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一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中国早期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礼和乐相互配合,用以治理国家,保持社会的和谐安定,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的内容是“序”,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范;乐是内在的熏陶和感发,它的内容是“和”,也就是调和性情,使人保持和谐悦乐的状态,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达到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叫作“大乐与天地同和”,这是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

“乐者,和也”,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重要思想,它所突出的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谐。中国人的礼乐文化传统,其实就是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秩序的传统,音乐被当作达至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叶朗、朱良志《以乐治国》)

材料二:

大部分情况下,普通人听音乐并不以受教育或者学习为目的,而是为了娱乐。当人们处于某种亢奋的状态中时,会歌唱;紧张的工作之余,会欣赏一首轻松快乐的歌曲;茶余饭后,会借音乐来调剂自己的生活。由此可见,音乐作为美的形式的存在,给予人们无限的精神享受,使人们可以放松自己,忘掉不快,赶走疲劳,从而得到身心上的舒缓。

音乐可以娱人,同样也能够自娱。音乐并不仅仅指那些广为传唱的经典,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个别旋律,它还包括诸如劳动号子和民间小调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比如在人们日常的劳动生产过程中,民歌和号子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能够减少工作带来的乏味感、枯燥感,消除疲劳,鼓舞干劲。人们通过对音乐的欣赏,释放出现实中的郁闷和压力,达到精神的宁静和安乐。从这个意义而言,音乐消解了社会个体的压力,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安定。

音乐是思想的载体,因而音乐能传达出乐章所包含的神韵。人们能与音乐中所蕴神韵互交,这一互动过程,可谓之乐能动神,神可感乐。恰如其分的音乐,可以鼓舞人的斗志,提振人的情绪,激发人的潜力。例如古代行军作战,都备有战鼓。临战时,鼓声震天,士气如虹。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了多少热血志士奋发向前,每当我们行注目礼,目睹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耳闻雄壮的国歌徐徐奏响的时候,有谁不心潮澎湃?有谁能不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定奋进?音乐能通过自身内蕴催人奋进,这方面具体的例子,不遑多举。哪个时代都不乏这样催人向前、催人奋进的音乐,它使得社会中有志之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了共同的目标拼搏不懈。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团结、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音乐另外一个重大意义上的社会功能,在于道德教化。中外诸多先贤,对此都有过深入分析、研究和论证。汉代《毛诗序》讲道:“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在古代,诗、乐、舞是合为一体,密不可分的。

                             (摘编自史其威《论音乐的社会功能》)

材料三:

近来,风靡电视圈的音乐类综艺节目《歌手2019》和《声入人心》就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其在兼具商业效应、娱乐大众作用的同时,把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艺术形式融入音乐表演,反映了部分音乐人对民族文化的守正与创新。

《歌手2019》总决赛上,歌手龚琳娜携手京剧艺术家王珮瑜、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共同演唱了一首集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及西方古典音乐于一体的音乐作品,其中包含《垓下歌》《六州歌头》,囊括我国古典文学、民族音乐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以专业的功底和震撼的演唱为观众充分展现了“中国味”音乐。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声入人心》及其同名音乐会全国巡演也是当下的文化热点。《声入人心》以深耕古典音乐、严肃音乐闻名,着重向观众展示美声、歌剧、音乐剧等西方音乐元素。但与此同时,其中的部分演唱成员也保持着自身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坚守,从以西方元素占主导的音乐演绎中突出重围,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云南民歌《猜调》、湖南民歌《浏阳河》、江苏民歌《采红菱》、土家族民歌《龙船调》以及越剧《梁祝化蝶》等,都在节目当中有重点展现,为观众带来了不少日常生活中鲜能听到的民族小调和传统戏曲。这些都激发了观众对民歌和传统戏剧形式的兴趣,使民族音乐元素从一众美声、音乐剧演唱中脱颖而出。

歌者以自身对民族音乐和优秀传统艺术的观照,将本土元素更多地带入当下大众化、娱乐化的音乐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观众对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固有印象和认知。对文艺工作者而言,在文化市场越发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守住“中国味”,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是不断思索与探究的重要问题。虽然在当下,一部分人更为看重节目制作所能带来的市场和流量,但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同时,我们不应丢掉民族的、传统的内容,应在大众化、快节奏的文化背景和传媒发展趋势下,更多地融入原汁原味的中国本土艺术元素,从而向大众普及民族音乐和传统艺术精华。期望令观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宣传效应的音乐类综艺节目肩负起守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本土经典的重任。

                   (摘编自于溟跃《音乐类综艺节目应守住“中国味”》)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乐文化是中国早期文化的重要内容,“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乐”是内在的熏陶感发,“乐”比“礼”更为重要。 B . 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中国礼乐文化传统的内在要求,这是音乐成为当时构建和谐社会重要路径的原因。 C . 音乐作为美的形式的存在,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音乐作为思想的载体,可以使人与它的神韵互交,砥砺心志。 D . 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入音乐表演中,体现了人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坚守,也是对西方元素主导流行音乐的有力回击。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广为传唱的经典名曲、令人印象深刻的个别旋律、劳动号子和民间小调等,可以满足娱人和自娱的需求。 B . 恰如其分的音乐,无论简洁与否都能对人产生影响,如两军阵前对垒之时激扬的鼓声,就能够激发战士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畏的勇气。 C . 好的音乐类综艺节目应削弱其商业效应和娱乐大众作用,使音乐表演融入更多民族文化元素,充分体现对民族文化的守正、创新。 D . 在文化市场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文艺工作者要积极思索探究如何守住“中国味”、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问题。
  3. (3) 下列不能作为论据用来论证“音乐具有道德教化功能”的一项是( )
    A . 《孝经》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B . 《史记》云:“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 C . 《晋书》语:“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 D . 《管子》云:“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
  4. (4) 请简要说明材料三论据的典型性。
  5. (5) 请结合材料,从不同角度谈谈当下应如何更好地发挥音乐的功能。
2.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Ⅱ

一只马蜂(节选)

丁西林

吉先生   (念信)“这次母亲在京,一切都好。唯有两件事,不大称心……”

老太太    我有什么事不称心?

吉先生   (不答,继续念信)“第一,她这次来京的目的,本想劝她的儿子,赶紧讨个媳妇,她可早点抱个孙儿,方头大耳,既肥且皙。嗳!不想来京两月,绝少成绩。媳妇,毫无影响;孙子,渺无消息。第二……这几日来,口中不言,心中闷闷。”说得对不对?不要生气啊。

老太太   (稍有不快之意)我有这些闲工夫来同你们生气!你们的事,我老早就对你们讲过,由你们自己去,我一概不管。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吉先生   (耸肩)要是找老婆如同找数学的未知数一样,能够立出一个代数方程式来,那倒容易办了。

老太太   你是总不把它当一件正经事看。

吉先生   不把它当一件正经事看?因为我把它看得太正经了,所以到今天还没有结婚。要是我把它当作配眼镜一样,那么你的孙子,已经进了中学。

老太太   (觉得对他没有办法)倒一杯茶给我。

(吉先生倒了一杯茶送给老太太,自己亦倒了一杯,慢慢饮之。)

老太太   (沉思半晌)你知道不知道,你的表兄已经同我说了几次,要我替他做媒?

吉先生   怎么不知道?

老太太   你知道他要说的是谁么?

吉先生   余小姐,是不是?你问过了她没有?

老太太  (很慢地答)没有。

吉先生   为什么不问她?

老太太   为什么不问?(少顷)我想今天问她,——好不好?(语时视吉先生。)

吉先生   很好,看护妇配医生,互助的原则,合作的精神,结婚时最好的演说资料。

(老太太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

余小姐   我去看看老太太去。(起立欲走。)

吉先生  (起立阻之)不要走,不要走,我还有一件要紧的事,没有对你说。请坐。(两人同坐下。)

吉先生   我不在这里的时候,老太太同你讲了很多的话,是不是?

余小姐   是的。

吉先生   她说到我不想结婚的话没有?

余小姐   说了很多。

吉先生   你知道,我不想结婚。

余小姐   为什么不想结婚?

吉先生   因为一个人最宝贵的是美神经,一个人一结了婚,他的美神经就迟钝了。

余小姐   这样说,还是不结婚的好。

吉先生   是的,你可不可以陪我?

余小姐   陪你做什么?

吉先生   陪我不结婚。(走至余小姐前,伸出两手)陪我不要结婚!

余小姐   (为他两目的诚意与爱情所动)可以。(以手与之。)

吉先生   给我一个证据。

余小姐   你要什么证据?

吉先生   你让我抱一抱! (释其手,作欲抱状。)

余小姐   (走开)等你再生病的时候。

吉先生   不过我的母亲告诉我,说你已经答应了做她的侄媳妇,那怎么办?

余小姐   (得意)那没有什么,我的父母不愿意我嫁给医生!

吉先生   对,我知道,我们是天生说谎的一对! (趁其不防,双手抱之。)

余小姐   (失声大喊)喔!

(老太太由右门,仆人由左门,同时惊慌入,吉先生已释手。)

老太太   什么事,什么事?

(余小姐以一手掩面,面红不知所言。)

吉先生   (走至余小姐前,将余小姐手取下,视其面)什么地方?刺了你没有?

老太太   什么事? 怎么一回事?

余小姐   (呼了一口深气)喔,一只马蜂! (以目谢吉先生。)

(有删改)

[注]这篇独幕剧取材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是觉醒的新青年为争取婚姻自由与守旧势力抗争的一幕喜剧。开头的“信”是吉先生替母亲吉老太太写的家信,信中的“她”指吉老太太。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媳妇,毫无影响;孙子,渺无消息”等略显俏皮的话语,表现出母亲盼望儿子早日成家的急切心情。 B . 从母子对话看,吉老太太非常关心儿子吉先生的婚姻大事,而吉先生未婚是因为把婚姻看得“太正经”。 C . 吉老太太嘴上说“我一概不管”,但实际上对儿子的婚事十分着急,真与假的矛盾和谐统一于她的性格之中。 D . 受吉先生表兄的委托,吉老太太打算把余小姐介绍给吉先生当医生的表兄。吉先生认为很好,二人十分般配。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戏剧开篇就是吉先生在念信,由信的内容引出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引出在吉先生婚事上母子之间的矛盾。 B . 舞台说明有刻画人物的作用,如“得意"是对余小姐神情的说明,表明她为自己得到吉老太太看重而开心。 C . 选文虽仅有三个主要人物,情节比较简单,戏剧冲突也不强烈,但构思精巧而严密,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D . 选文的戏剧语言轻松、俏皮,饶有风趣,人物之间的对话虽较为生活化,但笔触细腻,传达出作品的主题。
  3. (3) 请简要分析剧本最后一句台词“一只马蜂”的作用。
  4. (4) 曹禺认为“写戏主要是写“人’”,这部独幕喜剧中的吉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谢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履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关。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 .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 .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 .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 . 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 . 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 . 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 . 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 . 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 . 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②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5. (5) 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召平却认为萧何有杀身之祸,他认为解除祸端的具体做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4.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鲁东门观刈蒲

李 白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注]①龙须:龙须草,茎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寒事”“初霜”点明深秋的时令特点,交代了“刈渚蒲”农事活动的背景。 B . “挥镰”“拂水”两句用比喻描写劳动场景,富有诗意,意在表现劳动之美。 C . 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侧面表现蒲草珍贵。 D . 本诗前面部分叙写场景,后面部分托物言志,脉络清晰,情感抒发含蓄委婉。
  2. (2) 诗人为什么说“此草最可珍”?请简要概括。
5. 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不仅体现在陆游《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欲报国而不得的悲愤里;也体现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大任担当中。
  2. (2) 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喻,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一个人只要持之以恒,就会“”;若半途而废,就会“”。
  3. (3) 春水初融,春风拂面,让人不禁想起《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为我们描绘的画面: “” 古时,在春天到来之际,人们总是像这样沐浴祈雨,冀望一年的风调雨顺。
6.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缒而出              ②赤也为之        ③于寡妻,至于兄弟    ④章甫              ⑤既封郑            ⑥老吾 , 以及人之老     ⑦欲辟土地,秦楚    ⑧王无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⑨越国以远            ⑩晋函陵

A . ①④⑤\②⑥\③⑩\⑦\⑧⑨ B . ①⑤\②⑥\③④⑩\⑦\⑧⑨ C . ①④⑤⑨\②⑥\③⑧⑩\⑦  D . ①⑤⑨\②⑥\③④⑩\⑦⑧
7. 单选题
下列句子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可使有勇   ②加之以师旅         ③不吾知也             

④何厌之有    ⑤是乃仁术也        ⑥良庖岁更刀,割也      

⑦敢以烦执事  ⑧构怨于诸侯      ⑨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A . ①④⑦\③⑤⑥\②⑧\⑨ B . ①⑦\③④\⑤⑥\②⑧⑨ C . ①⑦\③④\⑤⑥\②⑧\⑨ D . ①④⑦\③\⑤⑥\②⑧⑨
8. 单选题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B . 古人的称谓比较复杂,如“留侯张良”是封号加姓名。留,古地名,刘邦得天下后,封张良为“留侯”。再如“左尹项伯”,也是封号加姓名。 C .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的“参乘”也作“骖乘”,其任务是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 D .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龙虎”是皇权的标志。古人将北极星看作天帝的居所,把龙虎星象看作是天帝的守护神。
9. 综合题
阅读

西湖、太湖、洞庭湖、洱海……这些名湖,都是人们所熟悉的。它们有的妩媚,____,有的浓妆,有的淡抹。唯独镜泊湖却另具一番情调,它妩媚、雄奇都谈不上,而是充满了古朴的野趣。坐在镜泊湖旁那种有着尖顶、回廊的木头房子里,推窗也可以看到一角的山色湖光。这个遥望不见一座塔、一道拱桥、一个亭台楼阁的巨大湖泊,自有一番“妙趣天然未夺真”的景象,它所具有的是一种粗犷的美、朴素的美。打个比方吧,她是在水乡浣纱时代的西子,而不是宫禁里“云鬓花颜金步摇”的杨妃。

镜泊湖的湖水很清,湖面煞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船在上面航行上端是山色云彩下面也是山色云彩船头冲破了画图涟漪潋滟波光摇曳。船腹下的图景又愈合起来。两岸山峦绵亘,比较靠近山崖的时候,似乎有点三峡气派。更奇特的,是这个湖曲折蜿蜒,实际上是由七面大湖连串而成。____,所以人们常常能发现惊喜。小船航行着,航行着,看来前头是岸了,谁知转一个弯,又是一面大湖。湖中有一个地方,又是放流木排的场地,巨木成筏,在湖面上载浮载沉。这样的景象,在其他人工修饰很多的名湖,也是难得一见的。

  1. (1)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 比拟,比喻、夸张      B . 对偶、借代、排比   C . 比拟、比喻、排比      D . 对偶、借代、夸张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船在湖面上航行,上下都是山色云彩,船头前方是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的水面。”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3. (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0. 写作题
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烛之武在说服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正,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他以国家安危为重,挺身而出,只身去说服秦伯,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可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今天,爱不爱国是对每一个人良心的考验。须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爱国都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每一个人都应该是爱国思想的践行者。当然,爱国行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要你付诸行动,你就是崇高的。

作为一名高一学生,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