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立志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福建省福州立志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填空题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抖   ②yùn酿   ③朗

④zhù蓄   ⑤xiāng嵌   ⑥宽chǎng

⑦粗   ⑧lì临   ⑨静mì   ⑩咄逼人

2.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唱出宛转的曲子,。(朱自清《春》)
  2. (2)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3)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4) 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5. (5) 曹操《观沧海》中描写诗人奇特的想象,反映诗人博大襟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6. (6)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这次精品书籍阅读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许多见识。 B . 南平特色食品——建瓯板鸭是中国最有名气的四种板鸭。 C . CBA,中超等体育赛事能否开赛,取决于疫情形势的好转。 D .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4. 单选题
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国难面前,,拯救万千人于水火之中;             , 为了防止感染而挺直腰杆;             , 为抵御病魔而无私奉献;             , 积极响应国家号令,保护自己和他人。

①严防死守的武警军队       ②奔波劳累的志愿者

③团结一心的中国人民       ④守护患者的天使

A . ①②④③ B . ③①②④ C . ③①④② D . ④①②③
5.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首五言律诗,首联“客路”即驿道,表示坐船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 . 颔联写景的观察点在船上,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C . 颈联表现江上行舟的情景,“残”字则表达出作者对时间流逝之快而倍感消沉。 D . 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2. (2) 请用自己的的语言具体描绘“海日生残夜”的画面,并说说它传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6.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智犬破案

    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①,香火颇旺。一夕,有盗逾墙而入。犬吠,僧觉。盗劈僧首,立仆。遂越②货而亡。翌日③,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乃诣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途经一酒肆⑤,见五六酒徒狂饮。犬伫足不前,僧怪之。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僧疑为盗,缚而送官。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

【注释】①刹(chà):寺庙。②越:抢劫。③翌(yì)曰:指第二天。④诣:到。⑤肆:店铺。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盗逾墙而入逾:②遂越货而亡亡:

    ③去杭州百里许  去:④啮一徒不置  置: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 B . 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 C . 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 D . 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

  4. (4) 请你写出一个跟“犬”有关的成语
7.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家山茶香

徐迅

①故乡潜山盛产茶叶。乡村人家,屋前屋后,都有几株茶树。当然也有成片的茶山。一到春天,那茶山上绿叶葱葱。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风里,乡亲们的心也随着春天的节气律动。到了日子,女人们就背着竹篓、挎着竹篮上山摘茶了。她们脚步轻盈,动作娴熟,双手在茶树上轻点、旋提……早上,茶叶还沾着露珠,有股子清新气。天空堆着浓厚的白云起伏的茶树如层层绿浪往远处铺展开去簇拥着青色群山空中有断续而悠远的鸟鸣。

②父亲在世时,我家屋后也栽有几株茶树。到了采茶季节,父亲得空就会把茶叶摘回家,又将铁锅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茶叶放在里面焙炒。茶叶很少,也没有做形,父亲说是粗茶。粗茶淡饭,正好留着自家用。好茶,从来就是用来招待客人的。

③后来我知道,故乡的茶古时就很有名。这里的“古时”,指唐宋时期。唐宋两朝,故乡名为舒州,因为有天柱山,所以故乡的茶叶就叫“舒州天柱茶”。唐时陆羽在《茶经》里说:“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宋人也将舒州的茶与阳羡、顾渚、蒙顶茶并列,直接称为天柱茶。那时说天柱茶,他们用的是“虽不”峻拔遒劲,“亦甚”甘香芳美的句式。说茶叶“峻拔遒劲”,不是嗜茶的人,怕是一时无法体会的。

④种茶,采茶,当然就会制茶。制茶在故乡是很讲究的。先是杀青。杀青也叫炒青。就是把在山上摘回来的茶叶放在铁锅里“杀劲”。现在是机械化做茶了,但制茶的古法依然还在。除了杀青,还有揉捻、烘干、摊凉、理条、提毫、做形、焙干等等。工艺一道接着一道,说来容易,做起来还是有差别的。比如,现在用电炒茶与用栗炭火烘干就不一样。故乡的茶叶,现在我所知道的就有:天柱剑毫、天柱弦月、天柱云雾、天柱香尖,每一种茶叶制作起来,工艺都不尽相同。我没亲手做过茶,所以对其中工艺了解有限。但是看别人做茶时,翻、摊、揉、捻、搓……眼疾手快,动作有如舞蹈,直看得人眼花缭乱,还是很享受的。

⑤山上有茶,山下有塘。晴好天气,就摘茶的摘茶,钓鱼的钓鱼,喝茶的喝茶。捏一撮新茶入杯,用沸水冲下,茶叶在杯中翻动,一芽一叶,亭亭玉立。轻盈灵动如雀舌叽喳;舒腰展翅如龙腾虎跃。端起茶杯,阳光下茶绿水暖,杯盏生烟……喝到嘴里,一缕清香流转于唇齿之间。

⑥故乡在长江边,那一带茶叶的名字,甚是好听——毛毛月、岳西翠兰、太湖天华、桐城小花、舒城小兰花、宿松黄芽……这些名字,朴素又雅致,就如春天里一片片带露的叶芽。

⑦凝结天地清气,又得春露滋养,故乡的茶叶自然是香气满溢。茶是有真香的,兰香、清香、纯香……有茶农认真研究过各种茶香,引经据典地说:“雨前神具曰真香,火候均停曰兰香,不清不熟曰清香,表里如一曰纯香。”这算是把茶香说得层次分明了。因此故乡也有人认为,茶香是可以“养”的。我父亲以前种茶叶,就喜欢在茶树边栽上几株兰草花、栀子花,让茶叶从出生到成芽,都弥漫在浓浓的花香里。其实这是多余,其实故乡的茶是自带香气的。

⑧月是故乡明,茶是故乡香。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05月11日)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我对家乡茶饱含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 . 第②段忆及父亲与“茶”之事,可见父亲的生活态度。 C . 本文从“盛产茶叶”起笔,主要叙写了采茶、制茶等过程。 D . 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论说条理清楚、观点鲜明。
  2. (2) 作者说“家乡潜山盛产茶”,这里的茶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 (3)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①天空堆着浓厚的白云,起伏的茶树如层层绿浪,往远处铺展开去,簇拥着青色群山,空中有断续而悠远的鸟鸣。(赏析加点的词)。

    ②轻盈灵动,如雀舌叽喳;舒腰展翅,如龙腾虎跃。(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4. (4) 作者在第③段引用唐时陆羽在《茶经》的记载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 (5) 作者为什么认为“故乡的茶是自带香气的”“茶是故乡香”?请简要分析。
8.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秋 颂

罗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精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不仅颂秋,更歌颂那些“具有秋之美”的人。

    B首段点题并总领全文,文章从不同角度描绘秋天“明澈”之美。

    C第(6)段《秋院》中“那深掩的重门”带给作者神秘恐惧的感受。

    D“闲、逸”是秋的本色,体现秋的内在美并赞颂其淡远娴静的品格。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

  3. (3) 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景物

    枫树

    秋林

    秋日

    秋云

    秋风

    秋水

    特征

    飒爽

    酡红

    寂寥

    悠闲

    纯净

  4. (4) 请根据文章内容仿写句子。

    示例:我最爱文中的“秋云”,明净飘潇,那是无法捉摸的“闲”“逸”。

    仿写:我最爱文中的

9.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习.平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材料二】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粮食基本在1亿吨左右,不得不承认,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粮食进口大国。因为我国粮食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进口是为了调剂余缺。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重要战略物资,更是反制武器,我国的粮食产业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见下图)

    【材料三】本学期,阳光学校以“厉行节约习惯 创建文明校园”为主题,对学生进行为期5天的问卷调查,倾听学生关于珍惜粮食的观点。在不少班级的开学第一课上,老师还让同学们自己准备关于厉行节约的演讲。“1粒米要走过多少路才能到我们的餐桌上?”

在学校食堂内,10多位穿着红马甲的小小志愿者举着写有节约宣传标语的提示牌,在餐桌间观察。据了解,学校每个月都会评选“光盘之星”,在日常用餐中珍惜粮食的同学就能上榜,反之就要受罚到餐盘回收区,和生活老师一起检查大家的餐盘,进行文明用餐督导。

学校膳食处陈处长说,为了让饭菜更符合学生需求,食堂特意聘请营养师,针对近期学生的用餐情况,每周调整一次菜单。

  1. (1)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 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是对粮食安全还须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B . 中国每年进口粮食基本在1亿吨以上,已成为世界上进口粮食最大国。 C . 在日常用餐中珍惜粮食的阳光学校同学,有机会获得学校评选的“光盘之星”。 D . 为了让同学们珍惜粮食,阳光学校采用“赏罚并用”的文明督导方式。
  2. (2) 阅读【材料二】,请概括2012-2019年我国粮食进口情况。
  3. (3) 如果你是一位学校教育管理者,有哪些举措可以更好地缓解校园餐饮浪费现象?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写出你的建议。
10. 名著导读
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完成问题。
  1. (1) 请根据《朝花夕拾》内容,参照表格内的提示,在A、B、C处填写具体内容。

    篇目

    事件

    揭示主旨

    A

    报馆案风波

    表现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以及对这位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二十四孝图》

    郭巨埋儿

    B

    《五猖会》

    C

    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

  2.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大王出了牌票,叫我去拿隔壁的癞子。问了起来呢,原来是我堂房的阿侄。生的是什么病?伤寒,还带痢疾。看的是什么郎中?下方桥的陈念义儿子。开的是怎样的药方?附子、肉桂,外加牛膝。第一煎吃下去,冷汗发出;第二煎吃下去,两脚笔直。我道阿嫂哭得悲伤,暂放他还阳半刻。……”

    以上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独白,文中“暂放他还阳半刻”的后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