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嘉兴湖州金华四县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浙江省杭州嘉兴湖州金华四县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邵元冲先生在他的《如何建设中国文化》一文里说:“一个民族在危险困难的时候,如果失了民族自信力,失了为民族求生存的勇气和努力,这个民族就失了生存的能力,一定得到悲惨不幸的结果。反之,一个民族处在重大压迫危殆的环境中,如果仍能为民族生存而奋斗,来充实自己,来纠正自己,来勉励自己,大家很坚强刻苦的努力,在伟大的牺牲与代价之下,一定可以得到很光荣的成功!”吾人只要打开中外历史一看,就可证明邵先生的话不错!因为一民族的盛衰存亡,都系于那个民族有无“自信力”。所以失掉了“自信力”的犹太人虽然有许多资产阶级掌握着欧洲的经济枢纽,但他们很不容易以复国土。反之,经了欧洲的重创和凡尔赛条约宰割的德意志,她却能本着她的民族“自信力”向着复兴之途迈进。然而这种民族“自信力”——民族精神——的表现与发扬,却端赖于文学的熏陶,我国古时即有闻歌咏以觇国风的故事。因为文学是民族的表征,是一切社会活动留在纸上的影子;无论诗歌、小说、音乐、绘画、雕刻,都可以左右民族思想的。它能激发民族精神,也能使民族精神趋于消沉。从我国的文学史来看:在汉唐的诗歌里都有一种悲壮的胡笳意味和出塞从军的壮志,而事实上证明汉唐的民族势力极强。晚唐诗人耽于小己的享乐和酒色的沉醉,所为歌咏,流入靡靡之音。晚唐的诗坛充满着颓废、堕落及不可救药的暮气;他们只知道沉醉在女人的怀里,呻吟着无聊的悲哀,而晚唐终于受外来民族契丹的欺侮。清中落以后,桐城派文学家姚姬传提倡文章的作法——“阳刚阴柔”之说,曾国藩等附和之,那一个时期中国文坛上,都充满着阴柔的气味,甚至近代人林琴南、马其昶等还“守此不堕”,而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咱们中国从姚姬传时代到林琴南时代,受尽了外人的侵略,在邦交上恰也竭尽了柔弱的能事!由此看来,文学能转移民族的习性。

我们从整个中国文学史来看,唐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特殊的地位。不但它声韵的铿锵和格调的度化,集诗歌的大成,为后来的学诗者所效法,而那个时代——唐代的诗坛有一种特别的趋势,就是描写民族战争文学的发达,在别的时代可说绝没有这样多的。如西汉中世,富贵化的古典词赋甚发达,北宋二百年只有描写儿女柔情的小词盛达。在唐代却不然,初唐诗人的壮志,都具有并吞四海之志,投笔从戎,立功塞外,他们都在做着悲壮之梦,他们的意志是坚决的,他们的思想是爱国主义的,这样的诗人才可称为“真正的民众喇叭手”!中唐诗人的慷慨激烈,亦大有拔剑起舞之概!他们都祈祷祝颂战争的胜利,虽也有几个非战诗人哀吟痛悼,诅咒战争的残忍;但他们诅咒战争,乃是国内的战乱,惋惜无辜的死亡,他们对于与别个民族争雄,却都存着同仇敌忾之志。如素被称为非战诗人的杜少陵,也有“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看吧!唐代的诗人怎样的具着“民族自信力”,一致地宣扬民族精神!和现在自命为“唯我派诗人?”“象征派诗人?”只知道“蔷薇呀!”“玫瑰呀!”“我的爱呀!”坐在“象牙之塔”里,咀嚼着“轻烟般的烦恼”的人们比较起来,真令人有不胜今昔之感呢!

(摘编自宗白华《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加剧,我们有理由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建构问题表示格外的关注。怎样理解和把握文学的民族性,是文学艺术界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理论课题。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事物都有自己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其中内容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成分,而形式从总体上看是受内容制约并为内容服务的。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文学的民族性包含着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而且还要看到文学民族性的灵魂和核心是文学内容的民族性。文学的民族性会由于内容的千差万别而呈现出不尽相同的形态,但其共同的、共通的基本要素则应是贯穿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才是文学民族性的核心与灵魂。俄国作家果戈理在《关于普希金的几句话》里就曾指出:“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穿的无袖长衫,而在表现民族精神本身。”俄国的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也进一步指出:“无论如何在任何意义上文学都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鲁迅同样主要是从内容的层面来理解和把握民族性的具体内涵的。他在《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一文中评论陶元庆的绘画时说:“他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魂灵——要字面免得流于玄虚,则就是民族性。”联系鲁迅青年时代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谈到中国必须接受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时所说的“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所谓“中国向来的魂灵”无疑是指中国传统绘画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韵味,它也可能有某些形式的要素,但更主要的应该是精神——亦即内容。

强调文学内容的民族性是文学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视文学形式的民族化建构。但这里必须明确如下三点:首先,不能把民族形式视为文学民族性的核心。某些外来形式完全可以用来表现中国的民族精神并在这种表现过程中逐渐中国化。例如,新时期之初王蒙创作的《春之声》等小说就采用了西方的“意识流”手法,你能据此而否定这些小说所具有的民族性吗?其次,民族传统是不断发展的。文学形式的民族化建构当然要继承民族传统,但是传统又不是凝固的。再次,民族形式是多样的。当年解放区文学那种带有“大众化”印记的民族形式在光大中国文学的“民间传统”方面确实成就不俗。

       我们的文学只要切实地展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只要和我们民族的愿望、民族的历史、民族的生存、民族的命运息息相通,则不论它在艺术上使用什么样的技巧和方法,不论它属于什么流派,它都一定是民族的,一定是有艺术生命力的。反之它将很难得到民族的认同,很难葆有长久的艺术生命。

(摘编自《文学与民族精神》)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邵元冲先生在他的《如何建设中国文化》中表达了自信力对于一个民族在困难时候的重要性,宗白华将犹太人和德意志民族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这一观点的认同。 B . 唐代诗歌具有声韵铿锵和格调度化的特点,集诗歌之大成,有并吞四海、同仇敌忾之志,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最重要的地位。 C .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杜工部作为非战诗人,仍然宣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力。 D . 鲁迅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认为既要接受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又要重视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主要是从内容的层面来理解和把握民族性的具体内涵的。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民族“自信力”端赖于文学的熏陶,清中落以后,文坛充斥阴柔之气,此时的中国在外交上也极尽柔弱之能事。所以一个民族只有在文学上具备阳刚之气,才能具备民族自信力。 B . 和唐代诗人相比,中国当代文坛上有那么一批所谓的“象征派诗人”“唯我派诗人”,坐在象牙塔里,缺失民族自信力和民族精神。对此,宗白华予以强烈批判。 C . 别林斯基认为“无论如何在任何意义上文学都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这和果戈理在《关于普希金的几句话》中对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认识具有一致性。 D . 受博尔赫斯的时间理论影响,余华在小说叙事时采用重复与循环的叙述结构,在写作中情感零度介入,因而他的作品缺乏了文学本应具有的民族性。
  3. (3) 请结合材料内容,推断出下列选项中属于“初唐”诗歌的一项是()
    A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B . 希逸近来成懒病,不能容易向春风。 C .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D .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方法。
  5. (5) 请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构建当代中国文学的民族性。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库麦荣(节选)

贾平凹

在陕西西北角的山区,曾经出现过许多民间剪纸艺人,库麦荣是最著名的。每个人都是为着某一种事业降生在了世上,这我已深信不疑,比如李昌镐对于围棋,奥本海默对于原子弹,罗纳尔多对于足球。但是,为剪纸而生的库麦荣,只知道她就是喜欢剪纸,剪纸对于社会和她本人有何等意义却浑然不晓,甚至有些痴呆。

丈夫一直不愿意她剪纸,因为一个农妇的职责就是劳动着扒拉着粮食和伺候丈夫的白天和晚上,但库麦荣就是爱剪纸,整晌出去给镇上剪婚礼上的喜纸或窗花,回到家里又常常剪这样剪那样,以致把锅里蒸着的馍蒸成了黑炭。丈夫承包管理了子午岭的山林,最后把家也搬上山去,为的是绝断她剪纸的兴趣。而库麦荣仍是爱剪纸,上山了总还是十天八天里来镇上买彩纸。“这女人是不可理喻的。”穿着丝绸褂子的纸店老板王顺山摇着头,他的眼里有一种异样的光。

那天,吃过早饭丈夫的脾气就不好,库麦荣不明白他又怎么啦,想了想,是丈夫没有吃好。库麦荣说:“早起没给你磨豆浆也不至于就要饿死呀。”丈夫说:“你头明搭早就剪纸,给你剪丧衣呢还是剪冥钱呢?”两人就吵起来。丈夫口笨,吵不过,提了拳头便打,最后是用簸箕盖住她的身子拿树条子抽。丈夫的树条子已经抽断成一截一截,问还剪纸不,回答还剪。丈夫扔下树条子,流了眼泪,呼号着我这是前世造了孽了,去沟梁查看林子。库麦荣却号啕大哭起来,她想死去,就走出来到一个崖畔,崖畔上有一块突出的平石,可以跳下去,穿过那一层层云就掉到深涧。但是,石头上坐着一只狼。库麦荣先是吓了一跳,从来没听说子午岭上还有狼呀,随即就镇静了,想,反正要跳崖的,让狼吃了也罢。狼却没有吃她的意思。拿眼睛看着她,好像还有些羞涩和畏惧。

“喂,”库麦荣说,“你不吃我?那你就离开这里呀!”

狼坐着纹丝不动,似乎那块石头属于它的。这时候她听见了断断续续飘过来的歌声,扭头看到从山下像绳一样甩上来的小路上有人爬着,是王顺山,竹篓里装着一卷儿大红色的纸。库麦荣怔了一会儿 , 就转身回去了。

从此,丈夫再没有反对过库麦荣剪纸,并且他把她剪出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山水人物都保存起来。库麦荣奇怪丈夫怎么变得这么好了,问那天王顺山对他说了些什么,丈夫不告诉她。

在很长很长的日子里,王顺山数次背着竹篓上了子午岭,库麦荣也数次下山来到镇上。女人长腿软腰,坐在纸店的条凳子上为一群人表演剪纸,那一张小小的脸长满了雀斑并不好看,但她的眼睛细长而幽幽放光,使你真的有遇上狐狸精的感觉。精明的王顺山从县城贩来了学生用的作业本,糊窗户的麻纸,祭奠的烧纸,再就是花花绿绿剪窗花和纸扎的彩纸,任着库麦荣来剪。库麦荣欢得像风中的旗子,图案越剪越复杂,竟剪出了宽四尺长丈二的一幅四月八日山神庙会图。

库麦荣又一回到镇上买纸,并且提了一篮晾干的金针菜。她在王顺山的抽屉里发现了她剪出的各类动物图案,很是吃惊。她问了王顺山,王顺山才把她丈夫定期偷她剪纸拿来卖钱的事说了,库麦荣怔了半日 , 说:“原来你也瞒了我呀?!”起身回山了,一篮子金针菜就扔在王顺山的门道里。

进入冬季以后,雪天里山林不扬起火,也不大会有人进山偷砍木料,吃得壮壮实实的丈夫精力充沛,就隔三岔五去山下一趟。现在轮到他去山下买彩纸了,又将山下来买剪纸的人引到了山上。库麦荣见不得丈夫和那些人讨价还价,她坚持不卖,她剪纸是她的爱好,高兴了能整日整日地剪,剪出的纸贴满窗户和四壁,不悦意了又将所有的剪纸一把火烧了。她不肯卖,丈夫就和她吵,又是偷着抢着将一部分卖给人家。

“卖了你再剪么。”丈夫说,“那你剪着不是白剪啦?”“我高兴呀!”库麦荣说,“嘴是说话用的,话说过了还唱歌哩,唱歌就是高兴了才唱呀!”

王顺山是在过后的十二天早晨来到了山上,她已经原谅了他曾经伙同着丈夫偷卖她剪纸的行为。她看着冻得满脸通红的王顺山,帮他卸下装着各种彩纸的背笼。王顺山告诉说,镇子上又来了一些省城人,他们都冲着她的剪纸来的,但他不能引着他们上山来,他得事先征询她的意见。

“他们有的是钱,已收集着你的剪纸要出版一本画册。”

“印一本书?”

“是的,书印出来了,你就更出名了!”

“出名?”

库麦荣并没有王顺山想象中的那份激动,甚至有些茫然,在她的心目中,别人知道库麦荣和不知道库麦荣有什么区别呢?

在白皑皑的雪的衬托下,她开始给王顺山表演剪纸。剪出了起起伏伏的子午岭和子午岭上的树林,剪出了老虎狮子猴子兔子和鸡狗,也剪出了狼和老鼠蝎子蟾蜍七星瓢虫。剪出一个,让王顺山就摆在雪地上,银白的雪地上一片一片的红。她眼里这些动物都活了起来,都在雪地上奔跑撒欢。她最后剪出的是她的形象,她已经人到中年了,剪出的却是头上插了花的娘子模样,娘子在舞蹈着。“我是剪花女娲!”她说,眼睛眯眯的,十分妩媚,觉得她和这些动物充满了爱,和子午岭充满了爱,和眼前这个脸刮得干干净净会说话又会温柔的男人充满了爱,她同外界的关系就是爱的关系。

库麦荣不知道诗是什么,她竟是忘却了日子的艰难和琐碎,忘却了那个粗鲁和打着嗝儿臭气的丈夫。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为剪纸而生的库麦荣,对剪纸的喜爱到了痴呆的程度,就如李昌镐对于围棋,奥本海默对于原子弹一样。 B . 王顺山对库麦荣痴迷于剪纸这件事嗤之以鼻,认为她是“不可理喻的”,“摇头”说明他对库麦荣的不理解。 C . 库麦荣小小的脸上长满了雀斑,并不好看,一双细长的眼睛却幽幽放光,就如狐狸精一样擅长蛊惑人心。 D . 库麦荣对世间万物充满了爱,她用剪纸创造了各种活灵活现的动物,骄傲而自豪地称自己为“剪花女娲”。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篇就对库麦荣的剪纸技艺进行了详细介绍,可谓先声夺人,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小说通过丈夫搬家、毒打等情节,侧面写出库麦荣对剪纸艺术的执着追求,表明她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与自主精神。 C . 小说以库麦荣沉浸在诗一样美妙的剪纸世界作结,给小说增加了田园牧歌式的情调,起到了深化小说主旨的作用。 D . 小说通过塑造一个西北民间剪纸艺人形象,浓墨重彩地展现库麦荣对剪纸情有独钟的追求,展现民间传统文化的魔力。
  3. (3) 加点的两处对于库麦荣“怔”的描写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
  4. (4) 文中渗透着贾平凹对女性生存与发展的独特思考,试结合库麦荣这一形象作简要分析。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次山谢表

[南宋]洪迈

元次山为道州刺史 , 作《舂陵行》,其序云:“州旧四万余户,经贼以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期限者罪至贬削’。于戏!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若不应命,又即获罪戾。吾将静以安人,待罪而已。”其辞甚苦,大略云:“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邮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更无宽大恩,但有迫催期。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逋缓违诏令,蒙责固所宜。”又《贼退示官吏》一篇,言贼攻永破邵,不犯此州,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其诗云:“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二诗忧民惨切如此。故杜老以为:“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天下少安,立可待矣。”遂有“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之句。今《次山集》中,载其《谢上表》两通,其一云:“今日刺史,若无武略,以制暴乱;若无文才,以救疲弊;若不清廉,以身率下;若不变通,以救时须,则乱将作矣。臣料今日州县堪征税者无几,已破败者实多,百姓恋坟墓者盖少,思流亡者乃众,则刺史宜精选谨择以委任之,固不可拘限官次,得之货贿出之权门者也。”其二云:“今四方兵革未宁赋敛未息百姓流亡转甚官吏侵刻日多实不合使凶庸贪猥之徒凡弱下愚之类以货赂权势而为州县长官。”观次山表语,但因谢上而能极论民穷吏恶,劝天子以精择长吏,有谢表以来,未之见也。世人以杜老褒激之故,或稍诵其诗,以《中兴颂》故诵其文,不闻有称其表者,予是以备录之,以风后之君子。次山临道州,岁在癸卯 , 唐代宗初元广德也。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次山:元结,字次山。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四方兵革未宁/赋敛未息/百姓流亡/转甚官吏侵刻日多/实不合使凶庸贪猥之徒/凡弱下愚之类以货赂/权势而为州县长官。 B . 今四方兵革未宁/赋敛未息/百姓流亡转甚/官吏侵刻日多/实不合使凶庸贪猥之徒/凡弱下愚之类/以货赂权势/而为州县长官。 C . 今四方兵革未宁/赋敛未息/百姓流亡/转甚官吏侵刻日多/实不合使凶庸贪猥之徒/凡弱下愚之类/以货赂权势/而为州县长官。 D . 今四方兵革未宁/赋敛未息/百姓流亡转甚/官吏侵刻日多/实不合使凶庸贪猥之徒/凡弱下愚之类以货赂/权势而为州县长官。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刺史,又称刺使,在隋唐时期,是州郡之长,在文中与后文杜甫提及的“邦伯”意思相同。 B . 邮亭,是古代给传递信件的人沿途休息的地方,与驿站功能相似。 C . 谢表,古代臣子感谢君主的奏章,大多内容单一,文辞华丽。元次山的谢表延续了这种写法。 D . 癸卯,天干地支之一,用以纪年月日。前一位是“壬寅”,后一位是“甲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元次山作为道州刺史,感慨处境两难:如果执行上级的命令,造成地方动荡,刺史难辞其咎;如果不执行上级的命令,要受征敛失期的罪责。 B . 元次山在《贼退示官吏》中将贼与官对比,指出山贼见到道州又小又穷,没有进犯,长官们如果苦苦征收赋敛,就是官不如贼。 C . 杜甫高度赞赏了元次山的《贼退示官吏》《中兴颂》两首诗,称其如秋月般明亮,华星般永恒。 D . 元次山认为挑选委任刺史很重要,必须选择文韬武略、清正廉洁、灵活变通的人担当,否则,州县容易发生祸乱。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天下少安,立可待矣。

    ②则刺史宜精选谨择以委任之,固不可拘限官次,得之货贿出之权门者也。

  5. (5) 南宋洪迈抄录唐代元次山谢表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4.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赠从兄车骑一首

[魏晋]陆机

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翩翩游宦子,辛苦谁为心。

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营魄怀兹土,精爽若飞沉。

寤寐靡安豫,愿言思所钦。感彼归涂艰,使我怨慕深。

安得忘归草,言树背与衿。斯言岂虚作,思鸟有悲音。

【注释】①谷水:华亭谷,因陆机祖父陆逊曾被封为华亭侯而得名,陆逊曾居于此。 ②婉娈:美好的样子。 ③昆山:《太平寰宇记》载“华亭谷东二十里有昆山,陆逊父祖墓在焉”。 ④言:助词,无义。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歌开头两句和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所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B . 诗歌第五句写诗人自己仿佛看见了谷水之北祖父的旧居,有思念故乡的山水和亲人之意。 C . 诗人因欲归不得,由慕生怨,以至想得到“忘归草”,种在堂前屋后,以排解内心的愁绪。 D . 诗歌以“悲”始又以“悲”结,全诗笼罩着悲凉的基调,感情真挚、深沉,动人心弦。
  2. (2) 诗人是如何来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燕歌行并序》中,“”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
  2. (2) 《兰亭集序》中用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
  3. (3) 《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句子是:“。”
  4. (4) 《李凭箜篌引》中,“”两句正面写乐声,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构思奇特,形神兼备。
6.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话剧语言常常有水土不服之感。究其原因,是因为话剧语言欧化严重,不利于作品主题的表达,更不利于剧中人物感情的抒发,影响了读者阅读快感,破坏了剧作的整体性。通观《茶馆》中人物的语言,符合现代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不是        西化语言,而是自然随性,生活气息浓烈。老舍用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将市民的心理挣扎以及人物个性刻画得       

老舍对语言有独特执著的美学追求,主张“从生活中学习语言”,因而其语言风格        。“京味”语言的艺术特点是重头戏,老舍能在形形色色的人物语言中采用朴实通俗的语言,鲜活生动地将“京味”表达出来。在创作的过程中,老舍将平凡的故事在方言表达中烧出一种原汁原味的“北京味道”。老舍作为语言大师,为中国20世纪文学语言的创造发展,作出了        的巨大贡献。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生搬硬套 栩栩如生 标新立异  永垂不朽 B . 照本宣科 入木三分  标新立异 永垂不朽 C . 照本宣科 栩栩如生 自成一家  不可磨灭 D . 生搬硬套 入木三分  自成一家 不可磨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究其原因,是因为话剧语言欧化严重,影响了读者阅读快感,破坏了剧作的整体性,不利于剧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更不利于作品主题的表达。 B . 究其原因,是话剧语言欧化严重,影响了读者阅读快感,破坏了剧作的整体性,不利于作品主题的表达,更不利于剧中人物感情的抒发。 C . 究其原因,是话剧语言欧化严重,影响了读者阅读快感,破坏了剧作的整体性,不利于剧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更不利于作品主题的表达。 D . 究其原因,是因为话剧语言欧化严重,不利于剧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更不利于作品主题的表达,影响了读者阅读快感,破坏了剧作的整体性。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7.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催化在自然界普遍存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懂得用酒曲(生物酶催化剂)酿酒。(            ),比如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下合成的氨,是化肥工业和基本有机化工的主要原料。然而,催化反应发生的过程和催化作用机理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黑匣子”。长久以来,人们开发催化剂的过程更像“炒菜”,咸了加水,淡了放盐,在不断“试错”中         。设计催化剂一直是科学家追求的目标,实现催化反应的精准调控。为了获得乙烯、丙烯、丁烯等低碳烯烃,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技术是传统的费托合成技术,受限于催化作用原理,该过程需要大量的水,且能耗大。“纳米限域催化”概念使新技术不需要水煤气变换制氢过程,           。回顾研究历程,傅强感慨,创新建立在长期的积累和扎实的基础之上,先要有量的积累,        , 最终实现从 0 到 1 的突破。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催化与现代工业生产密不可分 B . 现代化工产品生产更加离不开催化 C . 催化剂与现代化工产品生产密不可分 D . 现代化工产品生产更加离不开催化剂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8.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到我作为强者的样子。”在北京冬残奥会上,视障运动员王跃在“两项女子中距离视障”滑雪比赛中获得铜牌,实现了我国该项目奖牌零的突破,惊艳了世界。

“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一个弱者。”“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半岁失聪,通过学习唇语与人正常交流,以顽强的毅力努力学习,最终成为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

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命运由自己书写,成为强者还是弱者,全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