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质量检测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质量检测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化基因的形成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到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的作用。而大一统政治格局对于中国文化基因的大致构成以及历史作用的实现有重要意义。另外,由于历史文化条件的复杂,文化基因的变异是可能的。

新石器时代遗存的考古收获,使得我们对于远古文化的多元及多源的复杂性有所认识。《禹贡》“九州”说,是对不同风格区域文化的体现。李学勤在《东周与秦代文明》中划分了七个“文化圈”: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吴越文化圈,巴蜀滇文化圈,秦文化圈。经历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这些“文化圈”的形态和规模有所变化,区域文化风格也发生了历史演进。例如秦占有巴蜀,巴蜀实现了对秦文化的认同。而楚人征服吴越,在客观上也实现了楚文化的扩张。李学勤指出,“秦兼并列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使秦文化成为后来辉煌的汉代文化的基础。”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儒学成为意识形态的主导。齐鲁文化因行政力量的作用形成了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致在汉武帝时代,秦文化、楚文化和齐鲁文化融并而一。以“汉”为代表性符号,以“辉煌的汉代文化”为时代标志的文化体系出现在世界东方,并显现了长久影响后世的基本风格。

秦始皇实现统一,有北河经营和南海置郡的重要战略动作,使得秦朝版图超过了兼并六国的空间规模。而北胡和南越及其他非中原民族的文化因子,也因统一政治格局的形成,影响了中土文化。西汉长安宫廷生活中有“胡巫”“越巫”的活跃表现。“胡骑”“越骑”也成建制地编列在汉家主力部队甚至近卫部队中。金日单这样的匈奴王族子弟在汉武帝身边得到重用。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战争本身”“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中原王朝与匈奴的战争,与南越的战争,与羌的战争,与乌桓的战争,都实现着这种“交往”。匈奴的骑射技术、进攻节奏和机动性对汉朝军团有积极的影响。在物质文化层面,胡越及其他民族的影响也介入了中原民族的生产和生活。

在张骞之前,已经有草原和海洋两条主要路径沟通了中原文化与域外的联系。经秦而汉,张骞“凿空”,丝绸之路得以正式开通。简牍资料多有汉王朝使团远行及来自西方诸国的“使”与“客”入境的记录。“胡贾”“胡商”的活跃,对于当时中国内地市场有激活的作用,也加速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商品流通。外域文化影响中国最为典型的例证,是佛教的传入和普及。佛教自汉代传入后,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意识。

鲁迅曾经盛赞“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气魄深沈雄大”。他从艺术史展开的论说,其实也涉及我们民族文化基因的一种主流特征。在秦汉时期表现非常突出的这一文化风格,使得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社会风尚都呈现具有时代个性的积极、宽怀的特点。这使得其他文化因子也融入中国文化的历史壮流之中,成为这条浩荡长河奔涌的浪花。

(摘编自王子今《中国文化基因的秦汉形成期》)

  1.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汉时期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是中国文化基因能够形成并实现其历史作用的决定性因素。 B .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促进了区域文化圈形态和规模的演变,也使中原文化融并了其他文化。 C . 秦始皇实现统一,客观上也促使北胡和南越及其他非中原民族的文化因子影响了中土文化。 D . 丝绸之路的开通,加速了商品流通,助力佛教的传入和普及,从而全面改变了中国社会意识。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概述中国文化基因的形成因素后,着重论述了秦汉统一过程中多种文化因子的作用。 B . 第二段列举秦占巴蜀、楚征服吴越的事实,进而论证了秦文化、楚文化对其他几种文化的吞并。 C . 文章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证明中原王朝的对外战争使异族文化影响了中土文化。 D . 文章最后明确指出了秦汉时的文化风格,以及那个时代呈现出的积极、宽怀的个性特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历史文化条件的复杂使得文化基因有可能产生变异情形,中国文化基因的形成期秦汉时期即是如此。 B . 汉武帝“罢黜百家”“推明孔氏”,使得儒家文化成为意识形态的主导,并杜绝了“百家”文化的影响。 C . 中国地域广阔,区域文化多种多样,但是战争以及行政力量的作用可促使不同的区域文化融并而一。 D . 中原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交流,佛教的传入和普及,种种现象说明了汇融外域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壮大意义巨大。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96年的414公斤增长了14%,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进口的粮食总量中,大豆占比为75.4%。居民人均直接消费口粮减少,动物性食品、木本食物及蔬菜、瓜果等非粮食食物消费增加,食物更加多样,饮食更加健康。

中国立足本国国情、粮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实施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管控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严守12000万公顷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300多万公顷。

中国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主动分享中国的粮食市场资源,推动世界粮食贸易发展。外企业进入中国粮食市场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成为促进中国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严格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取消了相关农产品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对小麦、玉米、大米实施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大幅度削减其他粮食品种的进口关税。进一步放宽农业领域外商投资准入限制。

中国共帮助50多个非洲国家实施近500个农业援助项目。应有关国家紧急粮食援助请求,无偿提供力所能及的多双边紧急粮食援助,对缓解有关国家人道主义危机、促进世界消除饥饿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国际社会和有关国家的高度评价。

(摘编自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材料二:

粮食产业发展对确保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进入新阶段也面临新挑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不能用今天的丰收透支明天;科技支撑力不强。破解瓶颈,需要加快产业提档升级。

湖南南县,稻田融合“农工游”——“长”出有机虾、生态米、观光园等多种产品。“稻十虾”产生化学反应:一个产业带动3.8万户农民,一亩增收3500元。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务业等渗透交叉,实现产业跨界融合、要素跨界流动、资源集约配置。在浙江,粮食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电商园区结成联盟,初步形成舟山油脂加工、嘉兴饲料加工、杭州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2020年,全国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粮食企业数量达到50个以上,初步建成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摘编自赵永平、王浩《阔步迈向粮食产业强国》)

材料三: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食品浪费法》。反食品浪费法共32条,包括定义、反食品浪费的原则和要求、政府及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激励和约束措施、法律责任等内容。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珍惜粮食、物尽其用、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长期以来受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等不良风气和不科学、不文明消费习俗的影响,我国餐饮浪费问题一直存在、时常反复,群众反映强烈。2020年8月,习.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杰眼中,《反食品浪费法》立法“是将党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践经验有机结合的实际行动”,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刘华东《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反食品浪费法>》)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很低;经过70年发展,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翻了一倍多,粮食安全得到保障。 B . 我国居民人均直接消费口粮减少,食物更加多样,我国居民饮食更加健康,也说明我国粮食安全更加有保障。 C . 我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国际紧急粮食援助,为缓解有关国家人道主义危机、实现世界消除饥饿的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D . 我国餐饮浪费问题一直存在,与长期以来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等不良风气和不科学、不文明消费习俗有很大关系。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粮食产业开放日益扩大,为促进国内粮食安全和国际粮食贸易的繁荣作出巨大贡献。 B . 破解粮食产业科技支撑力的瓶颈,可以让农业和现代产业跨界融合,也可以让一些粮食相关企业结成联盟或形成产业集群。 C . 我国粮食产业虽然面临着新挑战,但如果能重视粮食安全,不断夯实粮食产业的基础,就有能力实现米面粮油的自给自足。 D . 《反食品浪费法》的实施,为强化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建立制止餐饮浪费长效机制、以法治方式进行治理提供了执法依据。
  3. (3) 我国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采取了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柳树

契诃夫

科兹亚夫卡河岸上那座孤零零的磨坊早该倒塌了,如果不是它倚靠着一棵粗大的老柳树的话。柳树老了,驼背了。它那佝偻的树干上有一个极难看的黑色大洞。

这柳树还支撑着另一个衰老不堪的人——老汉阿尔希普,他经常坐在柳树根上,从早到晚在钓鱼。他老了,驼背了,跟老柳树一样;他那没牙的嘴就像树洞。老柳树和老汉阿尔希普,日日夜夜都在喃喃自语……树和人这一生都饱经了沧桑。

大约三十年前的礼拜天,阿尔希普钓着鱼,等待中午到来。

一辆三套马的大车下了坡。车上的邮差睡着了。马车上了堤坝,不知为什么停住了。赶车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地开始行动起来,他扯下邮差脸上的布巾,挥起一把短柄链锤。邮差立时不动了。在他的浅色头发里,露出一个鲜红的伤口。赶车人跳下车,挥起臂膀,又给他一锤。赶车人从岸上下来,径直朝他这边奔来……他浑身颤抖,跑到柳树跟前,也没有发现阿尔希普,就把邮包塞进了树洞,之后跳上大车,让阿尔希普更为吃惊的是,他朝自己的太阳穴猛地一击。他把血抹了一脸,这才抽打起马匹来。

“救命啊,出人命啦!”他大声叫喊。

有人来磨坊调查。一行人在柳树下吃了饭,又都坐车走了。阿尔希普一直坐在水轮下,眼睛望着那个邮包。他看到里面有不少盖五个戳子的信封①。他日日夜夜望着这些戳子沉思,而柳树老婆婆白天不声不响,到了夜里就呜呜哭泣。“傻婆子!”阿尔希普倾听着柳树的哭泣暗想。一周后,阿尔希普已经带着邮包进了城。

“这里的官府在哪儿?”

有人给他指点一幢黄房子。他走进前厅,见到一位老爷,制服上的纽扣亮闪闪的。老爷吸着烟斗,阿尔希普走到老爷跟前,战战兢兢,他讲了老柳树旁发生的事。那长官接过邮包,解开细皮带,脸上白一阵又红一阵。

“我一会儿回来!”他说完就跑进办公室。在那里他被许多人团团围住……人们跑来跑去,乱成一团,小声交谈……十分钟后,长官把邮包交给阿尔希普,对他说:“你找错了地方,老伙计。你该到下街去,那里会告诉你怎么办,这里是地方金库,亲爱的朋友!你该去找警察局。”

阿尔希普接过邮包,走了出来。

“怎么邮包变轻了!”他思忖,“比原来少了一半!”

有人指给他另一幢黄房子。阿尔希普走进去,向几名文书讲了邮包的来历。那几个人夺了他手中的邮包,对着他大声嚷嚷。他们派人去找长官,来了一个胖胖的大胡子。他简单地问了几句,拿了邮包,进了另一个房间,把门插上了。

“钱在哪儿呢?”不一会儿,房间里传来说话声,“邮包是空的!去告诉那个老头子:他可以走了。要不把他抓起来!”

阿尔希普依旧坐在河边钓鱼……

他的脸阴沉难看,就像那枯黄的柳树。他不喜欢秋天。当看到那个赶车人出现在身旁时,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赶车人没有发现他,径直来到柳树前,把手伸进树洞。摸了一阵以后,他吓白了脸。过了一个钟头,他才到河边坐下,呆呆地望着水面。

“那东西在哪儿?”他问阿尔希普。

阿尔希普开头一声不吱,沉着脸躲开这个杀人凶手,但不久又可怜起他来了。

“我送交官府了!”他说,“不过,你这个蠢货别害怕……我告诉他们,那东西是我在柳树下拾到的……”

赶车人跳起来,一声吼叫,朝阿尔希普扑去。打完之后,他却不离开老汉。他在磨坊里留下来,跟阿尔希普一起生活了。

白天他睡觉,不言不语,到了夜里就在堤坝上走来走去。邮差的幽灵也在堤坝上游荡,于是他就跟幽灵交谈。春天到了,赶车人依旧不言不语,继续游荡。一天夜里,老汉走去找他。

“够啦,你这蠢货,别再闲逛了!”他对他说,“你走吧!”

邮差的幽灵也这么说……老柳树也这么说……

“不行啊!”赶车人回答,“我倒是想走,可是腿痛,心也痛。”

阿尔希普扶起赶车人,把他带到城里下街,走进那间他上交邮包的办公室。赶车人跪倒在长官脚下,连连悔罪。大胡子一脸惊讶。

“你把什么罪名往自己头上安,傻瓜!”他说,“你是喝醉了?还是要我把你关进拘留所?这些恶棍都疯了!只会把事情搞乱……你还想干什么?滚出去!”

当阿尔希普提到那只邮包时,大胡子哈哈大笑,那几个文书都露出吃惊的样子。看来他们的记性不好……这样,赶车人在下街赎罪不成,只好又回到柳树旁……

为了躲避良心的折磨,赶车人只好投水自尽。现在,老汉和柳树老婆婆在堤坝上能看到两个幽灵……他们莫不是在跟幽灵交谈?

(有删改)

(注)①盖五个戳子的信封:指寄现金的挂号信件。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阿尔希普目睹了赶车人杀人、藏邮包的整个过程,作为见证人和当事人,为证明自己的清白,选择带上邮包进城向官府报案,说明一切。 B . 小说中写长官“脸上白一阵又红一阵”,运用神态描写,刻画出官老爷的贪婪和心虚,为下文官员拿走阿尔希普上交邮包中的钱做铺垫。 C . 小说写邮差的幽灵暗示出赶车人内心的痛苦和悔罪,最后又以邮差和赶车人两个幽灵来结尾,强化小说的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震撼。 D . 小说讲述了一桩抢劫杀人案及其结局,一方面表现了作恶者躲避不了良心的折磨,终求赎罪;另一方面讽刺了俄国当时腐朽贪婪的官僚。
  2. (2) 老汉阿尔希普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为什么以“柳树”为题?请简要分析。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宪,字德章,幼聪敏,好学,有雅量。梁武帝修建庠序 , 别开五馆,其一馆在宪宅西,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每有新议,出人意表,同辈咸嗟服焉。寻举高第,以贵公子选尚南沙公主,即梁简文之女也。大同元年,释褐秘书郎。太清二年,迁太子舍人。侯景寇逆,宪东之吴郡,寻丁父忧,哀毁过礼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太建三年,迁御史中丞。时豫章王叔英不奉法度,逼取人马,宪依事劾奏,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焉。宪详练朝章,尤明听断,至有狱情未尽而有司具法者,即伺闲暇,常为上言之,其所申理者甚众。尝陪宴承香阁,宾退之后,高宗留宪与卫尉樊俊徙席山亭,谈宴终日。高宗目宪而谓俊曰:“袁家故为有人。”其见重如此。六年,除吴郡太守,以父任固辞不拜。九年,秩满,除散骑常侍,兼吏部尚书,寻而为真。宪以久居清显,累表自求解任。高宗曰:“诸人在职,屡有谤书。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甄录,且勿致辞。”十三年,迁右仆射,参掌选事。及高宗不豫,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俱受顾命。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宪曰:“群情喁喁,冀圣躬康复,后事之旨,未敢奉诏。”以功封建安县伯,邑四百户。至德元年 , 太子加元服,二年,行释奠之礼,宪于是表请解职,后主不许,进号云麾将军、置佐史。京城陷,入于隋。开皇十八年卒,时年七十。赠大将军、安城郡公,谥曰简。

(节选自《陈书·袁宪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 B . 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 C . 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 D . 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庠序,本指古代地方上创办的学校,商代叫庠,周代叫序,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B . 释褐,即“解褐”,指脱去平民时所穿的衣服,改穿官服,常借指始任官职或进士及第授官。 C . 顾命,文中指帝王临终前的遗诏,后称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为“顾命大臣”。 D . 元年,帝王即位或改换年号的第一年;现代一般指某个事物或事件刚开始发生的时间。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袁宪聪慧过人,学术见解独到。他年少时聪明机敏,爱好学习,经常与儒生们谈论学术,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见解,同辈人都很佩服他。 B . 袁宪屡任要职,为官尽忠职守。他曾任秘书郎、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职,执掌过遴选官员的职务;始兴王叛逆,他指挥部署立了大功。 C . 袁宪刚正不阿,重视疑案审理。他不惧违法乱纪的豫章王,详悉朝廷典章,对审结粗疏的诉讼案件,他利用闲暇,重新调查审理了多起。 D . 袁宪廉洁淡泊,深得皇帝信任。他多次上表请求解职,高宗知他清廉,加以慰勉;高宗和后主病重,都对他倍加信赖,以身后国事相托。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侯景寇逆,宪东之吴郡,寻丁父忧,哀毁过礼。

    ②宪依事劾奏,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焉。

5.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放鹤

李绅

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

闲整素仪三岛近,回飘清唳九霄闻。

好风顺举应摩日,逸翮将成莫恋群。

凌励坐看空碧外,更怜凫鹭老江濆

(注):①三岛: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②摩:接近。③

逸翮:强健善飞的鸟的翅膀。④濆:水边,岸边。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鹤的羽毛如雪一样洁白无瑕,白鹤在池水里与白云的倒影共舞,顾影自怜,自在逍遥。 B . 颔联从仪态和鸣声两方面直接写白鹤,并借仙境和云天来烘托出白鹤的俊逸神采,不同凡俗。 C . 诗人认为白鹤应乘风展翅高飞,展现自己的特立独行、孤高傲世,不应贪恋安逸的群居生活。 D . 本诗回忆当初放鹤的情形,前两联凸显了白鹤的超凡脱俗,后两联表达对白鹤的期许和喜爱。
  2. (2) 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6.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论语·述而》中,孔子认为,在向某个人学习时应“”,通过习其长处,避其短处,促使自己进步。
  2. (2) 韩愈《师说》中,指出老师的职责应该是“”,论述选择老师所依据的标准应该是“
  3. (3) 庄子《逍遥游》中“”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相近,表现了宠辱不惊的心态。
7.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这是在西南地区迄今发现的文化内涵最丰富、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古蜀文化。以前很多专家对文学作品中记载的古蜀文化和历史充满怀疑,三星堆遗址的           , 不仅证实古蜀文明的存在,还将古蜀文明的历史前推上千年。据测定,三星堆文化的年代为距今4000年至距今3200年(约公元前20世纪至前12世纪),即夏商时期。三星堆遗址历次发掘出土的文物已经有力地证明,这里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          

三星堆遗址这次发掘到不少前所未见的玉器、金器、青铜器等新器物和新器型,这些新发现有助于更全面地研究古蜀文明,认识古蜀文明对中华文明的独特贡献。虽然各古老文明都有青铜时代,但是中华青铜文明         。可以说,三星堆的古蜀文明接受了中原王朝的制作技术和手工体系,同时又很有自己的特色。随着历史的发展,古蜀文明与中华大地其他古老文化最终            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是在西南地区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 B . 这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 C . 这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文化内涵最丰富、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古蜀文化遗址。 D . 这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
  2. (2)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4月24日,中国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号”(名称源自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祝融)。 B .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写出了他对苦难的认识。 C .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被誉为“是继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聂鲁达的评语)。 D . 根据国家高校招生的相关政策,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学籍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可申报强基计划。
  3.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面世  多样性  独树一帜  融汇 B . 面市  复杂性  别具一格  融汇 C . 面世  复杂性  别具一格  融会 D . 面市  多样性  独树一帜  融会
8.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通过塑造众多的人物来展现从1805-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再到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前夜这一重大历史时期的波澜壮阔的社会风貌,气势磅礴,场面广阔。①      :一类贵族接近宫廷,雍容华贵,但道德败坏,醉生梦死,漠视祖国命运;另一类是理想化的领地贵族,忠厚慷慨,感情强烈,富于爱国主义精神。小说中人物还可以按真实与虚构分为两类,库图佐夫、沙皇、拿破仑等等众多历史人物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人物。但是,托尔斯泰反对历史书上对他们的记录和描写,②        。他写《战争与和平》最大的动机就是要还历史本来的面目,这是这部小说成为世界名著的最重要的原因。在小说中,托尔斯泰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观,提出了他的著名的历史发展“金字塔”理论,即越是高高在上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越渺小,推动历史车轮的不是那些金字塔上层的达官贵人,③         。小说所热情歌颂的正是这些普通人民,是许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军官,他们朴实英勇,藐视死亡,和贵族军官的哗众取宠形成对照。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出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中体现的历史观,不超过40字。
9.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海建有一个超大光伏电站,但当地风沙大,经常有沙石吹起来,造成光伏板破损率较高。于是电站请人在光伏面板下种草来固沙,这不仅解决了光伏板受损报废的问题,还顺便改善了环境。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因为光伏板定期清洗,水流到草上,光伏板又遮挡了强光,致使牧草疯长,遮蔽了光伏电板。而人工除草的成本太高了。于是有人想出让牧民入场放羊的办法。结果,除草的效率非常高,羊也吃得胖乎乎的。电站在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又促进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帮助牧民脱贫致富。

班级举行“当代中国故事”品评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其中对你触动最深的是什么呢?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