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市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河南省济源市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中考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综合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吹面不寒的春风,总让人想起在苏州的一处古民居中留宿的日子,院子里,主人在翻耕她的花园,她在用纤玉手让那些土壤  ①  腾起来,说是让更多的春风  ②  进去,这样的土壤才能更大面积接触春天的气息,不至于板结。我觉得,她这也是给土地按  ③ 

  1. (1) 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xiǔ qiàn B . sù xiān C . sù qiān D . xiù qiàn
  2. (2) 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暄  ②融  ③摸         B . ①暄  ②溶  ③摩         C . ①喧  ②溶  ③摸         D . ①喧  ②融  ③摩
2. 默写
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古诗文名句

炽热

爱情

爱情是诗歌中永恒的主题,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①”(《无题》)突出有情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关雎》里“②,君子好逑”写出主人公对那位美丽贤淑姑娘的向往。

真挚

友情

骊歌响起,毕业在即,你给一个同学在“同学录”上写下“③,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为赠别留念,表明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的友谊。给另一个同学写下“⑤,⑥”(李白《行路难》)两句,祝愿朋友要乐观自信,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浓厚

思乡情

秋天最惹思乡情,戍边将士有家难还,借酒消愁,“⑦,⑧”(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表达了他们忧国思家的情怀。

3.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 (1) 《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被刻画的栩栩如生,他们极具个性魅力,请从下面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结合鲁达在其中的表现,从两个方面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②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2. (2) 《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中,鲁滨逊在荒岛余生的经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你从他的表现中,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请任选两个方面,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 单选题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

①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

②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③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

④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

⑤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

A . ③①⑤④② B . ④②③①⑤ C . ①③⑤②④ D . ⑤③①④②
5. 综合题
班级开展“天宫课堂我参与”的主题班会,请你也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 (1) 阅读材料一,给这个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材料一: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二课定于3月23日下午15:40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利、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2. (2) 阅读材料二  针对画线句子的语病,请提出修改方案。

    材料二:“天宫课堂”是为发扬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授课将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3. (3) 阅读材料三,参与讨论,发表看法。

    材料三:12月9日,中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太空授课以天地互动的方式,在中国空间站和设在中国科技馆的地面主课堂,以及设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的地面分课堂同步进行。神舟十三号乘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共进行了8项太空授课项目。

    在太空授课之后,三位航天员授课的内容是否有望成为未来考试的重大考点,也引起诸多遐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谈一谈。(不少于120字)(5分)

6.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酱油可乐

①在一次“如何讲好故事”的公益培训课上,我认识了一位从事乡村教育的志愿者,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②那是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师范快毕业的我到一个公益组织学习,被派到位于成都红花堰的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实习。当时社会舆论正激烈争论着这类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必要性与合法性。有观点认为该拆,有观点认为应该扶持。在争议声中,学校像风雨中的小船一般,岌岌可危,飘摇不定。

③学校的校长是个悲观的乐天派,他对学校不明朗的前景,充满了焦虑与恐慌。但他心里坚信自己正在干的是好事情,老天定会可怜他,给学校和孩子们一条生路。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他一直认真抓紧教学质量的管理,每年都搞统考和“三好”评选。当然,考卷和奖状,都是“山寨”城里学校的。除此之外,他还搞些社会实践,这些社会实践包括带孩子们进城学习坐公交车,参观大商场的厕所,去红绿灯口看信号过马路……

④我所讲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四年级的一次社会实践中。事情的缘起,是班上几个同学为城里人做饭烧什么而发生的争论而起的。一个来自偏远山区的女生在闲聊时说起了自己对城里人生活的困惑——楼那么高,柴怎么运上去?她的想法受到另一个来自不那么偏远地区小孩的反驳,那孩子说城里人烧饭哪会用柴?当然是用天然气,一罐一罐往家里送,接上管子一打就燃,又方便又没柴烟。也有孩子反驳他,说天然气是用管子输的!但具体怎么输,他们也说不清楚。

⑤这场争论恰好被路过的校长看到了。一想着城里同龄的孩子们争论的飞船怎么上天电脑芯片怎么植入人体,无人汽车怎么驾驶,内心有泛起阵阵酸楚。他最不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不输在起跑线上”,但此刻,他还能找出什么话比这句更准确地形容眼前的场景呢?

⑥于是,就有了那场旨在参观城市电梯公寓的活动。参观的地方,是一所城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电梯公寓,这座城市至少有几百万间这样的房子,其中一套是校长的女儿在城里工作按揭买的,刚装修好不久,正好派上用场。

⑦那天,孩子们对城里人如何煮饭的疑问得到了彻底解答。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的是,在离开公寓时,有个上了岁数的保安小声对我说:“你说这些是民工的孩子?”我点头。老保安小声说:“那你们恐怕要费心好好教教,你看,这么好的可乐,喝都没喝就扔掉了!”

⑧他递给我一瓶可乐,满满的。“你确定是孩子们扔的?”“是的,我看到一个小姑娘躬下身子放到垃圾桶前的,我虽然年纪大,但眼睛还没花!”

⑨我接过可乐瓶,放到包里,准备回去的时候专题对孩子们讲讲关于节约的问题。

⑩回学校,把可乐瓶放在桌上,去洗脸擦汗,回来时,却见邻座的薛老师板着脸看我,他左手拿着水杯,右手拿着那瓶可乐,埋怨说:“以为你进城给我们带了可乐回来,不想却拿瓶酱油水来捉弄我们,你太坏了!”

⑪我拿起那瓶“可乐”一闻,确实是一股酱油味儿。这时,我突然明白它为什么被扔掉了。很显然,难得的一次集体活动,孩子们都自备了饮料和零食,而其中有一个小女孩,因为没要到钱,就用酱油兑了一瓶色泽相似的“可乐”,以掩饰自己的窘迫。这是一个穷人家孩子弱弱的自尊心,在它面前,我又怎么有资格给他们讲什么叫节约呢?

⑫这就是我成为一名乡村教育服务志愿者的原因。虽然这件事过了很久,但每当面对来自贫穷地区的孩子时,我就会想起它。还有那些为城里人煮饭是烧柴还是烧煤而引发的争论,反正,我是无法把它们当笑话来听的。

(《读者》2022.4作者 曾颖)

  1. (1) 请根据文章内容,将横线处补充完整

    我带学生去参观城市电梯公寓;①;我决定回学校给孩子进行节约教育;②;我猜测:③;我因此成为一名乡村教育服务志愿者。

  2. (2) 文章第③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 (3)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

    在争议声中,学校像风雨中的小船一般,岌岌可危,飘摇不定。

  4. (4)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7.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

【文本一】

多个角度看问题

①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正确的生活态度应该是:拿到了小橘子应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应感谢它是大的。

②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人人生高度的不是学历、背景、资历、经验等,而是看事情的角度。世界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阻碍我们的往往是自身狭隘的观念。

③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坏事,有人说:“这件事情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真倒霉!”但是你转换一下思维,想这件事情教会我什么,然后你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改变了。

④当眼前的路走不通时,换一种思维,也许问题就迎刃而解。克里斯朵夫·利瓦伊曾是一位杰出的演员,深受观众的喜爱。然而一场意外,让他成为了一个高位截瘫者,再也无法继续他的演员梦了,这让他备受煎熬。一次,演员利瓦伊和家人一起外出散心,汽车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穿行。利瓦伊目光呆滞地望着窗外,他忽然发现,每当车子即将行驶到无路的关头时,路边都会出现一块“前方转弯”的交通指示牌。而转弯之后,前方的路依然开阔。当“前方转弯”几个大字一次次映入他的眼帘时,他恍然大悟:原来,不是路已到尽头,而是该转弯了。

⑤从此,克里斯朵夫·利瓦伊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再一次回到了深爱的影视行业,努力和付出让他首次执导的影片荣获了金球奖。不仅如此,他还用牙咬着笔,创作出了他的书稿。他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说:原来,不幸降临时,并不是路已到尽头,而是在提醒你该转弯了。

⑥人生的境遇,取决于自己的心态。所谓门坎,迈过了就是门,迈不过就是坎。有的事情让我们很无奈,有的事情让我们很无助,有的事情让我们很无语——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能否挺过去,取决于对自己是否有足够的信心。换个角度看问题,结果可能就会大不一样:毛毛虫所谓的世界末日,恰恰就是蝴蝶破茧而出的美好时刻。

⑦多个角度看问题,是一种睿智,更是一种乐趣。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你所看到的“真相”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而真相藏在海里。看事物要从多角度,才能看清事物的全部面貌。

⑧我们平时看问题多是单向思维,这是每个人刚开始都难以避免的,但随着思维的进步,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才能看清事物的真实面目。当身处困境之中时,不妨换一种思维,换一个角度。其实,生活的快乐与否,更多取决于一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

(作者:孙丽丽)

【文本二】

①漓江古镇,有人赞其拥有小家碧玉之美,有人叹其缺乏阳刚;戈壁滩景,有人叹其壮阔,有人叹其荒凉贫瘠。同一景物,同一地点,为何评价迥异?是心态不同。因为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度产生了不同的评价,才会造成现在“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视觉效果。

②客观环境不可变,但主观心态可以改变。我们不是神,我们并非无所不能,何不苦中作乐,为何自寻烦恼?花开花谢本自然,像林黛玉般暗自落泪,诉一段悲悲切切《葬花吟》大可不必,不如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为生活添一份坦然、乐观。凡事均有其两面性,恰如玫瑰,乐观者看到了它的国色天香,悲观者却只顾望着茎上的刺。有一则故事恰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聆听的。一位老妇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卖扇子,老妇人终日唉声叹气,直到听到了一位智者指点才豁然开朗,学会了在晴天为小儿子的生意红火而高兴,雨天为大儿子的雨伞畅销而快乐。

③人无完人,白璧有瑕。我们如果能将这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心态带入生活,那“最近比较烦,比较烦”的抱怨就会淡出我们的生活,抑郁之情便会被我们抛到九霄云外。心态是一把锋利的剑,智者将会铸剑为犁,耕田垄上,创造生机一片;勇猛者会用其披荆斩棘,通向美好的未来;乐观者将会静坐山泉旁,击剑而歌,自得其乐;唯有悲观者,懦弱者才会在失意来临时,手握一方宝剑,掩面哭泣,却无所适从。

④人生之精彩就在于其不可测性。不同的心态,不同的选择会给人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握好心态这方剑,让乐观,希望,坚强与你左右,带给你一个良好的视角,让你在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众多景色中看到和风,彩虹与阳光。

(《多角度思考问题》)

  1. (1)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两个文本的第①段都运用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来引出论点:要转变思维,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问题;并且吸引阅读者的兴趣。 B . 文本一中克里斯朵夫·利瓦伊的故事告诉我们当眼前的路走不通时,换一种思维,那么问题就一定会迎刃而解。 C . 文本二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强调了要握好心态这方剑,做智者、勇猛者和乐观者。 D . 文本一告诉我们单向思维看问题往往会狭隘,看事物要从多角度,才能看清事物的全部面貌。 E . 两个文本都强调心态的重要性,人生的境遇,取决于自己的心态,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思维来改变主观心态。
  2. (2) 请简要梳理文本二中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3. (3) 两个文本都在论证多角度思维的重要性,你的同学小华数学考试不及格,他很难过,请你运用文中的观点劝慰他。(不少于120字)
8.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二)十三年春,叔弓围费,弗克,败焉。平子怒,令见费人执之,以为囚俘。冶区夫曰:“非也。若见费人,寒者衣之,饥者食之,为之令主,而共其乏困。费来如归,南氏亡矣。民将叛之,谁与居邑?若惮之以威,惧之以怒,民疾而叛,为之聚也。若诸侯皆然,费人无归,不亲南氏,将焉入矣?”平子从之,费人叛南氏。

(节选自《左传·昭公十三年》)

【注释】①叔弓:人名,鲁国大夫。②费:地名。③平子:季平子,春秋时鲁国正卿。④冶区夫:人名,鲁国大夫。⑤令:好。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衣食所安安居而天下熄    之若素 B . 弗敢也    万钟于我何焉  雪上 C . 视其辙    见小潭        每况愈 D . 公问其    温而知新      一见如
  2. (2)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 (3) 文段(一)中曹刿是个什么样的人?文章是怎样塑造这一形象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 (4) 曹刿和冶区夫陈述的观点中相同的一点是什么?在语段(一)(二)中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9.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 (1)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元曲中的画线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 (2) 这首元曲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 写作题
作文

⑴请以“听见

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⑵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鲁迅先生有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疫情之下,不管是每天翻滚的数字,还是奋不顾身的医护人员;不管是疫情下的叹息,还是企盼曙光的夙愿,注定都会成为我们的共同记忆。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和我有关”的共情,是战胜苦难的情感依托。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