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九年级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

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时

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 . ②⑤④③⑥① B . ⑤③④②⑥① C . ③⑥①④⑤② D . ①④③②⑥⑤
2.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藩国名臣

(明)朱国祯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记数千言,赵先生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身先之,无倦,诸生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节选自《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埒(liè):等同,齐等。②矱(yuē):尺度。③朴:通“扑”,打人的器具。

  1.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记数千言

    ②赵先生居其下

    ③诸生侧凛凛

    ④且一朴

  2. (2)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日所诵书必与埒    然而禽鸟知山林乐(《醉翁亭记》) B . 讲说甚详恳        其名鹏(《北冥有鱼》) C . 身先之            能径寸之木(《核舟记》) D . 面曰            真无马邪(《马说》)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4. (4) 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
3.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 . 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诗人很难得到家信。 C . 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 . 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 (2) 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4.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A.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证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着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1. (1) 文章第一段三次说“是事实”,用意何在?用文中的短语概括这一段论证的内容。
  2. (2) 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之外,还明示了民族自信力于当时的作用,请你在文中找到并摘抄下来。
  3. (3) 文中A,B两处画线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 (4)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

    ②“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5. 单选题
下面是某学者对他的学生说的一段话,最能准确概括学者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有人说: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A . 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不能做学问。 B . 有了图书馆和实验室也不能做学问。 C . 做学问不仅需要图书馆和实验室,更重要的是要有决心。 D . 做学问不需要图书馆和实验室。
6.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做学问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二是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三是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

请参考第①句,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分别概述材料中所说的做学问的第二,三种方式。

①自我封闭,不知借鉴;

7. 语言表达
根据语境,完成任务。

班上有些同学写作文经常使用“呆萌”“666”“酱紫”“抓狂”之类的网络词语。对此,语文老师提出了“如何看待作文中使用网络词语”的问题,并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请拟写100字左右的发言稿,要求有观点,有理由,有条理。

8. 单选题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渺茫    筋骨    麻醉    怀古伤今 B . 摧惨    流俗    视察    孜孜不倦 C . 停滞    探求    涵养    不言而谕 D . 汲取    繁殖    鲁钝    根深蒂故
9. 默写
名句默写。
  1. (1) 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2. (2) 一上高城万里愁,。(许浑《咸阳城东楼》)
  3. (3) ,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4) 苏轼《水调歌头》中写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10. 综合题
九(2)班开展了以“激活创造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各题。
  1. (1) 【活动一:提炼观点】某同学准备参加以“激活创造力”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演讲稿中引用了下面一则事例,请你说说他引用这则事例想要表达的观点。

    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从大学退学后参加了一个书法课程。“最开始,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任何用处,但是10年后,当我们设计第一台Macintosh电脑时,这些知识都回到我的脑中。我们在设计中运用了这些知识。”

  2. (2) 【活动二:分析图表】下面是某机构针对“具有创造力的人拥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的调查统计图,请你认真分析此图,并写出两条探究结论。

    (横轴X1—X9依次为: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敢于冒险、具有好奇心、有理想抱负、易于被复杂奇怪的事物吸引、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富有幽默感、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纵轴为百分比)

  3. (3) 【活动三:模拟采访】目前许多学龄前儿童参加各种兴趣班,针对“兴趣班与创造力的关系”这一话题,你将采访有关专家。请你设计两个采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