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第四册第一单元窦娥冤测试卷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四册第一单元窦娥冤测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画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怨(jiē)     防(tī)      旱(kàng)   前合后(yǎn) B . (yún)   口(xiàng)   亲(quàn) 上朝取(yìng) C . (shì)   子(guì)     盗(zhì)  无音信(yǎo) D . 弘(cháng) 错(kān)     甘(lín)  古荒阡(mò)
2.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携子     嫡亲    看觑    变微    孛老    燕侣莺俦  B . 靳死    刬的     绣闼    惫懒    浣纱    鳏寡孤独  C . 忤逆     恓惶    尸骸    白练    寒暄    负屈衔冤 D . 冤魂     扛旱    倾刻    怜悯    造蘖    长弘化碧
3. 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 . (摇)旗    只(应该) 错(判断)定 罪(罪过) B . 糊突(混淆) (只)被(极)旱 (吃,挨)刀 C . (拘束) 天道(规律)埋怨(深深地) D . (动作) 哥哥(行走) 做公的(语助词)
4. 单选题
下列戏剧术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外 ②云 ③净端正好 ④科 ⑤唱滚绣球 ⑥正旦 ⑦二煞
⑧正宫 ⑨鲍老儿 ⑩快活三
A . ①②/④⑤/③⑦⑧⑨/⑥⑩ B . 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⑩/⑧ C . ①/②③⑤/④⑥⑦⑩/⑧⑨ D . ①③④⑥/②⑤⑧/⑦⑨/⑩
5.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着名的戏曲作家。他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代表作除《窦娥冤》之外,还有《救风尘》、《汉宫秋》、《单刀会》等。他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B .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C . 《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 D . 《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别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的邹衍、汉朝的孝妇。
6. 单选题
我国的古典戏曲与古典诗歌一样,往往借典故表达思想感情,鉴赏戏曲剧本,就必须注意分析其中的典故。对《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是( )

A .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苌弘、望帝都是无罪被冤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 . “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第二、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 . 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一个当时应验,一个后来应验。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 . 四个典故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同时紧紧扣住了“‘感天’‘动地’窦娥冤”这个题目的意思。
7. 单选题
窦娥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当时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愿望。 B . 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惩治邪恶,保护善良的心理需求。 C . 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只能靠鬼神来解决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矛盾。 D . 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非凡世界去寻求出路。
8. 单选题
对[端正好]一曲内容,分析不当的是( )

A . 诉说无端受罪,蒙冤含屈。 B . 对命运不公天地不公发出呐喊 C . 表达内心极端愤怒 D . 不能怨王法,只能怨天地。
9. 单选题
阅读〔倘秀才〕和〔叨叨令〕两首曲词及前后科白,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倘秀才〕的前两句唱词,配合前面刽子手的宾白,交代和渲染了戏曲的虚拟场景,同时为下文窦娥乞求改道做铺垫。 B . 〔叨叨令〕这首曲词唱词平易,接近口语,在唱词中夹杂对白,曲词与宾白互相映衬,凄切婉转地道出了窦娥身世之哀。 C . 这两首曲词以“悲”字统领,展示女主人公内心世界,〔倘秀才〕怕年迈的婆婆伤心,〔叨叨令〕自诉身世之悲,鲜明地塑造出女主人公善良的人物性格。 D . 这两首曲词大量地运用了当时的口语和衬词,例如“哥哥行”、“也么哥”等等,虽然切合人物的身份,但终究缺乏曲词的文采美,未免有些美中不足。
10. 单选题
阅读〔快活三〕和〔鲍老儿〕前面的大段独白,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独白交代了受刑的原因,窦娥的“屈招”展示了女主人公善良的本性,与前面的要求改道的情节互相照应。 B . 独白后,再引出唱词,以唱词来进一步深化和补充人物的性格。 C . 独白再次重复上一折的内容,虽需交代,但不必如此详细,应该简略,甚至一笔带过也可。 D . 独白在交代情节的同时,还提出了对身后事的微薄的要求,在结构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