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3月适应性检测(二模)语文试卷

山西省晋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3月适应性检测(二模)语文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考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一些偏远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对外交流比较闭塞,书面文字使用较少,人们通过口传文学这种口耳相传的语言形式,书写着本族群的历史、风俗和人情,以此保存并传承本族群的集体记忆。

在一个族群中,过去的活动经验只有通过其遗迹(如实物、图像、文献、仪式)才能加以了解。口传文学正是这样一种反映过去经验遗迹的符号体系,它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碎片,是成员之间日常交往事实所构筑的社会情境的真实再现。作为族群文化的象征,民歌、神话等口传文学作品见证了族群社会的历史与变迁,包含着族群的价值、信仰、观念,是建构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

一方面,口传文学对族群历史的情境再现,让人们在族群社会的关系结构中找到自己应有的身份。通过一个个神话故事、民间歌谣、民间仪式的传播,一段段共同体验与相似情怀在个人与群体中持续累积,代表本族群鲜明特色的集体记忆被自觉与不自觉地保存,并且借助民间权威的力量在族群内部传播。同时,这种记忆将本族群世代相传的习俗和思维模式根植于每个成员的内心,成为族群共同的观念、情感和价值追求。

另一方面,承载着族群文化的口传文学作品,让人们在理解过去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实践参与,促进集体记忆的储存和重建,以促成历史和现实的延续。族群所共有的思维模式在人们的内心始终保持着稳定性和持续性。集体记忆中所共享的群体认知和价值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得以阐释,这些阐释又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

口传文学通过创作者对族群过往的回忆,以历史追溯和现实白描的方式,将共同的集体记忆整合成行为规范的叙述序列。口传文学将族群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抽象成为推动族群社会发展的规则与范本,并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将个体记忆有效地同化到集体记忆所包含的特定规则体系中。这种浓缩的过去式规则,对于人们当下的行为具有内在约束作用。

与此同时,口传文学通过面对面的传播方式,将其所表达的秩序与规则进行双向输出。和书面文本单向度的意义输出不同的是,口传文学的讲唱者与全体成员既是传播者,又是创作者。在听和讲的过程中,族群的价值认同、秩序规范得到强化,被人们所遵守。

口传文学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将人伦秩序、伦理道德根植于人们的内心,沉淀成为一套普遍认可的规则体系,在塑造与人为善、团结和睦、相互协助的民族性格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国家法律不够完善或者定义模糊的情况下,援引口传文学中的民间规范进行案件审理,有利于回应民众心声,满足人民对公平正义的诉求。在特定情况下,司法裁判关注民间规则及特定场域中行动者的行动逻辑,理顺交往事实与法律规定的内生关系,通过司法解释等方式确立民间规则在特定案件中的规范位序,有利于维系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摘编自苏洁《符号与意义指向,西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中的秩序与规范》)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口传文学是书面文字使用较少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很好地传承了本族群的集体记忆。 B . 口传文学在构成族群普遍认可的规则体系的基础上,让人伦秩序、伦理道德根植于族群内心。 C . 面对面传播的口传文学是双向输出,在秩序与规则的宣传遵守上比书面文本单向输出效果要好。 D . 反映族群过去经验遗迹的口传文学是一种符号体系。能让人们了解本族群过去的活动经验。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总括内容,然后从口传文学建构集体记忆、诠释秩序与规则等方面进行论证。 B . “言语的习俗构成了集体记忆最基本同时又是最稳定的框架”的观点可作为第二段论据。 C . 三、四段从两个角度讨论了“集体记忆如果不随着时代发展创新观点,就会被时代淘汰”的论点。 D . 末段讨论口传文学的重要作用时,用“在……情况下”在特定情况下”等语言使论述更严谨。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口传文学作品因是建构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而见证了族群的变迁,成为族群的文化象征。 B . 口传文学通过对本族群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描述与追忆,唤醒族群成员的集体记忆。 C . 集体记忆能促进族群成员形成对族群价值和规范的认同,有利于维系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D . 在法律不完善时合理运用口传文学中的民间规范,有利于维护公序良俗,彰显公平正义。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中国住房租赁市场总结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重点监测的19城数据显示,2020年,一线城市中北京的租房需求量为全国第一,其次为上海、深圳、广州;新一线城市中,西部城市租房需求领先,成都居首位,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西部代表城市重庆在新一线中位列第二。

《报告》指出,2020年,1~2月为年内租房需求最低谷,3月之后租房需求出现大幅回升,而后基本保持平稳趋势。尽管全国租房市场出现了整体的萎缩,但整体来看,重点城市的租金仍然保持平稳。1~11月,全国重点19城的平均租金在41.2元/平方米/月,与2019年相比波动不大。

《报告》称,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受访者中,有51.9%的租房人群表示可接受月租金范围在2001~3000元。一线租房人群中选择租金在2501~3000元/月的占比最多,为22.0%;而新一线租房人群中选择租金在2001~2500元/月的占比最多,为30.1%。

此外,有60.9%的租房人群表示更愿意选择租住普通住宅小区的房源,19.6%的租房人群更喜欢租住品牌公寓。其中,年龄在20~25岁的年轻人选择租住品牌公寓的占比相对较高。值得关注的是,《报告》认为,2020年下半年部分城市出现品牌公寓爆雷现象,租住品牌公寓时应谨慎挑选。

(摘编自庞无忌《2020年住房租赁报告》,中国新闻网2020年12月23日)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9.8平方米。从全国整体来看,我国住房问题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供需矛盾以及人地匹配问题。大城市房价高,完全通过买房来解决住房问题行不通。因此,租赁住房是解决当下尤其是大城市新市民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以农业转移人口及新就业大学生等为主体的新市民越来越多地进入一线城市,租房成为他们的主要选择;另一方面,我国租货市场的房源目前以个人房源为主,中介市场的垄断现象也比较突出,住房租赁市场仍面临着不规范、不成熟的问题。

据介绍,今年各地将加快构建以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其中公租房主要面向城镇户籍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政策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无房新市民,而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将发展共有产权住房,供应范围以面向户籍人口为主,逐步扩大到常住人口。

(摘编自邱玥等《新市民,以“租”何以解“房忧”》,《光明日报》2021年1月9日)

材料三:

业内专家表示,“十四五”时期,“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会改变,我国将继续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不断改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表示,我国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未来,将继续以住房保障为重要内容的住房发展向住有所居目标大步迈进。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住房和房地产方面还存在突出问题。例如,房地产市场“售卖一条腿长,租赁一条腿短”,租赁关系不稳定,发展租赁住房支持政策不足;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新市民特别是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对此,王蒙徽表示,2021年要加强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例,未来我国将加快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重点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要重视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王蒙徽表示,加快补齐租赁住房短板,是加强住房市场体系建设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亢舒《怎样补齐大城市住房短板》,《经济日报》2021年1月12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20年中国住房租赁市场总结报告》通过对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受访者进行调查得出相关结论,如在租房人群可接受月租金范围方面,一线城市比新一线城市的额度要高一些等。 B . 在目前房价较高的大城市,城市新市民通过住房租赁的形式解决住房问题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但住房租赁市场在我国仍有不规范、不成熟的弊端。 C . 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包括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两者面对的群体不同,前者主要是城镇户籍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后者主要是无房子的新市民。 D . “售卖一条腿长,租赁一条腿短”用形象的语言总结了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这造成租赁关系的不稳定,其原因与租赁住房政策支持不足不无关系。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一线城市中的西部城市成都、重庆,其住房租赁需求量领先的情况体现出两个城市在城市发展中对农业转移人口及新就业大学生等需求量大的现实。 B . 租房时除了考虑房租问题外,还会考虑房源问题,有一部分人愿意选择租住普通住宅小区是其谨慎态度使然,因为眼下部分城市出现了品牌公寓爆雷现象。 C .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在完善我国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就房地产市场来说还是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D . 城镇住房体系的不健全造成新市民特别是青年人住房困难的问题,所以想要解决住房困难的问题,就要注重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的住房问题。
  3. (3) 三则材料分别从哪些角度讨论了城市住房租赁问题?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丽奴羊

红柯

屠夫走到羊跟前,羊们齐刷刷抬起头,异口同声“咩——”叫起来。屠夫一眼认出头羊,毫不客气地拎起来,就像出门人拎自己的包。刀子又轻又快。刀刃像哨子,在屠夫手里响着。刀子像深水里的鱼发出哗哗的搏击声。刀子左右飞动,越飞越快,整个羊发出骤雨般的轰响,仿佛两架钢琴在里边演奏。

村里的女人们不敢看被请来杀过年羊的屠夫宰羊,她们跑回林带里去,跟活羊待在一起,不停地摸羊脑袋抱羊脖子。羊会咩咩叫,她们不会。她们会说话,说啥呢?说啥羊都听不懂。

屠夫朝这边走过来,脸跟石头凿的一样没表情,女人和羊都静悄悄的,屠夫那张没表情的石头脸把她们吓住了。屠夫顺手一牵,羊就轻飘飘跟他走。

羊全垮了,全崩溃了,当屠夫走过来时,它们嘴里发不出声音,眼泪汪汪地看着屠夫。有那么一只羊,当屠夫把它摁到屠案上时,它竟然跳下来跪在屠夫跟前。大家目瞪口呆。一般屠夫遇到这种场面,便会丢下刀子,扬长而去,另谋职业。但这只绝顶聪明的羊看走了眼,这个屠夫只愣一下,就把神收住了。屠夫绝不走神,他要把活做完。收尾活儿又快又猛,刀子跟闪电似的,白晃晃的亮光在羊身上晃几下,羊就变成了一堆鲜嫩的红肉。

屠夫意犹未尽,他还要去林带。林带里还有一只羊,躲在女人堆里。那只羊自己走出来。它之所以落在后面,是因为它最小,另一个原因是它不合群;前边那十四只是新疆细毛羊,这一只是美丽奴羊。美丽奴羊既不哀号也不下跪,连眼泪都没有;它眼睛里只有光,一种很柔和很绵软的带着茸毛的亮光,朝屠夫忽闪几下,转身走开,一直走出林带,走向青草地。

大家围上来要截住美丽奴羊,屠夫说:“它饿了,让它吃饱。”

美丽奴羊穿过林带和麦地,往南边的草地走去。在麦地的尽头,牧草从平缓的长坡绵延到奎屯河,美丽奴羊走进深草就再也不动了,大家只能看见一个白点,风吹草散,才露出羊的大半,草聚在一起,羊就不见了。有女人小声说:“这羊是吓呆了,动都不动,哪有这样吃草的羊。”回答的声音更高:“快要死了能吃多少,叫你吃你能吃多少?”

屠夫走的时候把刀子也带上了。他踩着麦地,麦子还没有长出来,地皮又嫩又软,美丽奴羊踩出的蹄印很小,只有酒盅那么大,但很深,有些蹄印里还露出了麦种。一溜羊蹄印非但没有损伤麦地,反而使地显得平和、绵软而高贵。

麦地那边的草被割光了。屠夫的腿脚在草丛里发出厚重的刷刷声,只有那些长着大嘴巴、大舌头、宽牙床的大牲畜,吃草时才发出这么雄壮而缓慢的刷刷声。屠夫在牧草里走了好多年了,从来没有这么清晰地听到过牧草的响动,也从来没有这么为自己结实有力的腿脚而自豪过。

他看到了那只美丽奴羊。他只看到它的大尾巴和背,后来他看到羊的侧面,脑袋、脖子和身子。屠夫有一双好眼睛,他的瞳光穿过白绒绒的皮毛,在羊的筋肉间流动;红肉、白骨、黄筋,青沉沉的血管和饱满的腑脏,闪射出一片冰凉的光芒,从他的额头穿过。世界趋于澄明。他的天眼开了。那双不听话的腿把他带到美丽奴羊跟前,羊静静地看着牧草,它有一个黑黝黝的嘴巴,可它不吃草,嘴巴、鼻子、眼睛、耳朵全都沉浸在牧草所散发的寂静中。

美丽奴羊是一种新品种,刚推广的时候他就认识它们了。他蹲下去,再高的汉子只要蹲下去,就会跟羊一样高。他看到美丽奴羊特有的双眼皮,眼皮一片青黛,那种带着茸毛的瞳光就从那里边流出来,跟泉眼里的水一样流得很远很远。美丽奴羊就用这种清纯的、泉水般的目光凝注牧草和屠夫,屠夫感到自己也成了草。人跟草一样,即使在寂静中,也会有一种内在的旋律在回荡。

他的身体里响了一下,声音很大,麦地那边的人都能听见。他栽倒时手和膝盖着地,刀子扎进沙土,连柄都进去了。他望着比他高的羊。

他仿佛才认识这只羊。

他爬起来,走出深草区。走到空矿的草茬地带,此像溺水的人回到岸上。他告诉大家:那是只神羊,杀不了的。他没给大家讲他膝盖落地的事情,可他的神情是这样的。

(选自《人民文学》,1997年第4期)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女人们抱着羊脖子给它们说话的态度反衬出屠夫的形象特点,同时女人对美丽奴羊吃草的看法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B . 小说描写屠夫杀羊的场景使用了比喻修辞,刻画了屠夫杀羊时的声音和动作,表现了屠夫宰杀技艺的高超、节奏感强等特点。 C . 把屠夫的腿脚在草丛中发出的声音比作大牲畜吃草时的雄壮、缓慢的声音,表现了屠夫的强壮和对屠夫行为的委婉批评。 D . 屠夫感觉到美丽奴羊的筋肉、血管、腑脏闪射出冰凉光芒的细节符合屠夫的身份特征,体现出在草丛中的羊此时的安详。
  2. (2) 小说在塑造美丽奴羊时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
  3. (3) 小说开篇写屠夫杀羊,结尾写屠夫不杀美丽奴羊,这样的情节设置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焦度,字文绩,南安氏人也。孝武初,青州刺史颜师伯出镇,台差度领幢主送之。索虏寇青州,师伯遣度领军与虏战于沙沟,度身破阵,大捷。师伯板为已辅国府参军。虏遣天水公拾贲敕文寇清口,度又领军救援,刺虏骑将豹皮公堕马,获其具装铠矟,手杀数十人。师伯启孝武称度气力弓马并绝人,帝召还充左右。见度身形黑壮,谓师伯曰:“真健物也。”除西阳王抚军长兼行参军,补晋安王子勋夹毂队主,随镇江州。刘子勋起兵,以度为龙骧将军,领三千人为前锋,屯赭圻。每与台军战,常自排突,所向无不胜。事败,逃宫亭湖中为寇贼。朝廷闻其勇,甚忧患之,使江州刺史王景文诱降度等,度将部曲出首,景文以为已镇南参军,寻领中直兵,厚待之。随景文还都,常在府州内。景文被害夕,度大怒,劝景文拒命,景文不从。明帝不知也。以度武勇,补晋熙王燮防阁,除征虏铠曹行参军,随镇夏口。武陵王赞代燮为郢州,度仍留镇,为赞前军参军沈攸之事起,转度中直兵,加宁朔将军、军主。太祖又遣使假度辅国将军、屯骑校尉。攸之大众至夏口,将直下都,留偏兵守郢城而已。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至今呼此楼为“焦度楼”。事宁,度功居多,转后军将军,封东昌县子、东宫直阁将军。为人朴涩,欲就太祖求州,比及见,意色甚变,竟不得一语。太祖以其不闲民事,竟不用。建元四年,乃除淮陵太守,本官如故。度见朝廷贵戚,说郢城事,宣如初。年虽老,而气力如故。寻除游击将军。永明元年,卒,年六十一。赠辅国将军、梁秦二州刺史。

(节选自《南齐书·焦度传》)

(注)①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蔑称。

  1. (1) 下列对文中两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度于城楼上肆言骂厚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B . 度于城楼上肆言骂厚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C . 度于城楼上肆言骂厚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D . 度于城楼上肆言骂厚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 B . 幢主,旗主、旗头,南北朝及隋的武官,负责宿卫或统兵,始于刘宋末年。 C . 部曲,古代先锋部队的统称。部队分五部,部有曲;后泛指军队,也指部属等。 D . 县子,爵位名。子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等封赐的五个等级(公、侯、伯、子、男)之一。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焦度作战勇猛,受人称赞。担任辅国府参军时,敌方派遭天水公拾贲敕文侵扰清口,焦度带领军队去救援,将敌方骑将豹皮公刺下马并缴获了他的铠甲武器。 B . 焦度敢于表达,为人忠诚。焦度受王景文厚待,后来跟随王景文返回京都;王景文被害那天晚上,焦度非常愤怒,劝说王景文抗命,但王景文没有听从。 C . 焦度战功显赫,不被重用。沈攸之作乱后,焦度担任辅国将军,并在平定沈攸之的事情上功劳很大,但太祖因为他不能管理百姓事务,就把他解官为民。 D . 焦度喜忆过往,年老体壮。焦度见到朝廷贵戚时,说起郢城当年的事情,讲述形容的情况就像当年一样详尽,到后来年纪虽老,但气力依然跟以前一样。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索虏寇青州,师伯遣度领军与虏战于沙沟,度身破阵,大捷。

    ②为人朴涩,欲就太祖求州,比及见,意色甚变,竟不得一语。

5.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红蕉

柳宗元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

回晖眺林际,摵摵无遗芳。

(注)①摵摵:拟声词,形容叶片掉落的声音。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描写红蕉叶子浓绿滋润、红色花瓣光华闪闪,体现了红蕉分外艳丽的形象。 B . 颔联通过对红蕉外观的描写表现了红蕉之美,更表现了红蕉坚强不屈的特质。 C . “远物”,远处的事物,这里既指眼前盛开的红蕉,也指因客游他乡而处境悲凉的诗人。 D . 第六句写诗人由眼前的红蕉联想到自己客居他乡的处境,不禁发出身世之感。
  2. (2) 最后一联有什么表达效果?分别从结构、内容、情感三方面来回答。
6.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劝学》中,“”两句,前句总结木材接受规范后的特点,后句从同一角度延伸到其他材料。
  2. (2) 屈原《离骚(节选)》中,“”两句表现了诗人因为很多人背弃正道、违背规矩而惆怅满怀,写出了自己命运多舛的现实。
  3. (3)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两句是邹忌对客人评价自己的话的思考结果。
7.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横琴,珠海的金融中心区,楼群摩天。向北一步之遥,包围横琴岛的水道沿岸,有一条十多公里长的花海长廊。在花海长廊外侧,沿海峡岸边长着根根都有成人手指般粗细的一蓬蓬江苇,仅露出海面的部分就超过一丈之高。像一段段高墙护卫着花海长廊。海上          , 江苇摆腰却不低头,灰白的飒飒芦花是它们的旗帜,迎风昂扬,筋骨峻嶒。

江苇——生长在江河湖泊中的芦苇。而花海边的野生江苇却生长在海道的边上,平时以咸水为主,雨季咸淡水混杂。横琴岛的“琴音”就是水声,“晴天十步一瀑布,雨时处处有瀑布”, ________ , 其淡水像海水一样          。隆冬季节,北方生长在淡水中的江苇早已干枯,横琴海边的江苇除去芦花渐白,苇秆、苇叶还是一片翠绿,可见其生命力之强盛。当然,与咸淡水的营养丰富也不无关系。

江苇的野趣,衬着花海的烂漫和海面上如练的波光,珠海人,特别是在寸土寸金、气象雄豪的横琴打拼的人,何其幸运!出大厦走几步路,便进入花天花地的花海,该是怎样的清爽、怎样的愉悦 , 心会变得柔软、妥帖,甚或身心迷醉、          飞扬。

  1. (1) 下列对文中方框中的标点符号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处的句号使用错误,应该改为分号,因为两句话都是写横琴岛的内容的。 B . ②处用破折号、冒号都可以,因为②后的这句话是对“江苇”的解说。 C . ③处“琴音”的引号代表特殊含义,与“‘五四’运动”中“五四”的引号作用相同。 D . ④处的逗号应该改为问号,因为前面两句话都用疑问副词“怎样”来表达疑问语气。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沿海峡岸边长着根根都有成人手指般粗细的一蓬蓬江苇,仅露出海面的部分就超过一丈多高,像一段段高墙护卫着花海长廊。 B . 沿海峡岸边长着根根都有成人手指般粗细的一蓬蓬江苇,仅露出海面的部分就有一丈多高,像一段段高墙护卫着花海长廊。 C . 沿海峡岸边长着一蓬蓬根根都有成人手指般粗细的江苇,仅露出海面的部分就超过一丈之高,像一段段高墙护卫着花海长廊。 D . 沿海峡岸边长着一蓬蓬根根都有成人手指般粗细的江苇,仅露出海面的部分就有一丈多高,像一段段高墙护卫着花海长廊。
  3.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风起云涌  总而言之  丰盛  神采 B . 风起浪涌  可想而知  丰沛  神采 C . 风起浪涌  可想而知  丰盛  风采 D . 风起云涌  总而言之  丰沛  风采
8. 语言表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首级”是古人对头颅的别称。秦汉时期,:凡是斩下敌人一个人头者,赐爵一级。古人称头为“首”,一首一级,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头颅称“首级”。首级制度,原是为鼓励将士奋勇杀敌。岂料士兵们为争夺首级,经常自相残杀。据《史记》载,项羽自刎而死,部下王翳取其头颅跑掉了,另外十余骑则争夺项羽的身子。此外,,卖给无战功的人。大量事实表明,首级制度很不可取。对于这一点,北宋大将狄青看得非常清楚。他上书陈述首级制度的种种弊端,建议皇帝予以废除,仁宗皇帝批准了他的建议。从那以后,,但“首级”作为头颅的别称却一直沿用下来。

9. 语言表达
如图是“山西草原”徽标的主体部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个字。

10.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太宗李世民对吏部尚书唐俭下棋不让自己的事情感到生气,想把唐俭贬谪为潭州刺史,但一时找不到他的错误,就召见尉迟恭说:“唐俭对我不敬,我要借贬谪他来惩戒百官,你去他家一趟,听他是否对我的处理有怨言。”第二天,尉迟恭复命,认为皇上的做法不对,自己也查不到唐俭的任何罪名,唐太宗很生气。有同僚认为尉迟恭不懂得变通,既然皇上要定唐俭的罪,尉迟恭就该识时务。但尉迟恭认为,是非曲直要弄明白,皇上做得不对,如果还去趋附,就是不忠。最终,尉迟恭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后来,唐太宗开始反思自己,认为尉迟恭做得对。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你对这件事感触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