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解释学大体上说是从解释《圣经》开始的,它经过了好几个世纪漫长的酝酿过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真正成为一有重要影响的理论。这就是说,解释学成为一种“学”也有一个多世纪了。

在中国,本来也有很长的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并且形成了种种不同的对经典注释的方法。例如在汉朝多用所谓“章句”的方法注释经典,分章析句,一章一句甚至一个字一个字地详细解释。据《汉书·儒林传》说:当时儒家的经师对五经的注解,“一经之说,至百余万言”。至魏晋注释经典的方法为之一变,玄学家多采取简明带有思辨性的方法。王弼释《周易•系辞》“言不尽意,书不尽言”,提出“得意忘言”的玄学方法,而开一代新风。

佛教传入中国后,有些佛教名词概念很难翻译,因此采用了音译的方法,如“般若”“涅槃”等等,但“音译”的名词概念如不加以解释很难懂,于是在佛经后面常常有“音义”或“音训”之类为之解释。其时并有僧人提出某些翻译的原则,如隋彦琮建“八备之说”,齐大亮立“五不翻之义”。这些有关翻译方法和原则的资源如加以利用,或亦对中国之“解释”理论有重要意义。

自魏晋以来,我国代有“类书”之编纂。《辞海》说:“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便于寻检、证引的一种工具书。”《太平御览》的“天部”列“元气”“太初”“太极”等条,没有对“天”作专门解释,但对“元气”引用了二十几种古书作了说明。《渊鉴类涵》的“天部”,引用了几十种古书对“天”的解释,而对“太初”等未列条目。对不同“类书”的编纂原则和方法加以分析研究以及从中探索对名词概念的选取和解释,能否对中国的“解释理论”的建立有一定意义?

西方“解释学”的发展往往是和当时西方流行的其他哲学理论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历史上对“经典”的解释当然和西方解释学发展的情况完全不同。不过,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对经典的解释往往也是和当时的哲学思潮联系在一起的。

今天,我们应在传承前辈学者成果的基础上,主动借鉴西方解释学,以便我们对今后中国哲学的发展提倡某些可以利用的资源。最后,我必须再说一下,我的这一想法可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如果是这样,那至少可以起一个作用,这就是我们不必再花时间从这个方面费力气了。

(摘编自汤一介《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学人》第 13 期,1998 年 3 月)

材料二:

我在《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一文最后说:“我的这一想法可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如果是这样,那至少可以起一个作用,这就是我们不必再花时间从这个方面费力气了。”现在我想,我这个说法也许太消极了。为此,我打算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在中国先秦时期,已有数种对古代经典注释的书,这里我们先取三种不同的注释方式作出分析。

第一种我们把它称为历史事件的解释,如《左传》对《春秋》的解释,当然还有《公羊传》与《谷梁传》,这两种对《春秋》的解释与《左传》不同,这里暂不讨论。据杨伯峻推算《左传》成书的时间,我们可以说《左传》是目前知道的最早一部对经典进行解释的书。《春秋》隐公元年记载:“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对这句话有很长一段叙述注释。《左传》的叙述单独也可以成为一完整历史事件的叙述,但它确确实实又是对《春秋》经文的注释。像《左传》这种对《春秋》的解释,对中国各种史书都有影响。

《易经》本来是古代作为占卜用的经典,虽然我们可以从它的卦名、卦画、卦序的排列以及卦辞、爻辞等等中分析出某些极有价值的哲理,但我们大概还不能说它已是一较为完备的哲学体系。《系辞》把《易经》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对它作了整体性的哲学解释。这种对古代经典作整体性的哲学解释,对后世有颇大影响,如王弼的《老子旨略》是对《老子》所作的系统的整体性解释,《周易略例》则是对《周易》所作的系统的整体性解释。如此等等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不少。

如果说《左传》对《春秋》是一种叙述事件型的解释,《系辞》对《易经》是一种整体性哲学的解释,那么《韩非子》对《老子》的解释则主要是一种社会政治运作型的解释。在《韩非子》的《解老》和《喻老》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到,其主要部分是为其“法、术、势”的法家思想作论证的。在《韩非子》的《解老》中大都是用法家的社会政治观点来解释《老子》。《喻老》则是更为鲜明地对《老子》作社会政治运用型的解释,篇中大都是用历史故事说明统治者的成败、国家兴衰之故等等来解释《老子》。

如果我们再从先秦典籍中找其他有关“解释问题”的方法,也许还可以找到若干不同的解释形式,但我认为上述三种可能对后世影响最大。

最后,我必须再次作点说明,本文只是想对中国历史上对经典的注释作一粗浅的梳理,以揭示“解释问题”对当下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等诸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种梳理的工作对建立“中国解释学”或有若干意义,或无甚意义,有俟贤者之批评了。

(摘编自汤一介《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 年 01期)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方的解释学大致发端于对《圣经》的解释,但起初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直到一百多年前才成为重要理论。 B . 有些佛教名词概念难寻汉文对应词汇,便采用音译法翻译,并常常在佛经后面附上注释类文字以帮助理解。 C . 东西方解释学发展情况尽管完全不同,但都与当时流行的哲学思潮密不可分,且各自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 D . 《韩非子》以“法”“术”“势”等法家思想解释《老子》之“道”,这是中国传统注释经典的一种重要方式。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章句”之法注释经典过于繁杂,研究意义不大,而对魏晋“得意忘言”注释经典的玄

    学之法评价较高。

    B . 不同“类书”编纂方式有所不同,概念选取也有差异,故对“类书”的研究可能会给中国解释学的创建带来困扰。 C .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均为对《春秋》的解释,《左传》的成书年代更早一些,其叙述注释也更为精准。 D . 《系辞》对《易经》的解释,《老子旨略》对《老子》的解释,丰富了经典的内涵,使之成为完备的哲学体系。
  3.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国具有“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观点的一项是(    )
    A . 孔子以《诗》《书》《礼》《乐》等经典教导学生,并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B . 《毛诗序》对《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句注曰:“关关,和声也。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水中可居者曰洲。” C . 《三国志》有裴松之注,其注博引典籍,广增异闻,丰富了后世对三国历史的认识。 D . 中唐文人唱和频繁,白居易与刘禹锡牵头的诗人群体唱和活动跨度长达十九年之久。
  4. (4) 《高中语文》提出“议论要有针对性”,写议论文既要“为时而著”,有现实针对性;又要“目中有人”,有读者意识,请据此分析材料二“议论的针对性”。
  5. (5) 材料一和材料二呈现了汤一介先生对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探索过程,请结合材料对此作简要分析。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囚笼

【坦桑尼亚】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那些季节性出现的沼泽,把市区和乡镇分了开来。小店正处在通往市区的一个主十字路口上,地理位置不错。每天清晨,最早的那批工人拖着沉重的步子走过时,小店就开门营业了。晚上,一直要等到最后的游荡者没精打采地回家才会打烊。哈米德觉得当售货员挺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过路人。忙的时候,他脚不着地,一边和顾客们插科打诨,帮他们从货架上取下各种商品,一边为自己的驾轻就熟而沾沾自喜。干得累了,就一屁股坐在一只充当钱柜的箱子上休息片刻。

姑娘是在他正打算关门时来的。见到姑娘,他殷勤得没了边。姑娘却一脸嫌恶。“打一先令的印度酥油。”她说话时侧着身子,不愿意看他。她身上裹着一块布,在昏暗的灯光下,露在外头的肩膀闪着亮光。他弯腰打酥油,心里充满渴慕和心悸。她付了钱接过碗,转身就走进了夜色中。谁知道这黑沉沉夜幕下隐藏着什么祸害人的东西呢?他等着,心里甚至盼着她的求救声,但他什么也没听到。

不知道为什么,当他站在那里看着她消失在夜色中时,开始厌恶起自己来。她完全有理由鄙视他。他的身上和嘴里都臭烘烘的,从来不去别的地方,洗得勤快又有什么用?他整天都待在店里,年复一年像个傻子一样被困在圈栏里。

第二天晚上,姑娘又来到店里。当时哈米德正和老主顾曼塞聊天。曼塞使劲地打量着姑娘。“有鞋油吗?黑色的。”姑娘问。“有。”哈米德回答。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干涩。于是他又清了清嗓子,重复了一遍“有”。姑娘笑了。

“欢迎你啊,我的小心肝儿。今儿过得怎么样?”曼塞怪腔怪调地搭讪道,“你可真好闻,身上喷喷香!”

哈米德背对着他们,手忙脚乱之中,竟然想不起鞋油放哪儿了。等到他终于找到的时候,才发觉姑娘一直在盯着他看。

晚上关好店门,他就去法吉尔老人那儿坐上一会儿。老人是店铺的主人,就住在店后头。白天,一个女佣会过来照顾他,作为回报,她可以从店里拿一些日用品回去。晚上,哈米德就陪这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坐坐。

哈米德睡在里面露天的院子里。碰上下雨天,就在店里收拾出一块地方,凑合上一晚。他从不出门。自从十几岁来到这个小镇后,哈米德一直在为老人照看小店,而法吉尔则为他提供食宿。他常常想念他的父母和他出生的那个小镇。尽管他不再是个孩子了,但一想到这些还是会让他泣不成声。

姑娘再到店里买豆子和糖的时候,哈米德称分量时客气了点。她看在眼里,冲他笑笑。他很开心,尽管他知道姑娘的笑中带有揶揄。再下一次,她竟然跟他说话了,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问候。后来她又告诉他自己名叫茹基娅,刚搬到这里,和亲戚们住在一起。

哈米德问她老家在哪儿,“姆文贝马林戈。”她说,说的时候一条胳膊伸得老长,表明那地方离这儿很远。从她穿的蓝色棉布衫上,哈米德看出她是做帮佣的。

关了店门以后,他就站在后院的门廊上。多年来没有亮色的生活使他变成了这个样子,以至于现在会望着这个陌生小镇的街道,幻想这个并不熟悉的姑娘成为他的救星。他锁上店门,走到街上。令他惊讶的是,自己竟然不觉得害怕。

堤坝上灯光闪烁,星星点点的亮光在黑暗中连成了一线。谁住在那儿呢?他心想。他害怕住在对岸的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哪儿,而他却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他转身往回走。他总算迈出了第一步,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

每次她来店里买东西,他都会多给一些,等着她莞尔一笑。偶尔壮起胆子,他也会恭维她长得漂亮,她则会喜滋滋地报以微笑。

一天晚上,茹基娅来店里买糖,她还穿着那件蓝色的工作服。她跟他打趣:“你在店里干了这么久,肯定赚了不少钱吧?有没有专门挖个洞来藏钱啊?”他说:“我一无所有。”她咯咯咯笑了,表示不相信,看到他又加了满满一勺,她笑了。“谢谢。”她说着凑过身去接他递过来的袋子,“你总在给我东西,我知道你也想得到回报。那样的话,光靠这些小恩小惠就不够喽。”哈米德很不好意思。姑娘冲他笑了笑,就一头扎进夜色中去了。

(有删改)

【注释】①: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英籍坦桑尼亚作家。2021年,因“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 . 小说开头写沼泽将市镇与城市分开,把读者带到如世外桃源般的故事发生地。 B . 第④段哈米德清了清嗓子重复了“有”,暗示了他对茹基亚的爱慕。 C . 第⑥段写哈米德找到鞋油时,才发现姑娘一直盯着他看,说明姑娘不为搭讪所动。 D . 哈米德害怕住在对岸的人,这种害怕并不源于那些人,而是源于不知自己身处何方。
  2. (2)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的情节简单平常,极为贴近社会底层的现实生活和底层普通人的心理特征。 B . 作者在表现茹基娅这个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肖像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C . 小说在叙述过程中时不时夹杂非洲土语,这有助于展示非洲的社会风貌。 D . 小说描写了哈米德的黯淡生活,并借此表达了对殖民者的强烈控诉。
  3. (3) 小说标题“囚笼”有几层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 (4) 小说第②段写茹基娅“转身就走进了夜色中”,小说结尾又写她“就一头扎进夜色中去了”。两次写“夜色”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费宏,字子充,铅山人。甫冠 , 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

[注]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宏持重识大体,明习国家故事,数劝帝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

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而是时席书、张璁、桂萼用事。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尝御平台,特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宠。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萼遂与璁毁宏于帝,言宏纳郎中陈九川所盗天方贡玉,受尚书邓璋赇谋起用,并及其居乡事。宏上书乞休,不允。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书污故大学士廷和等,并诬宏。宏竟致仕去。时六年二月也。十月,璁遂以尚书、大学士入直内阁。间一岁萼亦入矣。

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赐银章曰“旧辅元臣”。数有咨问,宏亦竭诚无隐。承璁、萼操切之后,易以宽和,朝士皆慕乐之。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赙恤加等,赠太保,文宪。

【注释】[帝]指明世宗嘉靖皇帝。明武宗无后,由堂弟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朱厚熜继承大统。

(节选自《明史•费宏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 B . 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 C . 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 D . 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甫冠,刚刚行冠礼。冠礼,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20岁的成年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B . 首辅,在明代,“首辅”是对内阁大学士(少数以翰林学士入直内阁)中位居第一者的尊称,首辅主持内阁大政,职权极重。 C .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D . 谥,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汉武帝、隋炀帝,皆以"帝"称;而庙号在唐以前则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称宗,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祖。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费宏刚成年参加科举就高中状元,进入仕途后多次升迁,先后历职四朝,位高权重,死后得到朝廷的优抚和追赐。 B . 费宏行事慎重,顾全大局,他通晓国家旧事,多次劝谏嘉靖皇帝革除武宗时的弊政,让嘉靖皇帝不能忍受。 C . 费宏为人和蔼平易,喜欢荐举后进,得到朝廷的尊崇礼遇,但也受到其他人的嫉妒和诽谤。费宏上书请求退休,皇帝没有许可。 D . 朝廷重新起用费宏后,对费宏的眷顾待遇更为丰厚。费宏施政宽厚平和,朝廷官员都仰慕相悦。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

    ②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③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4.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萧判官东夫韵寄之

杨万里

湘江晓月照离裾,目送车尘至欲晡。

归路新诗合千首,几时乘兴更三吾

眼边俗物只添睡,别后故人何似臞

尚策爬沙追历块 , 未甘直作水中凫!

【注释】①三吾:永州有浯溪、峿台和峿亭,称为“三吾”,代指永州,杨万里时任永州零陵县丞。②俗物:对世俗庸人的鄙称。《世说新语·排调》记载:嵇康、阮籍、山涛等在竹林酣饮,王戎后至,阮籍便说:“俗物已复来败人意!”③臞:消瘦。④爬沙:形容螃蟹行走很迟钝。⑤历块:形容良马行走神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点明写作缘由,“湘江晓月”既交代了送别的地点时间,又渲染出离别氛围。 B . 接着写诗人久久目送友人的车马扬尘离去,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二人友情之深厚。 C . 颔联写诗人在归途中作诗千首,用语夸张,更加突显对友人再次乘兴来访的期待。 D . 第五句写友人离开后,诗人感觉身边尽是“俗物”,以此反衬出友人的高洁风雅。
  2. (2) 南宋张镃曾这样评价杨万里:“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是说杨万里诗作师法自然,饶有活趣,融通情思,如何理解这一观点?请结合本诗尾联进行分析。
5.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是:“。”
  2. (2) 《陈情表》中李密用“”两句要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3. (3) 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这一句“”来批评。
  4. (4) 《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表现陶渊明决定与外界断绝交往后,希望过上富有情味和高雅生活的句子是:“。”
  5. (5) 杜甫在《客至》中写到“”表明自己家离集市太远盘中没有好菜肴;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表现自己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的句子是:
6.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峻秀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元曲_______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_______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_______,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我对描绘山水的诗画特别酷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而耐人寻味。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宋唐的_______;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醉卧沙场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 ),莫不令人心旷神怡。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美轮美奂   不同凡响   风花雪月   古色古香 B . 空前绝后   震古烁今   风花雪月   遗风余韵 C . 美轮美奂   震古烁今   风云变幻   遗风余韵 D . 空前绝后   不同凡响   风云变幻   古色古香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姑苏山水的秀雅与奇异,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峻美与清寒 B . 姑苏山水的秀雅与奇异,巴蜀山水的峻美与清寒,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 C . 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姑苏山水的秀雅与奇异,巴蜀山水的峻美与清寒,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 D . 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姑苏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峻美与清寒
  3. (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对描绘山水的诗画特别酷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耐人寻味的情调和意境。 B . 我对描绘山水的诗画尤其酷爱,总喜欢那种耐人寻味的“细雨骑驴入剑门”的情调和意境。 C . 我对描绘山水的诗画尤其偏爱,总喜欢那种“细雨骑驴入剑门”的情调和意境而耐人寻味。 D . 我对描绘山水的诗画特别偏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耐人寻味的情调和意境。
7.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雪如意”“冰丝带”“雪游龙”是北京冬奥的三张名片。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又被称作“雪如意”,是我国首座符合国际标准的跳台滑雪场地,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场馆群建设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竞赛场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设计灵感源于①。它垂直方向剖面是个S形的曲线,从跳台环形顶端,再到剖面线形和底部看台,与中国传统吉祥物“如意”的S形曲线完美融合,被称为“雪如意”,在体现体育建筑动感造型的基础上,又凸显了中国元素。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的冬奥场馆。②,碳排放趋近于零;还是最先进的,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国家速滑馆制冷产生的余热可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等,一年可节省约200万度电。

       地处北京延庆区海坨山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像③,被亲切地称呼为“雪游龙”。场馆按照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质量控制标准,实行严格的闭环管理,将赛场分为闭环外和闭环内两个区域。对闭环人员分流线管理,实行分区就餐、分类乘车、分类住宿,严格与社会面隔开。此外实行馆长、片长、楼长、层长的“四长”责任分管制,负责防疫措施落实。

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8.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对此,作为青年的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