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卷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卷
教材版本:物理
试卷分类: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实验探究题
     
  1. (1) 如题图甲所示,物块的长度为cm;如题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是s。

  2. (2) 如题图所示,温度计读数方法(选填“A"“B"或“C")会使测显温度偏低;按照正确方法读数,该温度计的示数是℃。

  3. (3) 小明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他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横梁平衡时如题图甲所示;小明接着将金属块放在左盘,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横梁再一次平衡,这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位置如题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g。如题图丙所示,用细绳将金属块系好后慢慢放入装有60cm3水的量筒中,金属块的体积为cm3 , 密度为kg/m3

2. 实验探究题
小军发现外婆家的咸鸭蛋咸味适中,他猜想这可能与腌制咸鸭蛋的盐水密度有关,于是他决定测量外婆家用来腌制咸鸭蛋的盐水密度。

  1. (1) 小军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并将游码移到标尺的刻度处,他观察到指针偏向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使天平平衡。
  2. (2) 接着,小军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为g。然后,他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为mL。
  3. (3) 最后,测得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0g,则盐水的密度为kg/m3
  4. (4) 小军测出盐水的密度之后,想进一步测量一块放不进量筒的矿石的密度,步骤如下:

    ①测出矿石的质量为mo

    ②测出烧杯装满水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将矿石缓慢放进装满水的烧杯中,矿石能完全没入水中,待水不再溢出,擦干烧杯外壁的水,测出此时烧杯、水和矿石的总质量为m2

    根据上面的数据,可知矿石的密度ρ=。(用mo、m1、m2 来表示)

3. 实验探究题
为确定某种金属块的密度,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调节天平平衡。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
  2. (2) 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m为 g;
  3. (3) 用量筒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将水倒入量筒,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再把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水面升高,如图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体积V为 cm3
  4. (4) 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该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5. (5) 若实验中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某同学用烧杯代替量筒继续做实验,其探究步骤如下:

    ①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把一个质量为m0的金属块放入烧杯中,发现金属块沉入水中,如图丁所示,用油性笔记下此水面位置M;

    ②用天平测出烧杯、水和金属块的总质量m1

    ③将金属块从水中取出,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处,如图戊所示;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⑤已知水的密度为ρ,则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为:(请用m0、m1、m2和ρ等符号表示)

4. 实验探究题
小珠想利用天平、标有“50mL”的烧杯测量一未知液体样品的密度。

  1. (1) 为了减少实验中液体样品的用量小珠受到“乌鸦喝水”故事的启发,将一长、宽、高分别是6cm、3cm、2cm长方体放入空烧杯中,如图甲所示,长方体体积是 cm3

    ①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先将游码放在 处,若观察到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②如图乙所示,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物块的总质量为 g。

    ③如图丙所示,在烧杯中倒入被测液体直到液而达到“50mL”刻度处,并用天平测量此时烧杯的质量为93.2g。则烧杯中液体的质量是 g。

    ④液体的密度是 g/cm3

  2. (2) 若倒入液体时,物块的放置方式如图丁所示,其他步骤不变,则测量结果将会 (选填“偏大”、“不变" 或“偏小”)。

5. 实验探究题
小刚使用一种医用免洗洗手液对手部进行消毒时,闻到浓浓的酒精味。瓶上商标显示这种洗手液主要成分是浓度为75%的酒精。于是,小刚对其密度进行测量。

  1. (1) 实验前,将天平放在工作台上,游码移到标尺“0”刻度处,指针静止在如图甲位置,小刚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选填“左”或“右”),使天平平衡。若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没有调到“0”刻度处,测量结果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 (2) 将盛有适量洗手液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烧杯和洗手液总质量为g;将部分洗手液倒入量筒后,测得烧杯和剩余洗手液总质量为42.4g;若量筒内液面如图丙,则量筒内洗手液体积为mL,其密度为g/cm3
6. 实验探究题
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探究课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1. (1)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如图甲所示,于是小丽同学直接使用天平进行测量。此时,同组同学马上阻止说:小丽的做法不对,不对之处是没有把游码向左移到标尺的
  2. (2) 纠正错误后,发现天平横梁不平衡,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向(选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中线处。
  3. (3) 接着把小石块放在天平左盘,当右盘中放入20g、5g砝码各一个时,天平横梁刚好平衡,则小石块的质量是
  4. (4) 然后用一细棉线系住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然后取出小石块,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是 20mL,则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5. (5) 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kg/m3
7. 实验探究题
小段在家中找到一圈细钢丝,他想测出钢丝的直径。下面是他设计的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 (1) 实验器材:细钢丝、铅笔、
  2. (2) 实验步骤:

    如图所示,将钢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如图所示,钢丝绕圈的总长度为cm;

  3. (3) 通过计算得,钢丝的直径约为mm;
  4. (4) 如果在绕圈时没有注意,使得绕出的线圈有重叠,会使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 (5) 如果在绕线圈时没能做到线圈与线圈紧密靠拢,会使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8. 实验探究题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图乙是做了多次实验记录的蜡烛(A、B、C是蜡烛的位置)和对应像(A1、B1、C1是像的位置)的位置。

  1. (1) 实验时选用___________(填正确选项的字母),且垂直放置在水平;
    A . 平面镜 B . 5mm厚的透明玻璃板 C . 2mm厚的透明玻璃
  2. (2) 蜡烛B跟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
  3. (3) 小明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4. (4) 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虚”或“实”)像;
  5. (5) 汽车抬头显示系统 (如图甲)简称HUD。HUD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信息,如车速、油耗等,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①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度;

    ②为了使挡风玻璃所成的像离人眼距离达2米以上,甚至更远,以便避免观察数据时眼腈的疲劳,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将显示器上的字体变大

    B.将显示器安装在后挡风玻璃上

    C.让显示器上的信息通过多面平面镜多次成像

9. 实验探究题
小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如下几次试验:

  1. (1) 由图甲可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cm。要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 (2) 在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3. (3) 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0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选填“不完整的像”、“完整的像”、“完整的像但较暗”);
  4. (4) 在图乙中保持凸透镜在50.0cm刻度值不变,使光屏上的像变小,则蜡烛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适当移动光屏;

  5. (5) 如图丙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图丙所示刻度线处,则人眼应该在图中(选填“A”、“B”或“C”)处且朝着相应方向,才能观察到烛焰正立、放大的像;
  6. (6) 图丁中,点燃蜡烛,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不改变眼镜和透镜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填“光屏远离透镜”或“蜡烛靠近透镜”)。
10. 实验探究题
在探究声的特性时,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划过,(填“改变”或“不改变”)纸片划动的速度,观察纸片振动,可探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2. (2) 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边,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的一端,听其响度;(填“改变”或“不改变”)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填“改变”或“不改变”)手拨动锯条的力,观察锯片振动,可探究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