的终止密码子,它们的作用是终止蛋白质的合成。这类特殊的密码子成为活病毒疫苗研制的突破口。

北京大学周德敏教授和张礼和院士团队研制出了具有完整病毒结构并能快速制备的活病毒疫苗,该成果或将普遍适用于几乎所有病毒,因此有可能成为病毒疫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

周德敏介绍说,他们在(甲型)流感病毒的信使RNA中引入了一个终止密码子,并保留病毒的完整结构。这样,保留了感染性的病毒进入人体后,可以激活人体细胞的全部免疫反应,但由于终止密码子的存在,病毒无法进行蛋白质翻译,因而失去复制能力。

研究团队的动物试验取得了成功,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既然经过改装的病毒无法在体内复制,这种活病毒疫苗又如何大量制备呢?周德敏说,该研究的核心,就是他们自主研发的疫苗“生产工厂”——位于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病毒包装细胞系“终止密码子相当于给病毒上了一把锁。想要将锁打开,让病毒恢复自我复制能力,需要三把钥匙同时发挥作用:非天然氨基酸、与这类氨基酸匹配的转运RNA(RNA)以及RNA合成酶。在人体中,这三把钥匙都不存在。只有在我们自主研制的细胞系里,病毒才会开启复制开关。”周德敏介绍道。通过该设备,在正常细胞内无法复制的病毒疫苗得以高效地批量生产。

一个令人颇为震撼的数字对比是,1000个正常的流感病毒足以导致一只小鼠死亡,而在该试验中,研究者用一亿个含终止蜜码子的病毒感染小鼠,小鼠仍能保持健康。

在动物试验中,此类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均得到了验证。尽管目前的动物试验十分成功,但周德敏表示,他还不清楚针对该项目的临床试验何时能够得到批准。“因为这是一项全新的研究,政府机构需要对此保持慎重的态度。或许将来的临床试验会出现新的问题,现在还难以判断。”

(作者:吴非,有改动)

  1. (1) 文章第一段介绍了关于疫苗的哪两个方面内容?
  2. (2) 文中划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一个令人颇为震撼的数字对比是,1000个正常的流感病毒足以导致一只小鼠死亡,而在该试验中,研究者用一亿个含终止密码子的病毒感染小鼠,小鼠仍能保持健康。

  3. (3) 根据全文内容,好的病毒疫苗应具备哪些特征?
8.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李盛仙《西湖赏荷》)

  1. (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高峰云/则无法家拂士 B . 流见底/水出芙蓉 C . 未复有能其奇者/天云与山与水 D . 雾将歇/畅军事
  2.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余以为妙绝。

  3. (3)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9.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 (1)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2)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一句。
10.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想念父亲

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二十五年了。二十五个春春秋秋,是那么漫长的一河岁月。最使我记忆犹新、不能忘却的,还是父亲在他活着时劳作的模样儿。

他是农民,劳作是他的本分,唯有日夜的劳作,才使他感到他是活着的和活着的一些生存与意义,是天正地正的一种应该。

我家的自留地在几里外一面山上的后坡,地面向阳,但土质不好,全是褐黄的土,俚语说是块料礓地,每一锹、每一镐插进土里去,都要遇到无角无棱、不方不圆、无形无状的料礓石。每年犁地,打破犁铧是常有的事。为了改造这土地,父亲连续几年冬闲都领着家人,顶着寒风或冒着飞雪到自留地里刨刨翻翻,用镢头挖上一尺深浅,把那些礓石从土里翻捡出来,大块的和细小瘦长的,由我和二姐抱到田头,以备回家时担回家里,堆到房下,积少成多,到有一日翻盖房子时,垒地基或砌山墙使用。

父亲有一米七多的个头,几十年前,一米七多在乡村是少有的高个儿。那时候,我看着他把镢头举过头顶,镢刺儿对着天空,晴天时,那刺儿就似乎差一点钩着了半空中的日头;阴天时,那刺儿就实实在在钩着了半空的游云。每天清晨,往山坡上去时,父亲的腰杆笔直,瘦高的身影显得挺拔而有力,可一锻一锻地刨着,到了午时,那腰杆儿便像一棵笔直的树上挂了一袋沉重的物件,树干还是立着,却明显有了弯样。待在那山上吃过带去的午饭,那树也就卸了吊着的物件,又重新努力着撑直起来,然而到了日过平南,那棵树也就彻底弯下了,如挂了两袋、三袋更为沉重的物体,仿佛再也不会直了一般。尽管这样,父亲还是一下一下有力地把镢头举在半空,用力地一下一下让镢头暴落在那块料礓地里,直到日头最终沉将下去。

我说:“爹,日头落了。”

爹把镢头举将起来,看着西边,却又问我道:“落了吗?”

每次我这样说完,父亲似乎不相信日头会真的落山,他要首先看我一会儿,再把目光盯着西边看上许久,待认定日头确是落了,黄昏确是来了,才最后把镢头狠命地往地上刨一下。总结样地,翻起一大块硬土之后,才会最终把镢头丢下,将双手卡在腰上向后用力仰几仰,让弯久的累腰响出特别舒耳的几下嘎吧嘎吧的声音,再半旋身子,找一块高凸出地面的虚土或坷垃,仰躺上去,面向天空,让那虚土或坷垃正顶着他的腰骨,很随意、很舒展地把土地当做床铺,一边均匀地呼吸,一边用手抓着那湿漉漉的碎土,将它们在手里捏成团儿,再揉成碎末,这样反复几下,再起身看看他翻过的土地,迈着匀称的脚步,东西走走、南北行行,丈量一番,在心里默算一阵,又用一根小棍,在地上笔算几下,父亲那满是红土的脸上,就有了许多浅色粲然的笑容。

这样过了三年——三年的三个冬天,我们家的那块土地彻底地翻捡完了。家里山墙下堆的黄色的礓石,足够砌三间房的两面山墙。你终于知道那块比原来大了许多的地,其实都是从礓石的缝中翻捡出来的。总之,那块田地犹如一个广场,平整、松软,散发着深红香甜的土腥,就是你在田地里翻筋斗、打滚儿,也不会有一点坚硬划破你的一丝皮儿。因此,你似乎懂得了一些劳作和土地的意义,懂得了父亲在这个世上生存的意义。似乎明白,作为农民,人生中的全部苦乐,都在土地之上、都根在土地之中、都与劳作息息相关;或者说,土地与劳作,是农民人生的一切苦乐之源。

也许是父亲的劳作感动了天地,那一年风调雨顺,那块田地的红薯长势极好。凡从那田头走过的庄稼人,无不站立下来,扭头朝田里凝望一阵、感叹一阵。这时候如果父亲在那田里,他就会一边翻着茂如草原的红薯秧棵儿,一边脸上漫溢着轻快的欢笑。

人家说:“天呀,看你家这红薯的长势!”

父亲说:“头年生土,下年就不会这样好了。”

人家说:“我家冬天粮不够时,可要借你们家的红薯呀。”

父亲说:“随便,随便。”

(作者阎连科    文章有删改)

  1. (1) 文章第(3)段,多次写到礓石,用了“褐黄”“无角无棱”“不方不圆”“无形无状”等词语,有什么用意?
  2. (2) 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章第(4)段。
  3. (3) 请结合文中“父亲与我”“父亲与人家”的对话,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
  4. (4) 题目是“想念父亲”,请结合本文的表达方式,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想念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