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山西省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发生的地理空间主要有三:一是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核心文化圈”,二是主要包括巴蜀、荆湘以及吴越等的“次文化圈”,三是以西域和岭南为主要区域的“边疆文化圈"。初盛唐诗歌的演进,除了诗歌自身发展的规律外,外部的因素是推动诗歌发展新变的关键,地域因素排在首位,尤其“异域”(即边疆文化圈)因素对诗歌的冲击值得注意。

唐代典型的“异域”,一是西域,一是岭南,有关西域的书写以边塞诗为代表,有关岭南的书写以贬谪诗为代表。

西域与岭南的诗歌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书写模式,前者承征戍文学而来,疆土开拓与个人建功立业的梦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盛唐边塞诗雄浑壮阔的特点。

唐之前,西域意象在诗歌领域极为有限,不具有典型性,但唐在承袭前代的基础上,使楼兰、交河、轮台、北庭等典型的西域意象有了新变,对边塞诗境界的开拓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等诗歌呈现出博大雄厚的气势,与盛唐精神一致。同时也凝结成了一些新的西域意象,天山便是其中之一。如王维:“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这些诗歌中的天山衬托出了一种疆域辽阔、雄壮苍茫的意境。

唐代诗人中只有为数不多的诗人去过西域,除了岑参留下大量有关西域的边塞诗作外,其他诗人所存有关西域的边塞诗极为有限。岑参前后两次到达西域,对西域的感知最为具体、深入,他的边塞诗之奇,在整个唐代无出其右。《唐音癸签》认为其诗“尚巧主景”。这种“主景”自然涉及他的边塞诗。其他边塞诗人所写多为朔风、蓬草、胡马等最常见的物象,但岑参的诗歌进一步具体化,如《火山云歌送别》等诗都落到实处,将边塞诗之“异”更为直观地呈现于读者眼前,具有“陌生化”的效果;荒凉广袤的雪山大漠与开疆拓土的热情也形成了一种反差审美,造就了“雄瑰”的诗境。如写火山:“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写热海:“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与西域相比,岭南完全呈现出相反的情景,因为是贬谪,“荒蛮”的景象与个体人生的低潮纠结在一起,诗歌具有低回宛转的特点,情感真挚而深沉。

初唐以杜审言、沈栓期、宋之问为代表开启了岭南诗歌的新纪元,这些诗歌情景交融,对打破沉寂的初唐诗坛功不可没,如宋之问《度大庾岭》其一:“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这首诗“气格声色兼备”(许学夷《诗源辨体》),在初唐诗坛别有风味。这样的贬谪行旅诗还有如杜审言的《旅寓安南》,沈栓期的《入鬼门关》等。这些诗中作者常将岭南看作是“魑魅”之乡,情感指向绝域、极边;从空间看,形成了“中心”与“边缘”二者之间的对立,陌生的空间对作者来说是极大的不幸,但是对诗歌来说又是极大的幸事

诗歌中不仅有南北空间的对立,如北斗对南风、京华对边地等,而且也有新的物象如薛荔、杨梅、瘴疠等入诗,一方面使诗歌“陌生化”,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另一方面这些物象成为新的诗歌意象。

这种空间的对立,对对仗精工的律句的形成无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翻检杜审言、宋之问、沈俭期等人在岭南的诗歌创作,最直观的印象便是状物写景愈加精工。

这些贬谪岭南的诗人,情感绝望,对新事物多怀鄙夷之情,但是有意无意中也使岭南发展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对此后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唐以后对岭南的审美也由排斥到逐渐接受,形成了独特的地域审美文化。

王昌龄认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唐代诗歌中关于西域与岭南的书写既有不同的物境,也有不同的情境,物与情合,最终创造了不同的意境,因而唐代关于西域与岭南的书写在内容、艺术形式、境界等方面都对唐诗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田峰《“异域”角度看唐诗——初盛唐诗歌中的西域与岭南》)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唐诗发生的三大地理空间中,“边疆文化圈”是推动初盛唐诗歌发展新变的关键。 B . 唐代的“异域”就是西域和岭南,有关两地的书写分别以边塞诗和贬谪诗为代表。 C . 唐代诗人发展已有的西域意象,同时创造一些新的西域意象,拓展了边塞诗的境界。 D . 陌生的岭南为被贬谪的初唐诗人创作提供了的新的物象,安慰了他们伤痛的内心。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论述了诗歌的内部规律和地域对诗歌发展的影响,后者是论述的重点,论证全面并有所侧重。 B . 文章引用《唐音癸签》关于岑参诗的评论,是为了论证岑参边塞诗将西域物象进一步具体化。 C .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先提出“异域”因素冲击了初盛唐诗的观点,然后从两方面分别论证,最后作出结论。 D . 文章列举了大量初盛唐时期诗人有关西域或岭南的诗句,充分证明“异域”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唐代诗人没有涉足且唐诗没有涉及边疆地区,“边疆文化圈”对唐诗影响就会很弱。 B . 异域的风物为唐诗提供新的物象,丰富了唐诗的内容,对诗体发展的影响则微乎其微。 C . 唐朝向西域开疆拓土,激起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壮志,促进了书写西域的边塞诗的发展。 D . 初盛唐诗写入异域要素有一定的被动因素,比如诗人被贬岭南,将岭南物象写入诗中。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融媒体的传播方式扩宽了古诗词传播途径,大大增加了大众接触古诗词的机会。自2016年以来,央视打造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在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此外,古诗词还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直播等,发挥各种媒体优势,创造更多古诗词与大众接触的机会。

新技术全面拓展了诗词呈现的方式,打造出大众喜爱的文化形式。国产原创公益动画片《中国唱诗班》,将《元日》《相思》《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夜思》等诗词改编成动画,融汇古典意境与历史厚度,让古诗更加摇曳多姿,让人耳目一新。古诗词的传承不再是寻章摘句、死啃古籍,而是借助科技、融古入今。

此外,互动传播平台能够拓展文化内容,打破古诗词学习壁垒,以更低的门坎吸纳普通百姓参与。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微信公众号结合电视节目,将古诗词衍生至文化生活,结合时令节日、时下流行的话题等进行推文。这些方式使当今古诗词的学习具有了全民性,任何人都可以写诗、唱诗、解诗,这也构成了我们时代的文化特征。

借助新技术,我们在传统与现代的褶皱中积极探索呈现古诗词的恰切方式。让大家喜爱,古诗词才能真正源远流长。

(摘编自邵鹏俐《新技术让唐诗宋词更亲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4月22日)

材料二: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曾给自己做了这么个总结。但是苏轼一生到底有多颠沛?光看文字可能不太好想象。但是打开《唐宋文学编年地图》,输入“苏轼”,一张中国地图上被密密麻麻地标记了位置。这张地图,就是一张直观生动的“苏轼颠沛流离图”。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是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兆鹏带领学生们与搜韵公司合作,超过100人参与,历时5年,开发出来的,已与2017年3月上线。在这张地图上,既可以查出唐宋时期某位诗人一生的足迹与作品,也能查出一个地方曾接纳过的所有诗人。该产品突破了唐诗宋词文字阅读的“套路化”模式,变成了直观生动的地图展示,一上线即收获广泛关注。最初上线的前两天,点击量超过220万。“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不断维护,在后台添加数据。唐宋文学的数据量太大,必须不断更新。”王兆鹏介绍说。

虽然《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反响不错,但也收到了一些意见,如页面卡顿、界面单调等等。除了改进这些用户体验上的问题,王兆鹏还有更多考量。王兆鹏希望继续改进地图,可以“全景式”呈现唐诗宋词。“比如在地图上点开一首诗,除了文字信息,还能弹出场景画面,重现诗人写作时看到的自然景观。像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诗人为什么这么写,一看图片就明白了。”

(摘编自王子墨、王远方、卢璐《以大数据“全景式”呈现唐诗宋词》,《光明日报》2019年01月21日)

材料三:

黑龙江大学通过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慕课,探索新文科建设的发展模式和有效途径。《中华诗词经典吟唱》课程基于MOOC的教学模式,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开展。在教学中,教师团队以中国诗歌史、诗词经典文本解读为基础,佐以古乐谱新编唱诗的音乐品鉴,培养兼备古典文学与音乐美学素养,充满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服务社会的意识,能将网络科技手段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新文科人才。“线上”课前的学习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自我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与语言交流能力。“线下”课堂上的交流讨论、评价反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在学术问题上的深度思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提高人际交往交流的能力以及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同时充分把握重大节庆日等时间节点,精心设计和组织与中华经典诗词吟唱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实践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摘编自刘冬颖《新文科建设中高校传统古诗词课怎么上》,《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9日)

  1. (1) 下列对古典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诗词从古籍中走出来,融入现代社会,须要拓宽古诗词的传播途径,利用融媒体的传播方式可以大大增加古诗词的受众。 B . 《中国唱诗班》利用新技术将《元日》《相思》《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夜思》等诗词改编成动画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 C . 王兆鹏教授团队开发出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将唐宋时期的一些诗人的足迹与作品定位到地图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D . 黑龙江大学古诗词课采用了线上教学的方式,同时佐以古乐谱新编唱诗的音乐品鉴,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诗词的传播曾经局限于某些特定的群体中,不具有全民性。利用互动传播平台等新技术可以让人们都能够参与到写诗、唱诗、解诗之中。 B . 我们在传承古诗词时,一方面要保留古诗词的精髓,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利用现代技术多样化呈现古诗词,让普通大众易于且乐于接受古诗词。 C .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虽然获得不错的反响,但是尚未完成,页面尚未装饰,还有很多诗人及作品没有加入,还不能“全景式”呈现唐诗宋词。 D . 黑龙江大学《中华诗词经典吟唱》课程将古典诗词教学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课前“线上”学习,并举办中华经典诗词吟唱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
  3. (3) 三则材料都涉及新技术和古诗词,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得,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诘: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撂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对我们的教训。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建华初来乍到,就与监工老黄互不相让,在此后工作中,也与老黄时有冲突,但“我”没辞退他,因为他重视质量,要用最好的材料。 B . 刘建华说过了年初十就回来,初十那天他果然回来了,最后也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体现了作者对其言而有信的充分肯定。 C . 小说从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出发,通篇由“我”来说,娓娓讲述生活中的人事细节,既刻画了真切的生活画面,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D . 小说语言平实自然,表现力强,如对刘建华烧鱼的场面描写,描摹的情境生动形象,如在眼前,体现了作家极强的写作能力。
  2. (2)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很有特色,请结合内容简要分
  3. (3)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刘建华这一人物形象。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 , 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是时,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遂取之,以为:“两汉伐 , 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成德军世与昭义为敌,王元达思一雪以自奋,然不能长驱径捣上党,其必取者在西面。今若以忠武、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龌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

(节选自《新唐书·杜牧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B . 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C . 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D . 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贤良方正,汉朝推选的一种举荐人才的制度。唐朝沿用,设贤良方正科。 B . 判官,地方长官的僚属。唐朝节度、团练等使皆有判官来辅助处理事务。 C . 会昌,唐武宗的年号。年号是一种古代纪年方式,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D . 虏,中国古代对敌对的南方外族的贬称。有时也与“胡”连用,即“胡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牧才能突出,受人赏识。他考中进士科,又中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奏他担任江西团练府巡管,宰相李德裕一直认为他是奇才。 B . 杜牧议论时局,切中要害。藩镇官员傲慢不守法度。杜牧认为这样的时局是长庆以来朝廷政策导致的,提出处理藩镇问题的建议。 C . 杜牧颇有谋略,献计败敌。他劝说李德裕在夏季进攻匈奴,他的这项建议受到采纳。后来,他献计给李德裕,击败了刘稹。 D . 杜牧性格刚正,气节不凡。他博通古今,敢于纵论天下大事,也善于剖析利弊,但是由于他正直坦率,当时没有人帮助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

    ②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

5.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更漏子

温庭筠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星斗、钟鼓、晓莺、残月等意象都能表示时间,表明此时已是拂晓时分。 B . 兰花凝重露,柳枝随风斜,落花满庭院,这些景象显出暮春时节的特点。 C . “虚”既表明楼阁空虚无人,也暗示了主人公因无人陪伴而感到寂寞空虚。 D . 主人公倚栏遥望,回味着梦中旧日的欢乐,沉浸在即将团聚的喜悦之中。
  2. (2) 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上阕。
6.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旅夜书怀》中“”诗人运用比喻,写出自己漂泊无依的感伤。
  2. (2)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两句交代了诗人被贬潮州的原因。
  3. (3) 李商隐《无题》中“”两句现在多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7. 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疫迎面,人心可鉴。抗疫战斗中涌现出许多________的闪光人物,在他们自带光源的抗疫故事中流溢出美好人性。熊育群的《守护苍生》,主人公是战“疫”中的钟南山。抗击“非典”时67岁的他_________,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已是84岁高龄的他再度披挂上阵,“他劝别人不要去武汉,他却去了。明知道老年人最易感染”,他的品德________。作品通过“天下救人事最大”“仁心乃本心”“敢医敢言是天性”多侧面典型情节的描写,垒筑起钟南山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________的精神丰碑。李春雷的《铁人张定宇》,深情记写作品主人公大山一样的坚守,钢铁一般的意志。张定宇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同时又是一名行动受限的渐冻症患者。作品用独具人物个性的一系列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唤起读者内心郑重的崇高感。(   )。李朝全《一位叫“大连”的志愿者》、曾散的《甘心》、李春雷的《三月正青春》等主人公或为武汉过客成为志愿者、或为心甘情愿奔赴抗疫前线的医生、护士,他们都是90后年轻人。由此我们真切地看到年轻一代在成长。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可歌可泣    临危受命    高山仰止    老而弥坚 B . 可歌可泣    临危不乱    仰之弥高    老而弥坚 C . 可悲可叹    临危不乱    高山仰止    历久弥新 D . 可悲可叹    临危受命    仰之弥高    历久弥新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品用一系列独具人物个性的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的鲜明形象,唤起读者内心庄严的崇高感。 B . 作品用一系列独具人物个性的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唤起读者内心郑重的崇高感。 C . 作品用独具人物个性的一系列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的鲜明形象,唤起读者内心郑重的崇高感。 D . 作品用独具人物个性的一系列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唤起读者内心庄严的崇高感。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更多的是为无名者立传的作品,除了讴歌钟南山、张定宇这些杰出人物的作品外。 B . 除了讴歌钟南山、张定宇这些杰出人物的作品外,更多的是为无名者立传的作品。 C . 包括讴歌钟南山、张定宇这些杰出人物的作品在内,这些作品都为抗疫英雄立传。 D . 这些作品都为抗疫英雄立传,包括讴歌钟南山、张定宇这些杰出人物的作品在内。
8. 语言表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早在1922年,医学家就指出,癌细胞会以非常高的速率消耗葡萄糖。这是近100年来开发和完善癌症代谢的经典理论。然而,最近来自范德堡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而是肿瘤组织中一种被称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研究小组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示踪剂,,另一种跟踪营养物质谷氨酰胺,来观测6种不同的肿瘤模型。结果发现,在每一种癌症中,都发现巨噬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最高,其次是T细胞和肿瘤细胞,而肿瘤细胞摄取量最高的不是葡萄糖,

9. 语言表达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目前全国春耕备耕正由南向北全面展开,受需求增加影响,近期化肥品种价格出现波动。为应对化肥价格上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资企业中国供销集团及所属中农集团公司充分发挥农资供应国家队作用,与63家国内化肥企业、100家农药企业签订《2021年春耕保供合作协议》,凝聚行业力量,共同保供稳价。针对育种环节,中农种业公司持续在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子业务上发力,先后选育鉴定5个优良的水稻种,育成玉米新品种7个、小麦品种1个,合作开发小麦品种3个。截至一季度末,中国供销集团累计销售化肥609.7万吨、农药9.7万吨;累计投放国家储备化肥182万吨、种子20万公斤。

10.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流传到现在的杜诗绝大部分写于滞留长安以后,从长安诗开始,杜甫大多作品中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意识。从早年的志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直到临终,仍在惦念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杜甫的拳拳之心,永远是那样执着。杜甫不仅随时随地不忘君国,如苏轼所说“一饭不忘君”;更令人感动的是,他把这种感情视为其生命的一部分。——王学泰《大儒杜甫》

杜甫的诗文和人生经历对你有何触动?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