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中考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默写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篇名或作者

,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

,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密州出猎》)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⑥临风一唳思何事?。(白居易《池鹤》)

⑦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

,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2. 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    )

A . (cè)隐     (yǎo)无消息 B . (hé)      中流(dǐ)柱 C . (shì)   言简意(ɡāi) D . (pìnɡ)请    如火如(tú)
3. 单选题
下列各句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 .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弹棉花、补锅钉碗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行业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C . 演讲是一种艺术。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侃侃而谈 , 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 D . 登高远眺,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4. 单选题
对下面文段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作气,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 故逐之。”

A . 既克     既:已经 B . 一鼓作气    鼓:击鼓 C . 再而衰   再:两次 D . 望其旗靡    靡:倒下
5. 单选题
下列对名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水浒传》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B . 宋江醉酒在浔阳楼吟反诗被打入死牢,石秀因带回伪造的蔡京回信被识破,与宋江一起将被问斩,梁山好汉在吴用的策划下劫了法场。 C .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散文《五猖会》,引文中的“赤须”是梁山好汉杨志。 D . 李逵想把母亲接到梁山泊,路遇李鬼打劫,因李鬼假称有老母无人奉养而放他生路,但随后又图谋作恶的李鬼还是被李逵杀了。
6. 问答题
阅读名著语段,回答问题:

       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意。”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故事情节,并简述孙悟空这次是因何返回花果山?

7.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①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烹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遂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注】:①枭:悬头示众

  1. (1) 下列句子中“之”与“之巨野中为盗”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吾妻美我者 B . 辍耕垄上 C . 于帝 D . 而不能通其意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梁王是平民时,栾布就和他交好,因为贫困,栾布就给人作雇工,后因臧荼提拔,担任了都尉。 B . 汉高祖诛杀了彭越,灭其三族,将彭越的首级悬于城头,不许任何人收殓。栾布却不顾这些,“祠而哭之”,足见其重义轻生。 C . 栾布由于违反皇上旨意祭祀彭越而被逮捕,将要烹杀的时候,栾布沉着面对,据理直谏,最终皇上赦免了他,还任命他为都尉。 D . 皇上向梁王征兵,彭王因病得快不行了导致皇上生疑,以为他要造反,苛求小节而诛灭了他的亲族,栾布担心有功之臣人人都人人自危了。
  3.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捕之

    辄:

    ②布

    顾:

    彭王

    微:

    ④反形未

    见: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

    ②与越反明矣。趣烹之。

8. 诗歌鉴赏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行秋

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9.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细菌和病毒

       ①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②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小时。

       ③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④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⑤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 (1) 仔细阅读全文,归纳病毒的主要特征。

  2. (2) 选文第②段划线部分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选文第④段“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中划线的词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10.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识

(台湾 )张晓风

       ①家人至亲,我们自以为极亲极爱了解的,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父亲的追思会上,我问弟弟:“追诉平生,就由你来吧,你是儿子。”弟弟沉吟了一下,说:“我可以,不过我觉得你知道的事情更多些,有些事情,我们小的没赶上。”然而,我真的知道父亲吗?我们曾认识过父亲吗?我愕然不知怎么回答。

       ②读完徐州城里的第七师范的附小,父亲打算读第七师范,家人带他去见一位堂叔,目的是借钱。堂叔站起身来,从一把旧铜壶里掏出二十一块银元。堂叔的那二十一块银元改变了父亲的一生。我很想追上前去看一看那堂叔看着他的怜爱的眼神。他必是族人中最聪明的孩子,堂叔才慨然答应借钱的吧!听说小学时代,他每天上学都不从市内走路,嫌人车杂沓。他宁可绕着古城周围的城墙走,他一面走,一面大声背书。那意气飞扬的男孩,天下好像没有可以难倒他的事。然而,我真认识那孩子吗?那个捧着二十一块银元来向这个世界打天下的孩子。我平生读书不过只求缘尽兴而已,我大概不能懂得那一心苦读求上进的人,那孩子,我不能算是深识他。

       ③“台湾出的东西,就是没老家的好!”父亲总爱这么感叹。我有点反感,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老家的东西比这里好呢?他离开老家都已经这么多年了。“老家没有的就不说了,咱说有的,譬如这香椿。”他指着院子里的香椿树,台湾的,“长这么细细小小一株。在我们老家,那可是和榕树一样的大树咧!而且台湾是热带,一年到头都能长新芽,那芽也就不嫩了。在我们老家,只有春天才冒得出新芽来,忽然一下,所有的嫩芽全冒出来了,又厚又多汁,大人小孩全来采呀,采下来用盐一揉,放在格架上晾,那架子上腌出来的卤汁就呼噜﹣﹣呼噜﹣﹣地一直流,下面就用盆接着,那卤汁下起面来,那个香呀﹣﹣”

       ④我吃过韩国进口的盐腌香椿芽,从它的形貌看来,揣想它未腌之前一定也极肥厚,故乡的香椿芽想来也是如此。但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 , 我被他言语中的象声词所惊动。那香椿树竟在我心里成为一座地标,我每次都循着那株香椿树去寻找父亲的故乡。但我真的明白那棵树吗?

       ⑤父亲晚年,我推轮椅带他上南京中山陵,只因他曾跟我说过:“总理下葬的时候,我是军校学生,上面在我们中间选了些人去抬棺材,我被选上了……”他对总理一心崇敬﹣﹣这一点,恐怕我也无法十分了然。我当然也同意孙中山是可敬佩的,但恐怕未必那么百分之百的心悦诚服。我们,那个时候……读了总理的书……觉得他讲的才是真有道理……”能有一人令你死心塌地,生死追随,父亲应该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我并不能体会。

       ⑥年轻时的父亲,有一次去打猎。一枪射出,一只小鸟应声而落,他捡起一看,小鸟已肚破肠流,他手里提着那温暖的肉体,看着那腹腔之内﹣一俱全的五脏,忽然决定终其一生不再射猎。父亲在同事间并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听母亲说有人给他起个外号叫“杠子手”,意思是耿直不圆转,他听了也不气,只笑笑说“山难改,性难移”,从来不屑于改正。然而在那个清晨,在树林里,对一只小鸟,他却生慈柔之心,誓言从此不射猎。父亲的性格如铁如砧,却也如风如水﹣﹣我何尝真正了解过他?

       ⑦《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眼看着光头赤脚身披红斗篷的宝玉向他拜了四拜,转身而去,消失在茫茫雪原里,说:“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如今叫我才明白﹣﹣”贾府上下数百人,谁又曾明白宝玉呢?家人之间,亦未必真能互相解读吧?

       ⑧我于我父亲,想来也是如此无知无识。他的悲喜、他的起落、他的得意与哀伤、他的憾恨与自足,我哪能都能一一探知、一一感同身受呢?蒲公英的散蓬能叙述花托吗?不,它只知道自己在一阵风后身不由己地和花托相失相散了,它只记得叶嫩花初之际,被轻轻托住的安全的感觉。它只知道,后来,就一切都散了,胜利的也许是生命本身,草原上的某处,会有新的蒲公英冒出来。我终于明白,我还是不能明白父亲。至亲如父女,也只能如此。

       ⑨我觉得痛,却亦转觉释然,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生命,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死亡,以及不曾真正认识的父亲。原来没有谁可以彻底认识谁,原来,我也只是如此无知无识。

  1. (1) 作者开头说“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这句话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 (2) 结合原文,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①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

    ②我们,那个时候……读了总理的书……觉得他讲的才是真有道理……

  3. (3) 从全文来看,简要概括作者所写的父亲性格特点。

  4. (4) 作者以“不识”为题,如果把题目改给“回忆父亲”好不好?试加以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