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市第九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

黑龙江省哈市第九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的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哥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而《笑做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B . 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 .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D . 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 . 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C . 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最后点出侠的社会意义,层次分明,逐层深入。 D . 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B . 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 C . 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D .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 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

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糜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

文学性重要吗?重要。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但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会沿着自己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

(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

材料三:

科幻小说是姓“科”还是姓“文”,一直有争论。就如武侠小说是武侠题材的小说,不等于武术和侠行;侦探小说是侦探题材的小说,不等于刑侦侦破;科幻小说是科学幻想题材的小说,不等于科学技术。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以刘慈欣、王晋康和韩松这“三剑客”的作品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了明显变化:一是因果关系的时间叙事结构已被打破,现实和虚拟交织的时空组织造就了结构的精美;二是类型小说的通俗化和现代主义的意念化成为小说情节模式的重要形态。

《三体》的第一部《地球往事》基本上还是时间叙事;第二部《黑暗森林》时间叙事渐渐弱化,空间叙事上升为叙事主体;到了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结合在一起,小说叙事由空间对抗变成融合循环,形成一个精美的轮回式的叙事结构。类型小说的情节模式在刘慈欣和王晋康的小说中相当明显,而韩松的叙事有着鲜明的现代主义的变异风格。

(摘编自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科幻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要集中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 B . 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 C . 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表明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恰是科幻文学需要的。 D . 当下中国科幻小说作者充分重视小说传统的文学性,从而使科幻小说成为了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慈欣看重科学设定的宏大和新奇,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他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也有借鉴和吸收。 B . 《三体》被一些读者评价为“细致不足”,是因为这些读者还是以阅读传统的文学作品形成的审美习惯来看待它。 C . 科幻作品激发的阅读快感通常是一种令人倍感惊奇的体验,也是比传统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力的一种体验。 D . “文学性”这个概念应该与时俱进,避免固化,保持边界的开放,以更公允地评价科幻文学等文学样式。
  3.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科幻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其丰富的故事资源,这种资源由科技的进步源源不断地提供着。” B . “科幻小说定义的困难性,主要在于科幻小说是一种跨门类的、延展广阔的文学。” C . “只要不违反基本的科学原理,作家完全有权利在作品中加进自己的天才意测。” D . “现代科幻文学对科学最新进展的表现很有限,大量故事的核心仍基于古典科学。”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临近中午的时候,田福军才走到这个叫土崖凹的小村子。这村子只有十来户人家,是个生产队,属几架山外的一个大队管辖。全村没一个党员,也没一个团员;生产队长轮着当,一年换一个,每个男劳力几乎都当过了。

田福军被现在的队长引到家里吃午饭。队长的一孔土窑像个山洞一般黑暗,大白天进去竟然看不清家里有几个人。他坐在烂席片炕上向生产队长询问村里的情况。队长的老婆在锅灶上做饭。不久他才发现,这家人六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大点,都挤在门圪崂里惊恐地看他。孩子们几乎不穿什么衣服,也分不清男女,一律剃着光头——大概是怕生虱子。午饭端上来后,田福军拿起一个玉米面馍。他刚准备吃,发现这黄馍上沾着些黑东西。他一下从炕上站起来,走到后炕头上揭开锅盖。他看见,锅里只有两个玉米面馍,其他都是糠团子。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

田福军把自己碗里的玉米面馍放进锅里,用手去拿糠团子。他手刚一抓,这团子就被他捏成了一把碎渣子。他顺手拿起锅台上的铁铲子,把这堆渣子铲在自己碗里,然后浇了两勺熬锅水,回到炕上埋下头吃起来。队长一家人吓得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两个大人和六个孩子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吞咽那碗糠水饭。

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老汉就双膝跪在队长的脚旁的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带喊:“青天大老爷!快救救我一家人的性命……”

田福军慌得一把掼下碗,跳下炕来扶起老汉,问他:“什么事?什么事?”

老汉连哭带说:“我一家三口人四天都没吃一颗五谷了!快饿死了……”

“一颗粮也没了?”田福军问。

“就是的……”

“口粮哩?”

“扣了!”

“为什么扣了?”

这时,队长开口说:“他家的小子出门盲流【注】了,公社和大队命令要扣口粮。我们也不敢给……”

“我娃也是饿得不行了,才出门的……”老汉哭着说。“走,我到你们家去看看!”

田福军立刻扶着老汉出了队长家的门,队长本人也紧撵在后面来了。

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弯下腰问话,这老婆婆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他。

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他哽咽着,狠狠揪着队长的肩膀,说:“快去盘粮食!”队长愚蠢地嗫嚅说:“公社和大队领导不放给他们分粮,我……”

“混蛋!”有教养的田福军忍不住破口大骂。他一把扯住队长的衣服,拉着他即刻就去盘粮食。

当田福军和队长一人扛一口袋粮食回来时,这一家三口人都爬着跪在门口,哭成了一堆……三天以后,遵照田福军的指示,后子头公社把二十几个大队书记都召集到了公社来开会。

会议一开始,田福军劈头就问:“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家户?有多少户?缺多少粮?”

他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状况。看来除过个别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

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子头公社今年可能要饿死不少人。不是说这些队没一颗粮食。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动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

此刻,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逐渐再补上——这样就可以看作是借粮,而不是分粮。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田福军原来还准备在后子头公社待几天,想再到公路沿线跑几个大队。但县革委会的吉普车突然到这里来接他。因为中央一位老首长来黄原视察工作,这位老首长又是原西县人,过几天就要回县上来,地区要求原西县全力做好接待工作。冯世宽接到通知后,立即派车接所有在外面的常委们回城,商量如何接待这位老首长。

田福军虽然坐在了飞驰的吉普车里,但他的思想还在后子头公社。这次匆匆的调查,使他认识到“四人帮”虽然打倒了,但农村贫困的局面依然如旧。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他想:战备粮里拿出来的那点吃完了怎么办?还不是要继续饿肚子?

回到县里的当天晚上,田福军在自己家里吃完饭,心情依然不好。他也不愿意和家里人说话,就一个人来到自己的办公室。

他坐在办公室的圈椅里,久久地盯着窗户纸发愣。一张张面黄肌瘦的脸又浮现在他的眼前。他痛苦地埋下头,用手指头神经质地梳理着自己的头发;不一会儿,他看见白发黑发在桌面上落了一层。(有删改)

【注】盲流:为逃荒、避难或谋生,从农村常住地迁徙到城市、无稳定职业和常住居所的人们。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队长家里破旧阴暗的土窑、烂炕席片、没衣服穿的面带恐惧的孩子、粗陋不堪的食物,这些都真实客观地展现了当地

    百姓的穷困生活状况。

    B . “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表现了田福军因糠团子粗糙而难以下咽的情状,这是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善于捕捉

    人物行为的细微之处。

    C . “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闯进”这个动词贴切地写出了老汉行为的快速和鲁莽,让读者体会到老汉内心想见

    到干部解决饥饿问题的焦急。

    D . 老汉一家因儿子做了盲流而被公社和大队克扣口粮,这表现了某些干部工作作风武断,不从实际出发解决群众问题,不关心百姓疾苦。
  2. (2) 文中叙述了老汉一家的生活状况,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这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田福军的干部形象。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钱镠,杭州临安县人。少善与槊,喜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唐乾符中,事于潜镇将董昌为部校。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唐僖宗在蜀,诏董昌讨伐,昌以军政委镠,镠率士进攻越、润州,平江、浙。除董昌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表镠代己为杭州刺史。唐景福中,昌渐骄贵, 自言身应符谶,又为妖人王百艺所诳.,僭称尊号,乃于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大圣,伪命镠为两浙都将。镠不受命,以状闻,唐昭宗命镠讨伐。乾宁四年,镠率浙西将士破越州,擒昌以献,朝廷嘉其功,赐镠铁券。而两浙士庶拜章,请以镠兼杭、越二镇,朝廷不能制,因而授之。天复中,镠大将许再思、徐绾叛,引宣州节度使田頵谋袭杭州,田頵等率师掩。至城下,镠激厉军士,一战败之,生擒徐绾,田頵遁走。

镠于唐昭宗朝,位至太师、中书令、本郡王,食邑二万户。镠在杭州垂.四十年,穷奢极贵。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 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镠 学书,好吟咏。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镠为参佐。镠尝与隐唱和。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 梃事。镠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

镠以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薨,年八十一。镠初事董昌,时年甫壮室,性尚刚烈。时有儒士谒于主帅,已进刺.矣,见 镠稍怠,镠怒,投之罗刹江,及典谒者将召,镠诈云:“客已拂衣去矣。”迨于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 时甚归美,斯亦近代之名王也。

(选自《旧五代史·世袭列传二》,有删改)

  1. (1) 下列对抽出来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又为妖人王百艺所诳  诳:欺骗 B . 田頵等率师掩至城下 掩:进军 C . 镠在杭州垂四十年 垂:将近 D . 已进刺矣 刺:名贴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B . 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C . 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D . 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3.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射”是指射箭。《周礼》中记载,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礼、乐、射、弈、书、数。 B . 节度使,官职名。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

    度使。

    C . 铁券,是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

    种特别证件。

    D . 食邑,指我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后随分封制度废弛而意义不断演化,唐宋时作

    为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钱镠军事才能突出。他年轻时征战黄巢,后又奉旨讨伐自立为王的董昌,均获得了胜利,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B . 钱镠治政卓有成效。他治理钱塘潮造福百姓,但是也极尽奢华之能事,大兴土木,使得百姓颇有微词。 C . 钱镠懂得爱惜人才。罗隐素有诗名,他委以职务,并同他诗文唱和,即使罗隐出言不逊也一笑了之。 D . 钱镠年老愈加练达。年轻时刚烈任性,会因为小事置人于死地。至晚年逐渐留心处理事情的方法,体爱下士,获得了

    美誉。

  5.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②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

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镠 学书,好吟咏。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镠为参佐。镠尝与隐唱和。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镠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

镠以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薨,年八十一。镠初事董昌,时年甫壮室,性尚刚烈。时有儒士谒于主帅,已进刺.矣,见镠稍怠,镠怒,投之罗刹江,及典谒者将召,镠诈云:“客已拂衣去矣。”迨于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 时甚归美,斯亦近代之名王也。(选自《旧五代史·世袭列传二》,有删改)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 (1) 对下列句子中抽出来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乃以博财物耶 博:换取 B . 禄秩优厚 秩:俸禄 C . 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 . 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 苟:如果
  2. (2) 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B . 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C . 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D . 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3.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 . ①②⑤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⑥ D . ④⑤⑥
  4. (4)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 . 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两个反例,来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 . 文章提到如果能够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乐,还能使子孙感到荣耀。 D . 文章以鸟鱼贪饵被获为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履忠正,蹈公清”,以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6. 单选题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博士”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 . “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时帝王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C . “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物,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D . 古人有“鳏寡孤独”之说,其中“鳏”指无妻,“寡”指女子丧夫,“孤”指幼年丧父,“独”指老而无子。
7. 单选题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B . “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C . “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 D . “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退休。
8.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题。

念奴娇·过洞庭【注】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 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因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

  1.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更无一点风色”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 B .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两句词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 C . 下阙“尽挹西江”一句,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之能事,凸显豪放之风。 D . 本词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全都和谐相融,给人以光明澄澈之感。
  2. (2) 下列与张词相关的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扁舟”多承载着诗人漂泊思乡的意绪,张词中的扁舟却充溢着天人合一的自由精神。 B . 诗词中的“月”意蕴丰富,或幽美、或凄凉。本词中“素月”即皓月,写出月色澄澈之美。 C . “北斗”指的是北斗星,不仅是方向的指引,还常被喻为理想,本词包含了这两种含义。 D . “沧溟”常常指青苍色的水,词人借助它写出了洞庭茫茫、烟波浩渺,给人以空旷之感。
9. 单选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①吕叔潜:词人志同道合之友。②姮娥:即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人在中秋之夜,联想到与月亮有关的神话。“飞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形态,“金波”描绘了月下波光粼粼的水面。 B . “被白发”表达了词人对白发已多、功业无成的慨叹,“欺人奈何”以质问的方式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的痛苦。 C . 词的下片,词人想象自己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强烈地表现了词人渴望收复山河的理想。 D . 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是一篇瑰丽激昂的优秀辞章。
10. 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李商隐的《锦瑟》中,直抒胸臆同时又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
  2. (2) 杜甫的《登高》中,“”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出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彩冷艳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 (3) 李白的《蜀道难》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蜀道的荒凉凄清、人迹罕至,为后文写使人听之毛骨悚然的句子是:“”。
  4. (4) 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蜀道山岭之高,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5. (5) 屈原的《离骚》中,诗人抒发完自己忧愁不安、穷困失意的郁闷之情后,马上用“”表明自己宁可被放逐也不以媚俗取巧为姿态的决心。
  6. (6) 屈原的《离骚》中,诗人用反问句表明自己即使受挫甚至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原来志向的两句是:“”,与于谦《石灰吟》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