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年高考生物优质试题汇编专题21 生态大题

备考2021年高考生物优质试题汇编专题21 生态大题
教材版本:生物学
试卷分类:生物高考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综合题
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的字母表示大气中的CO2 , 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冬季。
  2. (2) 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 (3) 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
2. 综合题
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 (1) 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
  2. (2) 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种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3. (3) 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答出一点即可)。
3. 综合题
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2. (2) 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
  3. (3) 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3- , 通常植物根系对NO3-的吸收是通过运输完成的。
4. 综合题
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鱅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 (1) 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
  2. (2) 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鱸的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鱅的
  3. (3) 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右图可知,将鲢、鱅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 ,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
  4. (4) 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 (5) 鲢鱼和鱅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5. 综合题
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

  1. (1) 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2) 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3. (3) 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6. 综合题
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如图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如图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
  2. (2) 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3. (3) 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
  4. (4) 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
  5. (5) 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
  6. (6) 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7. 综合题
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 (1)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答出2点即可)。
  2. (2) 通常,对于一个水生生态系统来说,可根据水体中含氧量的变化计算出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若要测定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可在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水深处取水样,将水样分成三等份,一份直接测定O2含量(A);另两份分别装入不透光(甲)和透光(乙)的两个玻璃瓶中,密闭后放回取样处,若干小时后测定甲瓶中的O2含量(B)和乙瓶中的O2含量(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在甲、乙瓶中生产者呼吸作用相同且瓶中只有生产者的条件下,本实验中C与A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C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A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

8. 综合题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乔木等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

样地

指标

土壤含水量(%)

土壤全氮(g·kg-1)

草本植物种数(种)

节肢动物个体数(只·样本-1

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

弃耕地(对照)

0.26

0.09

1.1

3.1

0.6

禁牧草地

0.66

0.36

2.6

9.4

1.7

人工灌木林

0.77

0.42

2.8

7.4

0.8

人工乔木林

1.37

0.27

1.6

10.0

1.1

*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

据表回答:

  1. (1) 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样地。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样地,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2. (2) 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 (3) 在半干旱地区,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
  4. (4) 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
9. 综合题
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营养级。
  2. (2) 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 (3) 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结构。
  4. (4) 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       ②迁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5. (5) 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10. 综合题
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该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食鱼鸟类体内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药物A,该药物会使鸟类产生不良反应,这种现象属于

    生物残体、粪便等主要在湖泊的层被分解者分解。

  2. (2) 若含药物A的污水大量流入该湖泊,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现象,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并可能由于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3. (3) 若药物A只是抑制某种雌鱼的生殖能力,导致出生率降低,则该鱼类种群的将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
  4. (4) 若对该湖泊进行污水处理使其净化,则水体中鱼类种群数量将以增长方式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