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学习质量检测(3月月考)试卷

黑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学习质量检测(3月月考)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一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语言表达
下图是某社区预防接种站的工作流程,请你介绍此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图片_x0020_100001

2.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回目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格式,不是雕虫小技,而是      。我们常说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一百回的《西游记》,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所谓“回”就是“回目”,又称章回题目,是章回小说的典型特征。在章回小说由民间说书艺术雅化为文人案头之作的过程中,回目形式由单句发展为偶句,字数也由      而逐步定型为七八言,(1) , 而且也便于追求文字和音韵上的形式美。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期。作为杰出代表的四大名著是典型的章回体小说,即每一回的标题都是一副词句工整、前后相衡的对联。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因为就大多数回目而言,句子可长可短,结尾可平可仄,句式灵活多变,与诗的形式并不相同,反而与对联更为      。在章回小说的每回之前,(2) , 让读者看了此联就知道这回所要讲述的内容;      统观阅读小说回目,还可以从中了解整部小说的叙述脉络。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枝独秀    错落有致    吻合    如果 B . 一枝独秀    参差不齐    契合    不但 C . 独树一帜    错落有致    吻合    不但 D . 独树一帜    参差不齐    契合    如果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被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 B . 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 C . 将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 D . 将对联这一独特的中国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
  3. (3) 请在文中(1)(2)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 名著导读
许多回目本身就可以当作言辞优雅、意境生动的名联来欣赏。下面选取了《红楼梦》三个回目,请你从中任选一个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加以赏析。
  1. (1) 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2. (2)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3. (3) 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膳”
4.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嗅梅

无尽藏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首诗中“尽日”交代了寻春心情的急切和行动的持久,“踏遍陇头云”用夸张手法表现出寻春的艰辛。 B . 第一首诗“笑”字意味丰厚,既有对自己艰苦寻春而不见春的暗笑,也有对归来后感受到春就在身边的自得。 C . 第二首诗情感富有变化:诗人因寻春不得而惋惜和遗憾,因看到大林寺桃花盛开而惊异,因发现春景尚在而欣喜。 D . 两首诗语言华丽,构思精巧,立意新颖,既富有情趣,又包含深刻哲理,读来耐人寻味,感觉耳目一新。
  2. (2) 两首诗蕴含的哲理有何异同之处?请简要说明。
5.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北京小伙子小李,重点高校毕业,工作体面、有车有房、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他这样的人生经常被称为“标配人生”,令许多同龄人羡慕不已。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多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追求“标配人生”,他们认为“标配人生”目标很清晰,追求“标配人生”的人值得尊重。

材料二:大学毕业生顾亚毕业后来到海嘎小学任教,全校只有几十名学生,孩子内向自卑,整个校园死气沉沉。顾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山里的孩子们走向更远的世界。顾亚拿出自己的积蓄,买来乐器,成立校园乐队。在顾亚的带领下,孩子们变得阳光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

  润德中学高三(1)班计划举行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会。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润德中学高三(1)班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过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时尚黄腔”。到了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其实,越是传统装的,就越是时尚的。令大家折服的一个好例子,就是历来很边缘、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远方的年轻人乘飞机去观赏,竟成一种时尚。

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的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和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帜,其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理由究竟何在。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对戏曲的疏离现状,培养出更多“粉丝”,甚至将来在他们中还会产生新的戏曲工作者,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

同时,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认为他们“喜新厌旧”或“喜旧厌新”。趣味不能划一,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所谓新与旧是相对而言,实质上都是当代艺术家在戏曲深厚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比如《曹操与杨修》是从无到有,再如《牡丹亭》的文本剪裁、音乐伴奏、表演与导演、服饰与灯光,都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心血,是一种追求古典韵味的隐形化现代处理。有了古典美,还有现代美,戏曲的道路才宽广。

一要美,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善,在陶冶情性的艺术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有利于观众的心灵建设。戏曲能做到真善美的有机结合,一定可以克服偏见或成见,赢得年轻人,也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周飞亚、王瑨《戏曲艺术与年轻观众》,《人民日报》2020年7月16日)

材料二: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

在艺术回归的时代,全媒体是技术、背景、视角,也是价值观和审美观,但它不是内容。它的内容仍然是人的身体、声音、情感,以及其所依附的乡土和家国,这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媒体背景下的极其珍贵的个别性、独特性。我们可以拥有一万台相同的电脑,但透过屏幕却能映射出一万张不同的面庞。这一万张不同的面庞因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宗教而构成不同的表情。如果一万台电脑映射出的是同一张面孔、同一个表情、同一种眼神,那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就是人类文明的灾难。

人类在进入新世纪、新时代方才意识到,我们一直所追求的现代化、国际化,为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资产——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正日益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2001年的5月18日,坐落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方略。美国是致力推进现代化的急先锋,可就是在美国,人们已经意识到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危机。于是,在全媒体时代的文化风气当中,就有一种非常自觉的对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向。各民族、各地域在任何时代都不像在21世纪已经过去的这19年中,对本土文化予以如此高度的重视。以舞台艺术为例,在国首演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它所使用的音乐元素既非欧美的古典音乐,也非美国当下的流行音乐,而是古老的非洲乡土音乐,甚至于乡土歌谣。而恰恰是这种地域的、民间的歌谣和说唱艺术,构成了今天最为时尚的嘻哈音乐。音乐剧的发展也已逾百年,现在的百老汇,有最好的剧场、最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使用的表演元素大都是最传统的,而这个最传统的表演元素显示出来的品质却是最现代的。

正像在中国一样,最古老的艺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恰恰焕发出最现代的魅力,比如昆曲、梨园戏等。因此,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正视人的内心世界,更加正视不同文化背景的独特传统和独特表达。从某种意义上看,回归就是创新,传播也是传承。创新需要内容的支撑,这个内容就是要在标准化、统一化的共同模式中展示个别性的传统。而传播本身的意义,即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用更现代的科技手段有选择性地传播你所要传承的文化内容。因而,传播本身就变成了传承。所以,当我们迎接全媒体时代到来之时,我们所要唤醒的恰恰就是向传统、向内心的回归,更加自觉地在全媒体的背景下展示出各自的独特,这也是中国戏曲生命力的传承。

(摘编自罗怀臻《传统戏曲的全媒体生命力》,《光明日报》2020年3月1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多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是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年轻人更多追求时尚文娱。 B . 只要利用好国家政策,多创造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有更多接触,就能拉近他们与民族戏曲之间的距离。 C . 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推动艺术与文学向更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所以要在作家作品中形成时代间的代际感。 D . 全媒体时代如果将创新融入戏曲艺术,那么即使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也可以呈现出最现代的艺术品质。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观众的喜欢,我国的戏曲艺术也不例外,而且当代戏曲艺术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相对变小了。 B . 梨园戏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新戏《董生与李氏》让不少年轻人不远千里去观赏的原因是该剧实现了传统和时尚的结合。 C . 既不使用欧美古典音乐,又不使用美国当下流行音乐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取得成功,应归功于其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回归。 D . 现在有最好剧场和音乐剧演员的百老汇,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最现代的品质,这一点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戏曲艺术创新的一项是(   )
    A . 抖音中的戏曲短视频 B . 古典美学与现代意识交融的《牡丹亭》 C . 具备古典美的《曹操与杨修》 D . 融入了乡土歌谣的音乐剧《汉密尔顿》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5) 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戏曲拥有更多的年轻观众?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7.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智斗(选段)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上坡上走过。)

胡传魁:嘿,阿庆嫂!

阿庆嫂:(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你好哇?

阿庆嫂: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哈哈哈……

阿庆嫂: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好说好说。

阿庆嫂: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胡司令,抽一支!(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点烟。)

刁德一:(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人家不会,你这是干什么啊!

刁德一:(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哈哈哈……

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注释】京剧《沙家浜》讲的是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胡传魁是其司令。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胡传魁和阿庆嫂再次相逢后,阿庆嫂寒暄地问胡传魁“哪阵风把您给吹来了”意在查明其回沙家浜的真实目的。 B . 草根出身的胡传魁,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气。阿庆嫂讲话也很得体,轻轻带过自己的恩惠,且半开玩笑地说“后怕”。 C . “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表明阿庆嫂作为一个外乡人,希望“树大根深”的参谋长刁德一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照应一下。 D . 题目“智斗”表明斗争的激烈:敌人设置圈套,步步紧逼,企图抓住漏洞;阿庆嫂则察言观色,反击对手,保护自己。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至“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进屋)”这部分的对白与唱词交代人物关系,为下面矛盾冲突的展开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B . “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这一文本内容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突出了阿庆嫂的敏锐。 C . “垒起七星灶”至“人一走,茶就凉……”运用对偶、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点出了自己与客人的关系,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形象生动。 D . 本选段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茶馆老板娘地下党阿庆嫂和敌伪头目胡传魁与刁德一之间,描写了他们之间的相互试探、相互提防。
  3. (3)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4. (4) 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8.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良尝游下邳圯上,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 , 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毂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子房始所见下邳把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穀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 , 祠黄石。

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乙)

夫子房受书于把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注]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选自苏轼《留侯论》)

【注释】“一击”指张良为韩报仇,在秦始皇东游时,张良与客狙击秦皇,误中副车一事。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B .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C .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D .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2. (2)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鸡鸣,指平明之后的一段时间,相当于凌晨1至3时,与丑时相对应。 B . 伏腊,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C . 高祖,古代帝王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文中指汉高祖刘邦。 D . 匹夫,泛指平民百姓,也指有勇无谋之人。文中之意是后者。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文主要表现圯上老人对张良忍耐品质的考验;后文主要论述圯上老人“意不在书”,在“折”张良不忍之心的观点,两文都着眼于“忍”。 B . 从圯上老人处获得兵书,张良功成不忘本,将黄石取回“葆祠之”;后人每逢扫墓以及冬夏节日祭祀张良的时候,也同时祭祀黄石。 C . 司马迁原以为张良是高大威武的样子,等到看见他的画像,却发现相貌像个美丽的女子,由此可见不可以貌取人。 D . 苏轼认为张良有盖世之才,可以像伊尹、姜太公之一样施行安邦定国的谋略,并认为他刺杀秦始皇之举,事虽不成,其勇可嘉。
  4. (4)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②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惟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③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5. (5) 综合两则材料分析,老人为什么用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张良?
9.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2. (2)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晳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唱着歌回去。
  3. (3)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到孔子听了子路的志向后笑了笑,这是因为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