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的是(   )
A . 菲薄(fěi)     嬉笑      长歌当哭 (dāng)       桀傲不驯 B . 执拗(niù)     酝酿      人头攒动 (cuán)       殒身不殈 C . 贿赂(lù)      箜篌      叱咤风云 (chà)        短小精悍 D . 弄堂(lòng)    噩梦      衣衫褴褛 (lán)        涕泗横流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从远古时代的狩猎采集,到农耕文明的春耕秋收,再到工业社会的流水线生产,每一次技术革新,都让“职业”有了新的定义,也引发了人们对人力资源的新的认知。世界银行发布《2019年世界发展报告:工作性质的变革》,就新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②传统职业被人工智能替代,早已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例如无人驾驶就让卡车司机顾虑重重,不少拥有清晰评估标准、工作业绩可衡量的职业也面临机器换人的可能。一份报告显示,到2033年,美国将会有47%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其中比例最高的就是电话营销、保险业务员、运动裁判等。甚至微软机器诗人“小冰”还出版了诗集,尽管众人对其作品所见不一,但说明如写诗、作曲这类依赖灵感的创造性工作,也正在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

③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开花结果,科技进步带来的系统跃迁和资源重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智能时代,怎样不被机器打败?马克思关于机器使工人失业的担忧是否会成为现实?面对“人类命运之问”,了解是沟通的前提,理念是实践的先导,更新教育和职业观念是当务之急。

④在基础教育领域,有人建议在中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让学生获得第一手的人机交互操作经验。其彰显的教育理念,正是倡导数据读写和动手实践,弱化简单记忆与复制。事实上,从儿童早教到高等教育,从技能培训到成人教育,学习人工智能都将成为必备的技能。有人说:要在人类DNA中编入终身学习的代码,学会与机器人“相处”,正是不断跟进科技前沿、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时刻准备应对变化的表现。

⑤学习、掌握高级技能就能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契机,适应工作性质变革。反过来说,新技术也是职业迭代转型的催化剂。如著名的达芬奇手术系统,让机器人操作切割、电烧等手术,而医生凭借抽象感知、运筹决策能力,在远程控制终端随时指导和干预。人机协作,取长补短,既释放了医生的心理压力,也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与稳定性。归根结底,机器人无法掌握的技能,其价值持续攀升,人们理应做大做强优势项目:另一方面,人与机器人合作的技能愈发重要,机器人做人的千里眼、顺风耳,人做机器人的指挥官、把关者,或许是未来的常态。

⑥把吸纳新知当作燃油,将终身学习视为引擎,开掘职业发展新动力需要这样的坚持。当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只有搞懂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理解数据算法的本质规律,才能在工作中掌握主动,构建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实现人机共舞。

(摘编自康岩《走向“人机共舞”的未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工智能给传统职业带来了挑战,其对未来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已引发了关注。 B . 若想智能时代不被机器打败,就须转变教育和职业观念,紧跟时代,更新知识体系。 C . 人类进行了在其DNA中编入终身学习的代码等多种尝试,以应对智能时代的挑战。 D . 未来的职业常态可能是人机协作:机器人是辅佐者,人是机器人的指挥者和把关者。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由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挑战引出“人类命运之问”,现实针对性强。 B . 第②段举例论证传统职业甚至依赖灵感的创造性工作也正在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 C . 文章着重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的优点这两个方面介绍智能时代的职业特点。 D . 文章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告诉人们应如何实现人机共舞。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远古时代到农耕社会再到工业社会,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带来了职业性质的变革。 B . 相较于其他职业,评估标准清晰、工作业绩可衡量的职业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更严峻。 C . 如果人们能够掌握机器人无法掌握的技能,就应该把它做大做强,因为这是优势项目。 D . 智能经济形态是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它是人们在智能时代构建的。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

材料二

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2003年国家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

材料三

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仅87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

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

材料四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

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

  1. (1) 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成因等情况,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 B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C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D .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做好防控。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部分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B . 2009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力的防控措施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还成功研制生产出H1N1甲流疫苗。 C . 如果没有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应急能力就不能够大提升,也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 D . 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赞赏,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的肯定,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
  3. (3)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
4.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匆匆过客

路遥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缩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地念叨着。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这是一个盲人!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地滚回单位。但如果我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

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

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

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

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然后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

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

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单位走去。

(有删节)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买票场景为中心叙事写人,聚焦于大社会中的一个小场景,故事情节集中紧凑,也突出了春运难买票的社会现实。 B . 小说擅长在朴实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我”震惊于男青年买票的真相后,把票让给青年妇女,这一情节设计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C . 在是先给自己买票还是先给老人买票的两难选择中,作者细腻地描写了“我”、男青年、青年妇女的不同表现,深刻剖析并批评了“我”的自私。 D . 这篇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这种形式便于加快叙事节奏,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便于人物刻画上的灵活切换,简洁清晰准确地表达内容。
  2. (2) “误会”是本文的一大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概括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 (3) 小说除了使用外貌、语言、动作等具体的描写手法以外,还借助了哪些方法来塑造男青年的形象?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B .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C .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D .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2. (2) 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B .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 C . “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王某”代王安石。 D . “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
  3. (3)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做了赞扬,但对于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而感到非常惋惜。 B . 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的统一,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 . 作者认为只要尽“志”,即使不能到达有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D . 平坦的、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6.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晴

杜甫

返照斜阳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注释)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时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两联描写晚晴之景,没有夕照则虹不现,没有浮云则雨不飞,照应周密,笔法细致。 B . 颈联跳开一笔,描写凫雁高飞而去,熊罴秋来长膘,诗人慨叹万物欣然自得。 C . 尾联以景结情,秋露零零,竹影摇曳,既回扣题目,又将不尽之意融入这晚景中。 D . 诗歌写景远近结合,远望彩虹、峡雨、凫雁、熊罴,近观竹梢蒙露,层次分明。
  2. (2)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赏析。
7.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沁园春·长沙》
  2. (2) ,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3. (3)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4. (4) 念去去,千里烟波,。《雨霖铃》
  5. (5) ,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
  6. (6) 潦水尽而寒潭清,。《滕王阁序》
8.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的一些基本特点,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 , 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 , 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 . 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C . 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 . 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B .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C .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抵抗的书写形式。 D .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9. 语言表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塑料制品多属于一次性使用,用后即扔,,在公园、车站、影院、风景名胜区和公路铁路沿线随风飘扬着塑料袋、塑料薄膜、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塑料垃圾。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降解塑料的细菌和酶,所以 。不仅如此, 。当废旧塑料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被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内的物质、热量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改变土壤的特性。

10. 语言表达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这也预示着中国将迎来5G时代产业大爆发阶段,竞争将重新拉开帷幕。

中国信通院预测,预计2020—2025年间,我国5G商用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经济增加值3.3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间接创造的经济增加值达8.4万亿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联合发布的白皮书则认为,5G商用的普及将成为拉动中国就业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