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吉林省吉林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默写
请在答题卡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涂相应选项。
  1. (1)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 (2)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 (3) 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4. (4) 《秋词》一诗中,作者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达自己对秋日看法的诗句是“ 。”
  5. (5)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傍晚时分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
2. 综合题
阅读语段,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文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 (1) “一髻儿”一词中,“髻”字的读音是
  2. (2) 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把改成
  3. (3)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句中,"镶"的词性是
  4. (4) B句中“秀气”一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是∶
  5. (5)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这句话中的“好像”是比喻词,这种说法是(  )的。
    A . 正确 B . 错误
  6. (6) A句“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3. 单选题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列子》一书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B . "怎样""什么""这么""那么"都是疑问代词。 C . 泰戈尔是英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吉槽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 D . "贤弟""愚兄""惠顾""见教""寒舍"都是谦辞。
4.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这句话中的“自然”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B . 从感情色彩来看,“慈爱”“纯真”是褒义词;“愚蠢”“自私”是贬义词;“参观”“结果”是中性词。 C .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D . “而立”指三十岁,“耳顺”指五十岁,“不惑”指四十岁,“耄整”指八九十岁。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1) 本文作者诸葛亮,字,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 . 年与时 (迅速逝去) B . 意与日(丧失) C . 悲守庐 (贫穷) D . 非宁静无以远(达到)
  3. (3) 近义词的词义相近,但在某些方面有细微的差别。成语"淡泊明志"出自本文,指出它与近义词"清心寡欲"的差别。
  4. (4) 作者为何要反复强调"静"的作用?
  5. (5) 本文文短意长,言辞谆谆。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意图是什么?
6.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时,负笈 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燃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诚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草屋。④克∶挤、榨。⑤静衣∶干净的衣服。

  1. (1) 文中"临终诚曰"一句中"诚"的意思是()。
  2. (2) 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 . 虽然学习条件艰苦,但任未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勤奋学习。 B . 任末学有所获,就在衣服上题一首诗来纪念这件事。 C . 任未用"行尸走肉"来鞭越那些不学习、庸碌无为的人。 D . 任末认为,人如果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
  3. (3) 把文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任来读书勤奋的句子写在下面。
7.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_______

王辅臣

最近几年,母亲每一次离开故乡来上海小住,行囊中碎布粘好的鞋垫半成品是必带的物件。

记得读中学的那几年,临近年关,我从学校回到家里,母亲安放着缝纫机的房间里总是人来人往,大多是村里和邻村待字闺中的姐姐们和已经成家的年轻媳妇们,她们拿着花花绿绿的布,上门请母亲裁剪、缝制过年的新衣,屋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我少小离家,许多关于祖母生命里最后二十年和母亲相处的往事都是从亲友口里听说的。据我二妹讲,每到春天,母亲就为祖母做月白色的衬衫,搭配黑色的衣服和裤子,冬天做绸缎的棉衣,上面套上黑色的外套,把祖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同村的老太太中,祖母的穿戴是最体面,也是最干净利落的。

村里每一年的农历五月十五都有庙会,要连唱三天大戏,这在当时可是一件比一般节日都重大的事儿。大约是九十年代的一个农历五月初,祖母突然想穿一双绣花的鞋子去听戏,这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母亲身上。一周后,一双绣花的新布底鞋就做好了。从此,母亲几乎每年都要给祖母做一双绣花的布鞋,大都是黑华达尼的面料,绣花的式样多是红、黄兼有的碎花,翠绿的叶子,庄重而不失典雅。

2005年5月我的弟媳生小孩,需要母亲去照料一段时间,母亲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让父亲一个人照料祖母,怕父亲粗心,照顾不周。母亲在乌鲁木齐住了五个月,既舍不得离开襁褓中的小孙女,更放心不下家里的祖母,心中的矛盾可想而知,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祖母身边。到家里,祖母看上去依然康健,母亲空悬了五个月的心总算安下来了。可世事难料,两个多月后的一天,祖母突然就粒米不进了,母亲赶快找出早已做好的寿衣和绣花的寿鞋准备好,但此时祖母的脚已经浮肿,原来的鞋子无法穿上。母亲就请同村的我的小姨帮着赶做鞋底,自己连夜绣鞋面,三天后一双绣花的新鞋就赶出来了,祖母穿上后,见过从数里外赶来见最后一面的娘家的几个侄子、侄媳妇,就溘然长逝了,没有任何的痛苦和遗憾。如果人真的有灵魂,祖母一定会到九泉之下,去寻找离别近半个世纪的爷爷,秀一秀她那漂亮的绣着莲花的鞋子。

母亲的热心善良是出了名的。听我的大妹说,有一年母亲从乌鲁木齐赶到克拉玛依,专门为大妹的公公、婆婆缝制寿衣,在给她婆婆做的寿鞋上,特地绣上了一朵象征富贵幸福的牡丹花,让人爱不释手。

母亲开始大量地衲制鞋垫,大概是在十年前,她不再下地劳作之后,孙子、孙女们也渐渐长大,都上学了,衲制鞋垫,成了她寄托情怀,传达关爱的方式。家里人人都穿过母亲衲制的鞋垫,亲朋好友也得到过母亲慷慨的馈赠。

鞋垫上,或是一针针衲出的精美的图案,或是用各种丝线绣出的漂亮的花草,有时也会写几个吉祥或寄托期望的字,诸如“马到成功”、“一帆风顺”、“岁岁平安”之类的四字成语。母亲虽然小学三年级辍学,但日积月累,还是认识了很多字,可以读书读报,只是会写的并不太多。我曾经数过,鞋垫上一个“马”字就有近两百个针脚,粗略算下来,一双鞋垫至少有上万个针脚啊。一针针,一线线,需要极大的耐心,也饱含无限的关爱。

日复一日,岁月在五彩丝线的延展中流逝,母亲眼角的皱纹多了,上楼的脚步慢了,可飞针走线依然熟练如初。为了不影响运针的速度,线不能太长,要恰到好处,一双鞋垫需要几百根各色的丝线,母亲的眼睛早已花了,每天那么多的线不知是怎么穿入针眼的?小时候,曾在昏暗的油灯下,帮母亲穿过针,现在她反而怕麻烦我们,宁可自己慢慢地穿针,也不再要我们帮助。也许她穿针只凭感觉,就像鞋垫上精美的图案,早已印在她的脑海里了。

在母亲的眼里,我们好像是永远没有长大的孩子,依然需要每天叮咛,需要时时关爱。而母亲自己,似乎什么都不需要,她的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一家人平平安安。

对于母亲,我无以为报,只能努力工作,用工作的成就给她以慰藉。我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称颂母亲、感恩母亲: 窗前孤坐运飞针,红线绿丝绣美纹。鞋垫一双万般爱,愧无尺寸报慈恩。

我想哪一天她要是读到这篇文章和这首诗,手里的绣花针会轻轻放下,脸上一定会露出小孩子一般天真与羞涩的神情吧?

(有删改)

  1. (1) 给文章拟一个标题,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母亲的鞋垫 B . 祖母的新鞋 C . 母亲的针线 D . 母亲的爱
  2. (2) 文章记叙了哪些母亲和祖母相处的往事?
  3. (3)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 (4) 怎样理解文章结尾部分作者写七言绝句的用意?
8.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绿豆那些事儿

①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绿豆的记载。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居于杂粮之中。其实,有这样的差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②除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外,绿豆的淀粉含量不如水稻,产量更是敌不过小麦,于是,它被分在杂粮之中也就合情合理了。

③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且不说那些绿豆粥、绿豆糕、小朋友吃的绿豆冰棍以及我们餐桌上的凉拌绿豆芽,单是夏日里每家每户的绿豆汤,就足以证明其对餐桌的贡献之大

④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说通俗点,就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够提供如此高质量的淀粉,这也就是假冒绿豆粉条横行的一个原因吧。

⑤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棒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棒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棒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

⑥只是,绿色的绿豆真如其颜色一样能为我们遮挡烈日,提供凉爽吗?

⑦其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⑧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时,绿豆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类等),在我们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

⑨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

⑩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龙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解百毒”的故事明显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迷信绿豆可以解毒的话,那很可能会延误治疗。

(有删改)

  1. (1)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绿豆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作物,我国很早就开始种植绿豆了 B . 绿豆能解百毒,所以我们应该随身携带绿豆。 C . 绿豆的淀粉细腻,制成的绿豆冰棍有疏松感,早年间很受人们欢迎 D . 夏天中暑之后,可以及时喝富含矿物质的饮品。但不能立即喝纯净水。
  2. (2) 绿豆为什么屈居杂粮之列?
  3. (3) 小明妈妈给家人喝的绿豆汤总是红色的,为此地非常烦恼。阅读文章,请给她几点建议,帮她解除这种烦恼。
  4. (4) 大豆位列五谷,用它制成的豆类食品,其营养价值都比较高。仿照画线句,运用"且不说……单是"的句式,写一写大豆对餐桌的贡献。
9.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1. (1) 填写读书卡片

        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后更名为()。这些文章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西游记》被鲁迅称为“神魔小说”。小说中各路神佛妖魔各显神通。如孙悟空就有七十二变、火眼金晴、()等超凡能力。

  2. (2) 阅读《西游记》,完成读书笔记

    情节概括

    摘抄

    人物评析

    人生启示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文中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眼光锐利、能辨真伪、聪明机智、嫉恶如仇、本领高强的大圣形象。

10. 综合题
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走近古代文化名人”主题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应任务。

【材料一】

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之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有名与字意思相近的,如诸葛瞻,字思远;还有以反义相对取字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按照古代称谓礼仪,自称时称"名",称别人时称"字",是基本的礼貌。在人际交往中,对平辈或尊辈只能称字,不能称名,提到对方或别人时指名道姓、直呼其名,会被认为是一种不敬和冒犯的行为。

【材料二】

蒲松龄,清朝文学家。他有一副自勉联对我们有很深的教育意义。上联的典故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瓶,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下联的典故出自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救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材料三】

从古至今,书斋一直就是读书人的精神家因,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自己书斋的命名,正式命名为书斋,起源于北宋。“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蒲松龄在他居住的地方附近设一茶棚,凡是进来的人一律不收银子,他捧上一壶茶坐下来和客人闲谈,专门问一些奇闻异事,蒲松龄的“聊斋”便由此而生。然后,蒲松龄就把听来的这些事情经过自己的加工润色后记录下来。

【材料四】

家训是指家长在立身、处事、为学等方面对子孙的教诲。家书是家训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1. (1) 任务一∶识名字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操的名与字意思相反。 B . 李白的名与字意思相近。 C . 刘禹锡在白居易面前自称梦得是不合礼仪的。 D . 朱熹的朋友直呼他的名是基本的礼貌。
  2. (2) 任务二∶赏名联

    下面是拆乱了的一副对联。请你阅读材料,还原蒲松龄的自勉联。

    破釜沉舟 天不负 事竟成 苦心人 卧薪尝胆中“

    三千越甲 有志者 终属楚 百二秦关 可吞吴

    上联∶   

    下联∶

  3. (3) 任务三∶访书斋

    蒲松给自己的文言小说集取名什么? 这本小设集的合安组他的书态有什么渊源?

    ①文言小说集∶《

    ②渊源:

  4. (4) 任务四∶读家信

    以下是两则古人家书中的名言,请选出一则写出你的理解,并谈谈它对你立身、处事方面的启示。

    ①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②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左宗棠《与子书》)

    我选第  ▲  

    理解:    ▲     

    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