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七年级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huì)    修(qì)    弱(Iěi)    息凝神(bǐn) B . 补(jiào)    愧(zuò)    琐(wěi)    气冲牛(dǒu) C . 语(lán)    竹(niè)    吞(shì)    而不舍(qiè) D . 红(yīn)    军(tiě)    头(càn)    悲天人(mǐn)
2. 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收敛    哽咽    凝望    妇儒皆知    家喻户晓 B . 崎岖    扼运    猥琐    气冲斗牛    锋芒毕露 C . 赫然    怪诞    瞬息    莫名其妙    颠沛流离 D . 拖查    竹蔑    疲惫    刮目相看    群蚁排衙
3. 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二十八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在西安举办,来书博会主会场参观的大庭广众络绎不绝,扩大了古城的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 B . 夕阳的余晖洒在金色的孟加拉湾,“联合 动力号"油轮连接着两支输油臂,静静地停泊在波澜不惊的码头边。 C . 我们总说防患未然 , 然而又有多少单位能够真正做到彻底地排查隐患,坚持进行有安全教育?答案恐怕不容乐观。 D . 明末清初,很多士大夫热衷于叶子戏,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有学者认为,西方扑克牌正是在叶子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4.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透过全国“两会”这扇窗口;使我们看到一个信心如磐、汇建起磅确力量的中国。 B . 北京新发地市场的三文鱼等水产品检测出“新冠病毒”,是因为被污染而不是本身感染了“新冠病毒”造成的。 C . 高考当天有三个学校的考生因故未能及时参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5. 单选题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些精神作品的人,必然会被这光辉所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这宫殿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悄悄地燃烧着、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 . ③⑤①④② B . ③⑤①②④ C . ①②④⑤③ D . ①④②③⑤
6. 默写
古诗文默写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 飞来峰》)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③然则天下之事,,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

④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7.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人名)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 (人名)的船长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这位作家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8.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问题。

材料一:腱鞘炎、视疲劳和视力衰退,都是过度使用手机造成的“手机病”;除了“手机脖”“爱疯手”“手机眼”,对手机的依赖还会让人患上惧怕面对面沟通不敢面对现实等“社交病”。在手机聊天和游戏中,虽可获取廉价且及时的快乐,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年轻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从而没有时间学习,最终导致毁掉青春。

材料二:在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疫情中,国家组织相关机构开发出了“手机扫码行程追踪”平台,手机轻轻一点,便可知疫情防控的实时情况,进出门店轻轻一扫,你的信息、行程已经进入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对人员流动进行监测,在跟踪疫情扩散和进行流行病调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材料三:在某休闲场所的入口处有如下提示:

  1. (1) 请分别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 (2) 从材料三中你获得了哪些感悟?
9.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翠湖心影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从文林街、先生坡,到华山南路、正义路,这是一条直达的捷径。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

③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魚,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太路上过会忽然拔刺二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魚,吓你一跳。

④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几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拔,拔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图书馆的藏书室在楼上。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盘。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放在木盘里,一技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不一会,上面找一下铃错,木盘又系了下来,你要的书来了。这种古老而有趣的借书手续我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小图书馆蔽书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过了两三个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拔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因为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我们的看书,是没有目的的,从《南诏国志》到福尔摩斯,逮什么看什么。

⑤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常常想起他来,并和我所认识的几个孤独、贫穷而有点怪僻的小知识分子的印象掺和在一起,越来越鲜明。总有一天,这人物形象会出现在我的小说里的。

⑥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按碟算价钱。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一”,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帐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

⑦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⑧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⑨我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原文有删节)

  1. (1) 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①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②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

  2. (2) 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第③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
  3. (3) 根据文意,请分析作者“很是想念翠湖”的原因。
  4. (4) 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翠湖的变化持怎样的观点和态度?
10.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1000次赞扬

①他执着地坐在地铁站里,胡琴是他的全部。路上尽是行色匆匆的人,人们无暇关注他的演出,尽管他十分卖力,却只换来少得可怜的回头与驻足。

②想起家庭,他不由黯然,他与继母关系很僵。母亲走后,父亲和继母曾经找过他,恳求他回家,但他不肯,他从心底厌恶父亲与继母以及他们的家。从此,他的生活里只剩下了胡琴,他从小喜欢拉胡琴,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靠胡琴养活自己,甚至出人头地。

③他曾经在音乐学院的门口逡巡过,但昂贵的学费让他望而却步。他能做的只是在每天樱花路地铁站口拉胡琴给路人,这儿,成了他全部的希望。

④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走近了他,驻足片刻,认真地倾听着,然后笑着告诉他:“真不错。”

⑤一个陌生人的赞扬,让他麻木的神经为之一震,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油然而生,这是他卖艺以来第一次听到的赞扬,虽然出自一个陌生人,却让他泪流满面。他换了支曲子重新拉了起来,而那个女孩,则一步三回头地进了地铁站。

⑥接着,令人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一原来行色匆匆的人,有好几个都停下来听他的演奏,从三两个到十来个,逐渐聚成了一个小圈。他们有的放下一两枚硬币,有的走到他的身边,告诉他:“不错,继续坚持。”

⑦那个出现奇迹的晚上,他回到出租房里,第一次怀着兴奋与满足安然入睡。曾经消失殆尽的自信重新回到了身上。此前,他几乎要放弃,沮丧与失望让他差点摔了胡琴,但现在,他决定坚持下去。

⑧还是那个地铁站口,他还是会听到许多鼓励和赞扬,有些老年人,自备了小板凳,竟然坐在他的身边,长久地倾听着他的表演。

⑨因此,他格外地卖力,悠扬的琴声在肆虐的寒风中进入了人们的耳朵,振作了让人们麻木疲惫的精神,也进入了人们的心里,在这样一个凄冷的寒冬,为无数人带去了希望。

⑩半个月后,一个中年人路过他的身边,驻足了片刻,然后进入了地铁站,可是,仅仅一会儿,他又折了回来,待一曲终了,他问:“你愿意到我的茶馆里去吗?我开了家茶馆,想加点传统音乐表演,正缺人。”

⑪第二天,地铁站里少了那个沉浸在音乐里的卖艺少年。

⑫他在茶馆里上了班,工作十分快乐,在台上表演不正是他的梦想吗?这儿幽静典雅的氛围也正是他梦寐以求的。

⑬继母过来看望他,为他带来了爱吃的饺子,他对继母没有好脸色,冷冷地拒绝了她,也让她以后不要再来。 继母一脸难堪和无奈,却仍旧坐着没动。

⑭继母还不走,他发了火,茶馆老板这时却走了过来,十分热情地招呼继母。

⑮他呆住了,继母看着他的脸色,慌忙告别了。继母走后,老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有这样一位母亲,应该好好对她才是啊。你知道吗?你在地铁口拉琴,而你的母亲,则在去地铁口必经的各条路上为你送宣传单,并且请求每一位接传单的行人,能够在她的儿子身边驻足片刻,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微笑,鼓励一下你,正是你母亲的这份恳切感动了我。人的才华固然重要,但情感比才华更重要,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永远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功。”

⑯他这才知晓:继母的无数恳求,让他得到了10000次甚至更多陌生的赞扬,重新点燃了他人生的希望之火。让他赢得赞扬的不仅仅是他的琴艺,更是一位母亲恳切的心。

  1. (1)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2) 文章第②段交代少年的家庭背景有何用意?
  3. (3) 文章第⑮段中茶馆老板的话有什么作用?
  4. (4) 人认为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拉胡琴的少年,有人则认为主人公是少年的继母,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