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水平检测试卷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水平检测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八年级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填空题
根据拼音写词语。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便在神州大地蔓延,整个中国mí màn着紧张的气氛,在国难当头之际,涌现出了一批可亲可爱的人,他们没有xiù shǒu páng guān,而是主动请缨驰援湖北,他们是中国的硬核,我们称之为“最美逆行者”。

2. 单选题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朱熹抽取其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成为“四书”。 B . “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幅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C . 《小石潭记》《马说》《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作者均为唐宋八大家。 D . 《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洢,选自清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
3.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作品名称

名著片段

《①》

你出国去所遭遇的最大困难,大概和我二十六年前的情形差不多,就是对所在国的语言程度太浅。过去我再三再四强调你在京赶学理论,便是为了这个缘故。

《平凡的世界》

②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他自强不息,坚韧不拔,虽经历爱情的挫折和事业上的重重困境,却始终不改初衷,最终成为村里的“冒尖户”。

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拷问的时候把什么也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他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坚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解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夜很深,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旁边,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拖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一死就永远也不能再活了呵!他每夜总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1. (1) ①处应填写的作品名是《
  2. (2) ②处应填入的人物名是
  3. (3) 片段③中他因为什么被关押审问?
4. 默写
按要求填空。
  1. (1)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贺敬之《回延安》)
  2. (2) 蒹葭妻萋, 。(《蒹葭》)
  3. (3)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子衿》)
  4. (4) 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5) 《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 。“
  6. (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的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 。
  7. (7) 《卖炭翁》中写卖炭老人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8. (8) 我国古代散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佳句。陶渊明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描写桃花林之景:柳宗元用“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写出小石潭之景….…当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9. (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古诗词中也有很多描写绿水青山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柄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之不以其道

  2.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 (3) 本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大树将军冯异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 , 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 , 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 , 光武以此多之。

(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注释】①表识:标帜。②军中号为整齐: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的。③更部分诸将:重新安排各个将领的任务。④多:赞扬。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破邯郸

    ②光武此多之

  2.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

  3. (3) 读完本文之后,你有什么启示?
7.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生物迁徙,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

    ①高晓松说,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我们常常为了理想去到远方,但又为了亲情重回故里。我们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走着同一条路,成为了一直在路上的迁徙者。

    ②我们为了理想奔波迁徙,很多生物也一样,它们也有着自己波澜壮阔的迁徙盛举。那么,它们的迁徙又是为了寻找些什么呢。

    ③生物的迁徙皆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压力导致的,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选择。冬天来临,气候骤降,没有充足的食物供应,而它们又没有其他办法,比如冬眠,于是只好选择逃离,待到山花烂漫,气候回暖时再迁回来。所以,生物迁徙便是为了寻找更加适合生存的环境,或是充足的食物,或是舒适的气候,或是利于繁殖的条件。

    ④对于生物如何确定它们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了好奇。人旅行时会带着地图或指南针辨别方向,而迁徙的生物可没有这样先进的设备,但是它们却从不会迷路,它们的奥秘是什么呢?科学家认为,迁徙生物都有其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最近还有研究认为很多生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候鸟是一种典型的代表,候鸟在长距离迁徙时,大脑能记录下每一个特殊地点的磁场特征,将它们之间的距离、方向信息组合在一起,绘制了一张精准的“地图”,据此找到到达各个目的地的飞行路线。然而有趣的是,有科学家发现即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途进行迁徙,也就是说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了它们,它们生来便知道自己该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⑤气候条件的改变,是驱动生物迁徙的根本原因。而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平均气温升高了0.4一0.8℃。这会如何影响生物的迁徙呢?很多生物之所以选择迁徙是为了逃离冬天的寒冷,温度升高对它们似乎是有利的。有科学家通过实验模拟,发现气候变化短期内确实可以增加黑脸琵鹭的越冬区,然而到2080年,3个最适宜黑脸琵鹭的越冬区可能严重缩减,它们只能选择移动越冬区。可是,越冬区并非是想移动便移动那么简单的,很多地理屏障会阻碍生物的迁移,导致它们无路可走。比如那些生存具有限制性的海域生物,像生存在珊瑚礁三角区的生物,很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⑥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那便是不少生物需要的是较低的温度,比如鱼类。气候变化影响海水的温度,很多鱼类选择逃离赤道附近的热水域,向更冷的水域移动。由于气候变化,北美水域中超过70%的海洋物种的栖息地发生了变化。更骇人的是,科学家通过分析,发现如果不阻止气候变化,34%的动物,57%的植物,将失去一半甚至更多的生存区。

    ⑦科学家说,迁徙是生物对恶劣环境的集体逃离,是对生存压力的妥协,是不可不做的选择。对这些迁徙者来说,行万里迢迢之路,看不一样的风景,或许也是在找寻他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吧。

  1.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有些无法冬眠的生物,在寒冷的冬季离开栖息地,待到山花烂漫,气候回暖时再迁回来。 B . 饲养在室内的年轻乌鸦,通过与其他同伴的接触,掌握了祖辈迁徙的路线而不会迷路。 C . 北美水域中超过70%的鱼类选择逃离赤道附近的热水域,这些鱼类需要的是较低的温度。 D .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4一0.8℃,使34%的动物,57%的植物失去一半的生存区。
  2. (2)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动物迁徙而不迷路的奥秘在哪里。
  3. (3) 第⑤段画线句“很多生物之所以选择迁徙是为了逃离冬天的寒冷,温度升高对它们似乎是有利的”中,“似乎”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4. (4) 第⑦段中“对这些迁徙者来说,行万里迢迢之路,看不一样的风景,或许也是在找寻他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吧”,结合全文,你认为这些迁徙者“心中的诗和远方”指的是什么?
8.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擦鞋匠

曹璇

    ①我总是觉得过年就该穿得隆重些。于是,始终觉得刚买不久的红皮靴还不够亮,便去街上找擦鞋匠。

    ②年关将近,往日车水马龙的大街此刻显得有些冷清。那系着蓝花土布围裙的妇人五十开外,是街上唯一的擦鞋匠。她敛眉低目,慈祥隐忍的模样使人极易想起供于香案后的观音像,让我刚才因赶路而滋生的烦躁瞬间消弭于清晨微凉的空气中。

    ③斟酌着对她的称呼是“阿姨”还是“婆婆”更好,我犹豫着上前问道:“请问……快轮到我了吗?”妇人停下手中的活,抬头用袖子擦拭脸上沁出的细汗,带着歉意笑着说:“小姑娘,怕是不能快呢,还有三个人在等哩。”她不同于大多数手艺人那般随口敷衍着“快了快了”,这令我顿生好感。妇人又拿出一把折叠椅请我坐,又埋头工作。

    ④纵然知道有人在等,她也绝没有马虎对待手中那双鞋的意思:一把小牙刷蘸了水,先除去鞋子上的灰尘;再用一块粗布拭干水;然后换一把毛刷,抹了鞋油,细致地在鞋面上均匀地刷上一层,最后改用一块细布来回抹匀…如此往复,对不同的鞋,所用的鞋油和刷子是不同的,但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工具,她像所有手艺人一样,心中有数,眼里有物,纹丝不乱。身边的擦鞋工具箱中,各种鞋刷、鞋油、粗细抹布杂乱地放着,她几乎不用瞄一眼工具箱,那双被鞋油浸得乌黑,被生活刻下沧桑的手便如老鹰高空俯冲抓野兔一般,一下子便精确无误的捕捉到“猎物” , 她的动作是那么熟练利索,绝不用担心出半丝差错……我越看越觉得有趣,原先感到令人焦灼的等待也变成了一种享受。

    ⑤时间这一尾掌心的小鱼,当你学会以欣赏的目光投向大千世界时,它便也游得悠然自乐。

    ⑥该轮到我了,妇人的脸略显倦意,手下的活却依旧做得一丝不苟。她擦鞋的动作,让我觉得特别暖心。鞋刷在鞋面轻柔刷上一层润色,鞋面与鞋布的温柔触碰仿佛恋人间的耳鬓厮磨,妇人的眸子里也浸满了温和,仿佛手中是一只需要爱抚的毛茸茸的小兽。我喜欢她的手指在皮鞋上游走时的感觉,那指尖的温度一寸寸的沁入鞋面,传导到我的皮肤,再痒酥酥地融触到心底,带来一片温柔的战栗。

    ⑦头顶是一棵大树延伸开的枝权,有一只小鸟在欢快地踱步,纤细的腿支撑着圆滚滚的身体,却显得那般轻巧,伴随一声轻啼,它扑棱棱一拍翅膀,倏忽不见了。我微醺地抬头,看见午后阳光从树缝间软软渗入,拥抱着空气中细小的尘埃沉淀下来。我第一次发现,冬日的阳光原来是长着温暖的小毛绒的。

    ⑧“阿姨,多少钱?”我满意于焕然一新的鞋子,痛快地掏出一张10元的票子,却听得妇人说:“3元。”“什么?”我以为自己听错了,大年三十,她是街上唯一的擦鞋匠,即使她漫天要价,我也能体谅接受啊。

    ⑨或许怕我没听清楚,妇人笑着又重复了一遍:“3元,跟往常一样啊。”她的笑容那般温厚自然,竟让我一时呆愣无语,默默接过妇人手中找回的零钱,想要转身离开,却再次被她叫住:“这鞋还是新的,是预备过年穿的吧!”

    ⑩我不明就里地点点头,看着她从衣兜里取出两个塑料鞋套,犹带着她体温的鞋套被小心地套上了我的红鞋。“街上灰尘多,套个鞋套吧,免得把新鞋弄脏了。”她笑着解释道,眉眼弯弯。

    ⑪霎那间,我的心,也像那只鸟儿一样扑棱起翅膀,墙角的那株小草仿佛把清新的绿意蔓延到了我的体内。这样的擦鞋匠,实在是细致入微。一个手艺人的品格,如同罗马城墙上厚重的浮雕,在我的眼前,在阳光下闪着熠熠的光。

(摘自《人民网》)

  1. (1) 第②段和第⑧段两次提到她是“街上唯一的擦鞋匠”,有什么用意?
  2. (2) 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被生活刻下沧桑的手便如老鹰高空俯冲抓野兔一般,一下子便精确无误地捕捉到“猎物”。

  3. (3) 第⑦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 (4) 文中擦鞋妇人的“工匠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加完美的精神理念,这种理念实质是追求一种”匠心营造”。在旧社会,各行各业均以“匠人”之名冠之,比如剃头匠、擦鞋匠、木匠、石匠…在如今,形容大师被称为“巨匠”,单单一个“匠”字,就反映了整个社会对于“工匠精神”的追求。

  5. (5) 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工匠精神”在中学生日常学习或生活中的意义。
9.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帆,请不要失望,因为岸还在;假如生活艰难至极,请不要失望,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生活总有坎坷挫折,当失望落魄的心情接踵而至时,要相信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请以“希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写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