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 共其乏困 B . 券徧合 C . 沛公奉卮酒为寿 D .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 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 . 越国以 B . 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C . 孟尝君其疾 D . 项伯杀人,臣
3. 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 其无礼于晋                  且吾不一眚掩大德 B . 驱而薛                      何功有哉 C . 秦则无礼,何施之            吾子之将行也 D . 且行千里,谁不知            吾还也
4. 单选题
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②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③ 文倦于事,愦于忧

④ 千金,重币也      ⑤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⑥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A . ①④/②/③/⑤/⑥ B . ①④/②/③⑥/⑤ C . ①④⑤/②/③/⑥ D . ①④⑤/②/③⑥
5. 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春秋》《左传》为编年体,《国语》《战国策》为国别体。 B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作者是刘向。 C . 报告文学是一种既具有新闻性,又具有文学性的体裁。就题材而言,要求必须选择真人真事;就表达而言,要求必须用文学的表现方法,因此,真实性和文学性是报告文学的两大特征。 D .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6.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5千多户增加到1万6千多户。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摘编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

   

    (摘编自《国家创新指数(2016-2017)》)

    材料三:

    我国创新水平迈向国际第一方阵。2017年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1.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920亿元。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不断涌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2017年的第17位。而体现国家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知识创新。2017年,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居世界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7万件,同比增长8.2。

    韩国《产业日报》报道称,中国的全球化创新型企业正不断增加研发投资,加大研发力度的氛围日益高涨,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发展计划,并给予中国企业相关扶持。4298家众创空间、32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多家企业加速器,以及19家国家自创区和156家国家高新区形成了一个日趋完善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条。

    (摘编自《科技部:去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1位》《大数据观察8226专利支撑创新发展》)

    材料四: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我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科技成果呈现“井喷”: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天眼”探空、北斗组网、超算发威……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科技创新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兴林、科技治沙成效显著,在全球率先实现“沙退人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加速融合,织就保障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

十八大以来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100万人,研发人员超过535万人,跃居世界第一。重大科技任务、科研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对创新人才发挥了“筑巢引凤”的“虹吸效应”。“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带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归国潮”,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这是我国创新的“力量之源”。

    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动真格”,向数十年难除的积弊“下刀”。国家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院士制度、科技奖励、科技军民融合等改革也正在深入推进过程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研发费用加以扣除等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自由开放共享等基础性制度也在加快建立,科技人员获得感大大增加。

(摘编自陈芳、余晓洁、胡喆《科技成果“井喷”:中国创新奇迹从何而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科技创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 . 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与2000 年相比,中韩两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日本却大幅减少。 C . 材料二显示,中韩日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次数占世界比重呈正相关。 D . 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进入黄金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我国人工智能广泛融入了各行各业,载人航天、深海探测、大飞机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引领世界潮流。 B .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均居世界前列,标志着我国有突出的创新实力。 C . 我国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资,日均新设企业增长迅速,科技创新使得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日趋完善。 D . “筑巢引凤”“万人计划”的实施,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增强了科技人员的获得感。
  3. (3) 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我国创新水平能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的原因。
7.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①当代科研开发应该尽可能选择“顶天”技术,跨越西方已有的技术。王选选择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的成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1994年北大方正系统开始在国内使用,并且走出了国门。在此期间,在别人的劝说下,王选经(郑重/慎重)考虑,作出了人生第七次重大(抉择/选择)——率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全员汇入北大方正集团。1995年7月1日方正技术研究院成立,王选任院长。至此,研究所与公司两支队伍胜利会师。 

    ②             。由于王选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的成功非常容易被看成是科技方面的成功。其实,我们只有看到王选对企业的重视和贡献,才算真正看见王选。 

    ③再看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迄今还很缺乏科技创新能力,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则有大部分科技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北大科研力量与北大企业力量会师的故事正以雄健的强音告诉我们:我国的科研力量与企业力量,只有实现伟大的会师,中华民族才会真正  丙 (力能扛鼎/顶天立地)站起来。

    (节选自《王选的选择》,有改编)

    (链接材料)王选是北大方正的创始人,据说公司名字源自《汉书·晁错传》里的一段话:察身而不敢诬奉法令不容私尽心力不敢矜遭患难不避死见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以亡能居尊显之位自行若此可谓方正之士矣

  1. (1) 文中甲乙丙三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慎重   选择     顶天立地 B . 郑重   抉择   力能扛鼎 C . 郑重   选择     力能扛鼎 D . 慎重   抉择   顶天立地
  2. (2) 下面几个句子出自第②段横线处,请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事实上,一个国家科研水平高,国家不一定富强

    ②但是对企业的功能认识不足

    ③我国许多人都重视科技

    ④一个国家的企业发达,则表明其科技的研究开发和使用能力达到无可置疑的高水平

    ⑤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A . ⑤③②①④ B . ⑤③②④① C . ①④⑤③② D . ④①⑤③②
  3. (3) 请用“/”给上面链接材料中的文言文断句
  4. (4) 人们评价王选是“方正之士”,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说说你对此的理解以及带给你怎样的启发。
8.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一方阳光

王鼎钧

    四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四面房屋的门窗都朝着天井。从外面看,厚墙高檐密不通风。我是在这样关防严密的“碉堡”里出生的。这碉堡用青砖砌成,黑瓦盖顶,灰砖铺地,墙壁、窗棂、门板,没有一点儿鲜艳的颜色。即使天气晴朗,室内的角落里也黯淡阴冷。

    四合房的主房,门窗向南。中午的阳光越过南房,倾泻下来,泼在主房的墙上。开在这面墙上的窗子,用一层棉纸糊得严丝合缝,阳光只能从房门伸进来,照门框的形状,在方砖上画出一片长方形。这是一片光明温暖的租界,像一块发亮的地毯。

    然后,一只用麦秆编成的坐墩,摆在阳光里。一双矜持的小脚,走进阳光,脚边出现了她的针线筐;一只狸猫,跳上她的膝盖。然后,一个男孩蹲在膝前,玩弄针线筐里的古铜顶针。这就是我和我的母亲。

    如果有人问母亲:你最喜欢什么?她的答复,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我清楚记得一股暖流缓缓充进我的棉衣,我的毛孔张开,承受热絮的轻烫。血液把这种快乐传遍内脏,最后在脸颊上留下红润。

    在那一方阳光里,我持一本《三国演义》或《精忠说岳》,念给母亲听。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兴趣仿佛并不在乎重温那些早已熟知的故事。每逢故事告一段落,我替母亲把绣线穿进针孔,让她的眼睛休息一下。大概是暖流作怪,母亲嚷着:“我的头皮好痒!”我就攀着她的肩膀,向她的发根里找白头发。

    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冬天,母亲也总要抱怨她的脚痛。

    她的脚是冻伤的。做媳妇的时候,住在阴暗的南房里,整年劳作。寒凛凛的水气,从地下冒上来,首先侵害她的脚,使之永远冰冷。冬天乍到,她的脚面和脚跟立即有了反应:看得见的,是肌肉变色、浮肿;看不见的,是隐隐刺骨的疼痛。

    分了家,有自己的主房,可是年年脚痛依然。在那一方阳光里,母亲是侧坐的,她为了让一半阳光给我,把自己的半个身子放在阴影里。左足的伤害没有复原,右足受到的摧残反而加重了。母亲不时皱起眉头,咬一咬牙。尽管只是身体轻轻地震动,不论我在做什么,那猫睡得多甜,我们都能感觉出来。

     “妈,我把你的座位搬到另一边来好不好?让右脚也多晒一点太阳。”我站起来,推她的肩。母亲低头含笑,摇摇头。

    座位终于搬到对面去了。狸猫受了惊,跳到院子里去。母亲连声呼唤,我去捉它,连我自己也没有回到母亲身边。

    以后,母亲一旦坐定,就再也不肯移动。

    母亲在那一方阳光里,说过许多梦。

    母亲说,她在梦中抱着我,一双赤足埋在几寸厚的碎琉璃碴儿里面,无法举步。四野空空旷旷,一望无边都是碎琉璃,碎片最薄最锋利的地方有一层青光,纯钢打造的刀尖才有那种锋芒。梦中的我躺在母亲怀里,光着身体睡得很熟。母亲独立苍茫,汗流满面,觉得我的身体愈来愈重,渐似下坠……想到这里,她的心立即先被琉璃碎片刺穿了。某种疼痛由小腿向上蔓延,直到两肩、两臂……

    就在近乎绝望的时候,母亲身旁突然出现一小块明亮干净的土地,像一方阳光那么大,平平坦坦,正好可以安置一个婴儿。母亲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我轻轻放下。谁知道我着地以后,地面忽然倾斜,我安身的地方像是一个又陡又长的滑梯,没有尽头。我飞似地滑下去,转眼间变成一个小黑点。

    在难测的危急中,母亲大叫。醒来之后,略觉安慰的倒不是我好好地睡在房子里,而是事后记起我在滑行中突然长大,还遥遥向她挥手。

    于是,她有了混和着骄傲的哀愁。她放下针线,把我搂在怀里:“如果你长大了,如果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不能回家,你会不会想念我?”

    当时,我唯一的远行经验是到外婆家。外婆家很好玩,每一次都在父母逼迫下不情愿地回来。母亲梦中滑行的景象引人入胜,我立即想到滑冰,急于换一双鞋去找那个冰封了的池塘。

    跃跃欲试的儿子,正设法挣脱他的母亲。

    母亲放开手凝视我:“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

(选自《王鼎钧散文》,有删改)

  1. (1) 文章首段写了四合房怎样的特点?从全文来看,这段文字有何作用?
  2. (2) 第4自然段中作者认为母亲最喜欢的“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从第4至第11段文字来看,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3. (3) 本文中母爱的表现有哪些?请分条简要概括。
  4. (4) 说说文章以“一方阳光”为标题的好处。
9. 默写
在下面横线上默写诗文原句。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鸿门宴》)

③群臣吏民,,受上赏;,受中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数月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⑤万山红遍,;漫江碧透,。(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0.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六国论

[宋]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 (1) 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其实:那实际 B . 诸侯之所 , 与战败而亡者                 亡:灭亡 C .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也           效:效果,功效 D . 向使三国各其地                           爱:爱惜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 子孙视不甚惜              暴秦欲无厌 B . 较秦之所得,战胜而得者    赢而不助五国也 C . 不赂者赂者丧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D . 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3.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六国相继都灭亡,全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B .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以致到了被颠覆的结局,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C .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作为计策,开始加速祸患。 D .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诛杀,赵国都城邯郸成了秦国的郡邑。
  4. (4)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5. (5) 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如何借古讽今,告诫宋王朝统治者以六国灭亡的史实为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